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 41 章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穿越红楼之淡定宝钗》最新章节!
几人出去了院门,莺儿见圆安生得面容清秀,便自一旁与她说话:“你家是哪里的,几时出的家,家里可还有老子娘?”圆安笑着说:“我家就距庙里二十里地的大河乡,如今已来了寺里有四五年,因家里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下面弟妹又多,爹妈不忍将我卖出去为人奴仆,恰好师父要收个弟子,便与了我爹妈几两银子将我领回庙里。”
香菱听她还有家人便问道:“那你师父可许你回家探你老子娘去?”圆安摇了摇头说:“姑娘说笑了,我一个出家人哪里还能轻易家去,只我老娘来探了我几回,每回我还要贴补她几两银子去。”
莺儿又问:“我瞧你身上穿得好衫子,想来你们庙里比寻常出家人日子好过得多。”圆安对着宝钗等人说;“也是京里各家太太们照顾的缘故。”宝钗听了便问圆安;“你师父常领你到各家府里逛去么?”圆安回说:“往常小时还不曾,这两年大了师父也领着我去各府走动。”宝钗听了便问道;“那你们常去种桂花的夏家么?”
圆安说道:“说起那夏家,师父去得倒多,夏太太每月在庙里贡20斤的香油,又常叫师父上她府里去讲经说法,这两年我大了,都是我跟着师父去的。”宝钗问道:“如此你倒见过那夏家的姑娘了?不知她是个甚么样的人品?”圆安一听,笑了笑不言语,莺儿见此便将手上戴的戒指拨下一个塞到她手中,说道:“我们不过白问一句罢了,很不与你相干,你将你知道的尽告诉我们就是了。”
圆安收了戒指,又看四下无人便小声对她们说道:“上回夏太太寻我师父过去说话,正是我跟去的,夏太太对师父说她家姑娘已到了说亲的年龄,那小门小户的她怕委屈了她姑娘,有头脸的人家又嫌她家根基浅薄,便打听了说同在户部挂名的薛家合家迁到京里,他家里有两位哥儿,都尚未婚配,便想着求我师父说亲去,我师父推说不认得薛家太太,夏太太便道,京里荣国府二太太并陆太太都与她家沾了亲,我师父又时常在这两家走动,若寻个机会将此事一说也是一样的,若是说成了便封五百银子做谢礼,说不成自再想门路去。”
宝钗分明知道缘由,却故意装作诧异的问道:“这倒奇了,她家要想求亲,请正经的官媒去说岂不更好,怎的会寻上你师父?”圆安笑了笑对安钗说:“姑娘不知道,这位夏姑娘我也见了,相貌虽生得很好,只是因夏家太太只她一根独苗,因此宠得无法无天,平日在家里跋扈骄悍,因她小名叫金桂,就不许别人口中带出“金”“桂”二字来,凡有不小心误说出一字者,她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更有甚者说她跟家里的干哥哥不清不楚的,这样的闺誉如何肯有官媒替她去说亲?”
宝钗原先便知夏金桂的人品,倒是莺儿和香菱两人一听得明容要将这样的女子说给她们家,脸顿时便气得煞白,狠狠的骂道:“呸,两只窟窿里只认得钱,竟要将这样的人拿来坑大爷,幸得今日姑娘多问了一遭,要不然将这样的人娶进门,日后可怎生得了?”
宝钗见圆安脸上讪讪的,说看了莺儿一眼说道:“你这傻丫头,我不过随口一问,你当太太是那等的糊涂人?”莺儿这才住了嘴。
几人正站在穿堂里说话,恰巧薛蟠进来,宝钗连忙喊住他,又问道:“这里都是女眷,你好好的怎的跑到内堂来了。”
薛蟠站定,对宝钗说道:“我原本跟亭兄弟正在前面说话,隐约见了一个不认识的小厮往内堂来了,瞧着既不是咱们家的,也不是亭兄弟家的,我恐冲撞了你跟太太们,这才进来问问。”
宝钗一路走来并未见到别的男子,倒是身旁的圆安听后,想了想说道:“只怕是安国公府的国公爷。”
薛蟠一听是安国公府的,立时将眉头皱起,原来薛家进京那日,正是因与安国公府起了争执,这才撞翻了宝钗乘坐的马车,好险没伤到宝钗。
薛蟠便道:“不是说封了山门么,怎的安国公今日进了寺?”圆安说道:“薛大爷不知,安国公幼时将名儿寄在本寺的明海师叔下面,今日想必来看明海师叔的,这都不相干,那明海师叔住在后山呢。”
薛蟠这才罢了,又嘱咐了宝钗两句,这才往前面去了,那宝钗也不在意,只叫圆安领着她往藏经阁里去顽。几人又过了穿堂进入后院里,只见院里有两层楼,门口正有一个老姑子坐小杌子上捡佛豆儿,见几位姑娘进来忙迎了上来,圆安说;“师叔,这是今日来还愿的薛家姑娘,因说要来藏经阁逛逛便领了来。”
说罢,圆安又对宝钗说:“这是我师叔,法号做明止,在庙里已经修行了二三十年,如今单管着藏经阁。”那姑子念了一声佛号,又将宝钗引进厢房说道:”姑娘们快请屋里坐,只这里没有好茶招待,我去给姑娘倒几碗淡茶来润润喉罢。”
宝钗说:”不敢劳动师父,我们不过略逛逛罢了。”宝钗见这姑子穿得不比明容圆安,一身缁衣洗得发白,连圆安这辈份比她要抵的也要巴结,想来这师父是庙里不得势的,便对莺儿使了一个眼色,莺儿从袖里拿出一个纸封,里面装了五钱银子,宝钗说:“来叨扰师父了,烦请师父替我念几卷地藏菩萨本愿经。”
明止再三谢了宝钗,又倒了几杯茶水,宝钗等并未吃她的茶,只略坐了坐,便往藏经阁里去逛,入内只见一排排两人高的木柜,里面码着各卷经书,地上打扫得倒都干净,几人一行走明止又一路解说,直逛了好一会子,宝钗意外在一个木柜里见着一本《佛说三十七品经》,顿时喜道:“不愧是北地第一藏经阁,竟在这里找到这部经书,我听父亲说先前家里也有一部,只可惜后来失了,他每每说起便遗憾不已。”明止笑着说;“几年前太后娘娘要寻一部经书,宫里上下寻遍了,也是未寻到,后来还是在咱们庙里寻着的呢。”
莺儿并不知道此经的珍贵,见宝钗拿着那经书爱不释手的样子便说道:“老爷既可惜咱们家经书丢了,不知这书卖不卖,姑娘买回去给老爷,也算是全了老爷的心。”宝钗看了莺儿一眼说道:“你这傻丫头并不知道这经的好处,只怕有银子也没处买呢。”
果然,那明止听了她俩的话便默不作声,宝钗见了这经书又着实丢不开手,香菱便说:“既买不得,难道咱们还抄不得吗,只问师父借了,咱们抄完便送来可好。”
那明止还有些犹豫,圆安也劝道:“师叔糊涂了,薛姑娘这样的人家岂会昧咱们一本经书?咱们不过将经书借她一用,全了她一片孝心,也算是行了一善。”
如此明止便应了,又说定过几日圆安随她师父进城去便将经书带回,宝钗拿了经书向明止道了谢,这才出了藏经阁,几人四处走了走,只见越往后,那庙宇也越发老旧,又大多上了锁,听圆安说了才知道那都是一些弃用的庙宇,宝钗等人转了个弯,却见后面一个荒园里有一个好大的池子,里面种满了荷花,几人赏顽了一回,不想这时,几声闷雷传来,一阵狂风吹来一团黑云,天转眼便暗了,莺儿顿脚说:“要下雨了,咱们快回去。”
“只怕来不及了。”香菱的话说完,豆大的雨滴便砸了下来,几人慌忙躲到一棵梧桐树下,那圆安对宝钗说:“姑娘这样淋回去恐打湿了衣裳,你们且先在树下避避雨,我去寻几把伞来。”说着便匆匆跑回去拿伞来,那雨又急又骤,宝钗嘱咐香菱将经书收好,切莫打湿了,只等了一会子圆安还未来,莺儿便说:“我去摘几个荷叶来咱们顶着,免得打湿了头得了风寒。”宝钗连忙拉住莺儿说道:“正在下雨,那池子边必定又湿又滑,等会子失足跌进去可不是顽的!”
这里众人正焦急的时候,一个男声突然传来:“这雷雨天躲在树下,仔细招雷打到!”几人一惊,回头一看,只见离她们十几步处站了一个男子,手里撑着一把油纸伞,后面跟了两个同撑着伞的小厮,那男子二十三四的年纪,面上无须,又生得极是威严,外罩一件浅五色暗绣飞鱼领猩栗色春罗袍,内里是一件月白色小偏衫,腰上一条雪白的银带,脚上踏了一双细百纳明挑坐蟒的段靴,身上并无寻常青年男子惯戴的荷包玉佩之物,宝钗悄悄看了一眼,顿时怔住了,这人怎么看起来有些眼熟,倒像是在哪里见过似的?
宝钗想了半晌,也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他,又自觉暗暗好笑,她自穿越到这世界来便被拘在深闺中,除了家里亲近的男子,等闲旁的人也见不着。
莺儿和香菱虽吓得瑟瑟发抖,强忍着惧意问道:“这里是姑子庵,今日城里翰林侍郎陆太太并户部行商薛太太家来烧香,你们几个大男人是如何进来的?”
那男子也不答话,只用两眼直直的看着宝钗不语,宝钗连忙低下头来,他便对身旁边两个小厮吩咐了一声,一个圆脸的小子跑了过来,将手里的伞给了莺儿,并道:“等会子你只将伞放在明容那院门口,自有人去取。”
莺儿有心不想接他的伞,又恐等会子宝钗淋湿了,只得勉强接了过来,又问道:“你们是哪个府的?”那小子脸上隐隐有些自傲,却并未答莺儿的话,只哼了一声扭头便回了他主子身旁,跟另一个小厮共用了一把伞。
宝钗得了他们相助,只得向那男子行了一个万福礼,对面的人也未还礼,只对宝钗沉声说道:“快些离了这里罢,只怕一会子你家人该寻来了。”
莺儿跟香菱两人便拥着宝钗回去,宝钗轻提着裙摆转身,虽未曾回头,她却分明知道那男子正在等着自己。一直待她们身影不见,那圆脸小厮这才不满的哼道:“爷,咱们为甚么要借伞给她们,上回正是因这薛家,才惹了这些言官们口诛笔伐。”
男人看了小厮一眼,说道:“不过借了把伞而已,这些话不必再提。”小厮撅了撅嘴,便随着他往进了一处角门也不知哪里去了。
宝钗等人顺了来路往回走,她见莺儿又羞又怒,宝钗嘱咐道:“等会子过去不必提起此事,若人问起只说是庵里一个尼姑那里借得的。”
莺儿和香菱连连点头称是,走到半路正见圆安领了几个媳妇婆子过来,正是薛家的下人,那为首的婆子便是宝钗的奶嬷嬷李氏,她说道:“姑娘,太太那里正急呢,还怪我们不跟着姑娘,可有打湿身子没有?”
宝钗道:“好嬷嬷,这么下雨的天,你只叫她们过来就是了,自己巴巴的跑来,仔细跌脚呢。”李氏摸了摸宝钗的身子,见并没有湿透便放了心,又催着宝钗赶紧回去换衣裳,一旁的圆安见她们有伞,便问道:“你们哪里借到的伞?”莺儿说:“才刚经过一个不认得的师父,我们求她借了两把伞,倒比你们还快些。”众人也不及多说,匆匆拥着宝钗回了前院,又喝了姜汤换了衣裳并重新梳头,王氏便打发人过来请宝钗过去用斋饭。
待过了厢房,才听说因她们今日来上若寺烧香,贾家,王家,史家等都送了斋菜来,王氏直说叨扰了他们,宝钗进来先向陆太太并王氏陪罪,王氏便嗔道:“多大的人了,出去便顽得忘了时辰,可淋着雨了没有?”
宝钗搂着王氏撒娇说道:“险些淋湿了,幸而借了一把伞,又遇到奶嬷嬷她们寻了来。”王氏拿手指戳着她的额头;“可出去见了些甚么好顽的?”
莺儿一旁凑趣,便说:“也是因姑娘在藏经阁里见着一本经书,原是老爷一直在寻的,便向那师父讨了回去抄写,因此才耽误了。”
陆太太直说宝钗孝顺,宝钗谦虚一回,便有婆子将斋饭安置上,用了饭宝钗叫莺儿悄悄去看了院门口的伞,果然已不见了,宝钗还暗自怀疑那借伞的男子莫不正是安国公府的人,只究竟是不是,也无从得知。
作者有话要说:佛说三十七品经已经失传了1200多年,只是我借来用用的,后来在南京博物馆找出来手抄本。
这章里男主出现。
几人出去了院门,莺儿见圆安生得面容清秀,便自一旁与她说话:“你家是哪里的,几时出的家,家里可还有老子娘?”圆安笑着说:“我家就距庙里二十里地的大河乡,如今已来了寺里有四五年,因家里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下面弟妹又多,爹妈不忍将我卖出去为人奴仆,恰好师父要收个弟子,便与了我爹妈几两银子将我领回庙里。”
香菱听她还有家人便问道:“那你师父可许你回家探你老子娘去?”圆安摇了摇头说:“姑娘说笑了,我一个出家人哪里还能轻易家去,只我老娘来探了我几回,每回我还要贴补她几两银子去。”
莺儿又问:“我瞧你身上穿得好衫子,想来你们庙里比寻常出家人日子好过得多。”圆安对着宝钗等人说;“也是京里各家太太们照顾的缘故。”宝钗听了便问圆安;“你师父常领你到各家府里逛去么?”圆安回说:“往常小时还不曾,这两年大了师父也领着我去各府走动。”宝钗听了便问道;“那你们常去种桂花的夏家么?”
圆安说道:“说起那夏家,师父去得倒多,夏太太每月在庙里贡20斤的香油,又常叫师父上她府里去讲经说法,这两年我大了,都是我跟着师父去的。”宝钗问道:“如此你倒见过那夏家的姑娘了?不知她是个甚么样的人品?”圆安一听,笑了笑不言语,莺儿见此便将手上戴的戒指拨下一个塞到她手中,说道:“我们不过白问一句罢了,很不与你相干,你将你知道的尽告诉我们就是了。”
圆安收了戒指,又看四下无人便小声对她们说道:“上回夏太太寻我师父过去说话,正是我跟去的,夏太太对师父说她家姑娘已到了说亲的年龄,那小门小户的她怕委屈了她姑娘,有头脸的人家又嫌她家根基浅薄,便打听了说同在户部挂名的薛家合家迁到京里,他家里有两位哥儿,都尚未婚配,便想着求我师父说亲去,我师父推说不认得薛家太太,夏太太便道,京里荣国府二太太并陆太太都与她家沾了亲,我师父又时常在这两家走动,若寻个机会将此事一说也是一样的,若是说成了便封五百银子做谢礼,说不成自再想门路去。”
宝钗分明知道缘由,却故意装作诧异的问道:“这倒奇了,她家要想求亲,请正经的官媒去说岂不更好,怎的会寻上你师父?”圆安笑了笑对安钗说:“姑娘不知道,这位夏姑娘我也见了,相貌虽生得很好,只是因夏家太太只她一根独苗,因此宠得无法无天,平日在家里跋扈骄悍,因她小名叫金桂,就不许别人口中带出“金”“桂”二字来,凡有不小心误说出一字者,她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更有甚者说她跟家里的干哥哥不清不楚的,这样的闺誉如何肯有官媒替她去说亲?”
宝钗原先便知夏金桂的人品,倒是莺儿和香菱两人一听得明容要将这样的女子说给她们家,脸顿时便气得煞白,狠狠的骂道:“呸,两只窟窿里只认得钱,竟要将这样的人拿来坑大爷,幸得今日姑娘多问了一遭,要不然将这样的人娶进门,日后可怎生得了?”
宝钗见圆安脸上讪讪的,说看了莺儿一眼说道:“你这傻丫头,我不过随口一问,你当太太是那等的糊涂人?”莺儿这才住了嘴。
几人正站在穿堂里说话,恰巧薛蟠进来,宝钗连忙喊住他,又问道:“这里都是女眷,你好好的怎的跑到内堂来了。”
薛蟠站定,对宝钗说道:“我原本跟亭兄弟正在前面说话,隐约见了一个不认识的小厮往内堂来了,瞧着既不是咱们家的,也不是亭兄弟家的,我恐冲撞了你跟太太们,这才进来问问。”
宝钗一路走来并未见到别的男子,倒是身旁的圆安听后,想了想说道:“只怕是安国公府的国公爷。”
薛蟠一听是安国公府的,立时将眉头皱起,原来薛家进京那日,正是因与安国公府起了争执,这才撞翻了宝钗乘坐的马车,好险没伤到宝钗。
薛蟠便道:“不是说封了山门么,怎的安国公今日进了寺?”圆安说道:“薛大爷不知,安国公幼时将名儿寄在本寺的明海师叔下面,今日想必来看明海师叔的,这都不相干,那明海师叔住在后山呢。”
薛蟠这才罢了,又嘱咐了宝钗两句,这才往前面去了,那宝钗也不在意,只叫圆安领着她往藏经阁里去顽。几人又过了穿堂进入后院里,只见院里有两层楼,门口正有一个老姑子坐小杌子上捡佛豆儿,见几位姑娘进来忙迎了上来,圆安说;“师叔,这是今日来还愿的薛家姑娘,因说要来藏经阁逛逛便领了来。”
说罢,圆安又对宝钗说:“这是我师叔,法号做明止,在庙里已经修行了二三十年,如今单管着藏经阁。”那姑子念了一声佛号,又将宝钗引进厢房说道:”姑娘们快请屋里坐,只这里没有好茶招待,我去给姑娘倒几碗淡茶来润润喉罢。”
宝钗说:”不敢劳动师父,我们不过略逛逛罢了。”宝钗见这姑子穿得不比明容圆安,一身缁衣洗得发白,连圆安这辈份比她要抵的也要巴结,想来这师父是庙里不得势的,便对莺儿使了一个眼色,莺儿从袖里拿出一个纸封,里面装了五钱银子,宝钗说:“来叨扰师父了,烦请师父替我念几卷地藏菩萨本愿经。”
明止再三谢了宝钗,又倒了几杯茶水,宝钗等并未吃她的茶,只略坐了坐,便往藏经阁里去逛,入内只见一排排两人高的木柜,里面码着各卷经书,地上打扫得倒都干净,几人一行走明止又一路解说,直逛了好一会子,宝钗意外在一个木柜里见着一本《佛说三十七品经》,顿时喜道:“不愧是北地第一藏经阁,竟在这里找到这部经书,我听父亲说先前家里也有一部,只可惜后来失了,他每每说起便遗憾不已。”明止笑着说;“几年前太后娘娘要寻一部经书,宫里上下寻遍了,也是未寻到,后来还是在咱们庙里寻着的呢。”
莺儿并不知道此经的珍贵,见宝钗拿着那经书爱不释手的样子便说道:“老爷既可惜咱们家经书丢了,不知这书卖不卖,姑娘买回去给老爷,也算是全了老爷的心。”宝钗看了莺儿一眼说道:“你这傻丫头并不知道这经的好处,只怕有银子也没处买呢。”
果然,那明止听了她俩的话便默不作声,宝钗见了这经书又着实丢不开手,香菱便说:“既买不得,难道咱们还抄不得吗,只问师父借了,咱们抄完便送来可好。”
那明止还有些犹豫,圆安也劝道:“师叔糊涂了,薛姑娘这样的人家岂会昧咱们一本经书?咱们不过将经书借她一用,全了她一片孝心,也算是行了一善。”
如此明止便应了,又说定过几日圆安随她师父进城去便将经书带回,宝钗拿了经书向明止道了谢,这才出了藏经阁,几人四处走了走,只见越往后,那庙宇也越发老旧,又大多上了锁,听圆安说了才知道那都是一些弃用的庙宇,宝钗等人转了个弯,却见后面一个荒园里有一个好大的池子,里面种满了荷花,几人赏顽了一回,不想这时,几声闷雷传来,一阵狂风吹来一团黑云,天转眼便暗了,莺儿顿脚说:“要下雨了,咱们快回去。”
“只怕来不及了。”香菱的话说完,豆大的雨滴便砸了下来,几人慌忙躲到一棵梧桐树下,那圆安对宝钗说:“姑娘这样淋回去恐打湿了衣裳,你们且先在树下避避雨,我去寻几把伞来。”说着便匆匆跑回去拿伞来,那雨又急又骤,宝钗嘱咐香菱将经书收好,切莫打湿了,只等了一会子圆安还未来,莺儿便说:“我去摘几个荷叶来咱们顶着,免得打湿了头得了风寒。”宝钗连忙拉住莺儿说道:“正在下雨,那池子边必定又湿又滑,等会子失足跌进去可不是顽的!”
这里众人正焦急的时候,一个男声突然传来:“这雷雨天躲在树下,仔细招雷打到!”几人一惊,回头一看,只见离她们十几步处站了一个男子,手里撑着一把油纸伞,后面跟了两个同撑着伞的小厮,那男子二十三四的年纪,面上无须,又生得极是威严,外罩一件浅五色暗绣飞鱼领猩栗色春罗袍,内里是一件月白色小偏衫,腰上一条雪白的银带,脚上踏了一双细百纳明挑坐蟒的段靴,身上并无寻常青年男子惯戴的荷包玉佩之物,宝钗悄悄看了一眼,顿时怔住了,这人怎么看起来有些眼熟,倒像是在哪里见过似的?
宝钗想了半晌,也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他,又自觉暗暗好笑,她自穿越到这世界来便被拘在深闺中,除了家里亲近的男子,等闲旁的人也见不着。
莺儿和香菱虽吓得瑟瑟发抖,强忍着惧意问道:“这里是姑子庵,今日城里翰林侍郎陆太太并户部行商薛太太家来烧香,你们几个大男人是如何进来的?”
那男子也不答话,只用两眼直直的看着宝钗不语,宝钗连忙低下头来,他便对身旁边两个小厮吩咐了一声,一个圆脸的小子跑了过来,将手里的伞给了莺儿,并道:“等会子你只将伞放在明容那院门口,自有人去取。”
莺儿有心不想接他的伞,又恐等会子宝钗淋湿了,只得勉强接了过来,又问道:“你们是哪个府的?”那小子脸上隐隐有些自傲,却并未答莺儿的话,只哼了一声扭头便回了他主子身旁,跟另一个小厮共用了一把伞。
宝钗得了他们相助,只得向那男子行了一个万福礼,对面的人也未还礼,只对宝钗沉声说道:“快些离了这里罢,只怕一会子你家人该寻来了。”
莺儿跟香菱两人便拥着宝钗回去,宝钗轻提着裙摆转身,虽未曾回头,她却分明知道那男子正在等着自己。一直待她们身影不见,那圆脸小厮这才不满的哼道:“爷,咱们为甚么要借伞给她们,上回正是因这薛家,才惹了这些言官们口诛笔伐。”
男人看了小厮一眼,说道:“不过借了把伞而已,这些话不必再提。”小厮撅了撅嘴,便随着他往进了一处角门也不知哪里去了。
宝钗等人顺了来路往回走,她见莺儿又羞又怒,宝钗嘱咐道:“等会子过去不必提起此事,若人问起只说是庵里一个尼姑那里借得的。”
莺儿和香菱连连点头称是,走到半路正见圆安领了几个媳妇婆子过来,正是薛家的下人,那为首的婆子便是宝钗的奶嬷嬷李氏,她说道:“姑娘,太太那里正急呢,还怪我们不跟着姑娘,可有打湿身子没有?”
宝钗道:“好嬷嬷,这么下雨的天,你只叫她们过来就是了,自己巴巴的跑来,仔细跌脚呢。”李氏摸了摸宝钗的身子,见并没有湿透便放了心,又催着宝钗赶紧回去换衣裳,一旁的圆安见她们有伞,便问道:“你们哪里借到的伞?”莺儿说:“才刚经过一个不认得的师父,我们求她借了两把伞,倒比你们还快些。”众人也不及多说,匆匆拥着宝钗回了前院,又喝了姜汤换了衣裳并重新梳头,王氏便打发人过来请宝钗过去用斋饭。
待过了厢房,才听说因她们今日来上若寺烧香,贾家,王家,史家等都送了斋菜来,王氏直说叨扰了他们,宝钗进来先向陆太太并王氏陪罪,王氏便嗔道:“多大的人了,出去便顽得忘了时辰,可淋着雨了没有?”
宝钗搂着王氏撒娇说道:“险些淋湿了,幸而借了一把伞,又遇到奶嬷嬷她们寻了来。”王氏拿手指戳着她的额头;“可出去见了些甚么好顽的?”
莺儿一旁凑趣,便说:“也是因姑娘在藏经阁里见着一本经书,原是老爷一直在寻的,便向那师父讨了回去抄写,因此才耽误了。”
陆太太直说宝钗孝顺,宝钗谦虚一回,便有婆子将斋饭安置上,用了饭宝钗叫莺儿悄悄去看了院门口的伞,果然已不见了,宝钗还暗自怀疑那借伞的男子莫不正是安国公府的人,只究竟是不是,也无从得知。
作者有话要说:佛说三十七品经已经失传了1200多年,只是我借来用用的,后来在南京博物馆找出来手抄本。
这章里男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