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题凑天棺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抬棺匠》最新章节!
“老袁实不相瞒,史前文明时期的棺材保存这么完整的我倒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中国千百年来,盗墓活动太猖獗了,有多少古墓葬被盗掘损毁,无法计量。历史没有顾得上细数,一个不争的事实,先秦时期王公和后世帝王陵墓一直是盗墓者觊觎的主要对象。我真是心痛啊!我们有时候发现一座没有被盗墓贼所光临的墓葬就是感觉像吃了蜂蜜一样!”周教授看着天棺感叹着说道。
我对于这些东西不懂,只是知道盗墓贼一直都在历史的舞台上活动着,而且扮演很重要的历史角色。
冯雨柔摸了一下天棺也发出感叹:“奇迹啊!估计秦始皇也没有此荣幸,享受如此之棺椁,九重棺,真是震撼。而且在考古发掘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九重天棺,这个棺材的发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个远古遗迹能够保存这么完整,并且没有盗墓贼所光临,可能因为这远古遗迹根本就不是一个坟墓,只是一个古人用来祭祀的场地,掩埋在地下千年之久,能够重见天日也是有着自己的魅力!”袁纯清抽了一口雪茄说道,这老头怎么还有雪茄啊!
真是一个老烟鬼!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盗墓之风慢慢盛行起来。书中写到,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掘之墓也,以耳闻所见,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赵、魏、韩皆亡矣,其皆故国矣。自此以上者,亡国不可胜数,是故,大墓无不掘也。”周教授摸着九重天棺忽然眼中溢出了激动的泪水。
是啊!发现没有完整地棺材的事情也是奇事啊!
周教授一直想要研究透彻的史前文明,估计能够从这九重天棺当中得到一点端倪。
“周教授说得对,通过《吕氏春秋·安死》的记载,我们不难判断当时盗掘墓葬的疯狂。但是这个棺材之所以能够安全的在这里躺几千年之久,估计是因为这里有着绝密的保密措施,再者说将九重天棺隐藏在这远古遗迹之下,也可以称之为奇迹,真可谓心思缜密,世上估计只有这一个九重天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
冯雨柔我看眼眶也有一点湿润,对考古痴迷的人就是这个样子,看见珍奇的宝贝双眼放光,估计都走不动路了。
“不管里边是什么,我周经纶都问心无愧啊!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啊!其实压根到了这个时候,我倒是对于远古遗迹的秘密没有期盼了,因为有的东西你一旦弄明白了,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那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才是最好的感觉!”
周教授忽然这么一句话,倒是把我干懵逼了,这是什么节奏,他步入超脱的境界了吗?
“雨柔,你是否发现这个天棺我们看去倒是有一点题凑的感觉,所谓以木累棺外,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周教授面露狐疑之色的说道。
“何以见得,这个天棺可是和题凑一点都挨不着啊!周遭可是连一根木头都没有见到啊!”
冯雨柔疑惑的问着周教授。
“我也只是感觉,感觉这和题凑有点像,你看天棺下边的树根,好像五根手指全部朝着天棺的方向指去。古语言,题,头也。头凑,以头内向,所以为固。而这个树根起到将棺材固定的作用,看起来就好像是题凑一般!”
题凑,这个名词我好像在家传的《抬棺笔记》当中看到过,但是因为太复杂也没有多看,所以也就不了解这题凑是什么意思。
经过周教授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这题凑乃是一种墓室规格的象征。
我忽然想起来了一句:“周教授这题凑是不是用大木累积而成,木头皆内向成为外围,所谓上尖下方,犹如屋檐四垂。”
对于题凑我就只能够想起这么一句,因为我的某位先祖写的时候,还是用文言文写的,至于意思我也不是很清楚。
若是说白了,题凑就是类似于椁室一样,用来提升帝王棺的逼格。
冯雨柔似乎还有一点不相信,可是周教授继续说道:“雨柔,这说不定是题凑的鼻祖,后代的题凑格局说不定都是沿用这个也不是不可能啊!”
冯雨柔点了点头,随即对着周教授问道:“可是周教授这个和之前咱们看的黄肠题凑不一样啊!”
还没等我说话,袁纯清就好奇的问道:“老周,雨柔说的这个黄肠题凑是嘛意思?”
“首先‘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周代和汉代,汉代以后很少再用,至于形态各异,各有各的说法。而黄肠题凑乃是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具体的说一说!”
看来袁纯清和我一样,对于这黄肠题凑都是颇感兴趣啊!
周教授告诉我们‘题凑’的基本特点是,
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
二是木头皆内向,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
三是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
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
怪不得冯雨柔说这个巨大的树根不像是题凑,就是我也觉得不像!
黄肠题凑乃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
黄肠题凑即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黄肠是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指柏木黄心,题凑是指墓葬的形式和结构。这就是黄肠题凑名字的由来,但是这题凑的历史可比黄肠要早得多。
使用“黄肠题凑”,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使之不受损坏。
周教授道:“你们仔细观察九重天棺,你们会发现这外边的九层棺椁和树根的不正是构成一种另外的题凑了吗?至于对错我也不敢肯定,我的判断出自于第六感吧!凭借多年经验所得吧!”周教授说的迷迷糊糊,这棺有九重各有其意,我倒是想看看这外边的九层棺椁有着什么宝贝!”
“而这最早的黄肠题凑,正是出自于秦公一号大墓,秦公一号大墓乃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幸运的是,我老师的朋友武俊生正是当时这秦公一号大墓的二号负责人,因为我老师遭受迫害,那个时候武俊生知道我是我老师的得意门生,所以我就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古,只不过后来以为工作调动,在秦公一号大墓工作考古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也比外界知道多那么一点!”
其实周教授虽然说是多那么一点,一定是有着什么秘闻的。
周教授告诉我们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
第一:是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
第二: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
第三: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
第四: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
第五:珍贵的180多个石磬上的文字,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乃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原来在1975年,陕西省考古所一支考古队来到宝鸡市凤翔县,这只考古队是带着任务来的,他们要做的事情乃是寻找保护一座神秘的墓葬——秦帝国先祖的足迹。
但是考古队苦苦寻找,没有一丝的线索,几个月的时间,考古人员紧紧的绷住自己大脑神经,信念就只有一个——找到墓葬。
但是幸运的事情却降临在考古队的身上,在一个叫南指挥村的地方,一位靳姓村民却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这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一个引子,一场规模空前的考古大发掘由此拉开了序幕。从1976年到1986年,这次发掘整整持续了10年。
南指挥村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5公里,离村子不远有一块奇怪的荒地,春夏时节,不管雨水多寡,那里庄稼都长不好。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对此似乎也习以为常,没人想去深究。
1976年的一天,附近一赵姓村民推着小土车来到这里,他要挖点土修补自家的院墙。
铁铲挥处,黄土里带出一些奇怪的土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与周围黄土明显不同,有黄有红,还夹杂着一些碎石,并且非常坚硬。
几天以后,村民闲谈中又提及的这件事,很偶然地被陕西省考古所考古专家记了下来,职业的敏感让考古专家意识到,这里面必有蹊跷。
考古队很快赶来,进行实地勘察。
那些奇怪的土块是经过人工夯砸的,初步勘察结果,让考古队员震惊不已。他们来自一个巨大的地下工程,这个四方形的神秘地下工程,占地面积被考古队标出,竟然足足有两个国际标准篮球场大!
不久之后,考古勘察又有离奇发现,工程东西方向有向外的延伸迹象。整个工程呈怪异的“中”字型结构。
几个月之后,工程地面以下的大致形制被考古队摸清。它的主体部分为三层,在十余米处有一圈二层台面。而工程深度,竟然相当于8层楼高。如此形制,基本可以确认这是一座古墓。墓葬之大,实属罕见,拥有如此巨大墓葬的主人,其身份也必定极为显赫!
考古专家们本希望一个个难解的谜团,穿越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不断浮现于人们眼前,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渐渐清晰地展露出来。但是从南指挥村传来一个消息,考古现场发现了一些奇怪洞口,那些洞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几天时间,就清理出240多个。仔细查看之后,大墓已经被盗,洞口是盗墓者留下的盗洞。确认出的盗洞的总数是247个盗洞,非常多。
现在所发掘出来的文物多半都是当时盗墓贼看不上所遗留下的文物。
我原本以为故事就结束了,可是没有想到周教授话风一转,对我们几人说道:“因为棺椁因为体积太大,虽然被盗墓贼所光临,但是棺椁大的样子和制式并没有损害多少!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个天棺是不是题凑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个天棺材乃是用某种金属液体浇铸而成,所以是被封印的棺材。”
“啊!”
“封印?”
“难道里边封印着某种上古巨兽?”
我笑着说了一句:“周教授那不敢打开啊!万一出来祸害人间怎么办?”
“哈哈...哈哈”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周教授看不出来这个棺材是被封印的啊!”冯雨柔疑惑的问道。
接下来周教授解释道“秦公一号大墓葬整套椁具的用料就足以令人惊叹:所用的枋木均由柏木材心做成,每根的横截面都是边长21厘米的正方形,两端中心有21厘米长的榫头,重逾300公斤,长度分为5.6米和7.3米两种。而且棺材为了防止地下水沿着木料结节渗入造成腐朽,椁木原有的结节都被挖出,然后用铅、锡和白铁合金浇注封护。在金属浇注过程中既没有烧坏木质,又浇注得很平整,在椁室周围和上方填有木炭,外围再填青膏泥,这些保护层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气进入以保护椁室,而椁木的木质至今保存完好,这完全可称得上是个奇迹。”
“周教授我在上边看不到关于金属液体浇 铸的影子啊!”
“雨柔,你是不是觉得无迹可寻,再细心一点!”
冯雨柔看了几眼之后,用手在天棺上边摸着,浑然身子为之一震,惊奇得像半截木头般愣愣地戳在那儿。
她的面色,一刹时地变了颜色!一张嘴差不多看着好像是一个小圆孔的样子。
难道真的是 封印?
“老袁实不相瞒,史前文明时期的棺材保存这么完整的我倒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中国千百年来,盗墓活动太猖獗了,有多少古墓葬被盗掘损毁,无法计量。历史没有顾得上细数,一个不争的事实,先秦时期王公和后世帝王陵墓一直是盗墓者觊觎的主要对象。我真是心痛啊!我们有时候发现一座没有被盗墓贼所光临的墓葬就是感觉像吃了蜂蜜一样!”周教授看着天棺感叹着说道。
我对于这些东西不懂,只是知道盗墓贼一直都在历史的舞台上活动着,而且扮演很重要的历史角色。
冯雨柔摸了一下天棺也发出感叹:“奇迹啊!估计秦始皇也没有此荣幸,享受如此之棺椁,九重棺,真是震撼。而且在考古发掘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九重天棺,这个棺材的发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个远古遗迹能够保存这么完整,并且没有盗墓贼所光临,可能因为这远古遗迹根本就不是一个坟墓,只是一个古人用来祭祀的场地,掩埋在地下千年之久,能够重见天日也是有着自己的魅力!”袁纯清抽了一口雪茄说道,这老头怎么还有雪茄啊!
真是一个老烟鬼!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盗墓之风慢慢盛行起来。书中写到,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掘之墓也,以耳闻所见,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赵、魏、韩皆亡矣,其皆故国矣。自此以上者,亡国不可胜数,是故,大墓无不掘也。”周教授摸着九重天棺忽然眼中溢出了激动的泪水。
是啊!发现没有完整地棺材的事情也是奇事啊!
周教授一直想要研究透彻的史前文明,估计能够从这九重天棺当中得到一点端倪。
“周教授说得对,通过《吕氏春秋·安死》的记载,我们不难判断当时盗掘墓葬的疯狂。但是这个棺材之所以能够安全的在这里躺几千年之久,估计是因为这里有着绝密的保密措施,再者说将九重天棺隐藏在这远古遗迹之下,也可以称之为奇迹,真可谓心思缜密,世上估计只有这一个九重天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
冯雨柔我看眼眶也有一点湿润,对考古痴迷的人就是这个样子,看见珍奇的宝贝双眼放光,估计都走不动路了。
“不管里边是什么,我周经纶都问心无愧啊!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啊!其实压根到了这个时候,我倒是对于远古遗迹的秘密没有期盼了,因为有的东西你一旦弄明白了,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那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才是最好的感觉!”
周教授忽然这么一句话,倒是把我干懵逼了,这是什么节奏,他步入超脱的境界了吗?
“雨柔,你是否发现这个天棺我们看去倒是有一点题凑的感觉,所谓以木累棺外,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周教授面露狐疑之色的说道。
“何以见得,这个天棺可是和题凑一点都挨不着啊!周遭可是连一根木头都没有见到啊!”
冯雨柔疑惑的问着周教授。
“我也只是感觉,感觉这和题凑有点像,你看天棺下边的树根,好像五根手指全部朝着天棺的方向指去。古语言,题,头也。头凑,以头内向,所以为固。而这个树根起到将棺材固定的作用,看起来就好像是题凑一般!”
题凑,这个名词我好像在家传的《抬棺笔记》当中看到过,但是因为太复杂也没有多看,所以也就不了解这题凑是什么意思。
经过周教授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这题凑乃是一种墓室规格的象征。
我忽然想起来了一句:“周教授这题凑是不是用大木累积而成,木头皆内向成为外围,所谓上尖下方,犹如屋檐四垂。”
对于题凑我就只能够想起这么一句,因为我的某位先祖写的时候,还是用文言文写的,至于意思我也不是很清楚。
若是说白了,题凑就是类似于椁室一样,用来提升帝王棺的逼格。
冯雨柔似乎还有一点不相信,可是周教授继续说道:“雨柔,这说不定是题凑的鼻祖,后代的题凑格局说不定都是沿用这个也不是不可能啊!”
冯雨柔点了点头,随即对着周教授问道:“可是周教授这个和之前咱们看的黄肠题凑不一样啊!”
还没等我说话,袁纯清就好奇的问道:“老周,雨柔说的这个黄肠题凑是嘛意思?”
“首先‘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周代和汉代,汉代以后很少再用,至于形态各异,各有各的说法。而黄肠题凑乃是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具体的说一说!”
看来袁纯清和我一样,对于这黄肠题凑都是颇感兴趣啊!
周教授告诉我们‘题凑’的基本特点是,
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
二是木头皆内向,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
三是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
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
怪不得冯雨柔说这个巨大的树根不像是题凑,就是我也觉得不像!
黄肠题凑乃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
黄肠题凑即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黄肠是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指柏木黄心,题凑是指墓葬的形式和结构。这就是黄肠题凑名字的由来,但是这题凑的历史可比黄肠要早得多。
使用“黄肠题凑”,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使之不受损坏。
周教授道:“你们仔细观察九重天棺,你们会发现这外边的九层棺椁和树根的不正是构成一种另外的题凑了吗?至于对错我也不敢肯定,我的判断出自于第六感吧!凭借多年经验所得吧!”周教授说的迷迷糊糊,这棺有九重各有其意,我倒是想看看这外边的九层棺椁有着什么宝贝!”
“而这最早的黄肠题凑,正是出自于秦公一号大墓,秦公一号大墓乃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幸运的是,我老师的朋友武俊生正是当时这秦公一号大墓的二号负责人,因为我老师遭受迫害,那个时候武俊生知道我是我老师的得意门生,所以我就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古,只不过后来以为工作调动,在秦公一号大墓工作考古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也比外界知道多那么一点!”
其实周教授虽然说是多那么一点,一定是有着什么秘闻的。
周教授告诉我们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
第一:是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
第二: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
第三: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
第四: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
第五:珍贵的180多个石磬上的文字,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乃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原来在1975年,陕西省考古所一支考古队来到宝鸡市凤翔县,这只考古队是带着任务来的,他们要做的事情乃是寻找保护一座神秘的墓葬——秦帝国先祖的足迹。
但是考古队苦苦寻找,没有一丝的线索,几个月的时间,考古人员紧紧的绷住自己大脑神经,信念就只有一个——找到墓葬。
但是幸运的事情却降临在考古队的身上,在一个叫南指挥村的地方,一位靳姓村民却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这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一个引子,一场规模空前的考古大发掘由此拉开了序幕。从1976年到1986年,这次发掘整整持续了10年。
南指挥村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5公里,离村子不远有一块奇怪的荒地,春夏时节,不管雨水多寡,那里庄稼都长不好。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对此似乎也习以为常,没人想去深究。
1976年的一天,附近一赵姓村民推着小土车来到这里,他要挖点土修补自家的院墙。
铁铲挥处,黄土里带出一些奇怪的土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与周围黄土明显不同,有黄有红,还夹杂着一些碎石,并且非常坚硬。
几天以后,村民闲谈中又提及的这件事,很偶然地被陕西省考古所考古专家记了下来,职业的敏感让考古专家意识到,这里面必有蹊跷。
考古队很快赶来,进行实地勘察。
那些奇怪的土块是经过人工夯砸的,初步勘察结果,让考古队员震惊不已。他们来自一个巨大的地下工程,这个四方形的神秘地下工程,占地面积被考古队标出,竟然足足有两个国际标准篮球场大!
不久之后,考古勘察又有离奇发现,工程东西方向有向外的延伸迹象。整个工程呈怪异的“中”字型结构。
几个月之后,工程地面以下的大致形制被考古队摸清。它的主体部分为三层,在十余米处有一圈二层台面。而工程深度,竟然相当于8层楼高。如此形制,基本可以确认这是一座古墓。墓葬之大,实属罕见,拥有如此巨大墓葬的主人,其身份也必定极为显赫!
考古专家们本希望一个个难解的谜团,穿越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不断浮现于人们眼前,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渐渐清晰地展露出来。但是从南指挥村传来一个消息,考古现场发现了一些奇怪洞口,那些洞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几天时间,就清理出240多个。仔细查看之后,大墓已经被盗,洞口是盗墓者留下的盗洞。确认出的盗洞的总数是247个盗洞,非常多。
现在所发掘出来的文物多半都是当时盗墓贼看不上所遗留下的文物。
我原本以为故事就结束了,可是没有想到周教授话风一转,对我们几人说道:“因为棺椁因为体积太大,虽然被盗墓贼所光临,但是棺椁大的样子和制式并没有损害多少!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个天棺是不是题凑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个天棺材乃是用某种金属液体浇铸而成,所以是被封印的棺材。”
“啊!”
“封印?”
“难道里边封印着某种上古巨兽?”
我笑着说了一句:“周教授那不敢打开啊!万一出来祸害人间怎么办?”
“哈哈...哈哈”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周教授看不出来这个棺材是被封印的啊!”冯雨柔疑惑的问道。
接下来周教授解释道“秦公一号大墓葬整套椁具的用料就足以令人惊叹:所用的枋木均由柏木材心做成,每根的横截面都是边长21厘米的正方形,两端中心有21厘米长的榫头,重逾300公斤,长度分为5.6米和7.3米两种。而且棺材为了防止地下水沿着木料结节渗入造成腐朽,椁木原有的结节都被挖出,然后用铅、锡和白铁合金浇注封护。在金属浇注过程中既没有烧坏木质,又浇注得很平整,在椁室周围和上方填有木炭,外围再填青膏泥,这些保护层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气进入以保护椁室,而椁木的木质至今保存完好,这完全可称得上是个奇迹。”
“周教授我在上边看不到关于金属液体浇 铸的影子啊!”
“雨柔,你是不是觉得无迹可寻,再细心一点!”
冯雨柔看了几眼之后,用手在天棺上边摸着,浑然身子为之一震,惊奇得像半截木头般愣愣地戳在那儿。
她的面色,一刹时地变了颜色!一张嘴差不多看着好像是一个小圆孔的样子。
难道真的是 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