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四十四章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秦时权臣尽妖娆》最新章节!
小可爱,因为你的订阅比例不足一半, 48小时后恢复正常可看。 于是李思的心又飘飘然了……
当天晚上, 李思就流口水做了美梦:文字太复杂?改简体字……
货币太多样化?统统换成一样的……
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恩, 让百姓当家起来!
至于李思本人, 把全家人都接来了咸阳, 住在宽敞明亮舒服的丞相府里, 过着锦衣玉食的悠闲生活。
哈哈哈, 这个梦,做得苏爽。
……
这日,李思在院子里用匕首用木头大致削了个剑形状的做武器, 学着那日墨家高渐离挥剑的样子“唰唰唰”——
各家弟子在百家辩说会结束后,陆陆续续准备离开桃李山庄。
而就在此中,发生了一个大八卦流言, 闹得沸沸扬扬, 那就是诸家学子们纷纷传言:韩非公子看上了名家公孙云, 还送了定情信物。
“天啊, 韩兄怎么如此想不开, 千挑万选却是相中了那么只母老虎。”孟玉惊呆。
“嘘~”王仲做了个手势, “我看公孙云也没那么糟糕,至少在韩兄面前温柔可人。”
孟玉和王仲实在疑惑不解,就把李思请来询问。
“这是谁说的?”李思蒙圈。
王仲摇头:“不知,总之现在所有人私下都在议论, 说是连信物都互送了。”
在这两人的详细解说下, 李思听得似懂非懂, 但她是明白其中道道的:“唉,一场误会,韩兄送那象牙吊坠,不过是君子之礼。”
“君子之礼,那韩兄怎不送你我,偏偏送公孙云?”孟玉噘嘴。
“也许是公孙云误会了吧,我还能不了解韩兄?他真没那个意思……”李思扣了扣头,难道这个消息就是公孙云本人放出来的?
这个公孙云也真是够作妖的,李思懒得理会,继续拿着她的木剑在院子里毫无章法地练着。
恰好被一个路过的墨家弟子看见了,这个弟子就告诉了师兄高渐离。
高渐离在桃李山庄这数日来,多亏李思小心照应,见她对墨家剑法有兴趣,于是临走前就送了她两封竹简,上面有剑谱图画。
“你可按照上面的图说来练剑。”高渐离面色虽冷,但语气是柔和的。
“高师兄如此大礼,李思欣然感激。”李思小心翼翼接过这两竹简,一时惊喜得不知该说什么感谢的话来。
别看高渐离冷漠寡言,却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受人滴水之恩愿涌泉相报。
李思又有犹豫:“高师兄,我听闻墨家纪律严明,非墨家弟子不得学墨家剑法。”
“这并非墨家剑法,是我自创的招数。”高渐离朗声道,“你不嫌弃就好。”
“我必视若珍宝,怎敢嫌弃。”李思屈身一拜,谢过高渐离赠剑谱情谊。
李思如获至宝地抱着这两卷剑谱回到寝房,撞见了站在门口的韩非。
“贤弟……”韩非动了动嘴唇,似乎是刻意在等她。
“韩兄,墨家的高师兄送了我剑谱,以后我若是想活动筋骨,就能照着这剑谱练练。”李思喜不自胜道。
李思走进房间,将剑谱书卷放好。
“……”韩非跟着进了屋子,又要动口。
“只可惜啊,我这是木剑,若是有上好的佩剑就好了。”李思收好书卷后,又摆弄起她的木剑来。
韩非站在李思面前好一阵子,李思才晃过神来:“韩兄可是有什么事儿要跟我说?”
“哦,是。”韩非嘴角荡起一抹明媚笑意,“院子里的菊花开了,贤弟可观赏看看。”
“菊花?”李思摇晃了头,韩兄整日空暇时都爱摆弄花,为何要让她去欣赏菊花。
见李思目瞪口呆,韩非又道:“那日兰陵山捉鱼,我输给了贤弟,答应贤弟种上几盆菊花观赏。”
李思身子一僵,猛然间想起来了,当时她开玩笑是说过喜欢菊花,让韩兄种几盆菊花。
不过是玩笑之言,李思眨巴眨巴眼,没想到韩非当真了,这春去秋来几个月,他真的精心做了几盆菊花。
李思只知道韩非在院子里种的花盆数量越来越多,也没有在意他多种了些什么花。
“韩兄……”李思朱唇轻启,眸光闪烁。
一个朋友把你的玩笑话深深记在了心里,并真的那么做了,李思脸上露出不太自然的笑容,觉得韩非此时不是智者,而是有点傻,傻得可爱。
李思哽咽着,移动脚步走向门外,看向院子东南一角,是十来盆含苞欲放的菊花。
“过几天花儿会开得更盛。”韩非走到李思的身后。
金黄色的一朵朵蓓蕾绽出,缕缕秋风拂过,李思才恍悟过来,快到深秋了……
院子里别的花都相继凋零,唯有这东南角反而“热闹”起来,傲然挺立,淡淡的清香芬芳怡人。
这些菊花,真美。
李思蹲坐在花盆前,细细发神看了许久,有那么一种感觉,这些花儿是为她一人而开的。
她回过头,撞见韩非笑颜如花,比这菊花更美更艳。
“多谢韩兄。”李思想了很久,千言万语说不出口,唯有这四个字。
“你我亲如手足,何谈谢字。”韩非微笑,“你为我烤鱼,我为你种花,岂不是很惬意。”
大概李思第一次觉得,烤鱼看花,是件很温馨的事儿。
孟玉得到秦国廷尉父亲写来的家书,李思得知孟玉家中来人,便去打探消息。
那秦国廷尉家的人肯定得知有关新王嬴政即位之事。
“新秦王才十三,尚不足治国之道,所以朝中大权都是吕相独揽。”孟玉一边说着,一边将李思今年帮他抄的那些书卷收好,令人送回咸阳去给父亲交差。
吕不韦为相国,权倾朝野,又被嬴政称为“仲父”,朝中大小事宜几乎是他说了算数。
“李思贤弟,你对我们秦国的政事儿,比我还关注呢。”孟玉挑眉,“怎么,以后有心事秦?”
“未尝不可啊。”
“我以为你会留在楚国,春申君正在四处招揽贤才。”
“我为荀卿弟子,荀卿不得重用,哪有弟子还受重用之理?”
孟玉点头:“你这话有道理,那学期满后,你真有此意,可跟我同入咸阳,我带你一程。”
李思拱手:“好。”
甲班弟子聚集学堂,荀卿开课了。
座位是他们自己选的,李思今个儿起得早,第一个来占位置,她手上捧着三个书简,多占了三个位置——同桌和后排两个位置。
这中间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是黄金座位,李思在大学上课时就很有占座的经验,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孟玉和王仲拜托过她占座。
韩非来了,微笑着冲李思点头,坐在她的旁边座位上。
“小贤弟,你做事很靠谱啊。”孟玉坐在李思的身后,伸长了脖子凑到李思的耳边。
李思感到耳朵痒痒的,头向侧一扭:“举手之劳罢了。”
“喂,昨天大家吃了饭,都在澡堂洗澡,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啊?”孟玉还刻意闻了闻李思身上的味儿,“你洗澡没?”
李思的脸唰一下红了:“当然去了,只不过我习惯晚点的时候再去……人少。”
“洗澡、吃饭,就要热闹才好玩啊。”孟玉拍了拍李思的肩膀,“下次一起去啊。”
李思憋红着脸也不答话,这女扮男装求学最麻烦的事儿,就是入厕和洗澡,每次她都要刻意挑选没人的时候再去。
好在现在她十三岁,某些地方发育嘛还不完全,他们也没有怀疑她的异常之处。
这时李思不禁庆幸,好在与她同室之人是韩非,若是孟玉这种好奇心十足的,铁定就发现什么端倪了。
韩非整日在寝室也就是看看书、养养花儿,在房间的那小点院子地方,养了好几种不同的花儿,现在还是小苗。
相处下来,李思很喜欢韩非这种看似散漫却严谨的性子,即便是休闲养花,他也非常认真。李思跟他说什么话,韩非的脸上总是露出暖暖的笑容。
他身上有着某种能人痴迷的魅力,一眼惊艳时光,慢慢相处便温暖岁月。
“荀卿先生来了,快坐下!”王仲忙拉了拉孟玉的衣袖。
学堂弟子们见荀卿步入进来,都坐直了身,不再小声议论,全堂鸦雀无声。
荀况,赵国人,世人尊称为荀卿。他此前一直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后来被齐国权贵排挤,遭受谗言污蔑而来到了楚国兰陵,任兰陵令。
如今是年过六旬,失官家居,著书立说,在这桃李山庄开了大学堂。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大师,但同时吸收了法家学说,尊王道,也尊霸道;崇礼仪,亦讲法治。
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而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
吸引韩非前来兰陵求学的原因,正是如此,荀卿与嫡传儒学有所不同,荀卿反对宿命论,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观念。
小可爱,因为你的订阅比例不足一半, 48小时后恢复正常可看。 于是李思的心又飘飘然了……
当天晚上, 李思就流口水做了美梦:文字太复杂?改简体字……
货币太多样化?统统换成一样的……
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恩, 让百姓当家起来!
至于李思本人, 把全家人都接来了咸阳, 住在宽敞明亮舒服的丞相府里, 过着锦衣玉食的悠闲生活。
哈哈哈, 这个梦,做得苏爽。
……
这日,李思在院子里用匕首用木头大致削了个剑形状的做武器, 学着那日墨家高渐离挥剑的样子“唰唰唰”——
各家弟子在百家辩说会结束后,陆陆续续准备离开桃李山庄。
而就在此中,发生了一个大八卦流言, 闹得沸沸扬扬, 那就是诸家学子们纷纷传言:韩非公子看上了名家公孙云, 还送了定情信物。
“天啊, 韩兄怎么如此想不开, 千挑万选却是相中了那么只母老虎。”孟玉惊呆。
“嘘~”王仲做了个手势, “我看公孙云也没那么糟糕,至少在韩兄面前温柔可人。”
孟玉和王仲实在疑惑不解,就把李思请来询问。
“这是谁说的?”李思蒙圈。
王仲摇头:“不知,总之现在所有人私下都在议论, 说是连信物都互送了。”
在这两人的详细解说下, 李思听得似懂非懂, 但她是明白其中道道的:“唉,一场误会,韩兄送那象牙吊坠,不过是君子之礼。”
“君子之礼,那韩兄怎不送你我,偏偏送公孙云?”孟玉噘嘴。
“也许是公孙云误会了吧,我还能不了解韩兄?他真没那个意思……”李思扣了扣头,难道这个消息就是公孙云本人放出来的?
这个公孙云也真是够作妖的,李思懒得理会,继续拿着她的木剑在院子里毫无章法地练着。
恰好被一个路过的墨家弟子看见了,这个弟子就告诉了师兄高渐离。
高渐离在桃李山庄这数日来,多亏李思小心照应,见她对墨家剑法有兴趣,于是临走前就送了她两封竹简,上面有剑谱图画。
“你可按照上面的图说来练剑。”高渐离面色虽冷,但语气是柔和的。
“高师兄如此大礼,李思欣然感激。”李思小心翼翼接过这两竹简,一时惊喜得不知该说什么感谢的话来。
别看高渐离冷漠寡言,却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受人滴水之恩愿涌泉相报。
李思又有犹豫:“高师兄,我听闻墨家纪律严明,非墨家弟子不得学墨家剑法。”
“这并非墨家剑法,是我自创的招数。”高渐离朗声道,“你不嫌弃就好。”
“我必视若珍宝,怎敢嫌弃。”李思屈身一拜,谢过高渐离赠剑谱情谊。
李思如获至宝地抱着这两卷剑谱回到寝房,撞见了站在门口的韩非。
“贤弟……”韩非动了动嘴唇,似乎是刻意在等她。
“韩兄,墨家的高师兄送了我剑谱,以后我若是想活动筋骨,就能照着这剑谱练练。”李思喜不自胜道。
李思走进房间,将剑谱书卷放好。
“……”韩非跟着进了屋子,又要动口。
“只可惜啊,我这是木剑,若是有上好的佩剑就好了。”李思收好书卷后,又摆弄起她的木剑来。
韩非站在李思面前好一阵子,李思才晃过神来:“韩兄可是有什么事儿要跟我说?”
“哦,是。”韩非嘴角荡起一抹明媚笑意,“院子里的菊花开了,贤弟可观赏看看。”
“菊花?”李思摇晃了头,韩兄整日空暇时都爱摆弄花,为何要让她去欣赏菊花。
见李思目瞪口呆,韩非又道:“那日兰陵山捉鱼,我输给了贤弟,答应贤弟种上几盆菊花观赏。”
李思身子一僵,猛然间想起来了,当时她开玩笑是说过喜欢菊花,让韩兄种几盆菊花。
不过是玩笑之言,李思眨巴眨巴眼,没想到韩非当真了,这春去秋来几个月,他真的精心做了几盆菊花。
李思只知道韩非在院子里种的花盆数量越来越多,也没有在意他多种了些什么花。
“韩兄……”李思朱唇轻启,眸光闪烁。
一个朋友把你的玩笑话深深记在了心里,并真的那么做了,李思脸上露出不太自然的笑容,觉得韩非此时不是智者,而是有点傻,傻得可爱。
李思哽咽着,移动脚步走向门外,看向院子东南一角,是十来盆含苞欲放的菊花。
“过几天花儿会开得更盛。”韩非走到李思的身后。
金黄色的一朵朵蓓蕾绽出,缕缕秋风拂过,李思才恍悟过来,快到深秋了……
院子里别的花都相继凋零,唯有这东南角反而“热闹”起来,傲然挺立,淡淡的清香芬芳怡人。
这些菊花,真美。
李思蹲坐在花盆前,细细发神看了许久,有那么一种感觉,这些花儿是为她一人而开的。
她回过头,撞见韩非笑颜如花,比这菊花更美更艳。
“多谢韩兄。”李思想了很久,千言万语说不出口,唯有这四个字。
“你我亲如手足,何谈谢字。”韩非微笑,“你为我烤鱼,我为你种花,岂不是很惬意。”
大概李思第一次觉得,烤鱼看花,是件很温馨的事儿。
孟玉得到秦国廷尉父亲写来的家书,李思得知孟玉家中来人,便去打探消息。
那秦国廷尉家的人肯定得知有关新王嬴政即位之事。
“新秦王才十三,尚不足治国之道,所以朝中大权都是吕相独揽。”孟玉一边说着,一边将李思今年帮他抄的那些书卷收好,令人送回咸阳去给父亲交差。
吕不韦为相国,权倾朝野,又被嬴政称为“仲父”,朝中大小事宜几乎是他说了算数。
“李思贤弟,你对我们秦国的政事儿,比我还关注呢。”孟玉挑眉,“怎么,以后有心事秦?”
“未尝不可啊。”
“我以为你会留在楚国,春申君正在四处招揽贤才。”
“我为荀卿弟子,荀卿不得重用,哪有弟子还受重用之理?”
孟玉点头:“你这话有道理,那学期满后,你真有此意,可跟我同入咸阳,我带你一程。”
李思拱手:“好。”
甲班弟子聚集学堂,荀卿开课了。
座位是他们自己选的,李思今个儿起得早,第一个来占位置,她手上捧着三个书简,多占了三个位置——同桌和后排两个位置。
这中间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是黄金座位,李思在大学上课时就很有占座的经验,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孟玉和王仲拜托过她占座。
韩非来了,微笑着冲李思点头,坐在她的旁边座位上。
“小贤弟,你做事很靠谱啊。”孟玉坐在李思的身后,伸长了脖子凑到李思的耳边。
李思感到耳朵痒痒的,头向侧一扭:“举手之劳罢了。”
“喂,昨天大家吃了饭,都在澡堂洗澡,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啊?”孟玉还刻意闻了闻李思身上的味儿,“你洗澡没?”
李思的脸唰一下红了:“当然去了,只不过我习惯晚点的时候再去……人少。”
“洗澡、吃饭,就要热闹才好玩啊。”孟玉拍了拍李思的肩膀,“下次一起去啊。”
李思憋红着脸也不答话,这女扮男装求学最麻烦的事儿,就是入厕和洗澡,每次她都要刻意挑选没人的时候再去。
好在现在她十三岁,某些地方发育嘛还不完全,他们也没有怀疑她的异常之处。
这时李思不禁庆幸,好在与她同室之人是韩非,若是孟玉这种好奇心十足的,铁定就发现什么端倪了。
韩非整日在寝室也就是看看书、养养花儿,在房间的那小点院子地方,养了好几种不同的花儿,现在还是小苗。
相处下来,李思很喜欢韩非这种看似散漫却严谨的性子,即便是休闲养花,他也非常认真。李思跟他说什么话,韩非的脸上总是露出暖暖的笑容。
他身上有着某种能人痴迷的魅力,一眼惊艳时光,慢慢相处便温暖岁月。
“荀卿先生来了,快坐下!”王仲忙拉了拉孟玉的衣袖。
学堂弟子们见荀卿步入进来,都坐直了身,不再小声议论,全堂鸦雀无声。
荀况,赵国人,世人尊称为荀卿。他此前一直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后来被齐国权贵排挤,遭受谗言污蔑而来到了楚国兰陵,任兰陵令。
如今是年过六旬,失官家居,著书立说,在这桃李山庄开了大学堂。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大师,但同时吸收了法家学说,尊王道,也尊霸道;崇礼仪,亦讲法治。
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而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
吸引韩非前来兰陵求学的原因,正是如此,荀卿与嫡传儒学有所不同,荀卿反对宿命论,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