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回到古代做皇帝》最新章节!
听了这话,真腊国使者和占城使者面面相觑,这还是皇帝吗,这简直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商人啊!苦笑一声,占城使者说道:“只要上国出兵相助,钱粮我占城国包了,请陛下放心……”
陆承启笑呵呵地说道:“朕怎么会不放心?大顺与占城,历来交好,自是要相助一番的。交趾之图占城,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占城实所以保中国也。”
占城使者大喜过望:“上皇如此想,实乃占城百姓之福也,请受下国小臣一拜!”他也不打折扣,按照汉人礼仪,起身恭恭敬敬地下跪,陆承启连忙说道:“无需如此,请平身。”
陆承启就是这样,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不过,被人下跪,还真的会上瘾的啊……”陆承启内心深处知道,其实这种快感是掌握了生杀大权,高高在上的快感,并不是别人给你下跪你就觉得很爽。
真腊国见占城国得到了陆承启的承诺,心下也是一动。其实真腊的日子也不好过,东有安南(交趾),西有蒲甘,都有所积怨。哪怕真腊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却也扛不住两国夹击啊!要是安南联合蒲甘来攻,那真腊是万万抵挡不住的。
“陛下既然肯出兵占城,那一定也肯出兵甘孛智。若交趾来犯甘孛智,上国若出兵,甘孛智愿同占城一般,不收中原商人税赋,给付出征将士钱粮,不知陛下如何?”真腊使者不愧是人精,一下就打蛇随棍上,紧接着说道。
陆承启是一个不占便宜不舒服的主,见到有人送钱上门,哪里有不要的道理?不过转念一想,笑道:“口说无凭,立字为证,不知两位可否代替贵国国王,与大顺签订盟约?如此一来,大顺便师出有名。王师到处,交趾安敢不服?”
陆承启这是以防万一,出兵原本就是他的意思,但万一打赢了,占城、真腊翻脸不认人,那就不好玩了。其实陆承启也是多虑了,只要挟着胜势而来,占城、真腊两国,焉能和大顺争锋?想赖账也是要本钱的,自身实力不济,赖账只会自取灭亡。
唯一要立下字据的,便是商税问题。占城、真理是不知道商业的恐怖,只要没有关税之类的税收,陆承启大可倾销商品到他们国家去,攫取千万财富。当然,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陆承启做不出来,这做生意要双赢才有人做,不是么?
占城、真腊两国使者思虑了一番,谨慎地说道:“此盟约可保几年?”
陆承启沉吟了一番,说道:“朕在位期间,都可保证盟约生效。”
占城、真腊两国使者用梵语交流了一下,陆承启听不懂叽里咕噜的话,眉头大皱:“怎么,认为朕的承诺不能作数么!”
陆承启久居上位,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傲气。即便现在有心调整,告诫自己要虚心纳谏,可那骨子里的威严,已经深深刻进去了。这一番话,说得不怒自威,吓得那两国使者连忙说道:“下国使臣不敢,只是此事兹大,一时难以决断。”
陆承启有些恼怒地说道:“既然无法决断,派甚么使者来!”说罢,起身作势要走。
“下国使臣该死,触怒上皇陛下,请陛下息怒,我等愿奉大顺为宗主国,年年来朝,岁岁来贡。盟约一事,但请陛下做主!”
见两国使者诚恳,陆承启也装模作样地回到龙椅上,淡淡地说道:“你们可想清楚了,朕绝不勉强!”
“绝无反悔之意!”
陆承启见鱼儿上钩了,笑道:“礼部尚书?”
冯承平连忙起身说道:“臣在!”
“此事就交由你起稿了,也不用择日,眼下便写就,拿过来与朕过目便是。”陆承启缓缓地说道。
“臣遵旨!”
很快,就有内侍端来笔墨纸砚,冯承平铺在茶几上,挥毫起来。他乃是礼部尚书,一手字还是拿得出手的。虽不是大家风范,却也工工整整,规规矩矩,这样的字体,在科举上很吃香。
趁着冯承平写盟约的时候,陆承启询问起两国风土人情来。果不其然,越是靠近赤道,小冰河的影响就越小,哪怕是在这时候,这两国的农业也很是发达。尽管亩产不算高,但人家可以一年两熟以上,足以抵消劣势了。别看占城小,产粮却并不比真腊少多少,甚至还有持平的时候。归根结底,除了占城稻的优势外,这占城的平原面积规整也是个因素。
陆承启暗暗心惊:“怪不得交趾要打占城,原来是一个产粮大国!”
在这时候,没有任何东西比粮食更宝贵了,粮食也是禁止跨国贸易的,《大顺律》更是明文规定,要是有人跨国卖粮,等同卖国,是要抄家诛九族的。这严格程度,可见一般。甚至陆承启通过研究,中原的战乱,大部分都是因为人口激增和粮食不够的矛盾产生的。每每朝代更迭,都是大灾大难,缺粮导致的。君不见东汉末年,大旱之后有黄巾军,正史上隋朝因杨广胡作非为,致使良田抛荒,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民不聊生,隋灭而唐立。唐朝也亡于黄巢军,究根结底还是农民没有吃的了。更不用说明末李自成,都是被一口吃食逼的。
要想国祚稳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才行。只是中原皇朝一般都是多难兴邦,灾难不断。就拿黄河来说,虽然是中国母亲河,但它频频决口,淹没多少良田、淹死多少百姓?更别说地龙翻身(地震)、大旱、蝗灾了,所有的后果都会导致粮食短缺。粮食一短缺,走投无路的百姓就只能冲击官仓,官仓空了,就向另一个冲抢。不及时疏导镇压的话,往往就形成了“农民起义”。
谁之过?
肯定不是百姓的过错,他们是被逼的。要怪就怪朝廷无作为,明明有灾,不去赈灾,或者是当地庸官,不懂赈济,弄得民怨四起。还有就是一些野心家,想要取而代之。总之,百姓之苦,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要不怎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未完待续。)
听了这话,真腊国使者和占城使者面面相觑,这还是皇帝吗,这简直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商人啊!苦笑一声,占城使者说道:“只要上国出兵相助,钱粮我占城国包了,请陛下放心……”
陆承启笑呵呵地说道:“朕怎么会不放心?大顺与占城,历来交好,自是要相助一番的。交趾之图占城,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占城实所以保中国也。”
占城使者大喜过望:“上皇如此想,实乃占城百姓之福也,请受下国小臣一拜!”他也不打折扣,按照汉人礼仪,起身恭恭敬敬地下跪,陆承启连忙说道:“无需如此,请平身。”
陆承启就是这样,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不过,被人下跪,还真的会上瘾的啊……”陆承启内心深处知道,其实这种快感是掌握了生杀大权,高高在上的快感,并不是别人给你下跪你就觉得很爽。
真腊国见占城国得到了陆承启的承诺,心下也是一动。其实真腊的日子也不好过,东有安南(交趾),西有蒲甘,都有所积怨。哪怕真腊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却也扛不住两国夹击啊!要是安南联合蒲甘来攻,那真腊是万万抵挡不住的。
“陛下既然肯出兵占城,那一定也肯出兵甘孛智。若交趾来犯甘孛智,上国若出兵,甘孛智愿同占城一般,不收中原商人税赋,给付出征将士钱粮,不知陛下如何?”真腊使者不愧是人精,一下就打蛇随棍上,紧接着说道。
陆承启是一个不占便宜不舒服的主,见到有人送钱上门,哪里有不要的道理?不过转念一想,笑道:“口说无凭,立字为证,不知两位可否代替贵国国王,与大顺签订盟约?如此一来,大顺便师出有名。王师到处,交趾安敢不服?”
陆承启这是以防万一,出兵原本就是他的意思,但万一打赢了,占城、真腊翻脸不认人,那就不好玩了。其实陆承启也是多虑了,只要挟着胜势而来,占城、真腊两国,焉能和大顺争锋?想赖账也是要本钱的,自身实力不济,赖账只会自取灭亡。
唯一要立下字据的,便是商税问题。占城、真理是不知道商业的恐怖,只要没有关税之类的税收,陆承启大可倾销商品到他们国家去,攫取千万财富。当然,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陆承启做不出来,这做生意要双赢才有人做,不是么?
占城、真腊两国使者思虑了一番,谨慎地说道:“此盟约可保几年?”
陆承启沉吟了一番,说道:“朕在位期间,都可保证盟约生效。”
占城、真腊两国使者用梵语交流了一下,陆承启听不懂叽里咕噜的话,眉头大皱:“怎么,认为朕的承诺不能作数么!”
陆承启久居上位,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傲气。即便现在有心调整,告诫自己要虚心纳谏,可那骨子里的威严,已经深深刻进去了。这一番话,说得不怒自威,吓得那两国使者连忙说道:“下国使臣不敢,只是此事兹大,一时难以决断。”
陆承启有些恼怒地说道:“既然无法决断,派甚么使者来!”说罢,起身作势要走。
“下国使臣该死,触怒上皇陛下,请陛下息怒,我等愿奉大顺为宗主国,年年来朝,岁岁来贡。盟约一事,但请陛下做主!”
见两国使者诚恳,陆承启也装模作样地回到龙椅上,淡淡地说道:“你们可想清楚了,朕绝不勉强!”
“绝无反悔之意!”
陆承启见鱼儿上钩了,笑道:“礼部尚书?”
冯承平连忙起身说道:“臣在!”
“此事就交由你起稿了,也不用择日,眼下便写就,拿过来与朕过目便是。”陆承启缓缓地说道。
“臣遵旨!”
很快,就有内侍端来笔墨纸砚,冯承平铺在茶几上,挥毫起来。他乃是礼部尚书,一手字还是拿得出手的。虽不是大家风范,却也工工整整,规规矩矩,这样的字体,在科举上很吃香。
趁着冯承平写盟约的时候,陆承启询问起两国风土人情来。果不其然,越是靠近赤道,小冰河的影响就越小,哪怕是在这时候,这两国的农业也很是发达。尽管亩产不算高,但人家可以一年两熟以上,足以抵消劣势了。别看占城小,产粮却并不比真腊少多少,甚至还有持平的时候。归根结底,除了占城稻的优势外,这占城的平原面积规整也是个因素。
陆承启暗暗心惊:“怪不得交趾要打占城,原来是一个产粮大国!”
在这时候,没有任何东西比粮食更宝贵了,粮食也是禁止跨国贸易的,《大顺律》更是明文规定,要是有人跨国卖粮,等同卖国,是要抄家诛九族的。这严格程度,可见一般。甚至陆承启通过研究,中原的战乱,大部分都是因为人口激增和粮食不够的矛盾产生的。每每朝代更迭,都是大灾大难,缺粮导致的。君不见东汉末年,大旱之后有黄巾军,正史上隋朝因杨广胡作非为,致使良田抛荒,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民不聊生,隋灭而唐立。唐朝也亡于黄巢军,究根结底还是农民没有吃的了。更不用说明末李自成,都是被一口吃食逼的。
要想国祚稳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才行。只是中原皇朝一般都是多难兴邦,灾难不断。就拿黄河来说,虽然是中国母亲河,但它频频决口,淹没多少良田、淹死多少百姓?更别说地龙翻身(地震)、大旱、蝗灾了,所有的后果都会导致粮食短缺。粮食一短缺,走投无路的百姓就只能冲击官仓,官仓空了,就向另一个冲抢。不及时疏导镇压的话,往往就形成了“农民起义”。
谁之过?
肯定不是百姓的过错,他们是被逼的。要怪就怪朝廷无作为,明明有灾,不去赈灾,或者是当地庸官,不懂赈济,弄得民怨四起。还有就是一些野心家,想要取而代之。总之,百姓之苦,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要不怎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