242|二三零章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玉玺记》最新章节!
第二三零章
慈恩宫。
李玉华正在看蓝太后给的两匣子新首饰, 就听蓝太后说起穆安之要去河南赈灾的消息。李玉华问,“皇祖母, 那要去多久啊?”
“这说不好,怎么也要等河南灾情有所好转。”见李玉华没说话, 蓝太后以为李玉华是舍不得穆安之, 不禁心下一软, 想着小两口成亲以来从未分离过,便软声劝道,“皇帝也是看阿慎当差好, 才让他去的。”
“是啊, 难得裴状元回帝都述职, 三哥一直期盼着跟裴状元相见, 这样算来,怕是见不着了。”
“如玉也不是这一次回帝都述职, 他当差出众, 以后调回帝都也未可知。你们年纪这么小,还怕以后见不着。”蓝太后道,“再说, 你在帝都替阿慎好好招待如玉夫妇是一样的。”
“这怎么行呢。三哥出远门,我得跟他身边儿服侍啊。”李玉华说,“他这个人,一做起事来就没日没夜的,哪次都是我打发人把饭食送到他衙门里去。有时还要把差使拿回家,半宿半宿的看, 要是没我在边儿上,这么煎熬如何了得。皇祖母您能放心?”
“那你也不能去,你女孩子家,路上辛劳,我也舍不得。”蓝太后也心疼宝贝孙子,“让孙嬷嬷跟着阿慎去,再挑几个伶俐的丫头。”
“孙嬷嬷倒是周全,只是她一向对三哥百依百顺的,丫环们虽忠心,也是听吩咐做事。就三哥的脾气,能听她们的?”
要是搁以前,蓝太后还有把握,如今蓝太后自己的话,穆安之也是不大听的。蓝太后不禁叹气,李玉华道,“祖母也知道我,我小时候在老家长大,什么苦日子没经过。不就是去趟河南么,有车有马的,这能叫辛苦,以前我到老家县城去,都是靠两条腿走的。我去了非但能服侍三哥,还能帮三哥的忙,河南定是赈灾不力才会让三哥过去,那里官场上的太太奶奶们,我就能帮着应酬,倘有他们官场上不好说的话,我还能帮着递个话。”
叫李玉华这么一分析剖白,蓝太后也觉着,李玉华是个能帮上忙的。国家大事不敢指望她,起码李玉华在身边,能把孙子给服侍的妥妥的。
蓝太后自然是更心疼穆安之,尤其是宝贝孙子愈发中用的情形下,蓝太后拉着李玉华的手就笑了,“好孩子,要不连皇帝都夸你是阿慎的贤内助,我也说他有媳妇福,只是若允了你去,非但要把他照顾好,你自己也得照顾好自己个儿,累着你我一样心疼。”
“皇祖母放心吧,大事还是三哥他们操心,我跟着就是忙一忙他们的衣食住行。”李玉华认真的说,“这在外头虽不能与帝都比,也得干的是干的,稀的是稀的,自头到脚的把三哥服侍好。”
做为一个太婆婆,蓝太后就喜欢这种不怕苦不怕累还待自己孙子真心的孙媳妇啊。蓝太后又赏了李玉华许多药材,叮嘱了许多出行要如何准备的话。
御书房。
犹带着三分寒意的春风拂进御书房,穆安之瞪着卓御史,转而看向穆宣帝,“我跟他一起去河南赈灾!”
不待穆宣帝说话,穆安之自己先一幅你们没搞错的神色吧,“跟他一起办差,怎么才能忍着半路上不捶死他?!”
卓御史立刻道,“还得请陛下给道口谕,可千万别让三殿下捶死臣。臣想保存有用之躯,为陛下效力。”
穆宣帝瞥太子一眼,看你出的这好主意。穆宣帝道,“他敢捶死你,回来我捶死他。”不待二人再废话,穆宣帝直接说,“这次到河南,一则看河南灾情到底如何,二则朝廷的赈灾银粮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三则将灾情如实上报,安抚受灾百姓,莫使他们流离失所。”
卓御史正色道,“是,臣遵旨。”
穆安之问,“既是钦差,谁主谁副?我先说,让我去管这差使,就得给我临时处置之权,谁知道到河南会遇着什么情况,那边儿离帝都好几百里地,倘有急事,我得能做主。不然别叫我去。”
卓御史久在朝中,他品阶虽高,但既是与皇子同行,皇子又怎会屈居臣子之下。三殿下问的这话,一看就是个生瓜。他眼珠微微一动,连忙道,“臣如何敢掠殿下锋芒。”
穆宣帝之所以用穆安之,一则是太子推荐,二则穆安之在刑部断案十分迅速果决,虽是第一次出远差,穆宣帝就得要这么个果决之人去处置河南灾情。穆宣帝道,“你为主,不过,到了河南要多听卓卿的意见,卓卿在赈灾上极有经验,不是你能比的。你们既为钦差,自然可临时处置。”
如此,穆安之虽不愿意与卓御史一起当差,也应了这差使。
穆安之道,“我要调阅所有关于河南灾情的奏章。还有,接下来会派人到帝都流民那里做些调查,先跟陛下打个招呼。”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穆宣帝也面色缓和,穆安之说话是很让人无语,但做事俐落,条理分明,穆宣帝还是很喜欢的,大方的说,“奏章到内阁去取,调查的事你们商量着来。余者再有什么需要的,具折以奏。”
穆安之同卓御史道,“麻烦卓御史去取奏章吧。”
卓御史微微欠身,“遵殿下谕。”然后问,“殿下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后天。”穆安之完全没有同卓御史商量的意思。
卓御史颌首,“还有一事,咱们去河南赈灾,要向户部申请赈灾所需米粮,不知要申请多少数量?”
“眼下不好说,开春以来,已经向河南拨了三次粮款。现在河南什么样,还不清楚,不急调拨米粮的事。你就去算算咱们一路要用多粮草,再划出半月富裕,也就差不离了。”
卓御史不再多言,行礼退下。
穆安之回刑部,先把杜长史召至跟前,让他帝都府拿郊外流民的卷宗记录,然后在流民里挑选一百人做调查,家乡是自什么时候开始闹灾的,当地官府如何赈济,他们何时开始离乡乞讨来到帝都。
杜长史惊讶的问,“咱们要去河南赈灾?先时可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不知道是谁给陛下出的馊主意,还是跟卓然那讨厌鬼一道。对了,今天回家收拾收拾,后天出发。你跟我一道去,让老华留守。”杜长史立刻去安排流民调查之事,穆安之召胡安黎进来,让小易去请程侍郎郑郎中过来,把手头的事交给程侍郎,郑郎中的话穆安之要带走,一并到河南查赈灾之事。
卓御史打发送奏章的人很快就到了,与之一道的还有御史台对城外流民的调查资料,附赠卓御史的一张纸笺:日行一善,不必言谢。
穆安之心说谢你个头,有这资料不早说,他已经把杜长史派出去了。
交待好手头上的事,穆安之召来胡安黎,“跟小杜说,资料御史台送来了,不用再统计。去问问流民,老家可还有亲人父母,哎,都到这个地步,估计亲人也不多了。还是问一句,或是有呢。若是有的,可代他们写信一并捎到河南去。”
胡安黎心说,殿下心肠真善,一躬身,下去办了。
刑部这里的事交待完毕,穆安之一回府,就见丫环婆子们搬着各类箱匣物品出出入入,进屋问,“这是做什么呢?”
“这不是要去河南么,我先收拾东西呀,什么时候启程?”李玉华盘腿坐榻上,眼睛瞅着整理出的清单,看还缺什么少什么没,一面问穆安之。
穆安之笑,“你这消息可真够灵通的。我正要与你说,我这去河南,最多也就一个月回来。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了。”
“不行。皇祖母说让我跟你一起去,我得在你身边服侍你哪。”李玉华的眼睛从清单上抬起来,对穆安之明媚一笑,“已经跟皇祖母说好了。”
“这不成。河南闹了大灾荒,现在不知萧条成什么样,我去就行了,你别去。”灾荒会死很多人,饿死的,病死的,赈灾自古不是什么好差使,穆安之自己不挑差使好坏,却不想李玉华跟着受累,何况玉华妹妹女孩子,惊着吓着也不好。
李玉华伸手给他摘掉肩头沾到的一片枯叶,“城外的流民什么样,我早见过。再说,既是做夫妻,就是要一辈子不分开的,难道你去河南,我在帝都,两地分离不成?你看,裴状元到北疆,木香姐就跟他到北疆。做夫妻,可不就得甘苦与共。”
别看穆安之在穆宣帝跟前都会偶尔发作一回,他闹起性子来,穆宣帝也没什么法子拗得过来。一物降一物,穆安之就拿李玉华没法儿。玉华妹妹想跟他一道去河南,也是为了照顾他,穆安之怎么也不能发火啊。讲道理吧,穆安之从晚饭一直讲到睡觉,嘴皮子磨薄了一层,李玉华仍是那句,“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李玉华还列举了她能帮上的忙,穆安之一行的衣食住行不说,到河南,她还能帮着赈灾哪。叫穆安之别小瞧她。
穆安之真不敢小瞧她,不知道这丫头怎么跟皇祖母说的,穆安之进宫一提这丫头要跟他去河南的事,皇祖母就一脸欣慰,还劝了穆安之好几句,说李玉华有帮夫命,跟他一起去肯定能顺顺利利的。
待第二天穆安之回府,李玉华早把府里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内宅的事交给孙嬷嬷管,外头的事交给华长史,都不消穆安之操心。另外,李玉华还召见朱阅,让朱阅去问问,在帝都的几个大粮商,问他们可愿意随军一道去河南。
朱阅道,“这可是难得的机会,都说河南缺粮,只是在河南没生意关系的,这时候也不敢去。娘娘,我们若去,能随军同行么?”
“自然。”李玉华颌首。
“那不知需要多少粮食,粮价大约多少,我们心里也有个准备。”
“粮食要多少我也不清楚,价钱嘛,到河南,自然是随行就市。”李玉华说。
朱阅心下一喜,问,“娘娘,这事要不要知会粮商行会的会首,段会首一向德高望重。”
“望重不大清楚,可德高有待商榷,先时帝都不过来了几千流民,就有人敢起哄闹事乱传闲话抬高粮价,他粮商行会的会首是做什么吃的?”李玉华不屑的哼一声,与朱阅道,“明天殿下就要起程,你今晚把这事办了,有几家算几家,愿意跟着殿下一道去的只管去。”
“是。”朱阅立刻下去办了。
因这次要远行,李玉华也叫了严琳来一通吩咐,慈恩会的事就暂且让二皇子妃多费心。
华长史知道三殿下不愿意三皇子妃同行,不过,华长史眼明心亮,看三皇子妃这一通安排,私下与杜长史道,“还是跟殿下说说,让娘娘一道去无妨,我看娘娘是能帮上大忙的。”
杜长史听说三皇子妃召集粮商同行的事,也不禁点了点头,“别说,这法子是不赖,听到帝都的流民说,河南现在即便是生了虫发了霉的粗粮,也要二三银子一石哪。就是有银子也没处买去,真不知朝廷拨下的银粮都去哪儿了!”
“别说,咱们娘娘的确称得上贤内助。”杜长史就跟华长史两个,华长史拿自己举例,“下官自打成亲时起,不论在乡读书还是千里做官,都不能离了我那老婆子。有时候,心里有了事,就得听她唠叨几句才过得去。”
“是啊,我虽没成亲,可以后娶媳妇也是要在一处的。殿下,娘娘待您真心,一心想服侍照顾您,这是鹣鲽情深啊。您就别为这烦恼了,您要一直不答应,非要娘娘留在帝都,反是让她牵挂。就是殿下您远在外头,能不记挂帝都的娘娘。不如就一起去吧。待到了河南,让娘娘留在洛阳府,不会有什么事的。”杜长史也跟着劝一句。。
穆安之惊,“你俩怎么也被收买了?”
华长史笑,“自打来殿下身边,一日三餐,四季衣裳,笔墨纸砚、出入行走,连家里老妻生辰,娘娘都想着赏东西,臣等心下感念,娘娘这样贤惠周全之人,在殿下身边,臣等都为殿下高兴。”
连老华小杜都为李玉华说话,穆安之算是服了她。
第二三零章
慈恩宫。
李玉华正在看蓝太后给的两匣子新首饰, 就听蓝太后说起穆安之要去河南赈灾的消息。李玉华问,“皇祖母, 那要去多久啊?”
“这说不好,怎么也要等河南灾情有所好转。”见李玉华没说话, 蓝太后以为李玉华是舍不得穆安之, 不禁心下一软, 想着小两口成亲以来从未分离过,便软声劝道,“皇帝也是看阿慎当差好, 才让他去的。”
“是啊, 难得裴状元回帝都述职, 三哥一直期盼着跟裴状元相见, 这样算来,怕是见不着了。”
“如玉也不是这一次回帝都述职, 他当差出众, 以后调回帝都也未可知。你们年纪这么小,还怕以后见不着。”蓝太后道,“再说, 你在帝都替阿慎好好招待如玉夫妇是一样的。”
“这怎么行呢。三哥出远门,我得跟他身边儿服侍啊。”李玉华说,“他这个人,一做起事来就没日没夜的,哪次都是我打发人把饭食送到他衙门里去。有时还要把差使拿回家,半宿半宿的看, 要是没我在边儿上,这么煎熬如何了得。皇祖母您能放心?”
“那你也不能去,你女孩子家,路上辛劳,我也舍不得。”蓝太后也心疼宝贝孙子,“让孙嬷嬷跟着阿慎去,再挑几个伶俐的丫头。”
“孙嬷嬷倒是周全,只是她一向对三哥百依百顺的,丫环们虽忠心,也是听吩咐做事。就三哥的脾气,能听她们的?”
要是搁以前,蓝太后还有把握,如今蓝太后自己的话,穆安之也是不大听的。蓝太后不禁叹气,李玉华道,“祖母也知道我,我小时候在老家长大,什么苦日子没经过。不就是去趟河南么,有车有马的,这能叫辛苦,以前我到老家县城去,都是靠两条腿走的。我去了非但能服侍三哥,还能帮三哥的忙,河南定是赈灾不力才会让三哥过去,那里官场上的太太奶奶们,我就能帮着应酬,倘有他们官场上不好说的话,我还能帮着递个话。”
叫李玉华这么一分析剖白,蓝太后也觉着,李玉华是个能帮上忙的。国家大事不敢指望她,起码李玉华在身边,能把孙子给服侍的妥妥的。
蓝太后自然是更心疼穆安之,尤其是宝贝孙子愈发中用的情形下,蓝太后拉着李玉华的手就笑了,“好孩子,要不连皇帝都夸你是阿慎的贤内助,我也说他有媳妇福,只是若允了你去,非但要把他照顾好,你自己也得照顾好自己个儿,累着你我一样心疼。”
“皇祖母放心吧,大事还是三哥他们操心,我跟着就是忙一忙他们的衣食住行。”李玉华认真的说,“这在外头虽不能与帝都比,也得干的是干的,稀的是稀的,自头到脚的把三哥服侍好。”
做为一个太婆婆,蓝太后就喜欢这种不怕苦不怕累还待自己孙子真心的孙媳妇啊。蓝太后又赏了李玉华许多药材,叮嘱了许多出行要如何准备的话。
御书房。
犹带着三分寒意的春风拂进御书房,穆安之瞪着卓御史,转而看向穆宣帝,“我跟他一起去河南赈灾!”
不待穆宣帝说话,穆安之自己先一幅你们没搞错的神色吧,“跟他一起办差,怎么才能忍着半路上不捶死他?!”
卓御史立刻道,“还得请陛下给道口谕,可千万别让三殿下捶死臣。臣想保存有用之躯,为陛下效力。”
穆宣帝瞥太子一眼,看你出的这好主意。穆宣帝道,“他敢捶死你,回来我捶死他。”不待二人再废话,穆宣帝直接说,“这次到河南,一则看河南灾情到底如何,二则朝廷的赈灾银粮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三则将灾情如实上报,安抚受灾百姓,莫使他们流离失所。”
卓御史正色道,“是,臣遵旨。”
穆安之问,“既是钦差,谁主谁副?我先说,让我去管这差使,就得给我临时处置之权,谁知道到河南会遇着什么情况,那边儿离帝都好几百里地,倘有急事,我得能做主。不然别叫我去。”
卓御史久在朝中,他品阶虽高,但既是与皇子同行,皇子又怎会屈居臣子之下。三殿下问的这话,一看就是个生瓜。他眼珠微微一动,连忙道,“臣如何敢掠殿下锋芒。”
穆宣帝之所以用穆安之,一则是太子推荐,二则穆安之在刑部断案十分迅速果决,虽是第一次出远差,穆宣帝就得要这么个果决之人去处置河南灾情。穆宣帝道,“你为主,不过,到了河南要多听卓卿的意见,卓卿在赈灾上极有经验,不是你能比的。你们既为钦差,自然可临时处置。”
如此,穆安之虽不愿意与卓御史一起当差,也应了这差使。
穆安之道,“我要调阅所有关于河南灾情的奏章。还有,接下来会派人到帝都流民那里做些调查,先跟陛下打个招呼。”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穆宣帝也面色缓和,穆安之说话是很让人无语,但做事俐落,条理分明,穆宣帝还是很喜欢的,大方的说,“奏章到内阁去取,调查的事你们商量着来。余者再有什么需要的,具折以奏。”
穆安之同卓御史道,“麻烦卓御史去取奏章吧。”
卓御史微微欠身,“遵殿下谕。”然后问,“殿下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后天。”穆安之完全没有同卓御史商量的意思。
卓御史颌首,“还有一事,咱们去河南赈灾,要向户部申请赈灾所需米粮,不知要申请多少数量?”
“眼下不好说,开春以来,已经向河南拨了三次粮款。现在河南什么样,还不清楚,不急调拨米粮的事。你就去算算咱们一路要用多粮草,再划出半月富裕,也就差不离了。”
卓御史不再多言,行礼退下。
穆安之回刑部,先把杜长史召至跟前,让他帝都府拿郊外流民的卷宗记录,然后在流民里挑选一百人做调查,家乡是自什么时候开始闹灾的,当地官府如何赈济,他们何时开始离乡乞讨来到帝都。
杜长史惊讶的问,“咱们要去河南赈灾?先时可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不知道是谁给陛下出的馊主意,还是跟卓然那讨厌鬼一道。对了,今天回家收拾收拾,后天出发。你跟我一道去,让老华留守。”杜长史立刻去安排流民调查之事,穆安之召胡安黎进来,让小易去请程侍郎郑郎中过来,把手头的事交给程侍郎,郑郎中的话穆安之要带走,一并到河南查赈灾之事。
卓御史打发送奏章的人很快就到了,与之一道的还有御史台对城外流民的调查资料,附赠卓御史的一张纸笺:日行一善,不必言谢。
穆安之心说谢你个头,有这资料不早说,他已经把杜长史派出去了。
交待好手头上的事,穆安之召来胡安黎,“跟小杜说,资料御史台送来了,不用再统计。去问问流民,老家可还有亲人父母,哎,都到这个地步,估计亲人也不多了。还是问一句,或是有呢。若是有的,可代他们写信一并捎到河南去。”
胡安黎心说,殿下心肠真善,一躬身,下去办了。
刑部这里的事交待完毕,穆安之一回府,就见丫环婆子们搬着各类箱匣物品出出入入,进屋问,“这是做什么呢?”
“这不是要去河南么,我先收拾东西呀,什么时候启程?”李玉华盘腿坐榻上,眼睛瞅着整理出的清单,看还缺什么少什么没,一面问穆安之。
穆安之笑,“你这消息可真够灵通的。我正要与你说,我这去河南,最多也就一个月回来。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了。”
“不行。皇祖母说让我跟你一起去,我得在你身边服侍你哪。”李玉华的眼睛从清单上抬起来,对穆安之明媚一笑,“已经跟皇祖母说好了。”
“这不成。河南闹了大灾荒,现在不知萧条成什么样,我去就行了,你别去。”灾荒会死很多人,饿死的,病死的,赈灾自古不是什么好差使,穆安之自己不挑差使好坏,却不想李玉华跟着受累,何况玉华妹妹女孩子,惊着吓着也不好。
李玉华伸手给他摘掉肩头沾到的一片枯叶,“城外的流民什么样,我早见过。再说,既是做夫妻,就是要一辈子不分开的,难道你去河南,我在帝都,两地分离不成?你看,裴状元到北疆,木香姐就跟他到北疆。做夫妻,可不就得甘苦与共。”
别看穆安之在穆宣帝跟前都会偶尔发作一回,他闹起性子来,穆宣帝也没什么法子拗得过来。一物降一物,穆安之就拿李玉华没法儿。玉华妹妹想跟他一道去河南,也是为了照顾他,穆安之怎么也不能发火啊。讲道理吧,穆安之从晚饭一直讲到睡觉,嘴皮子磨薄了一层,李玉华仍是那句,“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李玉华还列举了她能帮上的忙,穆安之一行的衣食住行不说,到河南,她还能帮着赈灾哪。叫穆安之别小瞧她。
穆安之真不敢小瞧她,不知道这丫头怎么跟皇祖母说的,穆安之进宫一提这丫头要跟他去河南的事,皇祖母就一脸欣慰,还劝了穆安之好几句,说李玉华有帮夫命,跟他一起去肯定能顺顺利利的。
待第二天穆安之回府,李玉华早把府里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内宅的事交给孙嬷嬷管,外头的事交给华长史,都不消穆安之操心。另外,李玉华还召见朱阅,让朱阅去问问,在帝都的几个大粮商,问他们可愿意随军一道去河南。
朱阅道,“这可是难得的机会,都说河南缺粮,只是在河南没生意关系的,这时候也不敢去。娘娘,我们若去,能随军同行么?”
“自然。”李玉华颌首。
“那不知需要多少粮食,粮价大约多少,我们心里也有个准备。”
“粮食要多少我也不清楚,价钱嘛,到河南,自然是随行就市。”李玉华说。
朱阅心下一喜,问,“娘娘,这事要不要知会粮商行会的会首,段会首一向德高望重。”
“望重不大清楚,可德高有待商榷,先时帝都不过来了几千流民,就有人敢起哄闹事乱传闲话抬高粮价,他粮商行会的会首是做什么吃的?”李玉华不屑的哼一声,与朱阅道,“明天殿下就要起程,你今晚把这事办了,有几家算几家,愿意跟着殿下一道去的只管去。”
“是。”朱阅立刻下去办了。
因这次要远行,李玉华也叫了严琳来一通吩咐,慈恩会的事就暂且让二皇子妃多费心。
华长史知道三殿下不愿意三皇子妃同行,不过,华长史眼明心亮,看三皇子妃这一通安排,私下与杜长史道,“还是跟殿下说说,让娘娘一道去无妨,我看娘娘是能帮上大忙的。”
杜长史听说三皇子妃召集粮商同行的事,也不禁点了点头,“别说,这法子是不赖,听到帝都的流民说,河南现在即便是生了虫发了霉的粗粮,也要二三银子一石哪。就是有银子也没处买去,真不知朝廷拨下的银粮都去哪儿了!”
“别说,咱们娘娘的确称得上贤内助。”杜长史就跟华长史两个,华长史拿自己举例,“下官自打成亲时起,不论在乡读书还是千里做官,都不能离了我那老婆子。有时候,心里有了事,就得听她唠叨几句才过得去。”
“是啊,我虽没成亲,可以后娶媳妇也是要在一处的。殿下,娘娘待您真心,一心想服侍照顾您,这是鹣鲽情深啊。您就别为这烦恼了,您要一直不答应,非要娘娘留在帝都,反是让她牵挂。就是殿下您远在外头,能不记挂帝都的娘娘。不如就一起去吧。待到了河南,让娘娘留在洛阳府,不会有什么事的。”杜长史也跟着劝一句。。
穆安之惊,“你俩怎么也被收买了?”
华长史笑,“自打来殿下身边,一日三餐,四季衣裳,笔墨纸砚、出入行走,连家里老妻生辰,娘娘都想着赏东西,臣等心下感念,娘娘这样贤惠周全之人,在殿下身边,臣等都为殿下高兴。”
连老华小杜都为李玉华说话,穆安之算是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