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卖茧子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家中谁寄锦书来》最新章节!
又到了春茧收购季。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开放搞活,蚕茧上交政策逐步放宽,农民可以根据茧价自主选择不同的茧站,但是,每个乡镇也只有一个茧站,如果要选,那就只有舍近求远跨乡镇了。
每个茧站的收购价很快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农民的耳朵里。今年春茧的收购价,岔河比石桥每公斤高出两到三分钱。这个消息对离岔河最近的谢家坝和杨家湾来说简直振奋人心,就算花上往返两毛钱的坐船费,那也是值得的;何况很多人都会选择步行呢?
淑芬母女已经在头一夜捡好了茧子。今年春茧的收成确实大有提高,椭圆形的茧子洁白柔滑、卖相姣好,淑芬功不可没。经过细心挑选,满满的两大箩筐足足有八十来公斤。
第二天,岔河逢集。谢国强照例“被拉壮丁”,作为免费劳动力,天没亮就到了老丈人家里。
刚刚还静谧的杨家湾一下子喧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做好了准备,要把这丰收的“果实”搬运到十公里外的岔河乡。猫儿山下的农民打着电筒或者火把到了砚台山下,砚台山下的农民已经在滴水岩唱起了嘹亮的山歌,谢家坝的农民们也在水电站的堤坝旁应和着。稀稀疏疏的火光和灯光刺破了黑夜,密密麻麻的繁星和萤火虫点亮了夜空,洋洋洒洒的欢歌和笑语惊醒了黎明。
和淑芬同行的除了大姐夫,还有杨泽军、杨泽建兄弟二人。他们享受着这初夏的习习凉风,说说笑笑间已经到了谢家坝的码头,一艘艘机动船停靠在岸边,船夫们吆喝着“马上就走”的口号,争抢着生意。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有这个季节会满载出发又满载而归。
淑芬背着满满的一背篼茧子,虽然不是特别重,但也出了一身汗,不知不觉已经掉了队。
谢国强挑着不足一百公斤的担子,对他来说毫无压力,早把淑芬甩在了身后,现在正在三岔路口和杨泽建兄弟歇着抽烟。
“国强,你们坐船还是走路?”建狗子的哥哥杨泽军接过纸烟,问谢国强。
“走路嘛,坐不惯船,脑壳昏!”国强用火柴点了纸烟。
“算了,我们坐船。哥,走嘛,一下没得座位得了!”在听到同行的伙伴要步行之后,杨泽建催促着。
“歇下嘛?忙啥子,你坐船更不用着急,反正去早了茧站也不开门!”杨泽军起身在国强的箩筐里捡了一把茧子,“你们家茧子还可以哈,又白又大!”
“还可以,我老丈家今年是杨淑芬喂蚕子,桑叶都是赶到嫩的摘,蚕簸都要带个罩笼!我们家不行,五个人的蚕子还赶不到他家茧子多。”
“你婆娘可以跟到学哈儿嘛,我们老汉儿都喊我们去学哦!不过学不来,没得哪个耐心!”杨泽军把手里的茧子丢进了自己箩筐里,然后给弟弟使了个眼色,把国强拉到一边抽烟去了。
杨泽建故意把自己的背篼往国强的箩筐边挪了挪,如法炮制地顺手牵羊,丝毫没有把过往的路人放在眼里。
“建幺叔,你在做啥子?”淑芬终于气喘吁吁地追上了他们,却被杨泽建的“三只手”气得咆哮了起来。
国强这才反应过来,转过身抡起拳头朝杨泽建挥过来。十来岁的娃娃哪里经得起这铁榔头,一个跟斗摔进了草丛里。桂英背着背篼赶紧上前护住那一担茧子——那是这个家庭几乎全部的希望呀!
杨泽军看到弟弟被打,操起扁担就要和谢国强拼个你死我活。却被一直大手给拉住了。
“军大叔,你是老辈子哟!”拉住杨泽军居然是杨桂勇,这个“万元户”,为啥也这么早出现在了这谢家坝?
“哦,桂勇呀,”杨泽军放下扁担,刚刚的怒气好像一下子全消了,“今天又去赶岔河场?你看我这不是去卖茧子嘛!”
杨桂勇穿着一件花衬衣,齐腰扎在白裤子里头,手里提个小皮包。拦下杨泽军之后,又过来扶起杨泽建。
“哎呀,都是自家人,还耍枪弄棍的。建幺叔也是,看下茧子还放错兜兜!淑芬,我看到的,他就抓了你这么一把!”杨桂勇从建狗子的背篼里抓出一小把茧子来,放进谢国强的箩筐里。
“你……”国强青筋暴起,恨不得把抡起拳头砸向杨桂勇。
“算了,算了,姐夫,我们走吧!”淑芬背着背篼过来把姐夫拉过来。
憋屈的国强看了看形势,知道再纠缠下去只会吃了眼前亏,并没有再发作,跟着淑芬一起顺着河边往岔河走去。
“杨泽军,你他娘的就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杨桂勇跟变了个人似的,刚刚还称呼的长辈突然直呼其名。
“桂勇,我也实在是没办法,现在又没得啥子收入,你再宽限我几天,这茧子卖了先还你一半?”杨泽军瞟了弟弟一眼,赶紧把杨桂勇拉到一边,递过一根纸烟。
“别说老子不给你机会,今天到岔河,老子老地方等你!”杨桂勇把递过来的纸烟摔在了地上,径直上船去了……
“哥,按照他那个利滚利的整法,我们一辈子都还不清!”杨泽建捂着鼻子,看着沮丧的哥哥。
“走吧!”杨泽军过来挑起担子,又帮弟弟提起背篼跨在肩上,“狗日的,吃猪脚从来不吐骨头的杂种!”
“我有个办法,”没走了几步,杨泽建突然停了下来,“姓谢的那个打石匠,兜里有的是钱,和杨桂勇商量一下,我们把他骗去打牌,按老规矩,鱼儿够了抵账!”看样子,这个辍学在家的小鬼对赌博那一套也是谙熟在心。
“那个憨戳戳,从来不见他打牌的,估计难!何况早上又和人家搞这么一出,不好整!”
“我有办法……”
--------
“顺儿,你去学校一个月了吧?啥子感觉?”
“一个月零八天。比想象的难!尤其是高等数学,去了学校才晓得,这太重要了!”
“保剑锋从磨砺出!顺儿,干脆晚上你就不要挑货了,回来多看下书!”
“那不行,干爹,我们两个约定好的。我在这里白吃白住,你再不要我挑货,我就只有又去住桥洞了!”
富顺换了一身破衣服,扛着竹棒找狗子哥去了。刘永翰摇摇头,这倔脾气干儿子,真拿他没办法。
一个多月前,刘永翰和其他家长一样,把富顺送到了江云建工学校。穿着整洁的富顺从表面上看并没显得格格不入,可是富顺的心里却砰砰直跳,连校门口那两座雄伟的石狮都让他心跳加速。刘永翰看着这似曾相识的校园,内心荡起了澎湃的歌。
郑老师早早等在了门口,看到怯生生的富顺,走过去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
“郑——老师!”富顺想起干爹的叮嘱,以后不能再称呼“郑伯娘”了。
“刘富顺,准备好了没有?”
“我……”富顺看了看干爹。刘永翰给了富顺一个鼓励的眼神,把重重的帆布包挎在了富顺肩上。
“你看他做什么?又不是他读书!”郑云霞笑了笑,心里无比温暖,这个堪称天才又十分独立的孩子,在对亲情的依赖上,和其他小孩并没有什么区别。
“嗯,准备好了,郑老师!”干爹和郑老师的微笑给了富顺莫大的鼓励。
春天的校园格外美丽。彩色的蝴蝶在桃园踩着舞步,绯红的蜻蜓在荷塘追逐,花香沁着青草的味道,露珠眨着彩虹的眼睛。
每走过一处,郑老师都在耐心地介绍着路旁的建筑和标志,从图书馆到大食堂,从教学楼到宿舍区,富顺都一一地记在心里。富顺突然停在了两个奇怪的建筑面前,那是多么柔美的线条,多么完美的几何体呀!
郑云霞继续津津乐道。“这个是前几天刚刚竣工的两个雕塑!是咱们建工界的青年才俊马子昂最新的作品,前边的这个叫做“开放之门”,后边的这个是“鼎革之星”。两座看似简单的雕塑,完美地将建筑与雕塑融为一体,由一千九百七十八根线条连接一百一十三个不规则的立方体,寓意着一九七八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建工学校并不大,不一会儿就走了个遍。郑老师带着父子俩到行政楼的教务主任办公室坐了下来,刘永翰这才知道,原来郑云霞是建工学校的教务主任。
郑老师把一张密密麻麻的课程表递给富顺。“刘富顺,这是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专业课程表,除去他们的休息时间和公共课程,你基本上都能把时间错开。先试听一下,咱们不求一气呵成,能听懂哪个年级就去听,循序渐进!”
刘永翰和郑老师寒暄了几句就回码头去了。富顺忐忑地坐进了教室的角落里,没有人注意这个不起眼的小伙子。
看着暂新的课桌、洁白的墙面还有漆黑的黑板,富顺有些手足无措,热泪盈眶。这个盼望了十多年的时刻就这样幸运地来到了他面前,为了这一刻,他随时都在准备着。从今天开始,就算是旁听,他也可以光明正大;就算是偷学,他也不会被拒之门外。
开学第一天,富顺在郑老师的引导下穿梭在不同的教室,可是根本没有听进去一点内容,这个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他还都没有适应……
又到了春茧收购季。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开放搞活,蚕茧上交政策逐步放宽,农民可以根据茧价自主选择不同的茧站,但是,每个乡镇也只有一个茧站,如果要选,那就只有舍近求远跨乡镇了。
每个茧站的收购价很快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农民的耳朵里。今年春茧的收购价,岔河比石桥每公斤高出两到三分钱。这个消息对离岔河最近的谢家坝和杨家湾来说简直振奋人心,就算花上往返两毛钱的坐船费,那也是值得的;何况很多人都会选择步行呢?
淑芬母女已经在头一夜捡好了茧子。今年春茧的收成确实大有提高,椭圆形的茧子洁白柔滑、卖相姣好,淑芬功不可没。经过细心挑选,满满的两大箩筐足足有八十来公斤。
第二天,岔河逢集。谢国强照例“被拉壮丁”,作为免费劳动力,天没亮就到了老丈人家里。
刚刚还静谧的杨家湾一下子喧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做好了准备,要把这丰收的“果实”搬运到十公里外的岔河乡。猫儿山下的农民打着电筒或者火把到了砚台山下,砚台山下的农民已经在滴水岩唱起了嘹亮的山歌,谢家坝的农民们也在水电站的堤坝旁应和着。稀稀疏疏的火光和灯光刺破了黑夜,密密麻麻的繁星和萤火虫点亮了夜空,洋洋洒洒的欢歌和笑语惊醒了黎明。
和淑芬同行的除了大姐夫,还有杨泽军、杨泽建兄弟二人。他们享受着这初夏的习习凉风,说说笑笑间已经到了谢家坝的码头,一艘艘机动船停靠在岸边,船夫们吆喝着“马上就走”的口号,争抢着生意。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有这个季节会满载出发又满载而归。
淑芬背着满满的一背篼茧子,虽然不是特别重,但也出了一身汗,不知不觉已经掉了队。
谢国强挑着不足一百公斤的担子,对他来说毫无压力,早把淑芬甩在了身后,现在正在三岔路口和杨泽建兄弟歇着抽烟。
“国强,你们坐船还是走路?”建狗子的哥哥杨泽军接过纸烟,问谢国强。
“走路嘛,坐不惯船,脑壳昏!”国强用火柴点了纸烟。
“算了,我们坐船。哥,走嘛,一下没得座位得了!”在听到同行的伙伴要步行之后,杨泽建催促着。
“歇下嘛?忙啥子,你坐船更不用着急,反正去早了茧站也不开门!”杨泽军起身在国强的箩筐里捡了一把茧子,“你们家茧子还可以哈,又白又大!”
“还可以,我老丈家今年是杨淑芬喂蚕子,桑叶都是赶到嫩的摘,蚕簸都要带个罩笼!我们家不行,五个人的蚕子还赶不到他家茧子多。”
“你婆娘可以跟到学哈儿嘛,我们老汉儿都喊我们去学哦!不过学不来,没得哪个耐心!”杨泽军把手里的茧子丢进了自己箩筐里,然后给弟弟使了个眼色,把国强拉到一边抽烟去了。
杨泽建故意把自己的背篼往国强的箩筐边挪了挪,如法炮制地顺手牵羊,丝毫没有把过往的路人放在眼里。
“建幺叔,你在做啥子?”淑芬终于气喘吁吁地追上了他们,却被杨泽建的“三只手”气得咆哮了起来。
国强这才反应过来,转过身抡起拳头朝杨泽建挥过来。十来岁的娃娃哪里经得起这铁榔头,一个跟斗摔进了草丛里。桂英背着背篼赶紧上前护住那一担茧子——那是这个家庭几乎全部的希望呀!
杨泽军看到弟弟被打,操起扁担就要和谢国强拼个你死我活。却被一直大手给拉住了。
“军大叔,你是老辈子哟!”拉住杨泽军居然是杨桂勇,这个“万元户”,为啥也这么早出现在了这谢家坝?
“哦,桂勇呀,”杨泽军放下扁担,刚刚的怒气好像一下子全消了,“今天又去赶岔河场?你看我这不是去卖茧子嘛!”
杨桂勇穿着一件花衬衣,齐腰扎在白裤子里头,手里提个小皮包。拦下杨泽军之后,又过来扶起杨泽建。
“哎呀,都是自家人,还耍枪弄棍的。建幺叔也是,看下茧子还放错兜兜!淑芬,我看到的,他就抓了你这么一把!”杨桂勇从建狗子的背篼里抓出一小把茧子来,放进谢国强的箩筐里。
“你……”国强青筋暴起,恨不得把抡起拳头砸向杨桂勇。
“算了,算了,姐夫,我们走吧!”淑芬背着背篼过来把姐夫拉过来。
憋屈的国强看了看形势,知道再纠缠下去只会吃了眼前亏,并没有再发作,跟着淑芬一起顺着河边往岔河走去。
“杨泽军,你他娘的就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杨桂勇跟变了个人似的,刚刚还称呼的长辈突然直呼其名。
“桂勇,我也实在是没办法,现在又没得啥子收入,你再宽限我几天,这茧子卖了先还你一半?”杨泽军瞟了弟弟一眼,赶紧把杨桂勇拉到一边,递过一根纸烟。
“别说老子不给你机会,今天到岔河,老子老地方等你!”杨桂勇把递过来的纸烟摔在了地上,径直上船去了……
“哥,按照他那个利滚利的整法,我们一辈子都还不清!”杨泽建捂着鼻子,看着沮丧的哥哥。
“走吧!”杨泽军过来挑起担子,又帮弟弟提起背篼跨在肩上,“狗日的,吃猪脚从来不吐骨头的杂种!”
“我有个办法,”没走了几步,杨泽建突然停了下来,“姓谢的那个打石匠,兜里有的是钱,和杨桂勇商量一下,我们把他骗去打牌,按老规矩,鱼儿够了抵账!”看样子,这个辍学在家的小鬼对赌博那一套也是谙熟在心。
“那个憨戳戳,从来不见他打牌的,估计难!何况早上又和人家搞这么一出,不好整!”
“我有办法……”
--------
“顺儿,你去学校一个月了吧?啥子感觉?”
“一个月零八天。比想象的难!尤其是高等数学,去了学校才晓得,这太重要了!”
“保剑锋从磨砺出!顺儿,干脆晚上你就不要挑货了,回来多看下书!”
“那不行,干爹,我们两个约定好的。我在这里白吃白住,你再不要我挑货,我就只有又去住桥洞了!”
富顺换了一身破衣服,扛着竹棒找狗子哥去了。刘永翰摇摇头,这倔脾气干儿子,真拿他没办法。
一个多月前,刘永翰和其他家长一样,把富顺送到了江云建工学校。穿着整洁的富顺从表面上看并没显得格格不入,可是富顺的心里却砰砰直跳,连校门口那两座雄伟的石狮都让他心跳加速。刘永翰看着这似曾相识的校园,内心荡起了澎湃的歌。
郑老师早早等在了门口,看到怯生生的富顺,走过去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
“郑——老师!”富顺想起干爹的叮嘱,以后不能再称呼“郑伯娘”了。
“刘富顺,准备好了没有?”
“我……”富顺看了看干爹。刘永翰给了富顺一个鼓励的眼神,把重重的帆布包挎在了富顺肩上。
“你看他做什么?又不是他读书!”郑云霞笑了笑,心里无比温暖,这个堪称天才又十分独立的孩子,在对亲情的依赖上,和其他小孩并没有什么区别。
“嗯,准备好了,郑老师!”干爹和郑老师的微笑给了富顺莫大的鼓励。
春天的校园格外美丽。彩色的蝴蝶在桃园踩着舞步,绯红的蜻蜓在荷塘追逐,花香沁着青草的味道,露珠眨着彩虹的眼睛。
每走过一处,郑老师都在耐心地介绍着路旁的建筑和标志,从图书馆到大食堂,从教学楼到宿舍区,富顺都一一地记在心里。富顺突然停在了两个奇怪的建筑面前,那是多么柔美的线条,多么完美的几何体呀!
郑云霞继续津津乐道。“这个是前几天刚刚竣工的两个雕塑!是咱们建工界的青年才俊马子昂最新的作品,前边的这个叫做“开放之门”,后边的这个是“鼎革之星”。两座看似简单的雕塑,完美地将建筑与雕塑融为一体,由一千九百七十八根线条连接一百一十三个不规则的立方体,寓意着一九七八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建工学校并不大,不一会儿就走了个遍。郑老师带着父子俩到行政楼的教务主任办公室坐了下来,刘永翰这才知道,原来郑云霞是建工学校的教务主任。
郑老师把一张密密麻麻的课程表递给富顺。“刘富顺,这是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专业课程表,除去他们的休息时间和公共课程,你基本上都能把时间错开。先试听一下,咱们不求一气呵成,能听懂哪个年级就去听,循序渐进!”
刘永翰和郑老师寒暄了几句就回码头去了。富顺忐忑地坐进了教室的角落里,没有人注意这个不起眼的小伙子。
看着暂新的课桌、洁白的墙面还有漆黑的黑板,富顺有些手足无措,热泪盈眶。这个盼望了十多年的时刻就这样幸运地来到了他面前,为了这一刻,他随时都在准备着。从今天开始,就算是旁听,他也可以光明正大;就算是偷学,他也不会被拒之门外。
开学第一天,富顺在郑老师的引导下穿梭在不同的教室,可是根本没有听进去一点内容,这个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他还都没有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