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五章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然后下面没有了》最新章节!
正文已更新, 正常订阅不受防盗影响。
“好孩子, 娘在这里呢。你没有看错……”苏氏把女儿揽在了怀里。沈巧娘的眼泪立刻就出来了。
苏氏忙替女儿擦起了眼泪,安慰她说:“别哭别哭,你现在正坐月子,这一哭, 后半辈子都要跟着不得好。别怕啊,事情都过去了。娘好好地待在你面前, 以后咱一家人都好好的, 没什么好怕的了。”
沈巧娘抽泣着说:“只要能见到娘,女儿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钱英和沈德源是多年老友, 他的学问不错,但比起沈德源的步步高升,钱英在仕途上就要逊色很多了。他熬了十几年, 至今也不过才将将爬到了六品, 是太常寺里的寺丞。若非沈巧娘和钱松禄有着青梅竹马的情谊,沈德源信自己的老友绝对不会亏待自己的女儿,沈巧娘怎么可能会低嫁给钱松禄!
沈巧娘刚嫁去钱家时, 日子确实过得还不错。
丈夫是青梅竹马,虽长大后没怎么见面, 比起幼年的亲密来是生疏了些, 但总比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要自在。公爹因她父亲的缘故也看重她, 直接把公中的账本和库房的钥匙交给了她。沈巧娘再三推辞, 推辞不过也就受了。她早听闻钱家的家事不由她婆婆管, 见账本和钥匙是公公拿出来的, 并没有很诧异。而她那位婆婆虽喜欢叫她立规矩,但新嫁娘都要经历这一遭的,沈巧娘并没觉得委屈。
等沈巧娘怀孕后,事情却接踵而来了。
先是钱母非要把自己身边一位老嬷嬷的孙女送去钱松禄的房里,钱松禄倒是推拒了,可钱母却觉得他这种行为是有了媳妇忘了娘,看着沈巧娘的眼神,恨不得能把沈巧娘吃了。再是,当钱松禄某日从书院回来时,沈巧娘在钱松禄的衣服里发现了一个女人用的精致的荷包。再然后,沈家阖府被抓。
被丈夫冷落,被婆母奚落,这些没有打垮沈巧娘,在公爹的默许下,她一直咬牙为家人奔波。好容易等来了判决,得知母亲、嫂子和弟弟能出狱,沈巧娘终于见到了一丝曙光。结果,在家人出狱的前一天,她去婆母屋里请了安离开后,被人从后面推倒了。没错,她不是自己摔的,是被人推倒的。
生产时,沈巧娘几度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她是真的以为自己会死掉。但是,她不甘心啊!若她死了,她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她的家人怎么办!她得活着,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娘家人。
“娘,这里好像不是钱家……”沈巧娘慢慢镇定了情绪,然后发现屋子里的摆设极为陌生。
苏氏猜测,女儿只怕还不知道钱家人想要弄死她这件事。沈巧娘这会儿还在月子里,张太医说她身子太虚,得坐满了双月子才行,还得家人精心照顾着。苏氏本不想把钱家的肮脏事情说出来,好歹拖到沈巧娘做完月子以后再说。但她转念一想,钱英只怕还会领着钱松禄上门,这件事是瞒不住的。
于是,苏氏一面观察着沈巧娘脸上的神色,一面组织着言语把这两天发生的事情说了。
沈巧娘把一只手轻轻地搭在像小猫崽子似的女儿身上。听着苏氏说的话,她脸上起先还有一些神色变化,就渐渐冷静了,说:“原来那不是女儿的幻觉……女儿生产时,确实见到一位夫人气势汹汹地闯进了产房里,但女儿后来晕过去了,便以为是自己发了癔症……没想到竟是安平伯夫人救了女儿。”
“这回真是多亏了她了。”苏氏犹豫了一下,“你心里可有什么打算?”
沈巧娘垂眸看了孩子一眼,说:“和离吧。但孩子归我,她日后和钱家是没有半点关系的。”想了一想,沈巧娘又说:“判决下来那日,公爹曾在暗中偷偷交给我五百两银子,叫我拿回来帮衬家里。”
沈巧娘这么说,并不是想要为钱家开脱。她只是有一说一。这次产婆被收买了的事情,钱英大概是真不知情的。五百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的。钱英只是个六品小官,并无多少积蓄。但就算钱英对沈家还有一些真心,他的妻儿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沈巧娘死里逃生,再也不愿意回钱家了。
苏氏见沈巧娘下定了决心,心里跟着松了一口气。她不怕女儿和离,只怕女儿会想不开。
沈巧娘看着苏氏,眼眶里重新凝聚了泪水,道:“娘,女儿不孝。家中遭此变故,女儿不说帮衬着家里些,反倒是让娘担心。”沈家人的性格里都有一股子强硬,但刚强并不意味着就不会觉得痛苦了。
心里苦,泪就止不住了。
苏氏心口又疼又涩,再次把女儿搂进了怀里。
沈德源和安平伯认识二十多年,和钱英也认识了二十多年。若非这次沈家出事,苏氏一直都觉得女儿的这桩亲事挺好的,倒是儿子沈怡那边,定下的边家二公子是个男人,多多少少总有不如意的地方。谁知道患难见真情,钱家人要害了女儿,边家人却毫不避讳地帮了沈家……这也是世事难料啊!
得知沈巧娘醒了,沈怡特意来屋子里见了见姐姐。
这按说是不应该的,沈巧娘如今还在月子里,都说产房、月子房污秽,家里的男人应当避着点。但沈怡却说,如今最要紧的是一家人都能平安,他心里忧心姐姐,自然要亲眼见一见姐姐才能放心。
见着姐姐那苍白虚弱的样子,沈怡暗暗下定了决心,就算他不能在明面上叫钱家怎么样,但可以在暗中找机会把钱松禄套上麻袋往死里揍一顿!等等,麻袋是何物?难道是用麻布做成的大口袋吗?
沈巧娘还虚弱着,没有精力和沈怡说太多的话。她得知沈怡劫难已过,见沈怡确实健健康康的,而沈怡见到沈巧娘眼神清亮并没有为了钱家的事伤心欲绝,姐弟俩各自在心里点了点头,都放心了。
沈怡又去了厨房里,亲自为姐姐和嫂子煮了药,见她们都把药喝了,才找出纸笔写拜帖。
这拜帖是要送去安平伯府的。沈怡得了苏氏的吩咐,要向他们表达谢意,却不能冒冒失失找上门去,需要提前写好拜帖,等收到了安平伯府的回复,确定了上门的日子后,这才带着谢礼寻上门去。
待在沈怡身边伺候笔墨的是那个叫阿墨的小厮。
如今沈家只剩下了四个下仆,分别是阿墨的奶奶冯嬷嬷,阿墨的爹娘蒋六和六娘子,以及阿墨。阿墨自小跟在沈怡身边,已能认识不少的字。在沈怡提笔写拜帖时,阿墨的眼睛就瞪圆了。等到沈怡一气呵成把拜帖写完,阿墨的眼珠子都要掉在地上了。他本想提醒沈怡,拜帖不该是这么写的,但朝沈怡看去时,却见沈怡一副淡定至极的样子,心里就有些吃不准了。也许主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呢?
阿墨试探着说:“主子,您瞧这拜帖……”
拜帖摊开放在桌子上,正在等墨干。见阿墨刻意提醒,沈怡便仔细看了看自己写的东西,他左看看又看看,怎么看都觉得满意,道:“我果然是痊愈了,力气都回来了,写字时没有丝毫的凝涩感。”
毛笔字对腕力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大病一场后写出来的字都会后劲不足、软绵无力。
阿墨继续已经尽了提醒的义务,见沈怡这么说,立刻把心放回到了肚子里。他想,主子果然就是主子,做事都是有讲究的。虽然他不明白主子这拜帖为什么要这么写,但既然主子这么做了,那么他肯定是有这么做的道理的!做下人的,其实是不该说太多的话,他不能仗着主子宽和就自以为是了!
阿墨就把这拜帖送去了安平伯府。
安平伯打开拜帖一看,愣了一下,叫个下人把边静玉找来了。京中每年都会冒出一些新事物来,别以为只有女人喜欢折腾,今个儿半面妆,明个儿就换了梅花妆。其实,读书人有时比女人还折腾!
之前有阵子,京中很流行用闺怨诗来写拜帖。读书人纷纷写了诗送到大儒门上去,那些诗翻译成大白话说的差不多都是“我这么美,这么贤淑,你倒是看我一眼啊”这意思。想想看吧,头发、胡子都白了的大儒们收到这种诗,虽知道这诗是暗喻,写诗的人是在自荐,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于是,看着来自沈怡的样式奇特的拜帖,安平伯倒是没觉得沈怡不礼貌、瞎敷衍,反而觉得心中了然,这也许就是最近一些日子刚流行起来的拜帖新样式吧,他是看不懂的,只能叫年轻人来看了。
边静玉很快就来了,恭恭敬敬地对安平伯行了礼,然后用双手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拜帖。
聪慧的边二公子打开拜帖一看,也愣了一下。
这拜帖的格式不对啊。别的都先不说,这抬头处的,“@安平伯府”是个什么意思?
沈怡仔细一看,见边静玉仍是一副温柔浅笑的样子,便怀疑那股杀气是自己的错觉。他说:“轧马路是一种说法,就是指两个人一起在路上走着,仿佛能一直一直走下去而不停止……你不胖,真的!”
边静玉毕竟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不,其实是因为他已经在脑内剧场里把沈怡变身为两百多斤的大胖子出过气了),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说:“既然你喜欢轧马路,等以后有机会了就多轧轧吧。”
从边静玉口中得到这样一句话,沈怡觉得这回复可以同等于“等以后有机会了就多约会”了。他心里美滋滋的,越发觉得自己是开窍了。若不是开窍了,怎么能和边静玉相处得这么愉快呢?其实,对于这次见面,沈怡曾在心里担忧了好久。因为他实在没有和心上人相处的经验,或者说他就连和普通人相处的经验都不是很多。他担心自己太热情就唐突了边静玉,又担心自己不热情便冷落了边静玉。
好在,有了“烛光晚餐”和“轧马路”,这次约会果然很成功。
其实沈怡已经想不起来“烛光晚餐”和“轧马路”的说法源于何处了,仿佛这一切都出于他的本能。每当他要深入细想时,总有什么东西在模糊他的思维。据说,有些巫师不愿意被麻瓜发现自己的房子,就会对房子施麻瓜忽略咒,于是麻瓜们会自然而然地忽略这栋房子。沈怡好像就被施了类似的咒语,每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记忆有些奇怪,想要追本溯源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记忆合理化。
等等,巫师和麻瓜忽略咒又是什么东西?
哎,罢了!就当自己开窍了吧。
国子监和太学的休沐日子是跟着朝中官员的休沐日子走的,因为国子监和太学里的先生们都由朝廷官员担任。当边静玉太学放假时,他兄长边嘉玉的国子监也放假了。边嘉玉也已经定亲多年,正巧他未来的大舅兄要约他喝酒,他便把自己收拾利索了打算出门。结果,当他走出大门旁边的角门时,就看见不远处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弟弟和他的便宜弟弟。两个人站在风中兴致盎然地聊着天。
边嘉玉忙把跨出门的脚收了回来,躲在了门后。
过了一会儿,边嘉玉忽然反应过来了。他躲什么?他堂堂正正出的门,有什么好躲的?应该要躲起来分明是那一对已经定了亲却还没有成亲的弟弟们吧?边嘉玉懊恼地用手上拿的折扇敲了一下头。
“爷瞧着怎么样?”边嘉玉摊开手转了一圈,想让随行的小厮看看他是否很有兄长的威严。
小厮却理解错了,没注意边嘉玉的衣着,反倒是说:“爷这脸色,瞧着像是要去捉-奸的。”
边嘉玉:“……”
世子大哥用折扇狠狠地敲了小厮的头!到底会不会说话了!怎么就成去捉-奸的了?他分明是去棒打鸳鸯的。这青天白日的,两人黏黏糊糊立在街边到底想要做什么呢?世子猜测,应该是沈怡把边静玉送到家门口,两人在说道别的话。但道别就道别吧,道别的话有必要说那么久吗?既然还没成亲,那么就要注意一点!就拿他来说吧,他也定亲好些年了,却至今没能和未过门的妻子单独说过话呢!
明明在四年前就可以成亲却因为守孝不断错过的世子大人觉得有必要好好管一管弟弟们。
于是,世子大哥重新走出了角门。
边静玉和沈怡这才注意到大哥的出现,纷纷向大哥行礼。
世子只管盯着沈怡看。在大哥“慈爱”的注视中,沈怡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说:“我这就回去了。”
边静玉问:“要不要我送送你?”
“也可。”沈怡说。
于是,终于把边静玉送到家门口的沈怡又被边静玉送了一程。
世子大哥:“……”
世子觉得,他从未见过这么无聊的两个人。
沈怡拿着边静玉整理好的资料回了家。他先去见了苏氏,向苏氏请安。因和边静玉商量过,沈怡有了些信心,就和苏氏说起了外卖生意的事情。苏氏做了二十多年的当家夫人,陪着沈德源从微末走到三品大员,一点点把沈家的家业置办起来,她显然是有见识的。她原本经营着好几个铺子,收益都还算可观,只是这次沈德源入狱,那些地段不错的铺子都没能保住。她的嫁妆虽然被返还了,但嫁妆里的铺子同样没能保住。因为,想要在好地段顺利开铺子,光有手段和见识是不行的,还得有后台。
苏氏心里已经有了一些计较,但她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只等着沈怡把他的想法说完。
沈怡道:“送外卖这事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十岁左右的小孩就能做了。所以,我打算雇佣住在南城的小孩来当送餐员。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南城。二来,这成本会低很多。”
此时的人讲究多子多福,所以家里的孩子都特别多。但多一个孩子就多一张吃饭的嘴,养家糊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贫寒人家,大一点的孩子在三四岁时就要帮着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了,七-八岁的孩子能上灶做饭,十来岁的孩子就要想办法养家了。沈怡若是能雇佣这些大孩子来干活,这比雇佣成人降低成本,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送外卖不是什么辛苦的事情,又比他们给人打短工收入稳定。
“你这主意不错。”苏氏说。
沈怡又说:“我本来是想要和酒楼合作的。但酒楼中的食物偏贵。那些吃得起酒楼的人,当他们想吃新鲜却又懒得出门时,完全可以打发自家的下人出来买。所以,外卖生意针对的不是这些富人,而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他们做一顿饭,需要买菜、买米、买油、买柴,还要搭上功夫,若我们提供的饭菜能比他们自己做还要更便宜,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我们了。所以,我打算暂时先不和酒楼合作……”
沈怡打算先在自家做快餐,然后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等到人们都接受“外卖”这一项服务的存在后,沈怡就可以只做外卖生意了。
苏氏道:“这样也好。咱家的院子还空着,你找人搭上棚子,能造出一个简易的大厨房,再雇上三五个灶上娘子,这生意就能做起来了。我平日里没事时,可以帮你看着点。你只用忙外头的事就好。”
沈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但这就辛苦娘了。”
“这有什么辛苦的……”苏氏笑了起来,“这生意能做起来,我不过是帮你管着几个人而已。前两天我也在忧心家里的情况,怕家里坐吃山空,还琢磨过要绣花换钱……绣花才是真辛苦呢,我都已经有好些年没正儿八经地绣过花了,赚这个钱才是真的受罪。好在我儿脑子活络,另想出了赚钱的法子。”
沈怡听苏氏这么说,心里竟觉得有些不好受。娘以前哪里用得着操心这些啊!
“把阿墨的身契还给他吧,去衙门里重新登记一下,给他一个良民的身份。以后,你就把生意放在他的名下。”苏氏又说,“冯嬷嬷跟了我这些年,功劳、苦劳都是有的,就当是给她一个恩典。”冯嬷嬷是阿墨的奶奶,她在苏氏做姑娘时就陪在苏氏身边伺候了,她儿子蒋六和儿媳妇六娘子都是本分人。
沈怡说:“儿子也是这么想的。等父亲和哥哥回来了,儿子还要参加科考的。”
“好好好。”苏氏听见这话,脸上的笑容才变得真切了。
沈怡忙把边静玉送他的那些资料拿出来。边静玉其实从未对沈怡说过,他为了整理这些资料费了多大的功夫!但沈怡想要在苏氏面前吹一波边静玉,就说这资料很难得,真把边静玉的辛苦说对了。
苏氏少不得又在心里赞了边静玉的仁义。她想了想,说:“生意的事,你这两天再去找安平伯商量下,若安平伯也觉得可行,那你日后的盈利就要分给安平伯府一成。他们自然不图我们的钱,但是做生意都是需要靠山的,咱们现在能用的就是安平伯府的名头了。用了他们的名头自然就要给出孝敬。”
苏氏这是在为以后考虑了,要是外卖能做大,能做到整个京城都知道外卖,就一定要有靠山。
“好。”沈怡应下了。
苏氏又笑着说:“要不是边二还未分家,手里不能有私产,不然你直接用了他的名头也好。”
沈怡被苏氏打趣得耳尖都红了。
“娘,我觉得外卖这种事,别人看看就懂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模仿者。”沈怡说,“有模仿者不怕,反正天底下要吃饭的人那么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人的生意都做了。但我们一定要做多数人的生意。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人的信任,得让他们知道,我们家送的外卖才是最好的。”
“那你想要怎么做。”苏氏问。
沈怡说:“我们可以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再设计一个图案,把这个图案印在食盒上。还有,我们可以给送餐的人员准备统一的衣服,衣服上也印上大大的图案,让人们看到这个图案立马能想到我们。”
“那你还需要先想个名字才好。”
沈怡很有信心地说:“儿子已经想好了。说来也是奇怪,在我起了念头想要做外卖生意时,我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里头有位神仙饿了,拿着千里传音的法宝说他想要叫一份外卖。神仙那儿的外卖有很多家,有叫这个名字的,有叫那个名字的,这神仙似乎有些犹豫,不知道该选哪一家更好……”
正文已更新, 正常订阅不受防盗影响。
“好孩子, 娘在这里呢。你没有看错……”苏氏把女儿揽在了怀里。沈巧娘的眼泪立刻就出来了。
苏氏忙替女儿擦起了眼泪,安慰她说:“别哭别哭,你现在正坐月子,这一哭, 后半辈子都要跟着不得好。别怕啊,事情都过去了。娘好好地待在你面前, 以后咱一家人都好好的, 没什么好怕的了。”
沈巧娘抽泣着说:“只要能见到娘,女儿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钱英和沈德源是多年老友, 他的学问不错,但比起沈德源的步步高升,钱英在仕途上就要逊色很多了。他熬了十几年, 至今也不过才将将爬到了六品, 是太常寺里的寺丞。若非沈巧娘和钱松禄有着青梅竹马的情谊,沈德源信自己的老友绝对不会亏待自己的女儿,沈巧娘怎么可能会低嫁给钱松禄!
沈巧娘刚嫁去钱家时, 日子确实过得还不错。
丈夫是青梅竹马,虽长大后没怎么见面, 比起幼年的亲密来是生疏了些, 但总比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要自在。公爹因她父亲的缘故也看重她, 直接把公中的账本和库房的钥匙交给了她。沈巧娘再三推辞, 推辞不过也就受了。她早听闻钱家的家事不由她婆婆管, 见账本和钥匙是公公拿出来的, 并没有很诧异。而她那位婆婆虽喜欢叫她立规矩,但新嫁娘都要经历这一遭的,沈巧娘并没觉得委屈。
等沈巧娘怀孕后,事情却接踵而来了。
先是钱母非要把自己身边一位老嬷嬷的孙女送去钱松禄的房里,钱松禄倒是推拒了,可钱母却觉得他这种行为是有了媳妇忘了娘,看着沈巧娘的眼神,恨不得能把沈巧娘吃了。再是,当钱松禄某日从书院回来时,沈巧娘在钱松禄的衣服里发现了一个女人用的精致的荷包。再然后,沈家阖府被抓。
被丈夫冷落,被婆母奚落,这些没有打垮沈巧娘,在公爹的默许下,她一直咬牙为家人奔波。好容易等来了判决,得知母亲、嫂子和弟弟能出狱,沈巧娘终于见到了一丝曙光。结果,在家人出狱的前一天,她去婆母屋里请了安离开后,被人从后面推倒了。没错,她不是自己摔的,是被人推倒的。
生产时,沈巧娘几度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她是真的以为自己会死掉。但是,她不甘心啊!若她死了,她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她的家人怎么办!她得活着,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娘家人。
“娘,这里好像不是钱家……”沈巧娘慢慢镇定了情绪,然后发现屋子里的摆设极为陌生。
苏氏猜测,女儿只怕还不知道钱家人想要弄死她这件事。沈巧娘这会儿还在月子里,张太医说她身子太虚,得坐满了双月子才行,还得家人精心照顾着。苏氏本不想把钱家的肮脏事情说出来,好歹拖到沈巧娘做完月子以后再说。但她转念一想,钱英只怕还会领着钱松禄上门,这件事是瞒不住的。
于是,苏氏一面观察着沈巧娘脸上的神色,一面组织着言语把这两天发生的事情说了。
沈巧娘把一只手轻轻地搭在像小猫崽子似的女儿身上。听着苏氏说的话,她脸上起先还有一些神色变化,就渐渐冷静了,说:“原来那不是女儿的幻觉……女儿生产时,确实见到一位夫人气势汹汹地闯进了产房里,但女儿后来晕过去了,便以为是自己发了癔症……没想到竟是安平伯夫人救了女儿。”
“这回真是多亏了她了。”苏氏犹豫了一下,“你心里可有什么打算?”
沈巧娘垂眸看了孩子一眼,说:“和离吧。但孩子归我,她日后和钱家是没有半点关系的。”想了一想,沈巧娘又说:“判决下来那日,公爹曾在暗中偷偷交给我五百两银子,叫我拿回来帮衬家里。”
沈巧娘这么说,并不是想要为钱家开脱。她只是有一说一。这次产婆被收买了的事情,钱英大概是真不知情的。五百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的。钱英只是个六品小官,并无多少积蓄。但就算钱英对沈家还有一些真心,他的妻儿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沈巧娘死里逃生,再也不愿意回钱家了。
苏氏见沈巧娘下定了决心,心里跟着松了一口气。她不怕女儿和离,只怕女儿会想不开。
沈巧娘看着苏氏,眼眶里重新凝聚了泪水,道:“娘,女儿不孝。家中遭此变故,女儿不说帮衬着家里些,反倒是让娘担心。”沈家人的性格里都有一股子强硬,但刚强并不意味着就不会觉得痛苦了。
心里苦,泪就止不住了。
苏氏心口又疼又涩,再次把女儿搂进了怀里。
沈德源和安平伯认识二十多年,和钱英也认识了二十多年。若非这次沈家出事,苏氏一直都觉得女儿的这桩亲事挺好的,倒是儿子沈怡那边,定下的边家二公子是个男人,多多少少总有不如意的地方。谁知道患难见真情,钱家人要害了女儿,边家人却毫不避讳地帮了沈家……这也是世事难料啊!
得知沈巧娘醒了,沈怡特意来屋子里见了见姐姐。
这按说是不应该的,沈巧娘如今还在月子里,都说产房、月子房污秽,家里的男人应当避着点。但沈怡却说,如今最要紧的是一家人都能平安,他心里忧心姐姐,自然要亲眼见一见姐姐才能放心。
见着姐姐那苍白虚弱的样子,沈怡暗暗下定了决心,就算他不能在明面上叫钱家怎么样,但可以在暗中找机会把钱松禄套上麻袋往死里揍一顿!等等,麻袋是何物?难道是用麻布做成的大口袋吗?
沈巧娘还虚弱着,没有精力和沈怡说太多的话。她得知沈怡劫难已过,见沈怡确实健健康康的,而沈怡见到沈巧娘眼神清亮并没有为了钱家的事伤心欲绝,姐弟俩各自在心里点了点头,都放心了。
沈怡又去了厨房里,亲自为姐姐和嫂子煮了药,见她们都把药喝了,才找出纸笔写拜帖。
这拜帖是要送去安平伯府的。沈怡得了苏氏的吩咐,要向他们表达谢意,却不能冒冒失失找上门去,需要提前写好拜帖,等收到了安平伯府的回复,确定了上门的日子后,这才带着谢礼寻上门去。
待在沈怡身边伺候笔墨的是那个叫阿墨的小厮。
如今沈家只剩下了四个下仆,分别是阿墨的奶奶冯嬷嬷,阿墨的爹娘蒋六和六娘子,以及阿墨。阿墨自小跟在沈怡身边,已能认识不少的字。在沈怡提笔写拜帖时,阿墨的眼睛就瞪圆了。等到沈怡一气呵成把拜帖写完,阿墨的眼珠子都要掉在地上了。他本想提醒沈怡,拜帖不该是这么写的,但朝沈怡看去时,却见沈怡一副淡定至极的样子,心里就有些吃不准了。也许主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呢?
阿墨试探着说:“主子,您瞧这拜帖……”
拜帖摊开放在桌子上,正在等墨干。见阿墨刻意提醒,沈怡便仔细看了看自己写的东西,他左看看又看看,怎么看都觉得满意,道:“我果然是痊愈了,力气都回来了,写字时没有丝毫的凝涩感。”
毛笔字对腕力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大病一场后写出来的字都会后劲不足、软绵无力。
阿墨继续已经尽了提醒的义务,见沈怡这么说,立刻把心放回到了肚子里。他想,主子果然就是主子,做事都是有讲究的。虽然他不明白主子这拜帖为什么要这么写,但既然主子这么做了,那么他肯定是有这么做的道理的!做下人的,其实是不该说太多的话,他不能仗着主子宽和就自以为是了!
阿墨就把这拜帖送去了安平伯府。
安平伯打开拜帖一看,愣了一下,叫个下人把边静玉找来了。京中每年都会冒出一些新事物来,别以为只有女人喜欢折腾,今个儿半面妆,明个儿就换了梅花妆。其实,读书人有时比女人还折腾!
之前有阵子,京中很流行用闺怨诗来写拜帖。读书人纷纷写了诗送到大儒门上去,那些诗翻译成大白话说的差不多都是“我这么美,这么贤淑,你倒是看我一眼啊”这意思。想想看吧,头发、胡子都白了的大儒们收到这种诗,虽知道这诗是暗喻,写诗的人是在自荐,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于是,看着来自沈怡的样式奇特的拜帖,安平伯倒是没觉得沈怡不礼貌、瞎敷衍,反而觉得心中了然,这也许就是最近一些日子刚流行起来的拜帖新样式吧,他是看不懂的,只能叫年轻人来看了。
边静玉很快就来了,恭恭敬敬地对安平伯行了礼,然后用双手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拜帖。
聪慧的边二公子打开拜帖一看,也愣了一下。
这拜帖的格式不对啊。别的都先不说,这抬头处的,“@安平伯府”是个什么意思?
沈怡仔细一看,见边静玉仍是一副温柔浅笑的样子,便怀疑那股杀气是自己的错觉。他说:“轧马路是一种说法,就是指两个人一起在路上走着,仿佛能一直一直走下去而不停止……你不胖,真的!”
边静玉毕竟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不,其实是因为他已经在脑内剧场里把沈怡变身为两百多斤的大胖子出过气了),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说:“既然你喜欢轧马路,等以后有机会了就多轧轧吧。”
从边静玉口中得到这样一句话,沈怡觉得这回复可以同等于“等以后有机会了就多约会”了。他心里美滋滋的,越发觉得自己是开窍了。若不是开窍了,怎么能和边静玉相处得这么愉快呢?其实,对于这次见面,沈怡曾在心里担忧了好久。因为他实在没有和心上人相处的经验,或者说他就连和普通人相处的经验都不是很多。他担心自己太热情就唐突了边静玉,又担心自己不热情便冷落了边静玉。
好在,有了“烛光晚餐”和“轧马路”,这次约会果然很成功。
其实沈怡已经想不起来“烛光晚餐”和“轧马路”的说法源于何处了,仿佛这一切都出于他的本能。每当他要深入细想时,总有什么东西在模糊他的思维。据说,有些巫师不愿意被麻瓜发现自己的房子,就会对房子施麻瓜忽略咒,于是麻瓜们会自然而然地忽略这栋房子。沈怡好像就被施了类似的咒语,每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记忆有些奇怪,想要追本溯源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记忆合理化。
等等,巫师和麻瓜忽略咒又是什么东西?
哎,罢了!就当自己开窍了吧。
国子监和太学的休沐日子是跟着朝中官员的休沐日子走的,因为国子监和太学里的先生们都由朝廷官员担任。当边静玉太学放假时,他兄长边嘉玉的国子监也放假了。边嘉玉也已经定亲多年,正巧他未来的大舅兄要约他喝酒,他便把自己收拾利索了打算出门。结果,当他走出大门旁边的角门时,就看见不远处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弟弟和他的便宜弟弟。两个人站在风中兴致盎然地聊着天。
边嘉玉忙把跨出门的脚收了回来,躲在了门后。
过了一会儿,边嘉玉忽然反应过来了。他躲什么?他堂堂正正出的门,有什么好躲的?应该要躲起来分明是那一对已经定了亲却还没有成亲的弟弟们吧?边嘉玉懊恼地用手上拿的折扇敲了一下头。
“爷瞧着怎么样?”边嘉玉摊开手转了一圈,想让随行的小厮看看他是否很有兄长的威严。
小厮却理解错了,没注意边嘉玉的衣着,反倒是说:“爷这脸色,瞧着像是要去捉-奸的。”
边嘉玉:“……”
世子大哥用折扇狠狠地敲了小厮的头!到底会不会说话了!怎么就成去捉-奸的了?他分明是去棒打鸳鸯的。这青天白日的,两人黏黏糊糊立在街边到底想要做什么呢?世子猜测,应该是沈怡把边静玉送到家门口,两人在说道别的话。但道别就道别吧,道别的话有必要说那么久吗?既然还没成亲,那么就要注意一点!就拿他来说吧,他也定亲好些年了,却至今没能和未过门的妻子单独说过话呢!
明明在四年前就可以成亲却因为守孝不断错过的世子大人觉得有必要好好管一管弟弟们。
于是,世子大哥重新走出了角门。
边静玉和沈怡这才注意到大哥的出现,纷纷向大哥行礼。
世子只管盯着沈怡看。在大哥“慈爱”的注视中,沈怡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说:“我这就回去了。”
边静玉问:“要不要我送送你?”
“也可。”沈怡说。
于是,终于把边静玉送到家门口的沈怡又被边静玉送了一程。
世子大哥:“……”
世子觉得,他从未见过这么无聊的两个人。
沈怡拿着边静玉整理好的资料回了家。他先去见了苏氏,向苏氏请安。因和边静玉商量过,沈怡有了些信心,就和苏氏说起了外卖生意的事情。苏氏做了二十多年的当家夫人,陪着沈德源从微末走到三品大员,一点点把沈家的家业置办起来,她显然是有见识的。她原本经营着好几个铺子,收益都还算可观,只是这次沈德源入狱,那些地段不错的铺子都没能保住。她的嫁妆虽然被返还了,但嫁妆里的铺子同样没能保住。因为,想要在好地段顺利开铺子,光有手段和见识是不行的,还得有后台。
苏氏心里已经有了一些计较,但她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只等着沈怡把他的想法说完。
沈怡道:“送外卖这事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十岁左右的小孩就能做了。所以,我打算雇佣住在南城的小孩来当送餐员。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南城。二来,这成本会低很多。”
此时的人讲究多子多福,所以家里的孩子都特别多。但多一个孩子就多一张吃饭的嘴,养家糊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贫寒人家,大一点的孩子在三四岁时就要帮着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了,七-八岁的孩子能上灶做饭,十来岁的孩子就要想办法养家了。沈怡若是能雇佣这些大孩子来干活,这比雇佣成人降低成本,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送外卖不是什么辛苦的事情,又比他们给人打短工收入稳定。
“你这主意不错。”苏氏说。
沈怡又说:“我本来是想要和酒楼合作的。但酒楼中的食物偏贵。那些吃得起酒楼的人,当他们想吃新鲜却又懒得出门时,完全可以打发自家的下人出来买。所以,外卖生意针对的不是这些富人,而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他们做一顿饭,需要买菜、买米、买油、买柴,还要搭上功夫,若我们提供的饭菜能比他们自己做还要更便宜,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我们了。所以,我打算暂时先不和酒楼合作……”
沈怡打算先在自家做快餐,然后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等到人们都接受“外卖”这一项服务的存在后,沈怡就可以只做外卖生意了。
苏氏道:“这样也好。咱家的院子还空着,你找人搭上棚子,能造出一个简易的大厨房,再雇上三五个灶上娘子,这生意就能做起来了。我平日里没事时,可以帮你看着点。你只用忙外头的事就好。”
沈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但这就辛苦娘了。”
“这有什么辛苦的……”苏氏笑了起来,“这生意能做起来,我不过是帮你管着几个人而已。前两天我也在忧心家里的情况,怕家里坐吃山空,还琢磨过要绣花换钱……绣花才是真辛苦呢,我都已经有好些年没正儿八经地绣过花了,赚这个钱才是真的受罪。好在我儿脑子活络,另想出了赚钱的法子。”
沈怡听苏氏这么说,心里竟觉得有些不好受。娘以前哪里用得着操心这些啊!
“把阿墨的身契还给他吧,去衙门里重新登记一下,给他一个良民的身份。以后,你就把生意放在他的名下。”苏氏又说,“冯嬷嬷跟了我这些年,功劳、苦劳都是有的,就当是给她一个恩典。”冯嬷嬷是阿墨的奶奶,她在苏氏做姑娘时就陪在苏氏身边伺候了,她儿子蒋六和儿媳妇六娘子都是本分人。
沈怡说:“儿子也是这么想的。等父亲和哥哥回来了,儿子还要参加科考的。”
“好好好。”苏氏听见这话,脸上的笑容才变得真切了。
沈怡忙把边静玉送他的那些资料拿出来。边静玉其实从未对沈怡说过,他为了整理这些资料费了多大的功夫!但沈怡想要在苏氏面前吹一波边静玉,就说这资料很难得,真把边静玉的辛苦说对了。
苏氏少不得又在心里赞了边静玉的仁义。她想了想,说:“生意的事,你这两天再去找安平伯商量下,若安平伯也觉得可行,那你日后的盈利就要分给安平伯府一成。他们自然不图我们的钱,但是做生意都是需要靠山的,咱们现在能用的就是安平伯府的名头了。用了他们的名头自然就要给出孝敬。”
苏氏这是在为以后考虑了,要是外卖能做大,能做到整个京城都知道外卖,就一定要有靠山。
“好。”沈怡应下了。
苏氏又笑着说:“要不是边二还未分家,手里不能有私产,不然你直接用了他的名头也好。”
沈怡被苏氏打趣得耳尖都红了。
“娘,我觉得外卖这种事,别人看看就懂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模仿者。”沈怡说,“有模仿者不怕,反正天底下要吃饭的人那么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人的生意都做了。但我们一定要做多数人的生意。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人的信任,得让他们知道,我们家送的外卖才是最好的。”
“那你想要怎么做。”苏氏问。
沈怡说:“我们可以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再设计一个图案,把这个图案印在食盒上。还有,我们可以给送餐的人员准备统一的衣服,衣服上也印上大大的图案,让人们看到这个图案立马能想到我们。”
“那你还需要先想个名字才好。”
沈怡很有信心地说:“儿子已经想好了。说来也是奇怪,在我起了念头想要做外卖生意时,我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里头有位神仙饿了,拿着千里传音的法宝说他想要叫一份外卖。神仙那儿的外卖有很多家,有叫这个名字的,有叫那个名字的,这神仙似乎有些犹豫,不知道该选哪一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