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赶尸怪谭 1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大巫师之爱情巫术》最新章节!
只见崖壁前,站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小女孩!小女孩大约十岁左右年纪,面有风尘之色,想是久经跋涉。她双眼发直,注视着地上那人,显是受了莫大惊恐。
邵元节问小女孩道:“小妹妹,看样子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吧?请问地上这位是你什么人?”
小女孩不答,徐小六和颜悦声道:“小妹妹,别害怕,坏人已经走了,没事了。”
小女孩仍然不回应。眼睛直勾勾看着徐小六,却又似乎没有在看她,两只黑瞳宛如两口深井,令人不寒而栗。
邵元节见地上那人一动不动,揣测多半是死了,遂壮起胆上前轻轻将那人身体扳转过来,拂开那人面上乱发,看清了是那个声音苍老的老者。
老者的胸前一片血迹,邵元节伸手探了一下老者的鼻息,果然没有了呼吸。邵元节又问小女孩道:“这位老人家是你爷爷么?”
小女孩一动不动杵在那儿,呆若木鸡,也许她是被适才血腥恐怖的杀人情景给吓傻了。
这时小七也走了过来,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试着安抚小姑娘的情绪,但说了半天,小女孩宛如充耳不闻。三人不得要领,面面相觑。
小女孩为何会与老者在深更半夜出现在这荒山野岭呢?那个用利剑杀了老者的“李仙姑”又会是谁呢?她为什么没有对这小女孩子也下杀手呢?
回忆适才二人的只言片语,似乎这位“李仙姑”一直在追踪这位老者,老者似乎有什么重大的秘密被“李仙姑”的母亲窥破,老者才杀人灭口——然而老者对此却矢口否认……这种种疑团让人迷惑不解。
徐小七道:“这坟墓中埋葬的冯姑娘同这些人是否有什么关系?要不然为何他们三个人会在此出现呢?难道只是一时凑巧么?”
徐小六道:“这个冯姑娘已经去世多年了,她是白水村土生土长的人,而这小女孩一看就是外地人,老者和那个什么‘李仙姑’听声音应该也不是本地人。很难相信这三人会同冯姑娘有什么关系……”
邵元节道:“我们在这儿也凭空猜测不出真相,不如等天明向官府报案,要是这小女孩能开口说话的话,这些疑团就自然解开了。”
徐小六道:“看样子只有如此了,对了,你们二位的信物还未取来呢。”
邵元节想了一下,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我们现在还是各自去寻找信物么?”
徐小六略一思忖,说道:“今天遇此特殊情况,大家最好还是结伴而行吧。”
邵元节和徐小七都点头赞同。
徐小六又道:“向官府报案时,我就不去了,你们两个也千万不可说出有我在场……”
徐小七道:“为什么?”
徐小六瞪了弟弟一眼,顿足道:“笨蛋!如果教人知道有我在场,你还能入门拜师么!”
邵元节道:“小六你放心,我们绝不会把你牵扯进来的,而且我们只是报案,没必要对官府讲与案情无关的事情。”
徐小六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教训弟弟:“你看人家多懂事,哪像你这傻子!”
徐小七羞赧一笑。
于是徐小六便小心牵了陌生小女孩的手,小女孩仿佛木偶一般,神情恍惚,一声不响任由徐小六牵着行走。
四人一起走到冯姑娘的坟地,邵元节在坟边找到了被一块圆石压着的入门信,信封口夹着那片桐树叶。信封口被饭粒粘连着,不能看见里面的内容。
当天早上,官府接到报案后,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并分别找报案的邵元节和徐小七询问了详细情况。
那个神秘的小女孩仍然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负责侦缉的捕快郭立人是一个有经验的老捕快,他认为这个小女孩是被吓傻了,可能从此不能开口说话,听仵作讲这种情况叫做“失语”。
郭捕快向邵元节和徐小七询问疑凶“李仙姑”的外表特征,邵元节说看见的“李仙姑”中等身材;徐小七说“李仙姑”现身时是跳出来的,身高没看仔细,但似乎有些胖——其实他当时根本未看清楚,也未听清楚“李仙姑”的称呼,他讲的这些情况都是听姐姐说的。
郭捕快又问他们李仙姑和老者的口音是何地时,两个少年人因孤陋寡闻,从小到大还未走出过这个大山的世界,自然分辨不出是何地口音,只是感觉不似湘西人。但两个少年人均称“李仙姑”的声音听上去已非年轻。
从死去的老者和小女孩的衣服看,只能判断是汉族人。老捕快从一老一小身上没有找出什么能显示身份的物事。
郭捕快观察小女孩并未流露出亲人死去的悲痛情绪。老者的年纪大约在六十岁以上,小女孩只有十岁光景,看老人和小女孩的相貌也不挂相,郭捕快怀疑老人和小女孩可能不是一家人。
在凶案现场的黄泥小径上发现了嫌疑人留下的几个足迹,从足印判断:“李仙姑”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但因荒草掩径,足印均不明显,故胖瘦不得而知。官府根据邵、徐二人的描述,向辰州邻近州府立即发出了海捕文告,对“李仙姑”进行通缉。
当然,各州官府间彼此心照不宣,对这种江湖仇杀的案件也不会倾力侦缉。
捕快也对墓主人冯姑娘的亲属进行了调查,冯姑娘的双亲已于多年前相继逝世了,冯家现在只有几户远房亲戚,都是土著人,调查没有能够获得比较有价值的线索。这事在当地沸沸扬扬闹过一些日子就渐渐平息下去了。
那个失语的神秘小女孩因不知来历,经桃花寨头人的一番热心联络,最后被徐小六的邻居晏家好心收留了,大家可怜她小小年纪便生世成谜,希望她今后能平平安安长大,于是替她取了一个新名字,唤做晏平儿。
邵元节和徐家姐弟时常去看望晏平儿,小女孩虽不能开口讲话,但对邵元节和徐家姐弟俩却表现得很亲近。
这期间,邵元节和徐小七都被徐矮子收入门中做了赶尸人。
按徐老师的意见,邵元节作为已亡故的舅舅的记名弟子,实际上由介绍人陈大富传授赶尸的本领。徐小七则作为他的介绍人赵平的弟子。
邵元节和徐小七都成为徐老师的徒孙。
这一天,邵元节和徐小七接到师公徐矮子的捎话,要他们到泸溪县去赶尸。邵元节和徐小七便各自告别家人,二人结伴赶到师公家中去集合。
徐矮子告诉他们俩,这次丧主不是一户人家,而是九个辰州藉官兵,在泸溪县清剿土匪时战死。徐矮子接到消息,立即派人到军营找关系,顺利地接下了这笔大生意。
邵元节和徐小七听说头一回出远门就遇上这么大的生意,都有些激动。
前些天让他们拜师做赶尸人时,二人心中还老大不乐意,但这几天大家相处得不拘束了,少年人情绪多变化,也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师公徒孙三人叙话间,徐矮子的徒弟陈大富和赵平也前后脚赶到了。
赵平年纪四十开外,浓眉大眼,身材高大魁梧。他另外还带来了两个年青人。
师公徐矮子将邵元节、徐小七和另外两个年青人作了引见,原来这二人是已洗手不干的大师伯的徒弟,又高又瘦的一位名叫孙松,人唤“钓鱼杆”;又黑又胖的名叫罗彪,人唤“罗胖子”。
四个年青人见礼毕,依师公徐矮子的意见,四个年青人便按年龄排了序——分别是大师哥罗彪、二师兄孙松、三师兄邵元节、四师弟徐小七。
有趣的是,这四个宝贝师兄弟的师父各有其人,只有徐矮子是他们的共同的师公。
徐矮子交代了一篇话,便让徒子徒孙六人收拾起行李出了门。
这趟出门因为有了爱吹牛的赵平和罗胖子,一路上颇不寂寞。路上看到美妇少女,赵平爱说些半荤不素的调戏话。陈大富虽不爱多话,但彼此间混熟悉了,也不时来几句粗俗的玩笑话。
大家虽长幼有序,却也并不象别的门派一样谨守规矩,毕竟都是在江湖中讨百家饭吃的赶尸匠——话说得难听点,其实都是下力的苦人。大家结伴同行,共同出力,若讲那么多的规矩,岂不是彼此之间都不自在。
在赶往泸溪的路上因为没有赶尸,大家好不轻松快活。罗胖子最喜热闹,他总是带头教大家吼几嗓子,各人都很乐意。
六位赶尸匠在空旷无人的大路上你一句我一句地接力纵情高歌——
罗胖子唱道:“灶孔里不加柴煮不熟饭”;
钓鱼杆唱道:“落雨天洗衣服难得晒干”;
赵平唱道:“滑石板点碗豆空劳白干”;
陈大富唱道:“糯泥巴栽红苕巴一大团”;
邵元节唱道:“年轻人留胡子假充老汉”;
徐小七唱道:“大脚板穿花鞋实在难看”。
一支“大实话”山歌唱完后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只见崖壁前,站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小女孩!小女孩大约十岁左右年纪,面有风尘之色,想是久经跋涉。她双眼发直,注视着地上那人,显是受了莫大惊恐。
邵元节问小女孩道:“小妹妹,看样子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吧?请问地上这位是你什么人?”
小女孩不答,徐小六和颜悦声道:“小妹妹,别害怕,坏人已经走了,没事了。”
小女孩仍然不回应。眼睛直勾勾看着徐小六,却又似乎没有在看她,两只黑瞳宛如两口深井,令人不寒而栗。
邵元节见地上那人一动不动,揣测多半是死了,遂壮起胆上前轻轻将那人身体扳转过来,拂开那人面上乱发,看清了是那个声音苍老的老者。
老者的胸前一片血迹,邵元节伸手探了一下老者的鼻息,果然没有了呼吸。邵元节又问小女孩道:“这位老人家是你爷爷么?”
小女孩一动不动杵在那儿,呆若木鸡,也许她是被适才血腥恐怖的杀人情景给吓傻了。
这时小七也走了过来,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试着安抚小姑娘的情绪,但说了半天,小女孩宛如充耳不闻。三人不得要领,面面相觑。
小女孩为何会与老者在深更半夜出现在这荒山野岭呢?那个用利剑杀了老者的“李仙姑”又会是谁呢?她为什么没有对这小女孩子也下杀手呢?
回忆适才二人的只言片语,似乎这位“李仙姑”一直在追踪这位老者,老者似乎有什么重大的秘密被“李仙姑”的母亲窥破,老者才杀人灭口——然而老者对此却矢口否认……这种种疑团让人迷惑不解。
徐小七道:“这坟墓中埋葬的冯姑娘同这些人是否有什么关系?要不然为何他们三个人会在此出现呢?难道只是一时凑巧么?”
徐小六道:“这个冯姑娘已经去世多年了,她是白水村土生土长的人,而这小女孩一看就是外地人,老者和那个什么‘李仙姑’听声音应该也不是本地人。很难相信这三人会同冯姑娘有什么关系……”
邵元节道:“我们在这儿也凭空猜测不出真相,不如等天明向官府报案,要是这小女孩能开口说话的话,这些疑团就自然解开了。”
徐小六道:“看样子只有如此了,对了,你们二位的信物还未取来呢。”
邵元节想了一下,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我们现在还是各自去寻找信物么?”
徐小六略一思忖,说道:“今天遇此特殊情况,大家最好还是结伴而行吧。”
邵元节和徐小七都点头赞同。
徐小六又道:“向官府报案时,我就不去了,你们两个也千万不可说出有我在场……”
徐小七道:“为什么?”
徐小六瞪了弟弟一眼,顿足道:“笨蛋!如果教人知道有我在场,你还能入门拜师么!”
邵元节道:“小六你放心,我们绝不会把你牵扯进来的,而且我们只是报案,没必要对官府讲与案情无关的事情。”
徐小六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教训弟弟:“你看人家多懂事,哪像你这傻子!”
徐小七羞赧一笑。
于是徐小六便小心牵了陌生小女孩的手,小女孩仿佛木偶一般,神情恍惚,一声不响任由徐小六牵着行走。
四人一起走到冯姑娘的坟地,邵元节在坟边找到了被一块圆石压着的入门信,信封口夹着那片桐树叶。信封口被饭粒粘连着,不能看见里面的内容。
当天早上,官府接到报案后,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并分别找报案的邵元节和徐小七询问了详细情况。
那个神秘的小女孩仍然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负责侦缉的捕快郭立人是一个有经验的老捕快,他认为这个小女孩是被吓傻了,可能从此不能开口说话,听仵作讲这种情况叫做“失语”。
郭捕快向邵元节和徐小七询问疑凶“李仙姑”的外表特征,邵元节说看见的“李仙姑”中等身材;徐小七说“李仙姑”现身时是跳出来的,身高没看仔细,但似乎有些胖——其实他当时根本未看清楚,也未听清楚“李仙姑”的称呼,他讲的这些情况都是听姐姐说的。
郭捕快又问他们李仙姑和老者的口音是何地时,两个少年人因孤陋寡闻,从小到大还未走出过这个大山的世界,自然分辨不出是何地口音,只是感觉不似湘西人。但两个少年人均称“李仙姑”的声音听上去已非年轻。
从死去的老者和小女孩的衣服看,只能判断是汉族人。老捕快从一老一小身上没有找出什么能显示身份的物事。
郭捕快观察小女孩并未流露出亲人死去的悲痛情绪。老者的年纪大约在六十岁以上,小女孩只有十岁光景,看老人和小女孩的相貌也不挂相,郭捕快怀疑老人和小女孩可能不是一家人。
在凶案现场的黄泥小径上发现了嫌疑人留下的几个足迹,从足印判断:“李仙姑”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但因荒草掩径,足印均不明显,故胖瘦不得而知。官府根据邵、徐二人的描述,向辰州邻近州府立即发出了海捕文告,对“李仙姑”进行通缉。
当然,各州官府间彼此心照不宣,对这种江湖仇杀的案件也不会倾力侦缉。
捕快也对墓主人冯姑娘的亲属进行了调查,冯姑娘的双亲已于多年前相继逝世了,冯家现在只有几户远房亲戚,都是土著人,调查没有能够获得比较有价值的线索。这事在当地沸沸扬扬闹过一些日子就渐渐平息下去了。
那个失语的神秘小女孩因不知来历,经桃花寨头人的一番热心联络,最后被徐小六的邻居晏家好心收留了,大家可怜她小小年纪便生世成谜,希望她今后能平平安安长大,于是替她取了一个新名字,唤做晏平儿。
邵元节和徐家姐弟时常去看望晏平儿,小女孩虽不能开口讲话,但对邵元节和徐家姐弟俩却表现得很亲近。
这期间,邵元节和徐小七都被徐矮子收入门中做了赶尸人。
按徐老师的意见,邵元节作为已亡故的舅舅的记名弟子,实际上由介绍人陈大富传授赶尸的本领。徐小七则作为他的介绍人赵平的弟子。
邵元节和徐小七都成为徐老师的徒孙。
这一天,邵元节和徐小七接到师公徐矮子的捎话,要他们到泸溪县去赶尸。邵元节和徐小七便各自告别家人,二人结伴赶到师公家中去集合。
徐矮子告诉他们俩,这次丧主不是一户人家,而是九个辰州藉官兵,在泸溪县清剿土匪时战死。徐矮子接到消息,立即派人到军营找关系,顺利地接下了这笔大生意。
邵元节和徐小七听说头一回出远门就遇上这么大的生意,都有些激动。
前些天让他们拜师做赶尸人时,二人心中还老大不乐意,但这几天大家相处得不拘束了,少年人情绪多变化,也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师公徒孙三人叙话间,徐矮子的徒弟陈大富和赵平也前后脚赶到了。
赵平年纪四十开外,浓眉大眼,身材高大魁梧。他另外还带来了两个年青人。
师公徐矮子将邵元节、徐小七和另外两个年青人作了引见,原来这二人是已洗手不干的大师伯的徒弟,又高又瘦的一位名叫孙松,人唤“钓鱼杆”;又黑又胖的名叫罗彪,人唤“罗胖子”。
四个年青人见礼毕,依师公徐矮子的意见,四个年青人便按年龄排了序——分别是大师哥罗彪、二师兄孙松、三师兄邵元节、四师弟徐小七。
有趣的是,这四个宝贝师兄弟的师父各有其人,只有徐矮子是他们的共同的师公。
徐矮子交代了一篇话,便让徒子徒孙六人收拾起行李出了门。
这趟出门因为有了爱吹牛的赵平和罗胖子,一路上颇不寂寞。路上看到美妇少女,赵平爱说些半荤不素的调戏话。陈大富虽不爱多话,但彼此间混熟悉了,也不时来几句粗俗的玩笑话。
大家虽长幼有序,却也并不象别的门派一样谨守规矩,毕竟都是在江湖中讨百家饭吃的赶尸匠——话说得难听点,其实都是下力的苦人。大家结伴同行,共同出力,若讲那么多的规矩,岂不是彼此之间都不自在。
在赶往泸溪的路上因为没有赶尸,大家好不轻松快活。罗胖子最喜热闹,他总是带头教大家吼几嗓子,各人都很乐意。
六位赶尸匠在空旷无人的大路上你一句我一句地接力纵情高歌——
罗胖子唱道:“灶孔里不加柴煮不熟饭”;
钓鱼杆唱道:“落雨天洗衣服难得晒干”;
赵平唱道:“滑石板点碗豆空劳白干”;
陈大富唱道:“糯泥巴栽红苕巴一大团”;
邵元节唱道:“年轻人留胡子假充老汉”;
徐小七唱道:“大脚板穿花鞋实在难看”。
一支“大实话”山歌唱完后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