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开战(二)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念春归》最新章节!
h2> 论文采,齐王确实不如翰林学士们出众。可论骂人,翰林学士们就比齐王差的远了。文绉绉的指责不痛不痒,哪如齐王骂的犀利毒辣深刻!
全文太长,就不一一赘述了,大意是这样的。
太子是皇后嫡出,身份尊贵品行上佳才干出众,做了这么多年储君从未出过差错。大秦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无人不夸赞。你赵王除了年长几岁之外,无一处及得上太子。偏偏生出痴心妄想,妄图取而代之。暗中指使长子对嫡亲的祖父下毒,被逮了个现行。事发之后,你一直装病不肯到京城来,谋逆之心路人皆知。父皇原本健康硬朗,硬是被你气成了这样。
做儿子,你忤逆不孝。为臣子,你谋逆不忠。身为父亲,子不教更是你的过错。身为赵州藩王,你为了一己私欲就将赵州百姓置于谋反之地,还暗中和鞑靼人勾结。论歹毒狠辣,太子不及你万一。你这么一个不忠孝不仁不义的东西,有何脸面指责太子,有何脸面面对自己的父亲,就算死了,也没脸面见周家先人。但凡是还有一丝良知的百姓,都不会被你蒙蔽。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了你。若是你还有些许良心,就该主动戴上枷锁到京城来请罪。到时候还能留你一条全尸保存你最后的体面。若是不知悔改,就等着千刀万剐不得善终!
一篇檄文,将赵王骂的猪狗不如。
比起之前那篇花团锦绣的檄文,这一篇檄文太接地气太解恨了!
太子自持身份,不便在朝堂上怒骂赵王。齐王可没半点顾忌,充分发挥出了毒舌的功力。还有暗中和鞑靼勾结这一条,翰林学士们没生出联想,齐王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把“功劳”都归功到了赵王身上。
太子看的浑身舒畅,大笔一挥,定下了用齐王这一篇檄文。
......
这篇檄文,慕念春当然也看到了。
齐王一挥而就,写了两份,一份给了太子,另一份带回府中给了慕念春。慕念春看了之后不由得莞尔:“口舌如箭,骂的这么过瘾,太子看了一定会觉得畅快。十有八九会用你这篇檄文了。”
齐王无声的扯了扯唇角:“太子一直对我百般提防,看了这篇檄文,戒心总该去了几分。”
此次他将意图谋反的赵王骂的狗血淋漓,不止是出于义愤,也是在侧面的向太子表明自己并没有觊觎皇位的心思。否则,他还有何颜面面对群臣和全天下的百姓?
慕念春微微有些心酸,低声叹了口气:“太子素来精明,肯定能看得出你的用意。只是,这样也太委屈你了。”
前世齐王可是坐过那张龙椅执掌过朝政的。这一世不想争夺皇位,只能忍让示弱一些。
齐王倒是不以为意,淡淡笑道:“凡事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我既然选择了不同的路,就要承受这条路该有的辛苦。若是争夺那张龙椅上的位置,要失去要付出的可不止这一些。”
父子之情,兄弟之情,还有他和周琰之间的情意,通通都要舍弃。一旦做了皇帝,很多事情都不能由着心意。别的不说,后宫不能只有皇后吧!他很清楚,若是他和慕念春之间多了别的女人,此生再也休想得到她的全心全意......
一件事如何选择,只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慕念春心里暖暖的,主动依偎进齐王的怀里,低低说道:“父皇身体是不成了,现在只是在拖延时日。运气好,能拖延个一年半载,运气不好,或许就是几日的功夫。皇后为了稳住宫廷,每天只说些好消息。却从不让我们见一见父皇。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却得配合着皇后强颜欢笑。”
提起皇上,齐王的心里也是沉甸甸的,半晌才叹道:“当日如果我不领着父皇去见善能,或许父皇还能多撑些日子。”
亲眼目睹善能的死,对皇上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刺激。自那之后,身体愈发不如往日了。
“这怎么能怪你。”慕念春打起精神安抚齐王:“善能的事,是父皇种下的因。善能这一辈子算是都毁在父皇手里了,两人时隔多年重逢,也算了却了当年的恩怨。”
冥冥之中,自有因果。
当年一段孽缘,有了韩越,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复仇篡位。韩越会死在她的手里,又何尝不是因为韩越的残忍弑杀造成的恶果?
齐王也是生性洒脱之人,无能为力的事情索性抛却一旁不再多想:“算了,不说这些了。这么晚了,我们早些休息。明日还得早起进宫。”
......
当天夜里,檄文就被刻印出来张贴至京城各处。各郡县的檄文也一一送了出去,很快这篇檄文就会传的天下尽知。
住在京城的百姓们有眼福了,第二天一大早出门,就看到了四处张贴的讨伐赵王檄文。
赵王那篇檄文还没在京城传开,京城百姓先看到的便是这一篇。
不识字的央求着识字的读一遍,好在没什么咬文嚼字的地方,听上一遍也就懂了。一个个情绪也随着激荡起来,张口大骂赵王。
檄文上骂的太对了。勾结外敌兴兵作乱,可不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吗?若是任由这种人夺了天下,老天爷未免瞎了眼。
朝中群臣们早在入宫之前就都看过了檄文,上朝之后,纷纷出言夸赞齐王这篇檄文写的好。
到底是身份不同,骂起人来都显得特别理直气壮。换成翰林院的学士们,骂人前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哪里敢骂的这般畅快淋漓。
太子也笑道:“十四弟这篇檄文确实写的好,孤昨日还质疑你,倒要向你陪个礼了。”
齐王笑道:“能为五哥分忧,是臣弟的荣幸。”
齐王一番苦心没有白费,这篇檄文比什么辩驳都更有力。太子对齐王的忌惮之意去了大半。
若是对皇位存着野心,齐王怎么肯写出这样的檄文?这是要张贴到大秦所有郡县让所有人都看到的东西,如果齐王将来也起了谋逆之心,这篇檄文可就成了明晃晃的讽刺了。但凡是想做皇帝的人,行事都要留些退路。齐王既没给自己留退路,足以说明他对皇位没什么企图。
太子态度的微妙改变,都在齐王意料之中。
齐王又主动请缨:“臣弟没什么长处,打打口水仗出些歪点子倒是没问题。日后若还有此类事情,请五哥都交给臣弟来办。臣弟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太子欣然应下了。之后又开始商量调兵遣将筹措粮草兵器战马之类的事宜不提。
下了朝之后,周琰凑到齐王身边,笑着赞叹:“十四叔,你这篇檄文写的太好了,我看着真觉得过瘾。昨日看到赵州传出来的那篇檄文,我气的鼻子都快冒烟了。随意捏造事实,还往父王身上泼脏水!实在太可气了。幸好你半点都不客气的骂了回去。”
顿了顿,又低声说道:“今日朝堂之上,父王对你似乎和善了不少。”
往日的亲昵大多浮于表面,今天太子对齐王可要器重多了。凡事都肯问一问齐王。周琰看在眼底,心里自是高兴。
齐王笑了一笑,没有多解释,随口扯开了话题:“今日难得有些空闲,我们去福宁殿看看父皇。”
周琰笑着应了。
......
这篇讨伐赵王的檄文很快便传开,五天后传到了赵州。
韩越看了一遍,并未动怒。
反正这篇檄文从头至尾都是骂赵王的,和他没什么相干。而且,他私心里也觉得赵王应该被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一切都按着计划进行。十万鞑靼人已经攻进了边关,虽然在数量上不及边军,可鞑靼人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战斗力绝非普通步兵能比。边军虽有十几万,骑兵却只有三分之一,论打仗肯定不是鞑靼人的对手。数十个边城,如今倒有一半都失守,落到了鞑靼人手中。
朝廷调派了西北驻军和吴王晋王前去支援,如今大军都还在路上。远火暂时解不了近渴。等援军都到了,边城大概也被攻打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必然恶战连连。
一打仗,就要耗费粮草武器战马,人命在战场上更如草芥。大秦虽然国库充盈,应付两边的战事也会有些吃力,必然要有个先后区别。太子身为储君,顾虑极多,总得先顾着周家江山再说。所以一定会以对付鞑靼人为主......
韩越眸光深沉,唇角扯出讥讽的冷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暂且也不必有什么大的动静,不痛不痒的打些口水战也罢!等大秦的兵力国力被鞑靼人消耗了大半的时候,他再领兵攻进京城也不算迟......
门被轻轻的敲了几下。
韩越的声音威严中透着冷冽:“什么事?”
门外亲兵应道:“启禀将军,赵王妃命人召将军到王府一行。”R1152
h2> 论文采,齐王确实不如翰林学士们出众。可论骂人,翰林学士们就比齐王差的远了。文绉绉的指责不痛不痒,哪如齐王骂的犀利毒辣深刻!
全文太长,就不一一赘述了,大意是这样的。
太子是皇后嫡出,身份尊贵品行上佳才干出众,做了这么多年储君从未出过差错。大秦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无人不夸赞。你赵王除了年长几岁之外,无一处及得上太子。偏偏生出痴心妄想,妄图取而代之。暗中指使长子对嫡亲的祖父下毒,被逮了个现行。事发之后,你一直装病不肯到京城来,谋逆之心路人皆知。父皇原本健康硬朗,硬是被你气成了这样。
做儿子,你忤逆不孝。为臣子,你谋逆不忠。身为父亲,子不教更是你的过错。身为赵州藩王,你为了一己私欲就将赵州百姓置于谋反之地,还暗中和鞑靼人勾结。论歹毒狠辣,太子不及你万一。你这么一个不忠孝不仁不义的东西,有何脸面指责太子,有何脸面面对自己的父亲,就算死了,也没脸面见周家先人。但凡是还有一丝良知的百姓,都不会被你蒙蔽。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了你。若是你还有些许良心,就该主动戴上枷锁到京城来请罪。到时候还能留你一条全尸保存你最后的体面。若是不知悔改,就等着千刀万剐不得善终!
一篇檄文,将赵王骂的猪狗不如。
比起之前那篇花团锦绣的檄文,这一篇檄文太接地气太解恨了!
太子自持身份,不便在朝堂上怒骂赵王。齐王可没半点顾忌,充分发挥出了毒舌的功力。还有暗中和鞑靼勾结这一条,翰林学士们没生出联想,齐王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把“功劳”都归功到了赵王身上。
太子看的浑身舒畅,大笔一挥,定下了用齐王这一篇檄文。
......
这篇檄文,慕念春当然也看到了。
齐王一挥而就,写了两份,一份给了太子,另一份带回府中给了慕念春。慕念春看了之后不由得莞尔:“口舌如箭,骂的这么过瘾,太子看了一定会觉得畅快。十有八九会用你这篇檄文了。”
齐王无声的扯了扯唇角:“太子一直对我百般提防,看了这篇檄文,戒心总该去了几分。”
此次他将意图谋反的赵王骂的狗血淋漓,不止是出于义愤,也是在侧面的向太子表明自己并没有觊觎皇位的心思。否则,他还有何颜面面对群臣和全天下的百姓?
慕念春微微有些心酸,低声叹了口气:“太子素来精明,肯定能看得出你的用意。只是,这样也太委屈你了。”
前世齐王可是坐过那张龙椅执掌过朝政的。这一世不想争夺皇位,只能忍让示弱一些。
齐王倒是不以为意,淡淡笑道:“凡事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我既然选择了不同的路,就要承受这条路该有的辛苦。若是争夺那张龙椅上的位置,要失去要付出的可不止这一些。”
父子之情,兄弟之情,还有他和周琰之间的情意,通通都要舍弃。一旦做了皇帝,很多事情都不能由着心意。别的不说,后宫不能只有皇后吧!他很清楚,若是他和慕念春之间多了别的女人,此生再也休想得到她的全心全意......
一件事如何选择,只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慕念春心里暖暖的,主动依偎进齐王的怀里,低低说道:“父皇身体是不成了,现在只是在拖延时日。运气好,能拖延个一年半载,运气不好,或许就是几日的功夫。皇后为了稳住宫廷,每天只说些好消息。却从不让我们见一见父皇。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却得配合着皇后强颜欢笑。”
提起皇上,齐王的心里也是沉甸甸的,半晌才叹道:“当日如果我不领着父皇去见善能,或许父皇还能多撑些日子。”
亲眼目睹善能的死,对皇上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刺激。自那之后,身体愈发不如往日了。
“这怎么能怪你。”慕念春打起精神安抚齐王:“善能的事,是父皇种下的因。善能这一辈子算是都毁在父皇手里了,两人时隔多年重逢,也算了却了当年的恩怨。”
冥冥之中,自有因果。
当年一段孽缘,有了韩越,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复仇篡位。韩越会死在她的手里,又何尝不是因为韩越的残忍弑杀造成的恶果?
齐王也是生性洒脱之人,无能为力的事情索性抛却一旁不再多想:“算了,不说这些了。这么晚了,我们早些休息。明日还得早起进宫。”
......
当天夜里,檄文就被刻印出来张贴至京城各处。各郡县的檄文也一一送了出去,很快这篇檄文就会传的天下尽知。
住在京城的百姓们有眼福了,第二天一大早出门,就看到了四处张贴的讨伐赵王檄文。
赵王那篇檄文还没在京城传开,京城百姓先看到的便是这一篇。
不识字的央求着识字的读一遍,好在没什么咬文嚼字的地方,听上一遍也就懂了。一个个情绪也随着激荡起来,张口大骂赵王。
檄文上骂的太对了。勾结外敌兴兵作乱,可不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吗?若是任由这种人夺了天下,老天爷未免瞎了眼。
朝中群臣们早在入宫之前就都看过了檄文,上朝之后,纷纷出言夸赞齐王这篇檄文写的好。
到底是身份不同,骂起人来都显得特别理直气壮。换成翰林院的学士们,骂人前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哪里敢骂的这般畅快淋漓。
太子也笑道:“十四弟这篇檄文确实写的好,孤昨日还质疑你,倒要向你陪个礼了。”
齐王笑道:“能为五哥分忧,是臣弟的荣幸。”
齐王一番苦心没有白费,这篇檄文比什么辩驳都更有力。太子对齐王的忌惮之意去了大半。
若是对皇位存着野心,齐王怎么肯写出这样的檄文?这是要张贴到大秦所有郡县让所有人都看到的东西,如果齐王将来也起了谋逆之心,这篇檄文可就成了明晃晃的讽刺了。但凡是想做皇帝的人,行事都要留些退路。齐王既没给自己留退路,足以说明他对皇位没什么企图。
太子态度的微妙改变,都在齐王意料之中。
齐王又主动请缨:“臣弟没什么长处,打打口水仗出些歪点子倒是没问题。日后若还有此类事情,请五哥都交给臣弟来办。臣弟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太子欣然应下了。之后又开始商量调兵遣将筹措粮草兵器战马之类的事宜不提。
下了朝之后,周琰凑到齐王身边,笑着赞叹:“十四叔,你这篇檄文写的太好了,我看着真觉得过瘾。昨日看到赵州传出来的那篇檄文,我气的鼻子都快冒烟了。随意捏造事实,还往父王身上泼脏水!实在太可气了。幸好你半点都不客气的骂了回去。”
顿了顿,又低声说道:“今日朝堂之上,父王对你似乎和善了不少。”
往日的亲昵大多浮于表面,今天太子对齐王可要器重多了。凡事都肯问一问齐王。周琰看在眼底,心里自是高兴。
齐王笑了一笑,没有多解释,随口扯开了话题:“今日难得有些空闲,我们去福宁殿看看父皇。”
周琰笑着应了。
......
这篇讨伐赵王的檄文很快便传开,五天后传到了赵州。
韩越看了一遍,并未动怒。
反正这篇檄文从头至尾都是骂赵王的,和他没什么相干。而且,他私心里也觉得赵王应该被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一切都按着计划进行。十万鞑靼人已经攻进了边关,虽然在数量上不及边军,可鞑靼人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战斗力绝非普通步兵能比。边军虽有十几万,骑兵却只有三分之一,论打仗肯定不是鞑靼人的对手。数十个边城,如今倒有一半都失守,落到了鞑靼人手中。
朝廷调派了西北驻军和吴王晋王前去支援,如今大军都还在路上。远火暂时解不了近渴。等援军都到了,边城大概也被攻打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必然恶战连连。
一打仗,就要耗费粮草武器战马,人命在战场上更如草芥。大秦虽然国库充盈,应付两边的战事也会有些吃力,必然要有个先后区别。太子身为储君,顾虑极多,总得先顾着周家江山再说。所以一定会以对付鞑靼人为主......
韩越眸光深沉,唇角扯出讥讽的冷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暂且也不必有什么大的动静,不痛不痒的打些口水战也罢!等大秦的兵力国力被鞑靼人消耗了大半的时候,他再领兵攻进京城也不算迟......
门被轻轻的敲了几下。
韩越的声音威严中透着冷冽:“什么事?”
门外亲兵应道:“启禀将军,赵王妃命人召将军到王府一行。”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