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心结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十样锦》最新章节!
岚儿的荷包如此成功,越发自认心灵手巧,可她却不肯再多做,又有自己的一番理论,“我是专门给大家做荷包的吗?不过是喜欢,才给大家做一个两个的,想再要,总要看我心情怎么样了?”
物皆是以稀为贵的,尽管她做的荷包怎么也比不了母亲的,但是却难得,倒比云娘的还要令人爱惜,云娘便也生了与玉瀚相似之叹,岚儿的聪明果真理自己万万不及的。
岚儿拒了再做荷包,并将女红针线的事放下大半,去忙旁的了。她的外务原本就多,每日里东一处西一处的,也不知她怎么那样多的好奇之心,那样多的精力,只是不倦。
不想,过几日,她又拿起了针线,云娘的布料花样重新遭了一回劫,却是要给□□父绣荷包。
原来玉瀚近日许了汤峥的假,令他回京探视亲人。
岚儿岂能不认真表现一回?且她一直还依稀记得祖父最喜欢她,时常抱着她的情形,便也十分用心给祖父做了一个荷包,选的藏青色贡缎,上面绣了个大寿桃,红红白白的桃子,中间一个金寿字,下面衬两片绿叶,正是对老人家的心思。
崑儿也有给祖父的礼品,乃是他用心写的一幅字。
云娘也赶紧打点礼品,一份份地包好,一样样写了签子:有进上的,孝敬祖父的,送京城亲朋的,托汤峥带到京城再按签子送出去。
玉瀚任辽东总兵,身担重任,轻易不能回去,自己和孩子们自然也要陪他,这些东西就他们的心意。
原来汤峥自出京城,先在宣府任职数年,再调入辽东,一直未曾回京,如今辽东铁骑大胜,夷人不敢南窥,这一次得了假也是十分欣喜,便回卫所去接了妾李氏和李氏所出的两个儿子,再回襄平城准备与木枮儿等人一同进京。
这几天云娘早将东西装了车子,这时一并交待了汤峥和李氏,便笑道:“明日一早就出门,你们带着孩子们早些回房里再打点一番,也早些歇了,晚上不必过来,我是不讲那些虚礼的。”
汤峥和李氏都躬身答应,“六婶娘只管放心,东西我们一定送到。”说着便退了下去。
没多久,汤峥却又返了回来,见只云娘一人,便在下首站了,却满脸愁色,欲言又止。
云娘想起他先两日听有了假兴头头的样子,心里也省得了,便道:“能回去一次也是好的,你也有几年没见过□□父、母亲和妹妹了。”
汤峥岂能不想家?年少的他遭遇巨变,凄惶惶地离开繁华的京城到了荒僻的边塞,便再没有回去见过亲人,他早盼着这一日呢。可是又因为他的身份再不敢提的,只怕因此又给家里带来灾祸。
如今六叔做主让他回京,他再欢喜不过,但是欢喜之后便又有愁思涌上心头,因此叹了声气道:“六婶娘,我这一次回去,恐怕我母亲就要我在京城娶亲了。”
峥哥儿的亲事,云娘是亲眼见了的,真是一波三折,到了如今,他已经二十几岁,却还没有成亲,却先纳了妾。
当初恐怕也是为了有人帮忙照顾日常起居,可两人在一处时间久了,又生了两个儿子,情谊自然就深了,峥哥儿便有了扶正李氏的打算,可是大嫂自然不同意,反更加急着给儿子说亲。
因大嫂的目光一直放在在朝中最顶级的高门之中,可峥哥儿不过是边城小小的武官,所以亲事一直没成。不过,随着玉瀚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而汤峥也在宣府、辽东立下战功,升任了四品官职,形势又有不同。
另外,熟知朝政的人也慢慢发觉,皇上地位日益稳固后,对于已经成了东海王的先太子比以前还要宽容,毕竟君臣名份已定,再不可能翻过来。是以如今不再像刚刚即位时清理打压先太子一系的亲朋故交了,甚至对于除了谋反的二皇子,带兵攻皇城的三皇子之外的几位皇子的旧人都网开一面。
几年前夺嫡所引发的血雨腥风早过去了。
这样的变化,大嫂再没有不知道的理。借此机会在京城替儿子相看了亲事,完全是可行的,峥哥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若是自己的儿子,云娘从一开始就不会教他做出先纳妾生子的糊涂事,可峥哥儿先前在宣府已经纳了妾生了子,总不能改回去。且云娘又不好在他面前说大嫂让她先纳妾的主意是错的,现在只得道:“这种事还要你自己决定,六婶娘能嘱咐的就是,你要记得你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为自己的家人撑起一片天,令她们能安心地过日子。”
峥哥儿听了,沉默了一会儿,却突然问:“六婶母亲,你觉得是我父亲对不起母亲还是我母亲对不起父亲呢?”
汤峥是武定侯府嫡长一系的长子,自然从小严格教养,年少时颇觉得自己允文允武,才华出众。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慢慢变了。
现在他竟觉得自己是个连为人处事道理都不大明白的人。
按说当年汤峥从母命在宣府纳李氏为妾时,明白地说自己过两年就要娶妻的,李家应了,纳妾文书也写了,身份早就成了定案。可是他再不想自己的亲事竟就这样蹉跎下来,而李氏也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平日里对他亦十分地体贴。在卫所时,很多无知的军户便一直当李氏是他的妻子。
而李氏,经过了这么多年,也慢慢忘记她是妾了,毕竟家里没有正妻,而他们又在塞外之地,身边也没有多少懂得这些规矩的人。
甚至就是汤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把李氏当成妻子一般的对待,银钱俸禄都给了她,家里的事情都由她打理,孩子也由她教养。
所以在母亲有一次来信提到想为他在一个破落侯府中求娶一名庶女时,汤峥突然想到,与其勉强结一门不大合适的亲事,还不如就一直与李氏一起过日子呢。然后他就想到了扶正李氏。
虽然说不能以妾为妻,但就是高门大户之中也未必都能严守这样的规矩,民间更是无所谓的。而李氏,也是好人家的女孩,漂亮懂事,生性又爽朗能干,将家里孩子一摊的事都管得极好。
可是汤峥却没想到母亲会如此地生气,写了长长的信骂他,又更加急切地要为他定亲成亲了。他完全可以想见,这一次回京,母亲一定会借此机会将他的亲事办了,在她看来,就是家世败落的贵女也比李氏要好,她一定下了决心,绝不许自己将李氏扶正。
母亲的道理,汤峥是明白的,他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教导下长的。可是现在的他却变了许多。既然母亲如此有道理,可她和父亲之间最后却闹成了那样,昔日以贤良为名的母亲成了许多人的笑柄,就是自己远在边塞,也听到了些风言风语。
这就让他没有过去那般相信母亲了。
汤峥突然就想请教六婶娘。
还在好多年前,汤峥突然听到六叔娶了一个家里不承认的婶娘时,对新六婶娘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就是后来六婶娘有了诰封,在汤家立住了脚,他也只觉得不过是六婶娘会讨六叔的好罢了。
可是自他救援襄平城起,他重新认识了六婶娘,与母亲口中完全不同的六婶娘,而后来到了辽东,更是知道原来六婶娘竟是一个如此出众的女子。辽东人都在赞扬她,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折服于她的坚强、她的聪慧、她的善良、她的心灵手巧……
李氏,还有许多妇人,对六婶娘满是景仰,简直快将她化成神祇。
如果六婶娘果真一无是处,那么她岂能得到如此多的赞誉?又岂能得到六叔全部的爱慕?他突然就想来求教六婶娘了。
不想六婶娘却没有告诉自己怎么做是对的,只是要自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照顾好家人。这时汤峥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小了,比六叔六婶娘了只差几岁,果真是该自己拿主意了。
可他还是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话,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已经盘桓了许久。父亲为了避嫌从不传信过来,自然不会向他解释。而母亲差不多每一封信中都要痛骂父亲,怒斥他多对不起自己。
汤峥既觉得父亲果真对母亲不好,也觉得母亲对父亲亦十分狠心。父亲和母亲间不可调和的仇恨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比起自己失去继承武定侯爵位的痛苦还要令他无法忍受,而又躲不开。
云娘再没想到汤峥会问出如此的话,怔了一下,却也明白了他的心结,便摇头道:“夫妻之所以为夫妻,便就是一体,没有对得起对不起的说法。如果一样样算起来,谁没有做错的事呢?从你父亲一面,会觉得你母亲对不起他,但反过来,从你母亲一面,也会觉得你父亲对不起他,两人也都各有道理。若是夫妻间整日要算这个,那么也不必成夫妻了。”
父亲和母亲虽然经过明媒正聘,花轿拜堂,生儿育女,夫荣妻贵,最后大难昨头劳燕分飞,其实他们竟算不上夫妻。父亲想娶的是个能为他打理家事生育嫡子的女子,母亲想嫁的是能给她带来荣华富贵的男子,他们从没有真正为对方付出了情和意,才终有最后的分崩离析。
所以他们再不可能合好了,而自己想的自然并不是如此的亲事。汤峥便深深地向六婶母亲行了一礼,“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
岚儿的荷包如此成功,越发自认心灵手巧,可她却不肯再多做,又有自己的一番理论,“我是专门给大家做荷包的吗?不过是喜欢,才给大家做一个两个的,想再要,总要看我心情怎么样了?”
物皆是以稀为贵的,尽管她做的荷包怎么也比不了母亲的,但是却难得,倒比云娘的还要令人爱惜,云娘便也生了与玉瀚相似之叹,岚儿的聪明果真理自己万万不及的。
岚儿拒了再做荷包,并将女红针线的事放下大半,去忙旁的了。她的外务原本就多,每日里东一处西一处的,也不知她怎么那样多的好奇之心,那样多的精力,只是不倦。
不想,过几日,她又拿起了针线,云娘的布料花样重新遭了一回劫,却是要给□□父绣荷包。
原来玉瀚近日许了汤峥的假,令他回京探视亲人。
岚儿岂能不认真表现一回?且她一直还依稀记得祖父最喜欢她,时常抱着她的情形,便也十分用心给祖父做了一个荷包,选的藏青色贡缎,上面绣了个大寿桃,红红白白的桃子,中间一个金寿字,下面衬两片绿叶,正是对老人家的心思。
崑儿也有给祖父的礼品,乃是他用心写的一幅字。
云娘也赶紧打点礼品,一份份地包好,一样样写了签子:有进上的,孝敬祖父的,送京城亲朋的,托汤峥带到京城再按签子送出去。
玉瀚任辽东总兵,身担重任,轻易不能回去,自己和孩子们自然也要陪他,这些东西就他们的心意。
原来汤峥自出京城,先在宣府任职数年,再调入辽东,一直未曾回京,如今辽东铁骑大胜,夷人不敢南窥,这一次得了假也是十分欣喜,便回卫所去接了妾李氏和李氏所出的两个儿子,再回襄平城准备与木枮儿等人一同进京。
这几天云娘早将东西装了车子,这时一并交待了汤峥和李氏,便笑道:“明日一早就出门,你们带着孩子们早些回房里再打点一番,也早些歇了,晚上不必过来,我是不讲那些虚礼的。”
汤峥和李氏都躬身答应,“六婶娘只管放心,东西我们一定送到。”说着便退了下去。
没多久,汤峥却又返了回来,见只云娘一人,便在下首站了,却满脸愁色,欲言又止。
云娘想起他先两日听有了假兴头头的样子,心里也省得了,便道:“能回去一次也是好的,你也有几年没见过□□父、母亲和妹妹了。”
汤峥岂能不想家?年少的他遭遇巨变,凄惶惶地离开繁华的京城到了荒僻的边塞,便再没有回去见过亲人,他早盼着这一日呢。可是又因为他的身份再不敢提的,只怕因此又给家里带来灾祸。
如今六叔做主让他回京,他再欢喜不过,但是欢喜之后便又有愁思涌上心头,因此叹了声气道:“六婶娘,我这一次回去,恐怕我母亲就要我在京城娶亲了。”
峥哥儿的亲事,云娘是亲眼见了的,真是一波三折,到了如今,他已经二十几岁,却还没有成亲,却先纳了妾。
当初恐怕也是为了有人帮忙照顾日常起居,可两人在一处时间久了,又生了两个儿子,情谊自然就深了,峥哥儿便有了扶正李氏的打算,可是大嫂自然不同意,反更加急着给儿子说亲。
因大嫂的目光一直放在在朝中最顶级的高门之中,可峥哥儿不过是边城小小的武官,所以亲事一直没成。不过,随着玉瀚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而汤峥也在宣府、辽东立下战功,升任了四品官职,形势又有不同。
另外,熟知朝政的人也慢慢发觉,皇上地位日益稳固后,对于已经成了东海王的先太子比以前还要宽容,毕竟君臣名份已定,再不可能翻过来。是以如今不再像刚刚即位时清理打压先太子一系的亲朋故交了,甚至对于除了谋反的二皇子,带兵攻皇城的三皇子之外的几位皇子的旧人都网开一面。
几年前夺嫡所引发的血雨腥风早过去了。
这样的变化,大嫂再没有不知道的理。借此机会在京城替儿子相看了亲事,完全是可行的,峥哥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若是自己的儿子,云娘从一开始就不会教他做出先纳妾生子的糊涂事,可峥哥儿先前在宣府已经纳了妾生了子,总不能改回去。且云娘又不好在他面前说大嫂让她先纳妾的主意是错的,现在只得道:“这种事还要你自己决定,六婶娘能嘱咐的就是,你要记得你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为自己的家人撑起一片天,令她们能安心地过日子。”
峥哥儿听了,沉默了一会儿,却突然问:“六婶母亲,你觉得是我父亲对不起母亲还是我母亲对不起父亲呢?”
汤峥是武定侯府嫡长一系的长子,自然从小严格教养,年少时颇觉得自己允文允武,才华出众。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慢慢变了。
现在他竟觉得自己是个连为人处事道理都不大明白的人。
按说当年汤峥从母命在宣府纳李氏为妾时,明白地说自己过两年就要娶妻的,李家应了,纳妾文书也写了,身份早就成了定案。可是他再不想自己的亲事竟就这样蹉跎下来,而李氏也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平日里对他亦十分地体贴。在卫所时,很多无知的军户便一直当李氏是他的妻子。
而李氏,经过了这么多年,也慢慢忘记她是妾了,毕竟家里没有正妻,而他们又在塞外之地,身边也没有多少懂得这些规矩的人。
甚至就是汤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把李氏当成妻子一般的对待,银钱俸禄都给了她,家里的事情都由她打理,孩子也由她教养。
所以在母亲有一次来信提到想为他在一个破落侯府中求娶一名庶女时,汤峥突然想到,与其勉强结一门不大合适的亲事,还不如就一直与李氏一起过日子呢。然后他就想到了扶正李氏。
虽然说不能以妾为妻,但就是高门大户之中也未必都能严守这样的规矩,民间更是无所谓的。而李氏,也是好人家的女孩,漂亮懂事,生性又爽朗能干,将家里孩子一摊的事都管得极好。
可是汤峥却没想到母亲会如此地生气,写了长长的信骂他,又更加急切地要为他定亲成亲了。他完全可以想见,这一次回京,母亲一定会借此机会将他的亲事办了,在她看来,就是家世败落的贵女也比李氏要好,她一定下了决心,绝不许自己将李氏扶正。
母亲的道理,汤峥是明白的,他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教导下长的。可是现在的他却变了许多。既然母亲如此有道理,可她和父亲之间最后却闹成了那样,昔日以贤良为名的母亲成了许多人的笑柄,就是自己远在边塞,也听到了些风言风语。
这就让他没有过去那般相信母亲了。
汤峥突然就想请教六婶娘。
还在好多年前,汤峥突然听到六叔娶了一个家里不承认的婶娘时,对新六婶娘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就是后来六婶娘有了诰封,在汤家立住了脚,他也只觉得不过是六婶娘会讨六叔的好罢了。
可是自他救援襄平城起,他重新认识了六婶娘,与母亲口中完全不同的六婶娘,而后来到了辽东,更是知道原来六婶娘竟是一个如此出众的女子。辽东人都在赞扬她,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折服于她的坚强、她的聪慧、她的善良、她的心灵手巧……
李氏,还有许多妇人,对六婶娘满是景仰,简直快将她化成神祇。
如果六婶娘果真一无是处,那么她岂能得到如此多的赞誉?又岂能得到六叔全部的爱慕?他突然就想来求教六婶娘了。
不想六婶娘却没有告诉自己怎么做是对的,只是要自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照顾好家人。这时汤峥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小了,比六叔六婶娘了只差几岁,果真是该自己拿主意了。
可他还是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话,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已经盘桓了许久。父亲为了避嫌从不传信过来,自然不会向他解释。而母亲差不多每一封信中都要痛骂父亲,怒斥他多对不起自己。
汤峥既觉得父亲果真对母亲不好,也觉得母亲对父亲亦十分狠心。父亲和母亲间不可调和的仇恨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比起自己失去继承武定侯爵位的痛苦还要令他无法忍受,而又躲不开。
云娘再没想到汤峥会问出如此的话,怔了一下,却也明白了他的心结,便摇头道:“夫妻之所以为夫妻,便就是一体,没有对得起对不起的说法。如果一样样算起来,谁没有做错的事呢?从你父亲一面,会觉得你母亲对不起他,但反过来,从你母亲一面,也会觉得你父亲对不起他,两人也都各有道理。若是夫妻间整日要算这个,那么也不必成夫妻了。”
父亲和母亲虽然经过明媒正聘,花轿拜堂,生儿育女,夫荣妻贵,最后大难昨头劳燕分飞,其实他们竟算不上夫妻。父亲想娶的是个能为他打理家事生育嫡子的女子,母亲想嫁的是能给她带来荣华富贵的男子,他们从没有真正为对方付出了情和意,才终有最后的分崩离析。
所以他们再不可能合好了,而自己想的自然并不是如此的亲事。汤峥便深深地向六婶母亲行了一礼,“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