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2.第3762章 生离死别(5K)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六宫无妃》最新章节!
当弘文帝每每真正下一次决定的时候,向来都是如此。
绝不会允许群臣有任何的抗议。
他宣布退朝。
群臣跪安。
然后,他牵着儿子的手,父子二人,扬长而去。
直到进了御书房,孩子才忍不住问了:“父皇,什么叫御驾亲征呀?”
他和颜悦色,和儿子并坐在龙榻上:“宏儿,御驾亲征,就是皇帝亲自率军作战,在前线鼓舞士气。”
“可是,父皇,您为什么要亲自去作战?”
“因为,我们北国的皇帝,都是马背上打下天下的。当年太祖爷爷是如此,后来的每一位皇帝,都是如此。到先帝爷爷的时候,更是南征北战。先帝爷爷在位28年,起码有10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尤其是登基的前十几年,几乎很少在皇宫里面。”
“那样,您岂不是很久都见不到先帝爷爷?”
“对。我在10岁之前,都很少很少见到先帝爷爷。先帝爷爷第一次抱我,我记得是我6岁的时候……”
孩子更是好奇:“那,您和先帝爷爷,是不是不亲近呀。”
弘文帝笑起来。
亲近!
皇家的孩子,几个可能和父皇亲近呢??
他想起自己其他的王子、公主——富有四方,富有儿女的皇帝,本质上,把一切都当成了国家的义务,自己的义务。
甚至宠幸什么妃子,甚至该如何安排侍寝,什么时候OOXX……都有基本的程序和规矩,而非是随心所欲,发自强烈的情感和热情。
对于主体都没有感情。
何况是附属品。
孩子好生担忧,一直在问:“父皇,您御驾亲征,是不是要走很久很久?”
他看出孩子的焦虑。
孩子刚回平城,太后不和自己住一块儿了,父皇又要离开,一个小小的孩子,如何受得了?
他温和地摸摸孩子的头,笑道:“父皇速去速回。也许,要不了几个月就回来啦。”
“可是,宏儿……宏儿不想您走嘛……”
“宏儿乖。你看,这里是御书房,是皇帝办事,处理奏折的地方。父皇还要过一段时间再走。这些日子,会教会你一些事情。”
孩子还是不安:“可是,要是您走了……”
弘文帝笑起来,“要是父皇走了,还有太后呀。”
“可是,太后住在那么远……”
孩子忽然有些委屈,嘟起嘴巴,小摸样十分难受:“宏儿每日只有请安时才能见到太后……”
“傻孩子。太后刚回来,她身子不好,得好好休息一些日子。等父皇走了,太后当然会出来照管宏儿。难道太后会不管你么?”
孩子的眼睛亮起来:“父皇,宏儿希望搬去太后的宫殿,好不好?”
弘文帝真的乐起来,呵呵大笑:“傻孩子,哪有皇帝去住太后寝宫的?这不是乱了规矩么?”
“那,父皇,让太后住到立正殿,好不好?”
弘文帝一时没有开口。
立正殿,本是她的——
是父皇给她的。
自己登基的时候,何尝不曾渴望她住进去?
自己终究是错过了。
好在,此时,立正殿的主人,又换成了她的儿子。
他轻叹一声:“宏儿,你放心,太后会陪你住在立正殿的。只有这样,她才会好好照顾你。”
孩子大喜:“太后什么时候住过来?”
“等父皇出征了,她就会来了。”
……
这一日,弘文帝尽心竭力,给儿子通俗易懂地讲解朝政大事。尤其是一些鲜卑大臣。告诉他,哪些人可以相信,哪些人要稍微疏远。
孩子听得一丝不苟。
尤其是他提到,给孩子安排的几个太傅。对于李冲的任用,对于东阳王等又该如何任用。
在他出征之前的这段日子,他已经决定,暂时停止太傅的授课,所有课程,全部由自己给儿子讲解。
连午膳都是在御书房用的。
直到黄昏,父子两才出去。
孩子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一点也不抱怨,学习得非常认真,连玩儿都不提一下。但凡父皇讲的,都认真记着。不能理解的,还要问一下。
毕竟,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空气那么清新,黄昏的夕阳那么灿烂。
一出门,孩子就蹦蹦跳跳的:“父皇,我们去给太后请安么?”
弘文帝满面笑容:“走吧。”
父子二人,一起来到太皇太后的寝宫。
四周静悄悄的。
宫女们都谨言慎行。
没有任何闲杂人等出入其间。
冯太后平素在这里,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也烧香拜佛,或者,念一些法华经之类的。
她觉得前所未有的清净。
只远远听得儿子的声音,欢快而想念:“太后,太后,宏儿来啦……”
充满了无限的朝气。
她从里间出来。
看到儿子跑起来,这时,就不像个小皇帝的样子了,一进门,就抱住她,无限亲昵:“太后,我饿啦,好饿耶……”
她笑眯眯地拉着儿子的手,看到弘文帝就在对面。
脸上也是那种很平静的笑容。
温馨而和睦。
她不经意地开口:“我已经叫人备好饭菜。可以用膳了。”
弘文帝柔和地看着她。
此时,她穿一身很舒适的便服。色彩不浓烈,也不晦暗,恰到好处。这些日子,她不问政事,深居简出,一如一个普通女人。
在家等着丈夫儿子归来,闲暇时,做几个拿手菜。
或者,给他们准备一杯香浓的热茶。
弘文帝忽然觉得很幸福。
那是一种真正情感交流上的幸福。
仿佛自己和她的距离,从未如此亲近——不再有任何的防备;也不戒备,不互相警惕,也不互相攻击。
一如那些20几岁时的岁月。
美好而单纯。
就如她当年的笑脸,那些年轻而傻傻的话。
他在御膳桌边坐下,一如男主人。
此时,她和儿子,就坐在自己的身边。
一左一右。
没有任何的区分,就如普通人家。
宫人全部屏蔽,反倒是他站起来,替她和儿子盛饭,心里非常的喜悦:“宏儿,你看,今晚太后准备的都是你喜欢的菜,要多吃点。”
孩子很高兴:“太后,以后,我每晚都来这里吃饭么?”
弘文帝立即代替她回答:“当然。宏儿,以后,你照旧和太后一起用晚膳。”
心里当然存着疑虑。
儿子那么小,小皇帝的饮食起居,必须有人过问。怕有人下毒,或者其他之类的。如果没有一个精明强悍的人,其他人,又岂能放心?
父子二人,同气连声,只道太后什么都肯答应。
这一顿饭,吃得那么愉悦。
直到去正厅坐下,热茶上来,芳菲才淡淡地问:“陛下,你何时出征?”
弘文帝本是在回避这个话题。
听得她问起,才说:“从粮草估算,大约一个月左右启程。”
芳菲默然,没有回答。
一个月
以弘文帝这样的身子,做出这么大的决定,就只需要一个月?
她几次想阻止,但是。每每话到嘴边,总是说不下去。
弘文帝反而很释然,语气非常轻松:“芳菲,你别担心。这一次,如果凯旋而归,也解除了我们北国的大患。”
那是一种强烈的直觉。
就如当年罗迦的出征。
再怎样的凯旋,也换不来,最后的活命。
唯有宏儿,察觉不到大人之间的秘密,依旧撒娇,欢笑着要父皇给自己讲一些出征的故事。
弘文帝不拒绝他,就给他讲自己第一次出征的故事。
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芳菲也一直倾听。
直到晚了,他才亲自领着儿子,温和道:“芳菲,我先送宏儿回立正殿。”
“陛下,你也该先去休息,宏儿自然有人送。”
他非常坚决:“我想这一个月,自己亲历亲送,教宏儿,接送他。”
因为,过了这一个月,就没时间了。
他知道得很清楚。
芳菲再也没有话说,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父子二人离去。
整整一个多月,弘文帝再也不曾在其他妃嫔面前露面。也从未举行任何的宴饮,或者联欢。除了小皇帝必须按照礼节的一次,他只喝了一杯酒,就走了。
太上皇帝,从此不近女色。
他对自己的妃子们,对那些年幼的儿女们,并无感情。
既不召见她们,对于她们主动的请安,也一概拒绝。
他避而不见,每日,只关心小皇帝的学习,关心国家继承人是否能够合格,顺利地走下去。
此外,仿佛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妃嫔们的焦虑,可想而知。
都在忐忑不安的考虑,难道,太上皇帝一辈子都会这样下去?以往,群臣们闻言,自然会上书,直言建议皇帝陛下,应该保持一颗公心,保证后宫的安全和稳定。
可是,此时此刻——太上皇帝宠不宠幸谁,有什么紧要???
太上皇帝生不生孩子,妃嫔如何——都已经不再群臣的责任范围以内。
小皇帝才是关键。
失去了群臣支持的妃嫔们,只能一个个感叹青春易逝,太上皇帝薄情,也没任何办法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弘文帝出征在即。
满朝文武,举行了太上皇帝亲自参与的最后一次早朝。
全是关于出征的决定。
是李冲主持的龟甲占卜,抽签:上上。
众人都很高兴,大呼万岁,说这一次,铁定要大胜南朝,凯旋而归。
弘文帝自己也很开心。
甚至他的战马,出征的铠甲,龙袍,都穿上了,只为这最后一次的战争动员令。
当弘文帝每每真正下一次决定的时候,向来都是如此。
绝不会允许群臣有任何的抗议。
他宣布退朝。
群臣跪安。
然后,他牵着儿子的手,父子二人,扬长而去。
直到进了御书房,孩子才忍不住问了:“父皇,什么叫御驾亲征呀?”
他和颜悦色,和儿子并坐在龙榻上:“宏儿,御驾亲征,就是皇帝亲自率军作战,在前线鼓舞士气。”
“可是,父皇,您为什么要亲自去作战?”
“因为,我们北国的皇帝,都是马背上打下天下的。当年太祖爷爷是如此,后来的每一位皇帝,都是如此。到先帝爷爷的时候,更是南征北战。先帝爷爷在位28年,起码有10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尤其是登基的前十几年,几乎很少在皇宫里面。”
“那样,您岂不是很久都见不到先帝爷爷?”
“对。我在10岁之前,都很少很少见到先帝爷爷。先帝爷爷第一次抱我,我记得是我6岁的时候……”
孩子更是好奇:“那,您和先帝爷爷,是不是不亲近呀。”
弘文帝笑起来。
亲近!
皇家的孩子,几个可能和父皇亲近呢??
他想起自己其他的王子、公主——富有四方,富有儿女的皇帝,本质上,把一切都当成了国家的义务,自己的义务。
甚至宠幸什么妃子,甚至该如何安排侍寝,什么时候OOXX……都有基本的程序和规矩,而非是随心所欲,发自强烈的情感和热情。
对于主体都没有感情。
何况是附属品。
孩子好生担忧,一直在问:“父皇,您御驾亲征,是不是要走很久很久?”
他看出孩子的焦虑。
孩子刚回平城,太后不和自己住一块儿了,父皇又要离开,一个小小的孩子,如何受得了?
他温和地摸摸孩子的头,笑道:“父皇速去速回。也许,要不了几个月就回来啦。”
“可是,宏儿……宏儿不想您走嘛……”
“宏儿乖。你看,这里是御书房,是皇帝办事,处理奏折的地方。父皇还要过一段时间再走。这些日子,会教会你一些事情。”
孩子还是不安:“可是,要是您走了……”
弘文帝笑起来,“要是父皇走了,还有太后呀。”
“可是,太后住在那么远……”
孩子忽然有些委屈,嘟起嘴巴,小摸样十分难受:“宏儿每日只有请安时才能见到太后……”
“傻孩子。太后刚回来,她身子不好,得好好休息一些日子。等父皇走了,太后当然会出来照管宏儿。难道太后会不管你么?”
孩子的眼睛亮起来:“父皇,宏儿希望搬去太后的宫殿,好不好?”
弘文帝真的乐起来,呵呵大笑:“傻孩子,哪有皇帝去住太后寝宫的?这不是乱了规矩么?”
“那,父皇,让太后住到立正殿,好不好?”
弘文帝一时没有开口。
立正殿,本是她的——
是父皇给她的。
自己登基的时候,何尝不曾渴望她住进去?
自己终究是错过了。
好在,此时,立正殿的主人,又换成了她的儿子。
他轻叹一声:“宏儿,你放心,太后会陪你住在立正殿的。只有这样,她才会好好照顾你。”
孩子大喜:“太后什么时候住过来?”
“等父皇出征了,她就会来了。”
……
这一日,弘文帝尽心竭力,给儿子通俗易懂地讲解朝政大事。尤其是一些鲜卑大臣。告诉他,哪些人可以相信,哪些人要稍微疏远。
孩子听得一丝不苟。
尤其是他提到,给孩子安排的几个太傅。对于李冲的任用,对于东阳王等又该如何任用。
在他出征之前的这段日子,他已经决定,暂时停止太傅的授课,所有课程,全部由自己给儿子讲解。
连午膳都是在御书房用的。
直到黄昏,父子两才出去。
孩子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一点也不抱怨,学习得非常认真,连玩儿都不提一下。但凡父皇讲的,都认真记着。不能理解的,还要问一下。
毕竟,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空气那么清新,黄昏的夕阳那么灿烂。
一出门,孩子就蹦蹦跳跳的:“父皇,我们去给太后请安么?”
弘文帝满面笑容:“走吧。”
父子二人,一起来到太皇太后的寝宫。
四周静悄悄的。
宫女们都谨言慎行。
没有任何闲杂人等出入其间。
冯太后平素在这里,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也烧香拜佛,或者,念一些法华经之类的。
她觉得前所未有的清净。
只远远听得儿子的声音,欢快而想念:“太后,太后,宏儿来啦……”
充满了无限的朝气。
她从里间出来。
看到儿子跑起来,这时,就不像个小皇帝的样子了,一进门,就抱住她,无限亲昵:“太后,我饿啦,好饿耶……”
她笑眯眯地拉着儿子的手,看到弘文帝就在对面。
脸上也是那种很平静的笑容。
温馨而和睦。
她不经意地开口:“我已经叫人备好饭菜。可以用膳了。”
弘文帝柔和地看着她。
此时,她穿一身很舒适的便服。色彩不浓烈,也不晦暗,恰到好处。这些日子,她不问政事,深居简出,一如一个普通女人。
在家等着丈夫儿子归来,闲暇时,做几个拿手菜。
或者,给他们准备一杯香浓的热茶。
弘文帝忽然觉得很幸福。
那是一种真正情感交流上的幸福。
仿佛自己和她的距离,从未如此亲近——不再有任何的防备;也不戒备,不互相警惕,也不互相攻击。
一如那些20几岁时的岁月。
美好而单纯。
就如她当年的笑脸,那些年轻而傻傻的话。
他在御膳桌边坐下,一如男主人。
此时,她和儿子,就坐在自己的身边。
一左一右。
没有任何的区分,就如普通人家。
宫人全部屏蔽,反倒是他站起来,替她和儿子盛饭,心里非常的喜悦:“宏儿,你看,今晚太后准备的都是你喜欢的菜,要多吃点。”
孩子很高兴:“太后,以后,我每晚都来这里吃饭么?”
弘文帝立即代替她回答:“当然。宏儿,以后,你照旧和太后一起用晚膳。”
心里当然存着疑虑。
儿子那么小,小皇帝的饮食起居,必须有人过问。怕有人下毒,或者其他之类的。如果没有一个精明强悍的人,其他人,又岂能放心?
父子二人,同气连声,只道太后什么都肯答应。
这一顿饭,吃得那么愉悦。
直到去正厅坐下,热茶上来,芳菲才淡淡地问:“陛下,你何时出征?”
弘文帝本是在回避这个话题。
听得她问起,才说:“从粮草估算,大约一个月左右启程。”
芳菲默然,没有回答。
一个月
以弘文帝这样的身子,做出这么大的决定,就只需要一个月?
她几次想阻止,但是。每每话到嘴边,总是说不下去。
弘文帝反而很释然,语气非常轻松:“芳菲,你别担心。这一次,如果凯旋而归,也解除了我们北国的大患。”
那是一种强烈的直觉。
就如当年罗迦的出征。
再怎样的凯旋,也换不来,最后的活命。
唯有宏儿,察觉不到大人之间的秘密,依旧撒娇,欢笑着要父皇给自己讲一些出征的故事。
弘文帝不拒绝他,就给他讲自己第一次出征的故事。
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芳菲也一直倾听。
直到晚了,他才亲自领着儿子,温和道:“芳菲,我先送宏儿回立正殿。”
“陛下,你也该先去休息,宏儿自然有人送。”
他非常坚决:“我想这一个月,自己亲历亲送,教宏儿,接送他。”
因为,过了这一个月,就没时间了。
他知道得很清楚。
芳菲再也没有话说,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父子二人离去。
整整一个多月,弘文帝再也不曾在其他妃嫔面前露面。也从未举行任何的宴饮,或者联欢。除了小皇帝必须按照礼节的一次,他只喝了一杯酒,就走了。
太上皇帝,从此不近女色。
他对自己的妃子们,对那些年幼的儿女们,并无感情。
既不召见她们,对于她们主动的请安,也一概拒绝。
他避而不见,每日,只关心小皇帝的学习,关心国家继承人是否能够合格,顺利地走下去。
此外,仿佛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妃嫔们的焦虑,可想而知。
都在忐忑不安的考虑,难道,太上皇帝一辈子都会这样下去?以往,群臣们闻言,自然会上书,直言建议皇帝陛下,应该保持一颗公心,保证后宫的安全和稳定。
可是,此时此刻——太上皇帝宠不宠幸谁,有什么紧要???
太上皇帝生不生孩子,妃嫔如何——都已经不再群臣的责任范围以内。
小皇帝才是关键。
失去了群臣支持的妃嫔们,只能一个个感叹青春易逝,太上皇帝薄情,也没任何办法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弘文帝出征在即。
满朝文武,举行了太上皇帝亲自参与的最后一次早朝。
全是关于出征的决定。
是李冲主持的龟甲占卜,抽签:上上。
众人都很高兴,大呼万岁,说这一次,铁定要大胜南朝,凯旋而归。
弘文帝自己也很开心。
甚至他的战马,出征的铠甲,龙袍,都穿上了,只为这最后一次的战争动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