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再见刘陵(更新在此)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大汉天后》最新章节!
刘彻紧紧盯着盒子里手掌大小的细长虎符,他曾经梦寐以求的铜制器物此刻正安静的躺在盒子里仿佛天子沉睡的权力,可铜虎那肆意威武的张扬姿态又仿佛瞬间就会脱盒而出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刘彻拿起虎符的指尖微微有些发抖,他不是畏惧,也不是激动,而是高兴,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从今日起,从他紧握虎符的这一刻起,他就是大汉唯一的名副其实的统治者了,再没有人可以名正言顺的干预他的兵权,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牵绊他阻碍他开疆辟土征讨夷狄!
“哀家,只有一个要求。”窦太后似乎感受得到刘彻此刻平静面容下激昂而充满报复的心情,她的笑容已经隐去,声音里带着微凉的沉郁,她说,“你必须要答应哀家一件事。”
“恩?”刘彻猛然从虎符对他的巨大吸引力中回神,看着太皇太后道:“祖母太皇太后请吩咐。”
“哀家要你保证窦氏子孙的平安荣华。”太皇太后坚定的说,“你向哀家起誓。”
刘彻垂下眼帘举起右手仰头平声道:“孙儿在祖母太皇太后面前向天起誓,只要窦氏不威胁大汉江山社稷,朕绝不为难窦家,保其荣华长盛不衰。”
窦太后闭上眼睛长出一口气,似乎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点了点头轻叹道:“你是高祖子孙,是大汉天子,哀家信你。”
两个月后太皇太后再次病情突然恶化,这一次御医们再无回天之术。元光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太皇太后窦氏薨逝于长乐宫长寿殿,享年七十一岁。太皇太后过逝举国哀悼,国丧期间上自天子下至满朝大臣皆服丧服,举国上下服国丧一年。
停灵期间长寿殿里四处张挂白幡,长乐宫中术士巫祝连连起坛做法超度太皇太后在天之灵。诸侯世家纷纷前来宫中吊丧,有些藩王亲眷得知太皇太后身体不好几个月前就已经前来长安,预备着国丧后事了。
其实自刘彻即位以来他的皇位一直都算不上稳定,前有蠢蠢欲动的藩王后有不服管制的世家,君权与世家矛盾最尖锐的时候,甚至有人想要太皇太后下旨废掉他的帝位。如今太皇太后一死,不仅意味着皇室宗长的变迁,也更意味着朝堂权力的更迭,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可以强硬的压制天子,世家失去了靠山又还没来得及选出足够强大到可以与天子分庭抗礼的藩王来依附,所以曾经那些依靠着太皇太后嚣张一时的亲贵诸侯此时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这其中数章武侯窦长丰心里最忐忑,在太皇太后灵前见到素服的天子刘彻他连忙低头上去行礼,生怕礼数不够周全态度不够恭谨。
“下臣拜见陛下。”窦长丰拢袖躬身行了大礼。
刘彻垂着眼帘弯起薄唇冷淡道:“太皇太后灵前,章武侯请起。”
刘彻说着就从窦长丰身边走了过去,窦长丰起身后立刻跟上去,见刘彻要为太皇太后的灵位上香便殷勤道:“下臣侍候陛下上香?”
刘彻恩了一声,眼看往日倨傲朝堂的窦长丰如此小心谄媚,不禁无声的笑了。
刘彻上过香在太皇太后灵前认真的行了晚辈礼,又听术士颂了两套经才站起身,看着一只跟在身后的窦长丰淡淡开口道:“夜色深了,章武侯对太皇太后的孝道也算尽到了,回府吧。”
窦长丰听刘彻说让他回府,赶忙惊慌道:“下臣随侍陛下为大汉尽忠,不急着出宫回府。”
刘彻负着手竟然低头笑出了声,笑过之后他转身看着窦长丰道:“章武侯,为大汉尽忠不急在这一时半刻,你先回去,过一阵子朕自然有要事交你办理。”
窦长丰本以为太皇太后突然过世自己后路又没完全找好,心想此次天子必定要收拾他和窦家,虽然太皇太后曾让天子发誓善待窦氏可他还是不放心,没想到这一次天子竟然说还要重用他,这不禁让窦长丰一阵窃喜。
“你去吧,朕就不留你了。”刘彻说完转过身摆摆手,不想再看窦长丰了。
“喏,下臣告退。”窦长丰面带喜色的行礼过后,便在宦官的指引下退了出去。
刘彻看着他的背影抬起头轻轻的笑一声,转眼看着灵前白烛跳动的火光眯起了细长的眼睛。
刘彻站在太皇太后巨大的棺椁灵位前良久,薄唇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祖母太皇太后您生前曾无数次提醒朕,让朕牢记朕是大汉天子高祖子孙。呵,您既然知道朕是高祖子孙,那么您也应当知道高祖是什么样的人。”
盛夏的深夜,虫鸣声声,刘彻静静立在殿中,看着太皇太后庞大的棺椁,心中的感情有些复杂。
他知道太皇太后尊黄老之术、行文皇帝荫庇汉初功臣世家之策更多的事为了江山□□,从这一点来说她作为自己的祖母把控朝政并没有错,可是比起对太皇太后这个亲生祖母的的尊敬,刘彻更痛恨她的限制和管束——大汉早就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秦后新朝了,如今的它需要的已经不再是一味忍让的休养生息之策,它需要内部改革,需要证明强大,需要更年轻更有魄力的君主将它推向鼎盛,而他刘彻和他才是那个能令大汉如日中天的一代雄主,他要朝野和天下都知道,庞大的大汉帝国,这个高祖之后曾经被称作“女人裙裾之下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就像眼前这尊棺椁一样,将会永远的葬于黄土之下!
“陛下,淮南翁主刘陵前来为太皇太后上香凭吊。”苏一进来禀报。
“刘陵?”刘彻微微侧身,火光映着他雕刻般棱角分明的侧脸上,忽明忽暗,英俊冷然之外又增添了一份属于帝王的神秘威严,“让她进来。”
片刻后缟素暗纹曲裾长衣的黑发美人在侍女的相伴下走进殿中,奕奕然莲步轻移来自刘彻面前蹲身行礼:“淮南刘陵拜见陛下,陛下长乐未央。”
刘彻低头看着黑发润泽俯身行礼的刘陵轻声开口道:“淮南翁主请起。”
淮南翁主……
刘陵低着头,在没人看到的地方漾起了苦涩的笑容。
多年前她离开长安的时候,他不是这样唤她的。
那时他的皇后羞辱她让她在长安贵妇面前尽失颜面,她因此生了病,躺在他曾经住过的云阳殿里一个人默默的流眼泪。那个下午他去看她,他喂她吃药,温声软语的告诉身在长安远离家乡的她不要哭。
那时的他多么温暖,多么柔和,一双深黑的瞳仁满是少年的柔情,仿佛仲春熏风里的柳絮,绵软,轻盈,梦幻,恍如一个留在她心底最深最动人的梦,让她就那样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父王和兄长的江山大计,沉沦在他的一个眼神中不能自拔,那一刻她确定自己爱上了他,单纯的爱不掺杂任何难以启齿的目的。
可是时过境迁,六年过去了啊,再热情明亮的少年再多情温柔的公子也会在残酷激烈的朝堂斗争中慢慢成长为冷漠庄严君临天下的帝王——虽然现在的他还欠点火候,还能让更厉害的人有机可乘。
“陛下。”刘陵抬起头,一双美目流转,其间若隐若现的期待好像在等待那双瑞凤眸中一个经年过后念念不忘的眼神。
然而她失望了。
刘彻自然的转过头道:“先为太皇太后上香吧。”
“喏。”刘陵起身优雅的走上前,从侍女的手中接过香,以泪烛引燃双手置于身前三拜跪地,行大礼叩拜。
刘彻站在她身后不远的地方看着身材婀娜的刘陵,看着她优雅得体的一举一动。
多年不见刘陵越发显出成熟的迷人风韵,她仍未嫁,独身一人居于淮南,俨然已经成了淮南众多仕子心间那抹释不开的梦。
刘陵上过香动作婉柔的转身对刘彻道:“太皇太后离世,陛下节哀。”
刘彻将目光不着痕迹的从她脸上移开,轻出一口气微微颔首。
“陛下这些年,还好吗?”
刘陵的声音轻缓,似乎还带着一点点经年的沧桑,她仍旧很美,美得让人向往,但却已经与当年那个十几岁时迷人轻灵的淮南第一美女大不相同了。
“尚可。”刘彻淡淡的答道。
六年,他们都变了很多。
“淮南王叔上次给朕的上表朕看过了,王叔有心了。”刘彻说。
刘陵微微一笑道:“陛下已经派庄助中大夫亲自致谢父王了,父王说陛下圣明,出兵西南此举胆略不凡,陛下眼光长远,他深表拜服。”
刘彻略一点头又道:“听说你还没未婚嫁,太皇太后在时还曾向朕说起。”
刘陵略带凄然的笑道:“阿陵,心里一直在等一个人,他不来,阿陵便不嫁。”
刘彻淡淡笑了:“朕之前还想帮王叔完了这个心思,看来是朕多此一举了。”
刘陵唇角一牵,垂下眸子不再搭话了。
“朕听说,你一直与太尉韩安国的公子韩成安走得很近。”刘彻状似不经意的说。
刘陵立刻抬头道:“并非陛下想的那样。”
刘彻笑道:“朕只是随口一说。”
刘陵似乎有些懊恼刚才的急切辩解,缓了缓道:“韩公子是越信长公主的夫君,与阿陵只是易趣相投的朋友罢了。”
“易趣相投。”刘彻笑了一身转过身背对刘陵道,“夜深了,朕回未央宫,淮南翁主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陛下请便。”刘陵恭顺的低下头躬身道,“恭送陛下。”
刘彻的脚步声远了,刘陵优雅的缓慢起身,拢袖移步停在殿中,她望着殿外黑暗中层层亮起的灯笼一时间怔怔出神。
太皇太后的丧事才刚办完,朝堂上又出了一件大事——匈奴遣使来长安,请求天子下嫁公主。
说白了,匈奴就是来找刘彻要女人和钱粮的。自汉初高祖白登之围后,和亲已经成了汉朝对匈奴的基本国策,为了避免与强大匈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匈奴人时常背信弃义侵扰汉朝边境,中央王朝也还是采取了主动和亲的政策。
这一次匈奴闻听汉军出兵西南大胜,开始意识到汉军已经逐渐变得强大。匈奴在雁门关一带屡屡犯边要的也就是钱粮,他们此次和亲也是希望不在与汉军正面冲突的情况下就达到收获汉朝物资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只是,这一次,汉朝已经换了当家。
因为匈奴遣使来朝这件事刘彻在宣室殿特意召开廷议,针对是否与匈奴继续和亲的问题,众位大臣各抒己见。
其实与匈奴和亲的问题历来天子都会召开庭辩,而庭辩的结果也往往都是一边倒——和亲。因为不和亲就意味着开战,而当年身经百战的高祖都败给了匈奴,冒顿单于还曾在高祖驾崩后修书一封调戏掌权的高后,当时大将樊哙自称可带十万军队扫平匈奴,却被季布当场骂的狗血淋头,连铁血的高后都忍了这口气不再言兵,所以自那之后就再没有人敢声言与匈奴一战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这一次的庭辩还真的有人站了出来坚决反对和亲。这人正是在西南立下大功的大行令王恢。
王恢的主张就是一句话:匈奴无信大汉日强,天子一日不发兵匈奴就会一日不,长此以往大汉国为何在,天子威信何在?!
当然,有王恢反对和亲自然就有更多人支持和亲,其中最坚决的就是丞相窦婴和太尉韩安国,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除了白登之围的教训还有匈奴居无定所无法深入复地打击的现实原因。韩安国认为汉军攻击匈奴不但不能歼灭匈奴主力,反倒容易让匈奴反扑,得不偿失。窦婴为人耿直又是百官之首就更直接了,毫不避讳的拿年轻的天子刘彻与百经战事的高祖相比,是是明摆着,当今天子自然不如。
虽然两边说的都有道理,但明显刘彻更不喜欢窦婴的话,只是他面上从容淡定,只问其他大臣是何意思。在场大臣一番表决下来,和亲还是占据了绝对上风。
刘彻沉默了,他没有当庭裁决,而是将事情暂时搁置起来。两天之后,大行令王恢带着一个叫聂一的人前来拜见天子,递交了一份诱敌伏击的计划——伏兵马邑,瓮中捉鳖。
三日后天子刘彻准许丞相窦婴遣人准备和亲事宜,同时秘密宣告三公,三个月后调动汉军三十万埋伏马邑,与匈奴开战!
椒房殿里,陈娇将怀中睡着的小刘麟放在了摇篮里熟睡的刘麒身边,转身对研究地图的刘彻说:“陛下真的打算与匈奴开战吗?”
刘彻头也不抬的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汉与匈奴之间迟早会有一战,朕不想等太久。”
陈娇走过在在刘彻身侧坐下,看着他面前的北防地图开口道:“汉凶开战是大事,我希望陛下能够在开战之前问卜上天,观测天象,或许会得到神谕。”
刘彻听说“神谕”二字才抬起头来,微蹙眉心看着陈娇道:“战场之上你还相信这个?”
“难道陛下不相信天佑大汉,北上大军会得胜而回吗?”陈娇反问道。
刘彻沉默了一下立刻吩咐苏一道:“让柳生青镜入宫,朕要见他。”
刘彻紧紧盯着盒子里手掌大小的细长虎符,他曾经梦寐以求的铜制器物此刻正安静的躺在盒子里仿佛天子沉睡的权力,可铜虎那肆意威武的张扬姿态又仿佛瞬间就会脱盒而出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刘彻拿起虎符的指尖微微有些发抖,他不是畏惧,也不是激动,而是高兴,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从今日起,从他紧握虎符的这一刻起,他就是大汉唯一的名副其实的统治者了,再没有人可以名正言顺的干预他的兵权,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牵绊他阻碍他开疆辟土征讨夷狄!
“哀家,只有一个要求。”窦太后似乎感受得到刘彻此刻平静面容下激昂而充满报复的心情,她的笑容已经隐去,声音里带着微凉的沉郁,她说,“你必须要答应哀家一件事。”
“恩?”刘彻猛然从虎符对他的巨大吸引力中回神,看着太皇太后道:“祖母太皇太后请吩咐。”
“哀家要你保证窦氏子孙的平安荣华。”太皇太后坚定的说,“你向哀家起誓。”
刘彻垂下眼帘举起右手仰头平声道:“孙儿在祖母太皇太后面前向天起誓,只要窦氏不威胁大汉江山社稷,朕绝不为难窦家,保其荣华长盛不衰。”
窦太后闭上眼睛长出一口气,似乎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点了点头轻叹道:“你是高祖子孙,是大汉天子,哀家信你。”
两个月后太皇太后再次病情突然恶化,这一次御医们再无回天之术。元光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太皇太后窦氏薨逝于长乐宫长寿殿,享年七十一岁。太皇太后过逝举国哀悼,国丧期间上自天子下至满朝大臣皆服丧服,举国上下服国丧一年。
停灵期间长寿殿里四处张挂白幡,长乐宫中术士巫祝连连起坛做法超度太皇太后在天之灵。诸侯世家纷纷前来宫中吊丧,有些藩王亲眷得知太皇太后身体不好几个月前就已经前来长安,预备着国丧后事了。
其实自刘彻即位以来他的皇位一直都算不上稳定,前有蠢蠢欲动的藩王后有不服管制的世家,君权与世家矛盾最尖锐的时候,甚至有人想要太皇太后下旨废掉他的帝位。如今太皇太后一死,不仅意味着皇室宗长的变迁,也更意味着朝堂权力的更迭,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可以强硬的压制天子,世家失去了靠山又还没来得及选出足够强大到可以与天子分庭抗礼的藩王来依附,所以曾经那些依靠着太皇太后嚣张一时的亲贵诸侯此时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这其中数章武侯窦长丰心里最忐忑,在太皇太后灵前见到素服的天子刘彻他连忙低头上去行礼,生怕礼数不够周全态度不够恭谨。
“下臣拜见陛下。”窦长丰拢袖躬身行了大礼。
刘彻垂着眼帘弯起薄唇冷淡道:“太皇太后灵前,章武侯请起。”
刘彻说着就从窦长丰身边走了过去,窦长丰起身后立刻跟上去,见刘彻要为太皇太后的灵位上香便殷勤道:“下臣侍候陛下上香?”
刘彻恩了一声,眼看往日倨傲朝堂的窦长丰如此小心谄媚,不禁无声的笑了。
刘彻上过香在太皇太后灵前认真的行了晚辈礼,又听术士颂了两套经才站起身,看着一只跟在身后的窦长丰淡淡开口道:“夜色深了,章武侯对太皇太后的孝道也算尽到了,回府吧。”
窦长丰听刘彻说让他回府,赶忙惊慌道:“下臣随侍陛下为大汉尽忠,不急着出宫回府。”
刘彻负着手竟然低头笑出了声,笑过之后他转身看着窦长丰道:“章武侯,为大汉尽忠不急在这一时半刻,你先回去,过一阵子朕自然有要事交你办理。”
窦长丰本以为太皇太后突然过世自己后路又没完全找好,心想此次天子必定要收拾他和窦家,虽然太皇太后曾让天子发誓善待窦氏可他还是不放心,没想到这一次天子竟然说还要重用他,这不禁让窦长丰一阵窃喜。
“你去吧,朕就不留你了。”刘彻说完转过身摆摆手,不想再看窦长丰了。
“喏,下臣告退。”窦长丰面带喜色的行礼过后,便在宦官的指引下退了出去。
刘彻看着他的背影抬起头轻轻的笑一声,转眼看着灵前白烛跳动的火光眯起了细长的眼睛。
刘彻站在太皇太后巨大的棺椁灵位前良久,薄唇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祖母太皇太后您生前曾无数次提醒朕,让朕牢记朕是大汉天子高祖子孙。呵,您既然知道朕是高祖子孙,那么您也应当知道高祖是什么样的人。”
盛夏的深夜,虫鸣声声,刘彻静静立在殿中,看着太皇太后庞大的棺椁,心中的感情有些复杂。
他知道太皇太后尊黄老之术、行文皇帝荫庇汉初功臣世家之策更多的事为了江山□□,从这一点来说她作为自己的祖母把控朝政并没有错,可是比起对太皇太后这个亲生祖母的的尊敬,刘彻更痛恨她的限制和管束——大汉早就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秦后新朝了,如今的它需要的已经不再是一味忍让的休养生息之策,它需要内部改革,需要证明强大,需要更年轻更有魄力的君主将它推向鼎盛,而他刘彻和他才是那个能令大汉如日中天的一代雄主,他要朝野和天下都知道,庞大的大汉帝国,这个高祖之后曾经被称作“女人裙裾之下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就像眼前这尊棺椁一样,将会永远的葬于黄土之下!
“陛下,淮南翁主刘陵前来为太皇太后上香凭吊。”苏一进来禀报。
“刘陵?”刘彻微微侧身,火光映着他雕刻般棱角分明的侧脸上,忽明忽暗,英俊冷然之外又增添了一份属于帝王的神秘威严,“让她进来。”
片刻后缟素暗纹曲裾长衣的黑发美人在侍女的相伴下走进殿中,奕奕然莲步轻移来自刘彻面前蹲身行礼:“淮南刘陵拜见陛下,陛下长乐未央。”
刘彻低头看着黑发润泽俯身行礼的刘陵轻声开口道:“淮南翁主请起。”
淮南翁主……
刘陵低着头,在没人看到的地方漾起了苦涩的笑容。
多年前她离开长安的时候,他不是这样唤她的。
那时他的皇后羞辱她让她在长安贵妇面前尽失颜面,她因此生了病,躺在他曾经住过的云阳殿里一个人默默的流眼泪。那个下午他去看她,他喂她吃药,温声软语的告诉身在长安远离家乡的她不要哭。
那时的他多么温暖,多么柔和,一双深黑的瞳仁满是少年的柔情,仿佛仲春熏风里的柳絮,绵软,轻盈,梦幻,恍如一个留在她心底最深最动人的梦,让她就那样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父王和兄长的江山大计,沉沦在他的一个眼神中不能自拔,那一刻她确定自己爱上了他,单纯的爱不掺杂任何难以启齿的目的。
可是时过境迁,六年过去了啊,再热情明亮的少年再多情温柔的公子也会在残酷激烈的朝堂斗争中慢慢成长为冷漠庄严君临天下的帝王——虽然现在的他还欠点火候,还能让更厉害的人有机可乘。
“陛下。”刘陵抬起头,一双美目流转,其间若隐若现的期待好像在等待那双瑞凤眸中一个经年过后念念不忘的眼神。
然而她失望了。
刘彻自然的转过头道:“先为太皇太后上香吧。”
“喏。”刘陵起身优雅的走上前,从侍女的手中接过香,以泪烛引燃双手置于身前三拜跪地,行大礼叩拜。
刘彻站在她身后不远的地方看着身材婀娜的刘陵,看着她优雅得体的一举一动。
多年不见刘陵越发显出成熟的迷人风韵,她仍未嫁,独身一人居于淮南,俨然已经成了淮南众多仕子心间那抹释不开的梦。
刘陵上过香动作婉柔的转身对刘彻道:“太皇太后离世,陛下节哀。”
刘彻将目光不着痕迹的从她脸上移开,轻出一口气微微颔首。
“陛下这些年,还好吗?”
刘陵的声音轻缓,似乎还带着一点点经年的沧桑,她仍旧很美,美得让人向往,但却已经与当年那个十几岁时迷人轻灵的淮南第一美女大不相同了。
“尚可。”刘彻淡淡的答道。
六年,他们都变了很多。
“淮南王叔上次给朕的上表朕看过了,王叔有心了。”刘彻说。
刘陵微微一笑道:“陛下已经派庄助中大夫亲自致谢父王了,父王说陛下圣明,出兵西南此举胆略不凡,陛下眼光长远,他深表拜服。”
刘彻略一点头又道:“听说你还没未婚嫁,太皇太后在时还曾向朕说起。”
刘陵略带凄然的笑道:“阿陵,心里一直在等一个人,他不来,阿陵便不嫁。”
刘彻淡淡笑了:“朕之前还想帮王叔完了这个心思,看来是朕多此一举了。”
刘陵唇角一牵,垂下眸子不再搭话了。
“朕听说,你一直与太尉韩安国的公子韩成安走得很近。”刘彻状似不经意的说。
刘陵立刻抬头道:“并非陛下想的那样。”
刘彻笑道:“朕只是随口一说。”
刘陵似乎有些懊恼刚才的急切辩解,缓了缓道:“韩公子是越信长公主的夫君,与阿陵只是易趣相投的朋友罢了。”
“易趣相投。”刘彻笑了一身转过身背对刘陵道,“夜深了,朕回未央宫,淮南翁主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陛下请便。”刘陵恭顺的低下头躬身道,“恭送陛下。”
刘彻的脚步声远了,刘陵优雅的缓慢起身,拢袖移步停在殿中,她望着殿外黑暗中层层亮起的灯笼一时间怔怔出神。
太皇太后的丧事才刚办完,朝堂上又出了一件大事——匈奴遣使来长安,请求天子下嫁公主。
说白了,匈奴就是来找刘彻要女人和钱粮的。自汉初高祖白登之围后,和亲已经成了汉朝对匈奴的基本国策,为了避免与强大匈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匈奴人时常背信弃义侵扰汉朝边境,中央王朝也还是采取了主动和亲的政策。
这一次匈奴闻听汉军出兵西南大胜,开始意识到汉军已经逐渐变得强大。匈奴在雁门关一带屡屡犯边要的也就是钱粮,他们此次和亲也是希望不在与汉军正面冲突的情况下就达到收获汉朝物资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只是,这一次,汉朝已经换了当家。
因为匈奴遣使来朝这件事刘彻在宣室殿特意召开廷议,针对是否与匈奴继续和亲的问题,众位大臣各抒己见。
其实与匈奴和亲的问题历来天子都会召开庭辩,而庭辩的结果也往往都是一边倒——和亲。因为不和亲就意味着开战,而当年身经百战的高祖都败给了匈奴,冒顿单于还曾在高祖驾崩后修书一封调戏掌权的高后,当时大将樊哙自称可带十万军队扫平匈奴,却被季布当场骂的狗血淋头,连铁血的高后都忍了这口气不再言兵,所以自那之后就再没有人敢声言与匈奴一战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这一次的庭辩还真的有人站了出来坚决反对和亲。这人正是在西南立下大功的大行令王恢。
王恢的主张就是一句话:匈奴无信大汉日强,天子一日不发兵匈奴就会一日不,长此以往大汉国为何在,天子威信何在?!
当然,有王恢反对和亲自然就有更多人支持和亲,其中最坚决的就是丞相窦婴和太尉韩安国,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除了白登之围的教训还有匈奴居无定所无法深入复地打击的现实原因。韩安国认为汉军攻击匈奴不但不能歼灭匈奴主力,反倒容易让匈奴反扑,得不偿失。窦婴为人耿直又是百官之首就更直接了,毫不避讳的拿年轻的天子刘彻与百经战事的高祖相比,是是明摆着,当今天子自然不如。
虽然两边说的都有道理,但明显刘彻更不喜欢窦婴的话,只是他面上从容淡定,只问其他大臣是何意思。在场大臣一番表决下来,和亲还是占据了绝对上风。
刘彻沉默了,他没有当庭裁决,而是将事情暂时搁置起来。两天之后,大行令王恢带着一个叫聂一的人前来拜见天子,递交了一份诱敌伏击的计划——伏兵马邑,瓮中捉鳖。
三日后天子刘彻准许丞相窦婴遣人准备和亲事宜,同时秘密宣告三公,三个月后调动汉军三十万埋伏马邑,与匈奴开战!
椒房殿里,陈娇将怀中睡着的小刘麟放在了摇篮里熟睡的刘麒身边,转身对研究地图的刘彻说:“陛下真的打算与匈奴开战吗?”
刘彻头也不抬的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汉与匈奴之间迟早会有一战,朕不想等太久。”
陈娇走过在在刘彻身侧坐下,看着他面前的北防地图开口道:“汉凶开战是大事,我希望陛下能够在开战之前问卜上天,观测天象,或许会得到神谕。”
刘彻听说“神谕”二字才抬起头来,微蹙眉心看着陈娇道:“战场之上你还相信这个?”
“难道陛下不相信天佑大汉,北上大军会得胜而回吗?”陈娇反问道。
刘彻沉默了一下立刻吩咐苏一道:“让柳生青镜入宫,朕要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