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甘英条约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甲午之军工霸世》最新章节!
其实从军队被俘人数跟战死人数的比率也能看得出苏俄政府统治的稳固,一战期间沙俄军队被俘的多达400余万,而这场卫国战争中苏俄红军战死的人数比一战沙俄军队多了一半以上,但是被俘的人数不过60余万而已,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也正是因为国内稳定,导师才有底气在极端困难的局势下坚持原则,在谈判中给己方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双方的谈判在里海东岸的甘英市举行,最终达成的条约也因此被称为《甘英条约》。甘英市是里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在沙俄统治时期被叫做土库曼巴希,之所以改为现在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东汉时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名西行寻找大秦(古罗马)却因为渡海难题没法解决、最终无功而返的甘英(注1),李晖希望以此昭示国人,只要为国家为民族出了力,哪怕因为时运不济而没能成功,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
或许是想要让潜在的敌人德国与现在的敌人苏俄互相牵制,老张伯伦果断地将已经被榨干了的波兰放弃了,但对于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要少得多的波罗的海三国,老张伯伦却坚决要求苏俄政府承认其独立,由于德国政府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再加上联军的海上优势导致苏俄根本没有收复三地的可能性,导师最终选择了退让,但这也是他在这次谈判中仅有的两次较大让步之一。
至于另外一次,则是红军退出芬兰,不过在导师的坚持下,卡累利阿地峡这样的战略要地还是保住了,这样敌人就算从芬兰出兵,也不会直接对彼得格勒构成致命的威胁。芬兰虽然曾经属于沙俄,但却并非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而只是由沙皇兼任大公的自治大公国,再加上芬兰人并非斯拉夫人,语言文化和血统上都有不小的差异,消化并不容易,放弃了虽然有点遗憾,但也不算是特别大的损失。
虽然战局不利,但对于联军一方赔款割地的要求,导师统统置之不理,主动求和的可是对方,这不是讹诈是什么?果然英国代表很快就放弃了这一不切实际的要求,转而谈起了释放政治犯的问题,结果苏俄代表的回答同样干脆,苏俄现在没有政治犯......
将其脑补为苏俄杀光了所有政治犯的联军代表顿时以为抓到了赤色主义的罪证而揪住不放,却没想到这会导致自己很快就被换走,老张伯伦考虑的只是英国自身的利益,俄国人的死活他管那么多干嘛?就算只是作为抬价的手段,现在英国是急着停战,也没有闲工夫慢慢跟苏俄扯皮啊!
不过,安全同样是一种利益,而且还是在很多情况下比经济利益更加重要的国家利益,老张伯伦可以不管苏俄在国内的作为,但绝不能允许赤色思想在欧洲泛滥,新的谈判代表准确地领会了他的想法,坚决要求布尔什维克停止输出革命,而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也必须迎回它们的合法政府。
但导师的态度却很强硬,他要求反苏联盟首先解散、然后才考虑停止输出革命,而且还只同意保加利亚苏维埃政府吸收一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联合政府,作为苏俄与土耳其之间的缓冲区,反正该国的很多地盘还被联军占着,而目前的苏俄红军已经无力将其夺回。至于苏维埃政权已经基本巩固了的罗马尼亚,导师宁可再打一年也不会放手。
老张伯伦对此十分不满,但谈判期间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迫使其作出了让步,往好里想,保加利亚作为缓冲区,苏俄想要扩张就只能向西了,那必然会跟德国爆发直接冲突,正符合他的期望。
但老张伯伦却低估了导师的狡猾,苏俄代表在签约时所用的名义始终都是“苏维埃俄国”这个国家而非俄国布尔什维克这个政党,结果苏俄缓过劲来之后,便跟罗马尼亚“合并”组成了一个新的国家“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俄不再是国家主体,之前签下的条约自然也就可以不认账了......
《甘英条约》签署后,惨烈的苏俄卫国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虽然战区也就局限在地理上的东部欧洲与亚洲一小块地区,但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却并不比之前的三国大战小多少。
面对29国的围攻,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恢复了不少旧俄的领土,并且拥有了一个意识形态相同的小兄弟、或者说是附庸国,如此强势的表现对外充分震慑了那些怀有敌意的国家,使得苏维埃俄国可以在强敌环伺之中开始自己的工业化进程,而对内则让举国上下都为自己祖国的强大而深感自豪,再加上战争期间那些潜在的反动分子都跳了出去而被清洗干净,本来因为崛起太快而根基不稳的苏维埃政权如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不过,苏俄的元气也在这场战争中大受损伤,别的不说,即便是“收复”了波兰等地之后,苏俄的人口也才回升到可怜的1.2亿不到,而且青壮男子几乎死掉了一大半,育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个问题后来还是中国男人帮忙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注1:李晖认为甘英找到的“西海”是里海而非主流观点认为的波斯湾,理由是渡海困难说明当地航运并不发达(即便当地船工存心欺骗,如果海上船只来往频繁,甘英也不可能上当。),这跟自古就海贸活跃的波斯湾并不符合(早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前,中东地区的海贸就很活跃了。),倒是西边南边都是崇尚峻岭、而北边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里海更像,另外里海在地理上也是最近的,并且不像波斯湾那样其实很容易在陆地上绕过去,怎么看都更加符合逻辑。
其实从军队被俘人数跟战死人数的比率也能看得出苏俄政府统治的稳固,一战期间沙俄军队被俘的多达400余万,而这场卫国战争中苏俄红军战死的人数比一战沙俄军队多了一半以上,但是被俘的人数不过60余万而已,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也正是因为国内稳定,导师才有底气在极端困难的局势下坚持原则,在谈判中给己方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双方的谈判在里海东岸的甘英市举行,最终达成的条约也因此被称为《甘英条约》。甘英市是里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在沙俄统治时期被叫做土库曼巴希,之所以改为现在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东汉时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名西行寻找大秦(古罗马)却因为渡海难题没法解决、最终无功而返的甘英(注1),李晖希望以此昭示国人,只要为国家为民族出了力,哪怕因为时运不济而没能成功,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
或许是想要让潜在的敌人德国与现在的敌人苏俄互相牵制,老张伯伦果断地将已经被榨干了的波兰放弃了,但对于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要少得多的波罗的海三国,老张伯伦却坚决要求苏俄政府承认其独立,由于德国政府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再加上联军的海上优势导致苏俄根本没有收复三地的可能性,导师最终选择了退让,但这也是他在这次谈判中仅有的两次较大让步之一。
至于另外一次,则是红军退出芬兰,不过在导师的坚持下,卡累利阿地峡这样的战略要地还是保住了,这样敌人就算从芬兰出兵,也不会直接对彼得格勒构成致命的威胁。芬兰虽然曾经属于沙俄,但却并非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而只是由沙皇兼任大公的自治大公国,再加上芬兰人并非斯拉夫人,语言文化和血统上都有不小的差异,消化并不容易,放弃了虽然有点遗憾,但也不算是特别大的损失。
虽然战局不利,但对于联军一方赔款割地的要求,导师统统置之不理,主动求和的可是对方,这不是讹诈是什么?果然英国代表很快就放弃了这一不切实际的要求,转而谈起了释放政治犯的问题,结果苏俄代表的回答同样干脆,苏俄现在没有政治犯......
将其脑补为苏俄杀光了所有政治犯的联军代表顿时以为抓到了赤色主义的罪证而揪住不放,却没想到这会导致自己很快就被换走,老张伯伦考虑的只是英国自身的利益,俄国人的死活他管那么多干嘛?就算只是作为抬价的手段,现在英国是急着停战,也没有闲工夫慢慢跟苏俄扯皮啊!
不过,安全同样是一种利益,而且还是在很多情况下比经济利益更加重要的国家利益,老张伯伦可以不管苏俄在国内的作为,但绝不能允许赤色思想在欧洲泛滥,新的谈判代表准确地领会了他的想法,坚决要求布尔什维克停止输出革命,而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也必须迎回它们的合法政府。
但导师的态度却很强硬,他要求反苏联盟首先解散、然后才考虑停止输出革命,而且还只同意保加利亚苏维埃政府吸收一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联合政府,作为苏俄与土耳其之间的缓冲区,反正该国的很多地盘还被联军占着,而目前的苏俄红军已经无力将其夺回。至于苏维埃政权已经基本巩固了的罗马尼亚,导师宁可再打一年也不会放手。
老张伯伦对此十分不满,但谈判期间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迫使其作出了让步,往好里想,保加利亚作为缓冲区,苏俄想要扩张就只能向西了,那必然会跟德国爆发直接冲突,正符合他的期望。
但老张伯伦却低估了导师的狡猾,苏俄代表在签约时所用的名义始终都是“苏维埃俄国”这个国家而非俄国布尔什维克这个政党,结果苏俄缓过劲来之后,便跟罗马尼亚“合并”组成了一个新的国家“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俄不再是国家主体,之前签下的条约自然也就可以不认账了......
《甘英条约》签署后,惨烈的苏俄卫国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虽然战区也就局限在地理上的东部欧洲与亚洲一小块地区,但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却并不比之前的三国大战小多少。
面对29国的围攻,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恢复了不少旧俄的领土,并且拥有了一个意识形态相同的小兄弟、或者说是附庸国,如此强势的表现对外充分震慑了那些怀有敌意的国家,使得苏维埃俄国可以在强敌环伺之中开始自己的工业化进程,而对内则让举国上下都为自己祖国的强大而深感自豪,再加上战争期间那些潜在的反动分子都跳了出去而被清洗干净,本来因为崛起太快而根基不稳的苏维埃政权如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不过,苏俄的元气也在这场战争中大受损伤,别的不说,即便是“收复”了波兰等地之后,苏俄的人口也才回升到可怜的1.2亿不到,而且青壮男子几乎死掉了一大半,育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个问题后来还是中国男人帮忙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注1:李晖认为甘英找到的“西海”是里海而非主流观点认为的波斯湾,理由是渡海困难说明当地航运并不发达(即便当地船工存心欺骗,如果海上船只来往频繁,甘英也不可能上当。),这跟自古就海贸活跃的波斯湾并不符合(早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前,中东地区的海贸就很活跃了。),倒是西边南边都是崇尚峻岭、而北边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里海更像,另外里海在地理上也是最近的,并且不像波斯湾那样其实很容易在陆地上绕过去,怎么看都更加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