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大封功臣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伪钞帝国》最新章节!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英国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关注李卫国的违钞和海军发展上面的时候,李卫国却把精力都投放在了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大规模建设上面,为此他亲自巡视关东,在奉天行宫总督辽中南工业基地的第一期设计,并亲自到工地视察各项施工建设情况。
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衡量一国之强弱的标准便是钢铁和煤炭的产量。后者是直接从地下挖掘煤炭,产量越大越好但还不是关键标准,因为也有可能大规模开采只是用于出口,如果不是用于国内工业建设,那么便不属于强国标准。
但钢铁的冶炼产量却可以证明该国的工业强弱标准,产量越高说明该国的钢铁工厂越多规模越大,则国家越是工业强国。
在这期间,李卫国办了好几件轰动全国和全世界的大事。
建元3967年7月1日,中国皇帝李卫国审议并签署了第三十五号帝皇令,通过了由六部、总参谋部联合提交国家制度建设报告。
根据该报告申请,中国自建元3967年7月1日起恢复三省六部制度,寓意从体制上先恢复汉唐盛世,重新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
做出这个决定,李卫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未来世界的体制主要有三种,占据第一位的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占大多数,强国最多,优点是延续时间最长,统治最稳定,缺点就是皇帝统而不治,没有实权,国家凝聚力一般;第二位的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总统制,强国也挺多,优点是延续时间也很长,统治也比较稳定。缺点就是政府机关相互牵制太苛刻,关键时刻意见不统一,国家凝聚力最弱,容易造成政府停摆;第三位是朝鲜式的个人****式,强国极少,缺点是延续相对较短,统治相对不稳定,容易遭到世界孤立,但优点是关键时刻可以迅速凝聚国家全部力量,集中精力办大事。
结合这三种情况。第一种显然是最符合李卫国个人及家族后代们的,属于最佳选择,幕僚也不建议李卫国完全放权,因为一旦李卫国放权,新中国必然因为权力争斗而造成内乱,除了李卫国,无人可以压制那些开国功臣们。
同时,李卫国心中最期待的还是后世的新中国,既有共和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看看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就知道了,如果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绝对不能摆脱西方列强的奴役。但问题是李卫国没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组织和纲领,后来者一旦换了别人就无法延续李卫国的理想和抱负。如果让新中国的前进方向改变,那就糟了,除非李卫国用他一生的力量直接将中国变成永远不会衰落的超级帝国,可惜永不衰落不太现实。
最终。有大臣将汉代至现代的世界各种制度演变说了一番,指出不同时代不同国情需要不同的制度,总体上都是延续隋唐年代的三省六部制。李卫国眼前一亮,三省六部制不就是和三权分立制的美国版吗,只不过三省变成了三权,六部变成了其他部门,皇权变成了总统,皇位继承权变成了总统选举,皇家子女继承变成了dang派成员继承。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皇权终身制问题上,如果是明君,哪怕只是碌碌无为对于国家都不会造成伤害,除非变成昏君才会引发国家动乱。后世的总统都是党派内部选举,成员一样都是内定的,一样有碌碌无为之辈和被罢免的废物,只要及时更换即可。
李卫国突然间想明白了一切关键所在,于是做出了史上最英明的决定,采取三省六部制原本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被更替为,立法省、司法省和行政省。
立法省拥有最高机构国会,设参议院和众议院。其中参议院全部由年长的直系皇族成员担任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成员担任,当皇帝被众议院和全国人民认为是昏君时,参议院可以凭借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废掉皇帝,由众议院和全国人民从直系皇室成员中选举新皇帝;被罢免的皇帝可以重新获得国民的支持,被选举为新皇帝;
皇帝任期二十年以确保帝国之政权稳定和各项政策得到切实贯彻执行,避免时间过短造成建设项目终止浪费国家资源;每二十年重新选举皇帝,皇帝人选由参议院提名,众议院推荐和全国公民50%以上****产生新皇帝;皇帝可以无限期连任;
众议院由全国各省公民按人口数量比例选举产生席位,不允许有任何直接利益相关的三人或以上组织团体同时入选。众议院三分之二人数可否决皇帝下达的法令,但皇帝有权再次下达同样的法令,众议院每年最多只可否决三次皇帝下达的法令,但可以向参议院申请增加否决次数或者申请罢免皇帝。
皇帝任命的司法省官员需经过立法省通过审核方能批准。司法省拥有最高司法机构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可宣布皇帝法令违宪,可宣布立法省通过的法律违反宪法。行政省代表最为庞大的行政结构,最高机构为紫禁城和皇帝责任内阁,责任内阁产生总理大臣。皇帝可以否决立法省国会通过的法律,以及任命司法省司法部门的最高法官和大臣。
总之,三权分立虽然被改成了三省制,但依然是三者之间权利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关系,避免一个部门权利过度集中而带来独裁贪腐危害。
当然,三省制度仅仅还在试验阶段,实际上目前的帝国政府并没有参议院,因此不存在皇族成员弹劾李卫国的情况,等于让李卫国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三省六部依然要听命于李卫国这个皇帝。
至于李卫国的后代将受制于皇族参议院,那时候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在那之前,李卫国将严格制定好帝国宪法,用他对未来的远见来约束后代不至于犯大错,李卫国非常年轻,将一直震慑和调教开国功臣们。因此就不存在开国功臣在李卫国死后欺负李卫国的后代事情发生,因为在那之前,开国功臣们不是老死病死就是颐养天年了,不可能再“发飙”了。
李卫国很清楚,若在和平年代如果个人独裁必然导致内乱,但战乱年代却必须要有英明的个人独裁领袖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强盛,这是历史必然规律。
显然如今的世界将会战乱五六十年,注定一直需要李卫国的强权统治才行。
这第一件大事李卫国办成了,虽然造成相当程度的轰动,主要是老百姓得知皇帝如果昏庸可以群起罢免这个法律而感到震惊。
几千年了。老百姓罢免皇帝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造反,改朝换代。
可是如今有了法律武器,老百姓就不会吃饱了没事干选择造反途径来罢免昏君了,谁都不喜欢打仗,因为受伤最深的只有老百姓自己,因此能够用和平方式罢免昏君,老百姓是非常拥护的。
反过来,这种和平罢免皇帝的方式。也将会确保李氏皇朝的延续,毕竟罢免皇帝不是换了外姓人,还是李氏皇族子孙,这就避免了王朝更迭的事情发生。确保李氏后代子孙不用担心老百姓用暴力方式将他们推翻,甚至是灭族了。
李卫国完成了改制,下面便是任命官员了,这才真正关乎各方利益的大事件。必须做好,赏罚分明,否则会留下隐患。
第一代全国众议院议员席位按照全国州省划分。此时的中国有30个行省,2个直隶州,17个自治领地,还有10个总督。
直隶州:京畿北直隶州(北京直辖市)、京畿南直隶州(上海直辖市);
行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江北(江苏长江以北)、江南(江苏长江以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台湾岛及钓鱼周边附属群岛)、广东、广西、海南(含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曾母暗沙等)、甘肃、陕西、云南、贵州、伊犁(新疆)、盛京(辽宁)、吉林、黑龙江、外蒙古、内蒙古、西疆(西藏)、青海、东疆、阿拉斯加州;
自治领地:琉球、缅甸、南掌(老挝)、柬埔寨、兰芳(荷属东印度)、李氏朝鲜、安南、暹罗(泰国)、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阿富汗);
总督:东部总督、西部总督、南部总督、北部总督、东北总督、西北总督、西南总督、东南总督、直隶总督、海外总督;
行省之中的东疆是抢夺沙俄的地盘,阿拉斯加是从沙俄手中购买,自治领地当中只有琉球、缅甸和南掌正式宣布接受中国的自治领地的藩国,其他藩国暂时有顾虑,并未承认。至于兰芳,已经被荷兰灭了,但荷兰在1895年前并未公开宣布吞并兰芳,兰芳灭国前依然遵从属于大清帝国藩国,因此依然在法律上属于中国的自治领地。
当然,这也是李卫国故意在法律上留下的一个借口,为神策军南下开辟战场的借口。
至于十个总督,则只是为军队服务,因为十大战区各部队的兵源补充区就在战区各省内,总督负责协调行省各地方巡抚之间的事物,确保军队正常运行。同时,李卫国也是为了让军队能够在众议院中占一些席位,这些席位并不能之间影响众议院的投票结果,却可以表达军队的心声,便于朝廷了解军队的情况,让军队更加健康的发展。
这样一来,众议院将根据30个行省,2个直隶州,17个自治领地,还有10个总督,再按照人口比例和经济总量规模双双产生108个席位,其中17个自治领只有3个由当地国王指派,其他14个名额直接由皇帝临时指派。
接下来便是以此类推,地方众议院在行省按照所辖府、县数量、人口比例和经济规模双双产生地方议会席位。
最后便是中央朝廷各司官员,以及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人选了。
在选拔官吏的时候,李卫国依旧延续了历朝历代的九品中正制、爵位制度、军衔制度。
在中央,李卫国任命李鸿藻为司法省大臣,官居正一品、武英殿大学士、封袭香山伯,前朝军机大臣沈桂芬、保定知府沈子淳分别为立法省副大臣,官居从一品、文华殿大学士。
其中李鸿藻跟随李卫国最早,博学多才,精通律法,自然会被李卫国放在一把手位置,并授予文职最高荣誉武英殿大学士、封袭香山伯,可谓荣宠之极了,表明李卫国对他的感谢之情。
至于沈桂芬,有能力,又是清流派重要人物,只是前朝旧臣,清亡以后才投降李卫国,因此李卫国只重用其能力,故任命他为立法省副大臣。意在向前朝旧臣表明,只要你有能力,就会被任用,凸显李卫国是一代明主和雄主,心胸开阔。而沈子淳就不同了,他只是保定知府,李卫国知道此人是在律法方面是非常有研究,堪称清末律法界的泰山北斗,因此破格提拔,拉拢有本事的新人之意非常明显。
接下来李卫国又任命了翁同龢、盛昱、王仁堪、志锐、文廷式、黄绍箕、丁立钧等人作为司法省的各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最高都察院等的正副官员,挑选标准都是清流一派,因为这些人志向高远,以清廉为荣,耻与奸佞之人为伍,让他们从事立法省工作更放心,专门找其他部门贪官污吏们的麻烦,鸡蛋里挑骨头才是李卫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然后便是行政省的六部二十四司的尚书、左右侍郎等官员,李卫国都按照同样的选人用人标准执行,尽量照顾到新老成员和有才干的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其中吏部、户部、刑部和兵部是李卫国最重视的部门,傅学贤出任户部尚书,潘祖荫、李慈铭为左右侍郎,下设吏部司(人事厅)、司封司(劳资厅)、司勋司(福利厅)、考功司(绩效厅);
王凯泰出任吏部尚书,周馥、潘祖荫分别为左右侍郎,下设户部司(民政厅)、度支司(审计厅)、金部司(财政厅)、仓部司(后勤部);
陈静南调任刑部尚书,李慈铭、王懿荣分别为左右侍郎。下设刑部司(警察厅、交通厅)、督关司(典狱厅)、国安司(国土安全局)、海关司(海关总署);
吴庸出任兵部尚书,张小六、林继云出任兵部左右侍郎。下设兵部司(国防部)、驾部司(军令部)、职方司(参谋部)、库部司(后勤部)。
至于礼部则由周馥担任尚书,陈宝琛、张佩纶辅助,下设礼部司(教育部)、祠部司(气象局、地质局)、膳部司(卫生部)、理藩司(外交部)。
工部尚书由李鸿章调任,黄体芳、邓承修等人辅助。下设工部司(建设局)、屯田司(农业部)、虞部司(国土资源局)、水部司(水利局)。
六部官员皆由李卫国精心挑选,都是有才有德之辈,这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预示着在中国之伟大复兴道路上,将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素质能力过硬,工作标准一流的国家团队,在李卫国的统率下,将引领中华民族快步走上富强、民主、文明的盛世世界。(未完待续。)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英国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关注李卫国的违钞和海军发展上面的时候,李卫国却把精力都投放在了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大规模建设上面,为此他亲自巡视关东,在奉天行宫总督辽中南工业基地的第一期设计,并亲自到工地视察各项施工建设情况。
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衡量一国之强弱的标准便是钢铁和煤炭的产量。后者是直接从地下挖掘煤炭,产量越大越好但还不是关键标准,因为也有可能大规模开采只是用于出口,如果不是用于国内工业建设,那么便不属于强国标准。
但钢铁的冶炼产量却可以证明该国的工业强弱标准,产量越高说明该国的钢铁工厂越多规模越大,则国家越是工业强国。
在这期间,李卫国办了好几件轰动全国和全世界的大事。
建元3967年7月1日,中国皇帝李卫国审议并签署了第三十五号帝皇令,通过了由六部、总参谋部联合提交国家制度建设报告。
根据该报告申请,中国自建元3967年7月1日起恢复三省六部制度,寓意从体制上先恢复汉唐盛世,重新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
做出这个决定,李卫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未来世界的体制主要有三种,占据第一位的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占大多数,强国最多,优点是延续时间最长,统治最稳定,缺点就是皇帝统而不治,没有实权,国家凝聚力一般;第二位的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总统制,强国也挺多,优点是延续时间也很长,统治也比较稳定。缺点就是政府机关相互牵制太苛刻,关键时刻意见不统一,国家凝聚力最弱,容易造成政府停摆;第三位是朝鲜式的个人****式,强国极少,缺点是延续相对较短,统治相对不稳定,容易遭到世界孤立,但优点是关键时刻可以迅速凝聚国家全部力量,集中精力办大事。
结合这三种情况。第一种显然是最符合李卫国个人及家族后代们的,属于最佳选择,幕僚也不建议李卫国完全放权,因为一旦李卫国放权,新中国必然因为权力争斗而造成内乱,除了李卫国,无人可以压制那些开国功臣们。
同时,李卫国心中最期待的还是后世的新中国,既有共和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看看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就知道了,如果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绝对不能摆脱西方列强的奴役。但问题是李卫国没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组织和纲领,后来者一旦换了别人就无法延续李卫国的理想和抱负。如果让新中国的前进方向改变,那就糟了,除非李卫国用他一生的力量直接将中国变成永远不会衰落的超级帝国,可惜永不衰落不太现实。
最终。有大臣将汉代至现代的世界各种制度演变说了一番,指出不同时代不同国情需要不同的制度,总体上都是延续隋唐年代的三省六部制。李卫国眼前一亮,三省六部制不就是和三权分立制的美国版吗,只不过三省变成了三权,六部变成了其他部门,皇权变成了总统,皇位继承权变成了总统选举,皇家子女继承变成了dang派成员继承。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皇权终身制问题上,如果是明君,哪怕只是碌碌无为对于国家都不会造成伤害,除非变成昏君才会引发国家动乱。后世的总统都是党派内部选举,成员一样都是内定的,一样有碌碌无为之辈和被罢免的废物,只要及时更换即可。
李卫国突然间想明白了一切关键所在,于是做出了史上最英明的决定,采取三省六部制原本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被更替为,立法省、司法省和行政省。
立法省拥有最高机构国会,设参议院和众议院。其中参议院全部由年长的直系皇族成员担任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成员担任,当皇帝被众议院和全国人民认为是昏君时,参议院可以凭借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废掉皇帝,由众议院和全国人民从直系皇室成员中选举新皇帝;被罢免的皇帝可以重新获得国民的支持,被选举为新皇帝;
皇帝任期二十年以确保帝国之政权稳定和各项政策得到切实贯彻执行,避免时间过短造成建设项目终止浪费国家资源;每二十年重新选举皇帝,皇帝人选由参议院提名,众议院推荐和全国公民50%以上****产生新皇帝;皇帝可以无限期连任;
众议院由全国各省公民按人口数量比例选举产生席位,不允许有任何直接利益相关的三人或以上组织团体同时入选。众议院三分之二人数可否决皇帝下达的法令,但皇帝有权再次下达同样的法令,众议院每年最多只可否决三次皇帝下达的法令,但可以向参议院申请增加否决次数或者申请罢免皇帝。
皇帝任命的司法省官员需经过立法省通过审核方能批准。司法省拥有最高司法机构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可宣布皇帝法令违宪,可宣布立法省通过的法律违反宪法。行政省代表最为庞大的行政结构,最高机构为紫禁城和皇帝责任内阁,责任内阁产生总理大臣。皇帝可以否决立法省国会通过的法律,以及任命司法省司法部门的最高法官和大臣。
总之,三权分立虽然被改成了三省制,但依然是三者之间权利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关系,避免一个部门权利过度集中而带来独裁贪腐危害。
当然,三省制度仅仅还在试验阶段,实际上目前的帝国政府并没有参议院,因此不存在皇族成员弹劾李卫国的情况,等于让李卫国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三省六部依然要听命于李卫国这个皇帝。
至于李卫国的后代将受制于皇族参议院,那时候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在那之前,李卫国将严格制定好帝国宪法,用他对未来的远见来约束后代不至于犯大错,李卫国非常年轻,将一直震慑和调教开国功臣们。因此就不存在开国功臣在李卫国死后欺负李卫国的后代事情发生,因为在那之前,开国功臣们不是老死病死就是颐养天年了,不可能再“发飙”了。
李卫国很清楚,若在和平年代如果个人独裁必然导致内乱,但战乱年代却必须要有英明的个人独裁领袖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强盛,这是历史必然规律。
显然如今的世界将会战乱五六十年,注定一直需要李卫国的强权统治才行。
这第一件大事李卫国办成了,虽然造成相当程度的轰动,主要是老百姓得知皇帝如果昏庸可以群起罢免这个法律而感到震惊。
几千年了。老百姓罢免皇帝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造反,改朝换代。
可是如今有了法律武器,老百姓就不会吃饱了没事干选择造反途径来罢免昏君了,谁都不喜欢打仗,因为受伤最深的只有老百姓自己,因此能够用和平方式罢免昏君,老百姓是非常拥护的。
反过来,这种和平罢免皇帝的方式。也将会确保李氏皇朝的延续,毕竟罢免皇帝不是换了外姓人,还是李氏皇族子孙,这就避免了王朝更迭的事情发生。确保李氏后代子孙不用担心老百姓用暴力方式将他们推翻,甚至是灭族了。
李卫国完成了改制,下面便是任命官员了,这才真正关乎各方利益的大事件。必须做好,赏罚分明,否则会留下隐患。
第一代全国众议院议员席位按照全国州省划分。此时的中国有30个行省,2个直隶州,17个自治领地,还有10个总督。
直隶州:京畿北直隶州(北京直辖市)、京畿南直隶州(上海直辖市);
行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江北(江苏长江以北)、江南(江苏长江以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台湾岛及钓鱼周边附属群岛)、广东、广西、海南(含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曾母暗沙等)、甘肃、陕西、云南、贵州、伊犁(新疆)、盛京(辽宁)、吉林、黑龙江、外蒙古、内蒙古、西疆(西藏)、青海、东疆、阿拉斯加州;
自治领地:琉球、缅甸、南掌(老挝)、柬埔寨、兰芳(荷属东印度)、李氏朝鲜、安南、暹罗(泰国)、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阿富汗);
总督:东部总督、西部总督、南部总督、北部总督、东北总督、西北总督、西南总督、东南总督、直隶总督、海外总督;
行省之中的东疆是抢夺沙俄的地盘,阿拉斯加是从沙俄手中购买,自治领地当中只有琉球、缅甸和南掌正式宣布接受中国的自治领地的藩国,其他藩国暂时有顾虑,并未承认。至于兰芳,已经被荷兰灭了,但荷兰在1895年前并未公开宣布吞并兰芳,兰芳灭国前依然遵从属于大清帝国藩国,因此依然在法律上属于中国的自治领地。
当然,这也是李卫国故意在法律上留下的一个借口,为神策军南下开辟战场的借口。
至于十个总督,则只是为军队服务,因为十大战区各部队的兵源补充区就在战区各省内,总督负责协调行省各地方巡抚之间的事物,确保军队正常运行。同时,李卫国也是为了让军队能够在众议院中占一些席位,这些席位并不能之间影响众议院的投票结果,却可以表达军队的心声,便于朝廷了解军队的情况,让军队更加健康的发展。
这样一来,众议院将根据30个行省,2个直隶州,17个自治领地,还有10个总督,再按照人口比例和经济总量规模双双产生108个席位,其中17个自治领只有3个由当地国王指派,其他14个名额直接由皇帝临时指派。
接下来便是以此类推,地方众议院在行省按照所辖府、县数量、人口比例和经济规模双双产生地方议会席位。
最后便是中央朝廷各司官员,以及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人选了。
在选拔官吏的时候,李卫国依旧延续了历朝历代的九品中正制、爵位制度、军衔制度。
在中央,李卫国任命李鸿藻为司法省大臣,官居正一品、武英殿大学士、封袭香山伯,前朝军机大臣沈桂芬、保定知府沈子淳分别为立法省副大臣,官居从一品、文华殿大学士。
其中李鸿藻跟随李卫国最早,博学多才,精通律法,自然会被李卫国放在一把手位置,并授予文职最高荣誉武英殿大学士、封袭香山伯,可谓荣宠之极了,表明李卫国对他的感谢之情。
至于沈桂芬,有能力,又是清流派重要人物,只是前朝旧臣,清亡以后才投降李卫国,因此李卫国只重用其能力,故任命他为立法省副大臣。意在向前朝旧臣表明,只要你有能力,就会被任用,凸显李卫国是一代明主和雄主,心胸开阔。而沈子淳就不同了,他只是保定知府,李卫国知道此人是在律法方面是非常有研究,堪称清末律法界的泰山北斗,因此破格提拔,拉拢有本事的新人之意非常明显。
接下来李卫国又任命了翁同龢、盛昱、王仁堪、志锐、文廷式、黄绍箕、丁立钧等人作为司法省的各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最高都察院等的正副官员,挑选标准都是清流一派,因为这些人志向高远,以清廉为荣,耻与奸佞之人为伍,让他们从事立法省工作更放心,专门找其他部门贪官污吏们的麻烦,鸡蛋里挑骨头才是李卫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然后便是行政省的六部二十四司的尚书、左右侍郎等官员,李卫国都按照同样的选人用人标准执行,尽量照顾到新老成员和有才干的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其中吏部、户部、刑部和兵部是李卫国最重视的部门,傅学贤出任户部尚书,潘祖荫、李慈铭为左右侍郎,下设吏部司(人事厅)、司封司(劳资厅)、司勋司(福利厅)、考功司(绩效厅);
王凯泰出任吏部尚书,周馥、潘祖荫分别为左右侍郎,下设户部司(民政厅)、度支司(审计厅)、金部司(财政厅)、仓部司(后勤部);
陈静南调任刑部尚书,李慈铭、王懿荣分别为左右侍郎。下设刑部司(警察厅、交通厅)、督关司(典狱厅)、国安司(国土安全局)、海关司(海关总署);
吴庸出任兵部尚书,张小六、林继云出任兵部左右侍郎。下设兵部司(国防部)、驾部司(军令部)、职方司(参谋部)、库部司(后勤部)。
至于礼部则由周馥担任尚书,陈宝琛、张佩纶辅助,下设礼部司(教育部)、祠部司(气象局、地质局)、膳部司(卫生部)、理藩司(外交部)。
工部尚书由李鸿章调任,黄体芳、邓承修等人辅助。下设工部司(建设局)、屯田司(农业部)、虞部司(国土资源局)、水部司(水利局)。
六部官员皆由李卫国精心挑选,都是有才有德之辈,这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预示着在中国之伟大复兴道路上,将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素质能力过硬,工作标准一流的国家团队,在李卫国的统率下,将引领中华民族快步走上富强、民主、文明的盛世世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