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章、亲人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电玩帝国大时代》最新章节!
0003章、亲人
明慎言正在对着镜子给自己剪头发,原本在2017年时尚新潮的飞机头,明慎言不认为可以被1977年的人们所接受,为了不惹麻烦,他只能自己把头发剪了。
收拾完自己的发型,换上母亲不知从哪里淘来的灰色劳保服,明慎言将剪刀镜子,连带着身上可能暴露身份的东西,全部送进时光门,背上家人给自己准备的包裹,准备开始自己的1977年之旅了。
“儿子,记得卖东西的时候机灵点,被公安抓了,你可说不清楚这些东西的来历啊。”明少征提醒道,明慎言的包裹里都是计算器、电子表一类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算是高科技产品了。
“知道啦,爸,你儿子精着呢。不说了,走了。以后每晚8点我们固定通话。”明慎言抬抬手腕指着手表对父母姐姐说道。
收起时光门,明慎言精神抖擞的踏出了砖瓦厂。
——————分割线——————
离开砖瓦窑,明慎言就依着记忆,10来公里的路,他走了一个小时就赶到了小县城里,一路的好奇和兴奋,让明慎言几乎忘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
这个时代的浙北小县城还很小,县城所在的城关镇也就是由不到5条街组成,而最大的一条叫做车站路,因为直通火车站而得名。
车站路中段位置有一家整个县城最大的国有企业,毛纺厂,据说在职的员工有近10000人。距离毛纺厂200米的地方是当时的供销社,工人们可以凭借钱和各种票据在这里买到许多东西。
因为人多而集中,所以这200米的路边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行当——地摊。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任何东西都无法做到敞开供应。政府为了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实行了凭票计划供应的方案。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票证,小到买包糖,大到买自行车缝纫机光有钱是买不到东西的,还都需要相应票证。所以在这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而在这里拍地摊的人基本上都是县城城关镇下面的农民,这年头买粮食是需要粮票的,而农民是没有粮票的,大家按照参加集体劳动所得的‘工分’,来获得‘口粮’,如果不够吃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所以这年头农民日子过的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粮食不够吃就把自留地里栽种的瓜果蔬菜,自家鸡下的蛋,拿到城里贩卖是农民获得金钱和粮票的唯一途径。
正因如此,这样的贩卖行为是没有哪个部门会来干涉的,要是哪个政府领导或者毛纺厂的领导敢驱敢摆摊的农民,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当然市场在那里以后,卖东西的当然就不可能只有农民了,不少胆子大的小商小贩也会穿插在农民中卖着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弄来的东西,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摆摊,但是却会偷偷的询问停留的工人。这些小贩贩卖的东西大多是供销社没有的,或者供应紧张的。
“大姐,要电子表吗?最新的液晶电子表,县城供销社都还没有哦。”
明慎言朝着一位刚刚买完鸡蛋、脸色红润的中年妇女小声的问道。这些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明慎言一员火眼金睛,察言观色什么的都是小意思,眼前的中年妇女一看就知道是毛纺厂的管理层或者技术工,属于有消费能力的。
“什么液晶电子表?”那大姐好奇的问道。
明慎言直接撩起劳保服的袖子,露出左手胳膊上带着的三个颜色各异的电子表。
“最新款的电子表,京城那边刚刚开始有的卖,沪城都还没有呢。”明慎言此刻演技爆发。
这大姐一听来了兴趣,明少先取下一个电子表,向她介绍起电子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来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两人达成了交易。
“行,看着和您投缘,这表就30块卖您了,要知道即便在京城,没有四、五十您也别想拿下来。”明慎言一边数着钱和票证一边说道。
“小伙子,小心思挺活络啊,你是收了我30,可是还搭着10斤的粮票和5斤的肉票呢。”吴惠芬看着手腕上的电子表,一脸肉疼的说道。
她是毛纺厂的车间主任,有着5级技工的职称,每个月的工资有50多块,在这个整体工人工资都在30左右的年代,已经算是高薪了。但是,买这一个小小的电子表就几乎花掉了她半个多月的工资,还是让她心痛不已。
不过看着眼前的电子表,吴惠芬到不觉得自己被骗了,作为厂里的管理层,她经常回到市里、省里其他兄弟单位去交流。每次出差势必都会去逛逛大城市的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店,这样精致、先进的电子表的确是没见过。
“嘿嘿,大姐,您不吃亏的。”明慎言笑着收起钱和粮票。
他没打算坑眼前的大姐,这年头的工人日子虽然过的比农民好些,但是也也不容易,而且小县城就这么点大小,明慎言以后还会经常来这里摆摊,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难免会碰到。
卖给大姐的电子表来自2017年,市场售价可能不到20块,但是1977年这会儿,在京城中关村那绝对要卖50块左右。因为液晶电子表这玩意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真正开始量产销售,也就是在1973年的RB。
在如今的中国,这样的电子表就只有在京城、沪城这样的大都市才有少量的货源。而且明少先可以打包票的是,虽然他的电子表产自时光门另一边的小厂,但是在性能质量上绝对领先RB电子表不止一个档次,并且外形更加漂亮。
“也是,小伙子,我叫吴惠芬,你一直在这摆摊吗?你的手表是哪里进来的啊?回头我介绍同事来你这买东西啊。”
“那感情好啊,大姐,我叫明少先,枫南村那边的,手表是家里一个亲戚让我帮忙卖的,据说是香港那边带回国的,但是东西不多,以后,有货了我就会拿这边来。”明慎言压低了声音,并且报的是他失踪叔叔的名字,未来这将是他的名字。
1977年还是个敏感的时期,虽然像明慎言这样的小贩自新中国成立后,在市面上一直没有间断出现过,但是还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打着‘做买卖’的旗号的。‘资本主义尾巴’在如今的年代还是被批判的事情。
“行,下次有好东西记得找我啊。”吴惠芬没在意明慎言的行为,她算是思想上比较开放的。
短短一个中午时间,如今的‘明少先’卖掉了3块电子表,手里多了102块钱,和30斤粮票、5斤肉票、5斤油票。
背起包裹,明少先抖擞着精神准备踏上在这个世界中的第一次‘回家’之路。虽然他的‘家人’如今还没见过他。
明少先要去浙北小县城东北角一个叫枫南村的宁静小村庄,与它一河之隔的对面就是SH的枫泾镇,所以这一路都算是大路,绝对不存在迷路的问题。
20来公里的路程,明少先只花了两个多小时就赶到了,甚至他都没有感觉到什么疲劳。这时明少先才算发现了穿越后自己这身体的不凡。
明少先茫然的站在属于枫南村第一生产大队的平房前,面对墙上鲜明的打字标语——抓革命,促生产,他有些不知所措。
片刻之后,他驱走脑中的胡思乱想,鼓起勇气,大步的踏进了敞开着的屋子。
明少先刚踏进屋子,就看见从里屋迎面走出四个人,走在前面的高个中年人,正不断嘱咐着身边的人。
“刘金喜的手是骨折,不好好养着以后会做毛病的,你们不劝着就算了,竟然还让他去挑西瓜,这才几天啊,两次骨折了。这会我给他上了夹板,一个半月之内绝对不能再动了,不然再骨折,你们就准备带他去市医院或者沪城动手术吧,这种手术县里医院都做不了。”
高个中年人侧着脸,明少先没看清楚对方的脸,他对身边的人一顿抱怨,身边的人也是一脸尴尬,但是却不敢说什么,明少先判断对方可能是村里的干部,于是决定向他问问情况。
明少先走上一步问道:“不好意思,同志,我打听户人家,村里有没有姓明的啊-------------?”
明少先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呆呆的楞在了原地,因为此时对面的中年人已经转过脸来了,同样也一脸震惊的望着明少先。
————————分割线————————
明礼是1927年生人,如今50岁,祖籍JS苏州,解放前明家在JS苏州经营一家药铺兼职看病,小日子过得不错,不过后来被国民党祸害没了。明礼就一路流浪南下,最后在解放时,落户在了浙北小县城,并结了婚。
结婚后,老婆万美芳给他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一直一脉单传的明礼算是高兴坏了,他给每个儿子都取了个洋气的名字。四个孩子的抚养对明礼一家来说压力很大,但是明礼不在乎,靠着祖传的手艺和踏实肯干,明家的孩子被一个个的拉扯大了,即便是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明家的孩子也没断了吃食过。
不过就像村里人说的那样,老天爷似乎觉得明礼命中不该有四个儿子这么多。所以老四明少先5岁的时候丢了,这事对明礼的打击很大,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默默承受家庭压力的明礼也慢慢将这件事情放下了。
今天一早起床明礼就觉得两个眉毛都跳的厉害,自己拔了好几根也没止住,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果不其然,中午刚吃过饭不久,生产队里就有人来找了,一个生产队的刘金喜的手二次骨折了,要他去帮忙正骨。
明礼家是祖传了中医,解放前,他父亲在苏州杏林很有名气,不过年轻时明礼好玩,家里的祖传手艺还没能全部学精,他父亲就去世了,故而明礼真正精通的也就是中医中的正骨和零零散散几个治皮肤病的秘方,看内科疑难杂症他是不行的。故此,解放后明礼也没得到政府的重视,就落户在了农村。
不过明礼这样的手艺,对于这时的农村人来说,已经完全足够用了,经常田间劳作的农民最多的就是扭伤骨折、防范感冒这样的小毛小病了,于是明礼后来顺理成章的成了当时的‘时代产物’——赤脚医生。
明礼这个有着一技之长的赤脚医生甚至有时候被县城工厂请去给受伤的工人看病,于是出了名。
所以枫南村,乃至于临近几个村里人有个头疼毛热、腹泻肚子疼什么的都会直接来找明礼。而如果是骨折脱臼这样的硬伤,明礼的手艺甚至比那些大医院的医生更好、更有效,所以他虽然不是村里的干部,但是在枫南村的地位却是不低。
忙活了半天,明礼把二次骨折的刘金喜收拾妥当,但是自己的眉头还是没停下,甚至他还觉得自己心中莫名其妙多了一股难以言表的狂躁情绪。
走出生产队时,借着机会,明礼把身边的生产队小队长和其他人一起训了一顿,反正他在村里也算是‘德高望重’,这次又占着理,没人会和他计较。
还没出门,迎面就传来了一个声音。
“不好意思,同志,我打听户人家,村里有没有姓明的啊-------------?”
明礼抬起头,看了一眼面前17、8岁样子的年轻人,随后就觉得自己的脑中一片空白,心脏呼唤一下子停止了跳动,全身的血液一下子全部冲到了脑门上。
——————————————————————分割线————————————
明少先望着眼前中年人那张和他几乎一模一样的脸,他算是终于明白了之前父母对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要冒充明少先,他一直以为自己得有什么证明身份的东西,于是就问父亲要他的檀木珠挂坠。据说那是爷爷明礼给四个儿子每个人的满月礼物,明少先丢了的时候,身上就带着它。
不过,母亲袁慧英却说:“其实不需要什么信物,到时候你只要往你爷爷面前一站,没人会怀疑你就是明少先的。”这话引来父亲明少征一致赞同。
如今‘明少先’站在明礼面前,他算是明白自己父母的意思了,眼前和他长得极像的人,不用说一定就是他的‘父亲’明礼了。两人的脸除了明礼多了几条皱纹,其他几乎一模一样。明少先有些迷糊了,他穿越前没见过爷爷明礼年轻时的照片,不过1997年爷爷去世那会儿的样子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面容苍老,瘦的不成人形。如今没想到的是,1977年这会儿,明礼竟然如此高大壮实,而且两人长得如此之像。
明少先正思考着怎么开口,前面明礼已经颤抖着跑上前来,由于走的急,还差点摔了一跤。
明少先下意识的去搀扶,结果被明礼一把搂进了怀了。
明少先没想到此时的‘爷爷’明礼是这般的强壮,直勒得有些透不过气,要知道这会儿经过穿越时光门的他,身体强壮的不像话。
明少先自有记忆起,一直记得爷爷明礼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吃药,所以他原本一直以为明礼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没想到的是如今的明礼身体强壮的不像话。
“少秋,去,回去告诉你妈,还有少文和少征。”明礼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告诉他们,少先回来了,少先回来了。”
一股幸福感自明少先的心中泛起,从此以后,明少先将成为他的名字和身份,眼前的人就是他的父亲,他的家人都在等着他‘回家’。
“爸,我回来了,你儿子少先回来了。”明少先已经哭得不成人形。
0003章、亲人
明慎言正在对着镜子给自己剪头发,原本在2017年时尚新潮的飞机头,明慎言不认为可以被1977年的人们所接受,为了不惹麻烦,他只能自己把头发剪了。
收拾完自己的发型,换上母亲不知从哪里淘来的灰色劳保服,明慎言将剪刀镜子,连带着身上可能暴露身份的东西,全部送进时光门,背上家人给自己准备的包裹,准备开始自己的1977年之旅了。
“儿子,记得卖东西的时候机灵点,被公安抓了,你可说不清楚这些东西的来历啊。”明少征提醒道,明慎言的包裹里都是计算器、电子表一类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算是高科技产品了。
“知道啦,爸,你儿子精着呢。不说了,走了。以后每晚8点我们固定通话。”明慎言抬抬手腕指着手表对父母姐姐说道。
收起时光门,明慎言精神抖擞的踏出了砖瓦厂。
——————分割线——————
离开砖瓦窑,明慎言就依着记忆,10来公里的路,他走了一个小时就赶到了小县城里,一路的好奇和兴奋,让明慎言几乎忘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
这个时代的浙北小县城还很小,县城所在的城关镇也就是由不到5条街组成,而最大的一条叫做车站路,因为直通火车站而得名。
车站路中段位置有一家整个县城最大的国有企业,毛纺厂,据说在职的员工有近10000人。距离毛纺厂200米的地方是当时的供销社,工人们可以凭借钱和各种票据在这里买到许多东西。
因为人多而集中,所以这200米的路边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行当——地摊。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任何东西都无法做到敞开供应。政府为了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实行了凭票计划供应的方案。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票证,小到买包糖,大到买自行车缝纫机光有钱是买不到东西的,还都需要相应票证。所以在这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而在这里拍地摊的人基本上都是县城城关镇下面的农民,这年头买粮食是需要粮票的,而农民是没有粮票的,大家按照参加集体劳动所得的‘工分’,来获得‘口粮’,如果不够吃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所以这年头农民日子过的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粮食不够吃就把自留地里栽种的瓜果蔬菜,自家鸡下的蛋,拿到城里贩卖是农民获得金钱和粮票的唯一途径。
正因如此,这样的贩卖行为是没有哪个部门会来干涉的,要是哪个政府领导或者毛纺厂的领导敢驱敢摆摊的农民,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当然市场在那里以后,卖东西的当然就不可能只有农民了,不少胆子大的小商小贩也会穿插在农民中卖着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弄来的东西,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摆摊,但是却会偷偷的询问停留的工人。这些小贩贩卖的东西大多是供销社没有的,或者供应紧张的。
“大姐,要电子表吗?最新的液晶电子表,县城供销社都还没有哦。”
明慎言朝着一位刚刚买完鸡蛋、脸色红润的中年妇女小声的问道。这些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明慎言一员火眼金睛,察言观色什么的都是小意思,眼前的中年妇女一看就知道是毛纺厂的管理层或者技术工,属于有消费能力的。
“什么液晶电子表?”那大姐好奇的问道。
明慎言直接撩起劳保服的袖子,露出左手胳膊上带着的三个颜色各异的电子表。
“最新款的电子表,京城那边刚刚开始有的卖,沪城都还没有呢。”明慎言此刻演技爆发。
这大姐一听来了兴趣,明少先取下一个电子表,向她介绍起电子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来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两人达成了交易。
“行,看着和您投缘,这表就30块卖您了,要知道即便在京城,没有四、五十您也别想拿下来。”明慎言一边数着钱和票证一边说道。
“小伙子,小心思挺活络啊,你是收了我30,可是还搭着10斤的粮票和5斤的肉票呢。”吴惠芬看着手腕上的电子表,一脸肉疼的说道。
她是毛纺厂的车间主任,有着5级技工的职称,每个月的工资有50多块,在这个整体工人工资都在30左右的年代,已经算是高薪了。但是,买这一个小小的电子表就几乎花掉了她半个多月的工资,还是让她心痛不已。
不过看着眼前的电子表,吴惠芬到不觉得自己被骗了,作为厂里的管理层,她经常回到市里、省里其他兄弟单位去交流。每次出差势必都会去逛逛大城市的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店,这样精致、先进的电子表的确是没见过。
“嘿嘿,大姐,您不吃亏的。”明慎言笑着收起钱和粮票。
他没打算坑眼前的大姐,这年头的工人日子虽然过的比农民好些,但是也也不容易,而且小县城就这么点大小,明慎言以后还会经常来这里摆摊,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难免会碰到。
卖给大姐的电子表来自2017年,市场售价可能不到20块,但是1977年这会儿,在京城中关村那绝对要卖50块左右。因为液晶电子表这玩意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真正开始量产销售,也就是在1973年的RB。
在如今的中国,这样的电子表就只有在京城、沪城这样的大都市才有少量的货源。而且明少先可以打包票的是,虽然他的电子表产自时光门另一边的小厂,但是在性能质量上绝对领先RB电子表不止一个档次,并且外形更加漂亮。
“也是,小伙子,我叫吴惠芬,你一直在这摆摊吗?你的手表是哪里进来的啊?回头我介绍同事来你这买东西啊。”
“那感情好啊,大姐,我叫明少先,枫南村那边的,手表是家里一个亲戚让我帮忙卖的,据说是香港那边带回国的,但是东西不多,以后,有货了我就会拿这边来。”明慎言压低了声音,并且报的是他失踪叔叔的名字,未来这将是他的名字。
1977年还是个敏感的时期,虽然像明慎言这样的小贩自新中国成立后,在市面上一直没有间断出现过,但是还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打着‘做买卖’的旗号的。‘资本主义尾巴’在如今的年代还是被批判的事情。
“行,下次有好东西记得找我啊。”吴惠芬没在意明慎言的行为,她算是思想上比较开放的。
短短一个中午时间,如今的‘明少先’卖掉了3块电子表,手里多了102块钱,和30斤粮票、5斤肉票、5斤油票。
背起包裹,明少先抖擞着精神准备踏上在这个世界中的第一次‘回家’之路。虽然他的‘家人’如今还没见过他。
明少先要去浙北小县城东北角一个叫枫南村的宁静小村庄,与它一河之隔的对面就是SH的枫泾镇,所以这一路都算是大路,绝对不存在迷路的问题。
20来公里的路程,明少先只花了两个多小时就赶到了,甚至他都没有感觉到什么疲劳。这时明少先才算发现了穿越后自己这身体的不凡。
明少先茫然的站在属于枫南村第一生产大队的平房前,面对墙上鲜明的打字标语——抓革命,促生产,他有些不知所措。
片刻之后,他驱走脑中的胡思乱想,鼓起勇气,大步的踏进了敞开着的屋子。
明少先刚踏进屋子,就看见从里屋迎面走出四个人,走在前面的高个中年人,正不断嘱咐着身边的人。
“刘金喜的手是骨折,不好好养着以后会做毛病的,你们不劝着就算了,竟然还让他去挑西瓜,这才几天啊,两次骨折了。这会我给他上了夹板,一个半月之内绝对不能再动了,不然再骨折,你们就准备带他去市医院或者沪城动手术吧,这种手术县里医院都做不了。”
高个中年人侧着脸,明少先没看清楚对方的脸,他对身边的人一顿抱怨,身边的人也是一脸尴尬,但是却不敢说什么,明少先判断对方可能是村里的干部,于是决定向他问问情况。
明少先走上一步问道:“不好意思,同志,我打听户人家,村里有没有姓明的啊-------------?”
明少先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呆呆的楞在了原地,因为此时对面的中年人已经转过脸来了,同样也一脸震惊的望着明少先。
————————分割线————————
明礼是1927年生人,如今50岁,祖籍JS苏州,解放前明家在JS苏州经营一家药铺兼职看病,小日子过得不错,不过后来被国民党祸害没了。明礼就一路流浪南下,最后在解放时,落户在了浙北小县城,并结了婚。
结婚后,老婆万美芳给他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一直一脉单传的明礼算是高兴坏了,他给每个儿子都取了个洋气的名字。四个孩子的抚养对明礼一家来说压力很大,但是明礼不在乎,靠着祖传的手艺和踏实肯干,明家的孩子被一个个的拉扯大了,即便是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明家的孩子也没断了吃食过。
不过就像村里人说的那样,老天爷似乎觉得明礼命中不该有四个儿子这么多。所以老四明少先5岁的时候丢了,这事对明礼的打击很大,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默默承受家庭压力的明礼也慢慢将这件事情放下了。
今天一早起床明礼就觉得两个眉毛都跳的厉害,自己拔了好几根也没止住,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果不其然,中午刚吃过饭不久,生产队里就有人来找了,一个生产队的刘金喜的手二次骨折了,要他去帮忙正骨。
明礼家是祖传了中医,解放前,他父亲在苏州杏林很有名气,不过年轻时明礼好玩,家里的祖传手艺还没能全部学精,他父亲就去世了,故而明礼真正精通的也就是中医中的正骨和零零散散几个治皮肤病的秘方,看内科疑难杂症他是不行的。故此,解放后明礼也没得到政府的重视,就落户在了农村。
不过明礼这样的手艺,对于这时的农村人来说,已经完全足够用了,经常田间劳作的农民最多的就是扭伤骨折、防范感冒这样的小毛小病了,于是明礼后来顺理成章的成了当时的‘时代产物’——赤脚医生。
明礼这个有着一技之长的赤脚医生甚至有时候被县城工厂请去给受伤的工人看病,于是出了名。
所以枫南村,乃至于临近几个村里人有个头疼毛热、腹泻肚子疼什么的都会直接来找明礼。而如果是骨折脱臼这样的硬伤,明礼的手艺甚至比那些大医院的医生更好、更有效,所以他虽然不是村里的干部,但是在枫南村的地位却是不低。
忙活了半天,明礼把二次骨折的刘金喜收拾妥当,但是自己的眉头还是没停下,甚至他还觉得自己心中莫名其妙多了一股难以言表的狂躁情绪。
走出生产队时,借着机会,明礼把身边的生产队小队长和其他人一起训了一顿,反正他在村里也算是‘德高望重’,这次又占着理,没人会和他计较。
还没出门,迎面就传来了一个声音。
“不好意思,同志,我打听户人家,村里有没有姓明的啊-------------?”
明礼抬起头,看了一眼面前17、8岁样子的年轻人,随后就觉得自己的脑中一片空白,心脏呼唤一下子停止了跳动,全身的血液一下子全部冲到了脑门上。
——————————————————————分割线————————————
明少先望着眼前中年人那张和他几乎一模一样的脸,他算是终于明白了之前父母对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要冒充明少先,他一直以为自己得有什么证明身份的东西,于是就问父亲要他的檀木珠挂坠。据说那是爷爷明礼给四个儿子每个人的满月礼物,明少先丢了的时候,身上就带着它。
不过,母亲袁慧英却说:“其实不需要什么信物,到时候你只要往你爷爷面前一站,没人会怀疑你就是明少先的。”这话引来父亲明少征一致赞同。
如今‘明少先’站在明礼面前,他算是明白自己父母的意思了,眼前和他长得极像的人,不用说一定就是他的‘父亲’明礼了。两人的脸除了明礼多了几条皱纹,其他几乎一模一样。明少先有些迷糊了,他穿越前没见过爷爷明礼年轻时的照片,不过1997年爷爷去世那会儿的样子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面容苍老,瘦的不成人形。如今没想到的是,1977年这会儿,明礼竟然如此高大壮实,而且两人长得如此之像。
明少先正思考着怎么开口,前面明礼已经颤抖着跑上前来,由于走的急,还差点摔了一跤。
明少先下意识的去搀扶,结果被明礼一把搂进了怀了。
明少先没想到此时的‘爷爷’明礼是这般的强壮,直勒得有些透不过气,要知道这会儿经过穿越时光门的他,身体强壮的不像话。
明少先自有记忆起,一直记得爷爷明礼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吃药,所以他原本一直以为明礼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没想到的是如今的明礼身体强壮的不像话。
“少秋,去,回去告诉你妈,还有少文和少征。”明礼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告诉他们,少先回来了,少先回来了。”
一股幸福感自明少先的心中泛起,从此以后,明少先将成为他的名字和身份,眼前的人就是他的父亲,他的家人都在等着他‘回家’。
“爸,我回来了,你儿子少先回来了。”明少先已经哭得不成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