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明末汉之魂》最新章节!
“红旗军”调动频繁,行军之时从来不扰民,官绅、草民都见怪不怪。
但是这一次的动静太大人马很多,在京畿之地武装大游行一两千里,起到向京师军民秀肌肉的效果毋庸置疑。
朝廷刚刚接到黄汉的奏疏,崇祯第一时间就在平台召集重臣议事,他确实担心“红旗军”有异动。
因为此时刘之伦、方正化、周遇吉、黄得功等等已经离开京师,他们带走了四五万京营精锐人马,现在已经进驻卫辉府。
为了确保京畿之地,崇祯也是豁出去了,把能打的京营人马都派出严防死守黄河防线。
名义上,除了在外征战的人马,在册的京营将士们应该还有七八万,但是崇祯不傻,知道这些绝大多数是影子部队,是勋贵集团吃下的空额。
需要保卫京师之时,真正能够拿起武器打仗的京营兵丁恐怕都不足两万。
加上五城兵马司、锦衣卫的人马,京师能够组织四五万兵力恐怕都勉强。
而且这些人马中除了李若琏指挥的不足一万锦衣卫可堪一战,其余绝大多数是滥竽充数之辈。
要是黄汉玩落井下石来个假途灭虢,趁机率领三万精锐夺取京城,后果不堪设想。
不怕敌人强大,就怕没有应对之策。
崇祯这些年见识了黄汉安民、养兵、搞钱财的手段,更加知道太多朝臣都参与了“汉江郡王”发起的投资。
人心不古,大明还有忠臣良将吗?崇祯心中凄苦却无法找人倾诉。
况且他基本上不信任文官武将,最信任的大太监王承恩又没有什么能力,说不出子丑寅卯。
崇祯根本不识人也不会用人,其实赵率教、满贵、曹文诏、卢象升等等死后也仅仅剩下了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周遇吉、尤世威、侯世禄等为数不多的可堪一用之人。
然现如今洪承畴躲在陕西的塬上不敢回朝,估摸着回来也难免菜市口挨刀。
即便崇祯想留下洪承畴也做不到,因为“红旗日报”连续几个月都在刊登文章评论陕西之战的得失,对洪承畴、熊文灿等等口诛笔伐,已经把他们搞得臭大街。
黄汉如果不肯洪承畴活着还可以发动大明的文官武将集体参奏,洪承畴明摆着是失陷封藩的第一罪人,比当时孙元化惹的事大多了,不杀不足以正朝纲。
崇祯虽然刚愎自用,但是群臣据理力争,而且是显而易见的理由,崇祯也只能选择妥协,洪承畴想要活命继续做大明朝的官,根本没有可能。
陈奇瑜背了招抚流寇失败的黑锅,又因为不能持廉、谎报军功、坐失州县、误封疆大事,被御史傅永淳、给事中顾国宝等等言官弹劾。
最后的结果是缇骑缉捕陈奇瑜下昭狱严加审讯,几个月后陈奇瑜被革除功名充军发配。
已经绝望了的陈奇瑜忽然摊上好事,被“汉江郡王”看中委以重任,他对崇祯失望透顶,根本不可能再回头。
孙传庭已经得偿所愿,在争夺朝鲜之战中施展了抱负,完成了聚歼一万几千满蒙骑兵的计划并且生擒建奴豫亲王多铎。
他爱上了“红旗军”这个集体,期待着参与率领这样的威武之师平定辽东、收复交趾,不可能再被崇祯所用。
历史上尤世威、侯世禄等等几个榆林将领得到了崇祯召见却没有得到重用,如今恐怕更加不可能为朝廷效力。
因为吴自勉、猛如虎、虎大威、尤世威已经联系上了房连栋,他们正在商量接受“红旗军”整编的具体事宜。
这不能怪这些将领对朝廷不忠,前车之鉴,几十位文官武将因为失陷封藩杀头,他们当然战战兢兢。
况且现如今的榆林镇被流寇、清军、“红旗军”隔阻了跟朝廷的联系,缺粮少饷难以为继,如果不给两万余将士们找出路,早晚会反了朝廷投奔高迎祥。
尤世威、侯世禄等等这些出身大明军事贵族的将领内心里是骄傲的,不肯从贼,他们退而居其次,选择投靠“汉江郡王”,不惜失去豢养家丁、吃空额的机会。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倍感孤独,真是孤家寡人如假包换,他看了看御座下侍立的二十几位大员,开口道:
“‘汉江郡王’请旨派遣三万‘红旗军’新兵入关进行长途行军拉练,要穿越京畿之地的州城府县一直行军到黄河边。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觉察?”
三万“红旗军”意图穿越京畿之地,郑国昌当然提前得到了消息,他虽然不愿意女婿在完成“五年平辽”之前节外生枝,但是更加不想看到清军、流寇联军截断大运河。
他见皇帝询问坦言道:“陛下无需多虑,这乃是大好事!关外“红旗军”利用拉练的名义运动到黄河北岸的目的乃是寻求战机,会大大缓解刘大人、方公公面临的压力。”
崇祯皇帝这段时间处决了不少导致封藩失陷的文官武将和监军太监,最大的文官是五省总督熊文灿,巡抚陈祖苞、张其平、颜继祖,官职最高的武将是总兵官吴国俊、陈国威。
大太监王之心、孙茂霖、郑希诏等等天子家奴也没有能够留下性命,同样在菜市口挨了刀,满朝官宦一时间人心惶惶。
巡抚吴甡其实是和巡抚张其平、监军大太监王之心、总兵官陈国威等等一同被缇骑逮拿,可是押解他们的队伍走到大同之时被“红旗军”拦下。
驻守山西的“红旗军”主将房连栋杜撰出麾下某将军伤病缠身,听闻吴甡大人精通医术,故而请缇骑给予方便留下吴甡治病救人。
缇骑都是锦衣卫的人,带队的百户官乃是已经高升为锦衣卫同知的娄允麾下,曾经跟着娄允参与草原奇袭战建功,跟“红旗军”的关系好得很。
房连栋没有为难锦衣卫,写了公文借用吴甡一段时间,言辞凿凿等病人情况好转后,立刻派遣一个小旗的“红旗军”骑兵押送吴甡进京。
借吴甡治病当然是个噱头,一借不还那是肯定的。
“红旗军”调动频繁,行军之时从来不扰民,官绅、草民都见怪不怪。
但是这一次的动静太大人马很多,在京畿之地武装大游行一两千里,起到向京师军民秀肌肉的效果毋庸置疑。
朝廷刚刚接到黄汉的奏疏,崇祯第一时间就在平台召集重臣议事,他确实担心“红旗军”有异动。
因为此时刘之伦、方正化、周遇吉、黄得功等等已经离开京师,他们带走了四五万京营精锐人马,现在已经进驻卫辉府。
为了确保京畿之地,崇祯也是豁出去了,把能打的京营人马都派出严防死守黄河防线。
名义上,除了在外征战的人马,在册的京营将士们应该还有七八万,但是崇祯不傻,知道这些绝大多数是影子部队,是勋贵集团吃下的空额。
需要保卫京师之时,真正能够拿起武器打仗的京营兵丁恐怕都不足两万。
加上五城兵马司、锦衣卫的人马,京师能够组织四五万兵力恐怕都勉强。
而且这些人马中除了李若琏指挥的不足一万锦衣卫可堪一战,其余绝大多数是滥竽充数之辈。
要是黄汉玩落井下石来个假途灭虢,趁机率领三万精锐夺取京城,后果不堪设想。
不怕敌人强大,就怕没有应对之策。
崇祯这些年见识了黄汉安民、养兵、搞钱财的手段,更加知道太多朝臣都参与了“汉江郡王”发起的投资。
人心不古,大明还有忠臣良将吗?崇祯心中凄苦却无法找人倾诉。
况且他基本上不信任文官武将,最信任的大太监王承恩又没有什么能力,说不出子丑寅卯。
崇祯根本不识人也不会用人,其实赵率教、满贵、曹文诏、卢象升等等死后也仅仅剩下了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周遇吉、尤世威、侯世禄等为数不多的可堪一用之人。
然现如今洪承畴躲在陕西的塬上不敢回朝,估摸着回来也难免菜市口挨刀。
即便崇祯想留下洪承畴也做不到,因为“红旗日报”连续几个月都在刊登文章评论陕西之战的得失,对洪承畴、熊文灿等等口诛笔伐,已经把他们搞得臭大街。
黄汉如果不肯洪承畴活着还可以发动大明的文官武将集体参奏,洪承畴明摆着是失陷封藩的第一罪人,比当时孙元化惹的事大多了,不杀不足以正朝纲。
崇祯虽然刚愎自用,但是群臣据理力争,而且是显而易见的理由,崇祯也只能选择妥协,洪承畴想要活命继续做大明朝的官,根本没有可能。
陈奇瑜背了招抚流寇失败的黑锅,又因为不能持廉、谎报军功、坐失州县、误封疆大事,被御史傅永淳、给事中顾国宝等等言官弹劾。
最后的结果是缇骑缉捕陈奇瑜下昭狱严加审讯,几个月后陈奇瑜被革除功名充军发配。
已经绝望了的陈奇瑜忽然摊上好事,被“汉江郡王”看中委以重任,他对崇祯失望透顶,根本不可能再回头。
孙传庭已经得偿所愿,在争夺朝鲜之战中施展了抱负,完成了聚歼一万几千满蒙骑兵的计划并且生擒建奴豫亲王多铎。
他爱上了“红旗军”这个集体,期待着参与率领这样的威武之师平定辽东、收复交趾,不可能再被崇祯所用。
历史上尤世威、侯世禄等等几个榆林将领得到了崇祯召见却没有得到重用,如今恐怕更加不可能为朝廷效力。
因为吴自勉、猛如虎、虎大威、尤世威已经联系上了房连栋,他们正在商量接受“红旗军”整编的具体事宜。
这不能怪这些将领对朝廷不忠,前车之鉴,几十位文官武将因为失陷封藩杀头,他们当然战战兢兢。
况且现如今的榆林镇被流寇、清军、“红旗军”隔阻了跟朝廷的联系,缺粮少饷难以为继,如果不给两万余将士们找出路,早晚会反了朝廷投奔高迎祥。
尤世威、侯世禄等等这些出身大明军事贵族的将领内心里是骄傲的,不肯从贼,他们退而居其次,选择投靠“汉江郡王”,不惜失去豢养家丁、吃空额的机会。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倍感孤独,真是孤家寡人如假包换,他看了看御座下侍立的二十几位大员,开口道:
“‘汉江郡王’请旨派遣三万‘红旗军’新兵入关进行长途行军拉练,要穿越京畿之地的州城府县一直行军到黄河边。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觉察?”
三万“红旗军”意图穿越京畿之地,郑国昌当然提前得到了消息,他虽然不愿意女婿在完成“五年平辽”之前节外生枝,但是更加不想看到清军、流寇联军截断大运河。
他见皇帝询问坦言道:“陛下无需多虑,这乃是大好事!关外“红旗军”利用拉练的名义运动到黄河北岸的目的乃是寻求战机,会大大缓解刘大人、方公公面临的压力。”
崇祯皇帝这段时间处决了不少导致封藩失陷的文官武将和监军太监,最大的文官是五省总督熊文灿,巡抚陈祖苞、张其平、颜继祖,官职最高的武将是总兵官吴国俊、陈国威。
大太监王之心、孙茂霖、郑希诏等等天子家奴也没有能够留下性命,同样在菜市口挨了刀,满朝官宦一时间人心惶惶。
巡抚吴甡其实是和巡抚张其平、监军大太监王之心、总兵官陈国威等等一同被缇骑逮拿,可是押解他们的队伍走到大同之时被“红旗军”拦下。
驻守山西的“红旗军”主将房连栋杜撰出麾下某将军伤病缠身,听闻吴甡大人精通医术,故而请缇骑给予方便留下吴甡治病救人。
缇骑都是锦衣卫的人,带队的百户官乃是已经高升为锦衣卫同知的娄允麾下,曾经跟着娄允参与草原奇袭战建功,跟“红旗军”的关系好得很。
房连栋没有为难锦衣卫,写了公文借用吴甡一段时间,言辞凿凿等病人情况好转后,立刻派遣一个小旗的“红旗军”骑兵押送吴甡进京。
借吴甡治病当然是个噱头,一借不还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