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烫手山芋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长命女》最新章节!
杨仕达采纳了苏征的建议,让杨荣不要回寨中, 命他带二百人进入深山。杨仕达修复杨氏旧寨的时候, 也将杨氏在山中另一座小寨进行了修复, 亦屯有食水。彼时并非为了巡山方便而设的一个落脚的地方, 现在让杨荣暂且躲在那里。
杨仕达还是有一种“万一只是虚惊一场呢?”的想法, 若是让长子没命的往远里跑, 等他真做了土司, 怎么把儿子给找回来?
杨荣年轻人,正在有血性的时候,并不想走,杨仕达道:“你就当安你师傅的心。”
杨荣一想也是, 道:“那我便入山吧。阿爹, 那个‘崔老虎’您要小心呀。传言未必可信, 只要有五分,他就是个活阎王了。”
杨仕达道:“我还用你教?”
父子二人却都忘了, 崔颖来惩治流人不假, 原因却是居然有人敢在官道上劫杀朝廷命官!干这个事的虽然是张阿虎,其中也有毕喜的人手, 毕喜正是杨仕达在楣州城里一个得力的打手!袁樵将事情止在毕喜身上, 梁玉也没有打上门去, 这给了杨仕达一种错觉——这两个人并没有想再深挖。
杨仕达在屋子里转圈踱步的时间变长了,他心中没有底。在楣州顺风顺水,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这让他认为自己的才智是一时之选, 也只服一个苏征,别人都不在他的眼里。直到此时,自己的前程、身家性命由别人说了算而他并不能确定别人的想法,才让他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杨家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最坏不过进到山里猫着。“崔老虎”总不能在楣州久住,他难道能不回京城吗?我便先交出一千户来给他交差好了。唔,让他们都躲好,要挑老弱病残的交。聚族而居、聚族而居……】
杨仕达琢磨着怎么哄骗崔颖,崔颖却已经从袁樵手里拿到楣州的概况。
何刺史强拖病体接待了崔颖之后,已无力再设宴款待他,崔颖也不计较:“我来也不是为了吃酒,还是说正事吧。”王司马便代表何刺史介绍了一下情况,面有愧色地道:“是我等无能,以致杨仕达坐大。”
崔颖道:“他真招致了一万户?”
何刺史沉吟道:“依下官之见,还有些虚报的。”
崔颖道:“想到一起去了。唔,我路上也办了几个不法之徒,据他们所言,楣州杨氏也不很安份?”
这个就不是很明白了,虽然梁玉有美娘,一则美娘年幼,二则是个孤女,当家的是她叔叔,美娘也只知道一个大概。袁樵道:“养寇自重罢了。”崔颖点点头,楣州杨氏在朝廷眼里并不很要紧,对他们也不大重视,楣州杨氏想要加重自己的份量,最方便的就是依靠长久以来的威信,与旧部有些勾连。这就是势力范围。
崔颖道:“圣人已命楣州杨氏解释,劝说杨仕达投案了。”他的口气却不甚赞同。
袁樵道:“杨仕达经营三代,怎么会因为一句话而放弃呢?未知朝廷大军何时开到?”
崔颖道:“已经在路上了,成安县公一路收束兵马,较之长途远征要快得多。明天我便借刺史这公堂一用,先审一审案子。”
何刺史心道,都说他是本朝头一号的酷吏,却不是一味蛮干,难怪“四凶”死了,他还活得好好的。
崔颖带着甲士,何刺史的府里还装不下,又特意腾了衙门后街上的两处屋子才将这些人都安顿下来。崔颖并不计较吃住,与何、王见过面,便去拜见刘、王二位夫人,他与梁玉是一个意思,与二位夫人见完礼,便直来直去地道:“此地将有事发生,我这里有人,拨出一部来护送二位离开楣州。”
刘夫人道:“已有安排。”
崔颖道:“听闻府里还有小郎君?唔,又有梁府的小娘子,四位一同离开吧。”
梁玉千算万算,将两位夫人与袁先都计划好了,却忘了自己在别人眼里也是个“妇孺”。崔颖话音一落,袁樵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叔玉还筹划着自己也留下来呢,她手上又有丰邑公主所赠骑士,却是不大好对付。我知中丞必有人马随行,正盼着中丞来!中丞经来本为治理流人犯法之事,她正在流放,合该归中丞管辖。请中丞行文,让她暂离楣州。我只能管得到她在楣县的事,处分却是轮不到我的。”
崔颖看了他一眼,心道,【你们大户人家的心眼儿就是多!你得罪了媳妇儿,是会吃苦头的。】想到梁玉的安危,还是认真地应下了:“好。”
刘、杨二夫人听这两人算计梁玉,也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刀兵无眼,万一打起来就不是街头殴斗能比的了。
刘夫人道:“只盼大军快些到。”
~~~~~~~~~~~~~~~
大军正在路上磨蹭。
成安县公一个主将内心犹疑不定,自然而然地就反应在他的队伍身上。成安县公先是将郭宜等人召集起来说:“虽拨与我等两万军士,却不是我们平日惯常使的,这却需要操练。”
郭宜道:“楣州多山,地气潮湿,领兵而来容易水土不服,反而不如附近州府征集来的驻军用来顺手。”
成安县公道:“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是行军的大忌!兵将不能互知就不能信任,互相不信任,如何能与敌拼杀?”
郭宜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痛快地承认了:“还是将军想得周到。不过圣人命咱们速战速决,还是不能拖太久的。”他这一路看出成安县公不大想赶路,虽然每天该行多少里路从不拖沓,但是言谈举止间就是能看出来成安县公的不乐意。
捞到这个差使的人,哪个不是兴高采烈的?即便是谨慎吧,也没有不高兴的。成安县公就是不高兴,他有本事摆出一张寡妇脸来给大家看,真是好生憋闷。
成安县公当然不乐意,他正算着日子,他老娘杜氏一天一碗粥,能撑多少天呢?【不若先打草惊蛇,绝了杨仕达归顺之心,待他有了异动,我再平叛。】成安县公隐隐有了这么一个想法,这才有了另一个提议:“寻附近的山匪练练手吧,让孩儿们见一见血!”
另一个校尉穆扬诧异地道:“这岂不是要打草惊蛇?”
成安县公道:“据报,那杨仕达修葺旧寨,旧寨却是在山上的。仰攻伤亡极大,纸上谈兵怕要害将士性命,不如拿些小寨试上一试。”
好像也在理?
郭宜、穆扬,与另外几个胡直、寇健、王威,都争着说:“我来、我来!”
成安县公道:“不要争,都有机会的!”
打一个不能让杨仕达警醒,那就接着打下一个,让这些偏将、校尉一个一个都练过一遍,谁也不能讲他偏心不是?
郭宜抢到了第一个动手,搓着手嘿嘿地笑道:“老哥儿几个,就看我的吧!”被穆、胡、寇、王等人围起来按住了打。几人半真半假的笑闹,都有争胜之心。
先是郭宜,动用了攻城器械,却在攻寨的过程中发现军械的使用南北还有些微的不同。而这建在山上的寨子也比攻城为难。郭宜身先士卒,第一个攀上了墙头,啐一口带血的唾沫:“他娘的,还真叫将军说着了,果然有些不灵便,是得练练。”
练一次、练两次,第了三次之后,大军行进的路上还能有几个匪寨?没有匪寨,成安县公居然还不放弃,竟派出斥侯去搜寻。
【这不对呀,】郭宜心里犯了嘀咕,【这怕不是要逼反杨仕达好多拿功劳吧?】
郭宜心里有一丝的松动,建功立业,谁不想?他们的良心还算好的,边将杀边民冒功、剿匪的杀良冒功,都是有的。查出来了法办,查不出来的都是功劳了。
【不不不,这不行,这岂不是辜负了圣人对我们的栽培之意吗?圣人可不想闹大!】郭宜决心与桓晃谈一谈,他不是桓晃带出来的人,不过是因为朝廷的调遣权做桓晃的部下,对桓晃没有过份的敬畏。觑个没人的时候,直入桓晃帐中,开门见山地问:“将军,可是想要更大些的功劳?”
桓觉心道,我要是为了功劳就好了。不动声色地回道:“何出此言?”
郭宜道:“将军不是要逼反杨仕达以建功吗?这样可不好,圣人正看着呢。杨仕达一反,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将军三思呀。”
桓晃被说到心里缺德的地方,颇不自在,道:“我自有安排。”
郭宜道:“愿闻其详。我必不会泄漏。且将军领兵行军,也须我等襄助,我须知道将军的盘算才好行事。”
桓晃正色道:“杨仕达有户一万,一户两丁,便是两万人。不将周围翦灭,这两万人化作流寇,必要扰动州县。那就是你我的罪过了。我的意思,将他困在楣州,所以我才派斥侯查探,遇寨拔寨,以免为贼所趁。”
这道理根本说不通嘛!怎么不趁他还没动手的时候就拿下?那样岂不是更不会造成伤亡吗?【借口都不编个照样的人!简直胡说八道!】郭宜有些恼了:“将军便实话实说又何妨?这样的心思虽不够坦荡,也是人之常情。将军,万不要辜负圣人呀!楣州的官民也是性命!那里面还有几个万不能伤到的人。”
比如崔颖,比如梁玉,一个是皇帝看重的人,一个是太子的亲姨,他俩要有个三长两短,估计功劳不够填这个坑的。
桓晃道:“我会安排心腹人去保护他们的。”
“乱军之中,刀箭无眼,将军就这么有把握吗?”
“够了!”桓晃突然怒喝,“我是主将!有妄议军机者,斩!”
郭宜摔开帐门,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不听好人言!”
这支队伍里,除了桓晃以宗室之尊,就数着郭宜了。论起本事来,众将觉得郭宜可能还要更好一些,就是吃亏在出身不够好。郭宜性情也爽朗,也爱护士卒,与同僚处得也不错。见他与桓晃吵了起来,穆扬便问他:“老郭,怎么了?”
郭宜还要给桓晃留一点情面,低声道:“没事。”
郭宜是不肯说了,穆扬又约了王威去求见桓晃,想给两人说和。仗还没打,自家先不和,这不是个好事情。谁知道桓晃也不肯松口:“郭宜不懂军事,口出妄言,都不许再议论了。”
穆扬半真半假地说:“老郭要是不懂军事,我们就更什么都不懂啦,哈哈哈哈。”
桓晃没接他这个话,王威觉得不妙,一拉穆扬的袖子,两人一起出去了。远离了桓晃的大帐,王威才说:“我看不是个事儿。桓将军既是主将,又是宗室,我们都是外人,他才是圣人的自家人,不好与他硬犟的。我们还是去劝劝老郭吧,叫他忍一忍,别为气吃亏。”
穆扬道:“还是你有主意,走,找老郭去。”
两人问来问去,在营盘边上的栅栏底下找到郭宜。郭宜已经没事人似的正逗个小兵呢:“哎,李四,这么大个人了,哭什么哭?不就衣裳坏了吗?再做一件就是了。”
小兵李四个头很高,颇魁梧,年纪却很小一脸的稚气,光着半边身子,看起来滑稽又可怜。郭宜待手下的兵好,李四也不大怕他,一边抹泪一边说:“没、没本事做衣裳。没、没立功,先把衣裳扯坏了,补也补不起来了。”他说话口音极重,郭宜等人一路与他们厮混,才能听个大概。
拜桓晃练兵所赐,郭宜的麾下第一拨练手,李四想挣个功劳,奋勇拼杀,却没有打到敌人,反而被对方划了好几刀,衣裳也裂了,人没死算是命大。他年纪小,郭宜又是个爱闹的人,就说:“谁说没有的?我给你就是了。”
他对手下的兵一向爱护,不但给了李四一件衣服,还说:“哎,小子,我教你唱个歌吧~”
李四得了衣服,破涕为笑:“您还会唱歌?”
“会~好歌儿!听着!”郭宜看到穆、王二人也没打招呼反而打着拍子冲他们瞎吼,“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端的是歌能穿云,声如破锣!穆、王二人见他并不苦恼也都高兴起来,与他一起扯着喉咙:“……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李四听得一脸懵逼。三人吼完,郭宜才说:“这是个好歌儿啊!来来来,一起唱。”
这些人越唱越跑调,荒腔走板的歌声传到桓晃的帐中,听得他头晕脑胀,又十分愧疚——他怀有私心,实无颜面见这些袍泽。【我本该举着烤羊腿,倚着旗杆,与他们一同唱的。】
成安县公再拖延,也不能做得过于明显,一旦被朝廷判断为贻误战机、不堪大用,将他调回,他只好陪着母亲绝食去了。
三月初,成安县公离楣州终于只有五十里了,他却命全军修整。凡战,养精蓄锐,刺探敌情,知己知彼,这都是在谱的。但是郭宜心里怀疑他,越看越觉得他不安好心,再次催促。桓晃道:“不探清敌情,我辈岂能为了功勋而使兵士冒险呢?况且,楣州杨氏的杨信已被派去劝诱杨仕达,不若等等他的消息,政事堂也希望看到不战而胜的。”
郭宜当他在发昏,怒道:“什么‘敌’?一个土财主,竟成了将军的心腹大患了?说出去真要叫人笑破肚皮了。”
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两日后,军中收到急报:“杨仕达反了,杀了劝他投诚的杨信,起兵围攻楣州城!”
杨信就是美娘的亲叔叔,楣州杨氏正经的继承人。桓琚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人,点到了他的名。杨信骑虎难下,只得亲往楣州去见杨仕达。他到山寨的那一天,正是杨仕达接到消息,袁樵已经把家眷送出城去,而朝廷大军已近楣州。杨仕达家族经营三代的美梦破灭了,又不肯整手就擒,立意坚守山寨。但是想在大军开到之前,先下山抢些粮草充实储备。杨信才是楣州杨氏的正统,这个人是不能留的,杨仕达正好杀了他祭旗立威。
成安县公果断地道:“再探!”
郭宜当场暴怒:“还探个屁!已经反啦,可以打啦!您要的功劳来啦!平叛呢。”
桓晃要的根本不是平叛!
郭宜见他还不动,冷笑道:“将军要等,我却不敢眼看着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我自领本部兵马救援,将军您看着办吧!”
穆扬与他关系最好,口里说着:“老郭,你回来!将军,我去劝劝他!”跟着跑出大帐,也点兵跟着走了。郭宜见他追了来,在他胸口捶了一拳:“好兄弟!”
穆扬悄声道:“头先我还道是老郭你性急看错了将军,这些日,谁还看不出来他有心事?咱们当兵吃粮,图个封妻荫子,一刀一枪的赚来功劳,与他们那些算计来算计去的尿不到一个壶里!”
两人说着话,胡直也追了来:“我也同去,老王他们不好都走,让我带个话,他们虽在将军面前听命,也会留意策应咱们的。”
有仗不能打,逼反了再打,完事儿回京还不知道怎么交代!你姓桓,天下都是你们家的,你们有多少事情关起门来一说,也就完了。我们岂不是替罪羊?不干!
郭宜道:“得找个向导才好!斥侯呢?”
~~~~~~~~~~~~~~~~
郭宜的运气非常之好,离开大营没多久便遇到了送上门来的向导——梁玉与美娘正撞到他们了。
梁玉在楣州再横,本质上还是个流放犯,崔颖的文书一出,将她扔到了邻州。她整个人都惊呆了!
“凭什么呀?!就凭他长得好呀?!!!”
吕娘子顾不上笑,先劝解道:“他这也是为了你的安全。你万一伤着了,他回去要怎么交代?”
袁樵要办张阿虎、毕喜,只要能把人缉拿到案,同理,崔颖要办梁玉,也只需要一封文书。梁玉捧着文书,也不能真的与他撒泼。袁樵则在一边说:“叔玉,我便将阿婆、阿娘与阿先交给你了。”
还能咋办?她还能咋办?一家老小,袁樵有正事,她可不得照顾着吗?只能含恨被“押送”离开。邻州的刺史是杨夫人的堂侄,年纪与杨夫人相仿,辈份差了一辈,对杨夫人很有同族义气。自家后衙收拾了出来安顿四人,又派人修城墙,将壮丁也组织起来,以免杨仕达祸害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连春耕都暂时叫停了。
还种什么地呀?乱兵一来,就是种个天,也给踩烂了。
刚开始的时候,梁玉很坐得住,每天读书练字,端的是稳若泰山。杨夫人亲自教她抚琴,准婆媳相处倒也融洽。唯一能看得出她情绪的就是每天都派人去打听大军的消息。渐渐的,梁玉就觉得不对劲了,朝廷没那么傻吧?从桓琚往下,就没一个蠢人,他们如果蠢了,这天下就不能太平二十年!
那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说,大军快到了,明天说,大军正剿匪呢。“剿匪?杨仕达一个蠹虫都被逼成匪了,他们还做梦呢?”梁玉大为不满。大军不快点来,反而一天一个消息,这是逼着杨仕达造反啊!有了大军的消息之后梁玉开始坐不住,虽然被崔颖的紧箍咒紧着也去不了楣州,出去往楣州的方向看上两眼,也能稍解心中的焦躁。
刘、杨二夫人都没有拦她,梁玉也没有偷跑回去。直到这一天,杨刺史一脸紧张的告诉她们:“杨仕达反了,而朝廷大军离楣州还有百里,我已上奏朝廷,可是……”他一个刺史,也是没有兵权的。
杨刺史低声道:“成安县公怕就是存的这个主意,逼反了杨仕达,他的功劳就来了!恐怕催不动呀!”
梁玉突然起身:“你们都当没见过我!”
刘夫人沉声道:“你要做什么?!”
梁玉道:“我要潜逃,潜逃回京!”成安县公鬼迷了心窍了,跟杨仕达一样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她可不想去军中催促,那是送菜。不如直接跟京里告状!朝廷会重视杨刺史的报告,也会再派兵,但是梁玉等不及,她得跟桓琚好好告一状才行。
刘夫人道:“胡闹!你不如在这里等!”
正在争执间,美娘跌跌撞撞跑了进来,一脸的泪痕:“娘子,我叔叔、我叔叔被杨仕达害死了!请您帮我报仇,要我做什么都行!”她对杨信有不满,杨信同意与杨仕达联姻,又打错了主意,那是决策上的问题,可以说他蠢,却不能说他故意要害侄女。杨信抚养美娘的时候还是尽心的,是一个还算合格的叔父。现在杨信被杀,美娘也是悲从中来。将杨信的不好暂放一边,真心实意恨死杨仕达了。
杨刺史道:“这样便可以了。”以美娘的名义报急告状,让梁玉跟着一块儿回京。这个份量足够了。而且梁玉是个烫手山芋,崔老虎都不敢接,把她就势送到京城,估计京城也就顺便把她给留下了。这样对大家都好。
刘夫人道:“要快!”
梁玉与美娘都骑马,带着护卫上了官道,杨刺史给了她们文书——崔颖把梁玉打发过来,监督发落她的官员就变成了杨刺史。两人只带了一身换洗衣服,什么车马家具都扔了,几乎是只身上路。
两人都是心急如焚,一个恨杨仕达,一个恨不得咬死成安县公,几乎不说话地飞驰。才跑了半天,便遇到了郭宜带着大队人马尘土飞扬地奔了过来,兵马看起来很多,将官道塞得满满的。
杨仕达采纳了苏征的建议,让杨荣不要回寨中, 命他带二百人进入深山。杨仕达修复杨氏旧寨的时候, 也将杨氏在山中另一座小寨进行了修复, 亦屯有食水。彼时并非为了巡山方便而设的一个落脚的地方, 现在让杨荣暂且躲在那里。
杨仕达还是有一种“万一只是虚惊一场呢?”的想法, 若是让长子没命的往远里跑, 等他真做了土司, 怎么把儿子给找回来?
杨荣年轻人,正在有血性的时候,并不想走,杨仕达道:“你就当安你师傅的心。”
杨荣一想也是, 道:“那我便入山吧。阿爹, 那个‘崔老虎’您要小心呀。传言未必可信, 只要有五分,他就是个活阎王了。”
杨仕达道:“我还用你教?”
父子二人却都忘了, 崔颖来惩治流人不假, 原因却是居然有人敢在官道上劫杀朝廷命官!干这个事的虽然是张阿虎,其中也有毕喜的人手, 毕喜正是杨仕达在楣州城里一个得力的打手!袁樵将事情止在毕喜身上, 梁玉也没有打上门去, 这给了杨仕达一种错觉——这两个人并没有想再深挖。
杨仕达在屋子里转圈踱步的时间变长了,他心中没有底。在楣州顺风顺水,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这让他认为自己的才智是一时之选, 也只服一个苏征,别人都不在他的眼里。直到此时,自己的前程、身家性命由别人说了算而他并不能确定别人的想法,才让他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杨家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最坏不过进到山里猫着。“崔老虎”总不能在楣州久住,他难道能不回京城吗?我便先交出一千户来给他交差好了。唔,让他们都躲好,要挑老弱病残的交。聚族而居、聚族而居……】
杨仕达琢磨着怎么哄骗崔颖,崔颖却已经从袁樵手里拿到楣州的概况。
何刺史强拖病体接待了崔颖之后,已无力再设宴款待他,崔颖也不计较:“我来也不是为了吃酒,还是说正事吧。”王司马便代表何刺史介绍了一下情况,面有愧色地道:“是我等无能,以致杨仕达坐大。”
崔颖道:“他真招致了一万户?”
何刺史沉吟道:“依下官之见,还有些虚报的。”
崔颖道:“想到一起去了。唔,我路上也办了几个不法之徒,据他们所言,楣州杨氏也不很安份?”
这个就不是很明白了,虽然梁玉有美娘,一则美娘年幼,二则是个孤女,当家的是她叔叔,美娘也只知道一个大概。袁樵道:“养寇自重罢了。”崔颖点点头,楣州杨氏在朝廷眼里并不很要紧,对他们也不大重视,楣州杨氏想要加重自己的份量,最方便的就是依靠长久以来的威信,与旧部有些勾连。这就是势力范围。
崔颖道:“圣人已命楣州杨氏解释,劝说杨仕达投案了。”他的口气却不甚赞同。
袁樵道:“杨仕达经营三代,怎么会因为一句话而放弃呢?未知朝廷大军何时开到?”
崔颖道:“已经在路上了,成安县公一路收束兵马,较之长途远征要快得多。明天我便借刺史这公堂一用,先审一审案子。”
何刺史心道,都说他是本朝头一号的酷吏,却不是一味蛮干,难怪“四凶”死了,他还活得好好的。
崔颖带着甲士,何刺史的府里还装不下,又特意腾了衙门后街上的两处屋子才将这些人都安顿下来。崔颖并不计较吃住,与何、王见过面,便去拜见刘、王二位夫人,他与梁玉是一个意思,与二位夫人见完礼,便直来直去地道:“此地将有事发生,我这里有人,拨出一部来护送二位离开楣州。”
刘夫人道:“已有安排。”
崔颖道:“听闻府里还有小郎君?唔,又有梁府的小娘子,四位一同离开吧。”
梁玉千算万算,将两位夫人与袁先都计划好了,却忘了自己在别人眼里也是个“妇孺”。崔颖话音一落,袁樵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叔玉还筹划着自己也留下来呢,她手上又有丰邑公主所赠骑士,却是不大好对付。我知中丞必有人马随行,正盼着中丞来!中丞经来本为治理流人犯法之事,她正在流放,合该归中丞管辖。请中丞行文,让她暂离楣州。我只能管得到她在楣县的事,处分却是轮不到我的。”
崔颖看了他一眼,心道,【你们大户人家的心眼儿就是多!你得罪了媳妇儿,是会吃苦头的。】想到梁玉的安危,还是认真地应下了:“好。”
刘、杨二夫人听这两人算计梁玉,也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刀兵无眼,万一打起来就不是街头殴斗能比的了。
刘夫人道:“只盼大军快些到。”
~~~~~~~~~~~~~~~
大军正在路上磨蹭。
成安县公一个主将内心犹疑不定,自然而然地就反应在他的队伍身上。成安县公先是将郭宜等人召集起来说:“虽拨与我等两万军士,却不是我们平日惯常使的,这却需要操练。”
郭宜道:“楣州多山,地气潮湿,领兵而来容易水土不服,反而不如附近州府征集来的驻军用来顺手。”
成安县公道:“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是行军的大忌!兵将不能互知就不能信任,互相不信任,如何能与敌拼杀?”
郭宜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痛快地承认了:“还是将军想得周到。不过圣人命咱们速战速决,还是不能拖太久的。”他这一路看出成安县公不大想赶路,虽然每天该行多少里路从不拖沓,但是言谈举止间就是能看出来成安县公的不乐意。
捞到这个差使的人,哪个不是兴高采烈的?即便是谨慎吧,也没有不高兴的。成安县公就是不高兴,他有本事摆出一张寡妇脸来给大家看,真是好生憋闷。
成安县公当然不乐意,他正算着日子,他老娘杜氏一天一碗粥,能撑多少天呢?【不若先打草惊蛇,绝了杨仕达归顺之心,待他有了异动,我再平叛。】成安县公隐隐有了这么一个想法,这才有了另一个提议:“寻附近的山匪练练手吧,让孩儿们见一见血!”
另一个校尉穆扬诧异地道:“这岂不是要打草惊蛇?”
成安县公道:“据报,那杨仕达修葺旧寨,旧寨却是在山上的。仰攻伤亡极大,纸上谈兵怕要害将士性命,不如拿些小寨试上一试。”
好像也在理?
郭宜、穆扬,与另外几个胡直、寇健、王威,都争着说:“我来、我来!”
成安县公道:“不要争,都有机会的!”
打一个不能让杨仕达警醒,那就接着打下一个,让这些偏将、校尉一个一个都练过一遍,谁也不能讲他偏心不是?
郭宜抢到了第一个动手,搓着手嘿嘿地笑道:“老哥儿几个,就看我的吧!”被穆、胡、寇、王等人围起来按住了打。几人半真半假的笑闹,都有争胜之心。
先是郭宜,动用了攻城器械,却在攻寨的过程中发现军械的使用南北还有些微的不同。而这建在山上的寨子也比攻城为难。郭宜身先士卒,第一个攀上了墙头,啐一口带血的唾沫:“他娘的,还真叫将军说着了,果然有些不灵便,是得练练。”
练一次、练两次,第了三次之后,大军行进的路上还能有几个匪寨?没有匪寨,成安县公居然还不放弃,竟派出斥侯去搜寻。
【这不对呀,】郭宜心里犯了嘀咕,【这怕不是要逼反杨仕达好多拿功劳吧?】
郭宜心里有一丝的松动,建功立业,谁不想?他们的良心还算好的,边将杀边民冒功、剿匪的杀良冒功,都是有的。查出来了法办,查不出来的都是功劳了。
【不不不,这不行,这岂不是辜负了圣人对我们的栽培之意吗?圣人可不想闹大!】郭宜决心与桓晃谈一谈,他不是桓晃带出来的人,不过是因为朝廷的调遣权做桓晃的部下,对桓晃没有过份的敬畏。觑个没人的时候,直入桓晃帐中,开门见山地问:“将军,可是想要更大些的功劳?”
桓觉心道,我要是为了功劳就好了。不动声色地回道:“何出此言?”
郭宜道:“将军不是要逼反杨仕达以建功吗?这样可不好,圣人正看着呢。杨仕达一反,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将军三思呀。”
桓晃被说到心里缺德的地方,颇不自在,道:“我自有安排。”
郭宜道:“愿闻其详。我必不会泄漏。且将军领兵行军,也须我等襄助,我须知道将军的盘算才好行事。”
桓晃正色道:“杨仕达有户一万,一户两丁,便是两万人。不将周围翦灭,这两万人化作流寇,必要扰动州县。那就是你我的罪过了。我的意思,将他困在楣州,所以我才派斥侯查探,遇寨拔寨,以免为贼所趁。”
这道理根本说不通嘛!怎么不趁他还没动手的时候就拿下?那样岂不是更不会造成伤亡吗?【借口都不编个照样的人!简直胡说八道!】郭宜有些恼了:“将军便实话实说又何妨?这样的心思虽不够坦荡,也是人之常情。将军,万不要辜负圣人呀!楣州的官民也是性命!那里面还有几个万不能伤到的人。”
比如崔颖,比如梁玉,一个是皇帝看重的人,一个是太子的亲姨,他俩要有个三长两短,估计功劳不够填这个坑的。
桓晃道:“我会安排心腹人去保护他们的。”
“乱军之中,刀箭无眼,将军就这么有把握吗?”
“够了!”桓晃突然怒喝,“我是主将!有妄议军机者,斩!”
郭宜摔开帐门,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不听好人言!”
这支队伍里,除了桓晃以宗室之尊,就数着郭宜了。论起本事来,众将觉得郭宜可能还要更好一些,就是吃亏在出身不够好。郭宜性情也爽朗,也爱护士卒,与同僚处得也不错。见他与桓晃吵了起来,穆扬便问他:“老郭,怎么了?”
郭宜还要给桓晃留一点情面,低声道:“没事。”
郭宜是不肯说了,穆扬又约了王威去求见桓晃,想给两人说和。仗还没打,自家先不和,这不是个好事情。谁知道桓晃也不肯松口:“郭宜不懂军事,口出妄言,都不许再议论了。”
穆扬半真半假地说:“老郭要是不懂军事,我们就更什么都不懂啦,哈哈哈哈。”
桓晃没接他这个话,王威觉得不妙,一拉穆扬的袖子,两人一起出去了。远离了桓晃的大帐,王威才说:“我看不是个事儿。桓将军既是主将,又是宗室,我们都是外人,他才是圣人的自家人,不好与他硬犟的。我们还是去劝劝老郭吧,叫他忍一忍,别为气吃亏。”
穆扬道:“还是你有主意,走,找老郭去。”
两人问来问去,在营盘边上的栅栏底下找到郭宜。郭宜已经没事人似的正逗个小兵呢:“哎,李四,这么大个人了,哭什么哭?不就衣裳坏了吗?再做一件就是了。”
小兵李四个头很高,颇魁梧,年纪却很小一脸的稚气,光着半边身子,看起来滑稽又可怜。郭宜待手下的兵好,李四也不大怕他,一边抹泪一边说:“没、没本事做衣裳。没、没立功,先把衣裳扯坏了,补也补不起来了。”他说话口音极重,郭宜等人一路与他们厮混,才能听个大概。
拜桓晃练兵所赐,郭宜的麾下第一拨练手,李四想挣个功劳,奋勇拼杀,却没有打到敌人,反而被对方划了好几刀,衣裳也裂了,人没死算是命大。他年纪小,郭宜又是个爱闹的人,就说:“谁说没有的?我给你就是了。”
他对手下的兵一向爱护,不但给了李四一件衣服,还说:“哎,小子,我教你唱个歌吧~”
李四得了衣服,破涕为笑:“您还会唱歌?”
“会~好歌儿!听着!”郭宜看到穆、王二人也没打招呼反而打着拍子冲他们瞎吼,“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端的是歌能穿云,声如破锣!穆、王二人见他并不苦恼也都高兴起来,与他一起扯着喉咙:“……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李四听得一脸懵逼。三人吼完,郭宜才说:“这是个好歌儿啊!来来来,一起唱。”
这些人越唱越跑调,荒腔走板的歌声传到桓晃的帐中,听得他头晕脑胀,又十分愧疚——他怀有私心,实无颜面见这些袍泽。【我本该举着烤羊腿,倚着旗杆,与他们一同唱的。】
成安县公再拖延,也不能做得过于明显,一旦被朝廷判断为贻误战机、不堪大用,将他调回,他只好陪着母亲绝食去了。
三月初,成安县公离楣州终于只有五十里了,他却命全军修整。凡战,养精蓄锐,刺探敌情,知己知彼,这都是在谱的。但是郭宜心里怀疑他,越看越觉得他不安好心,再次催促。桓晃道:“不探清敌情,我辈岂能为了功勋而使兵士冒险呢?况且,楣州杨氏的杨信已被派去劝诱杨仕达,不若等等他的消息,政事堂也希望看到不战而胜的。”
郭宜当他在发昏,怒道:“什么‘敌’?一个土财主,竟成了将军的心腹大患了?说出去真要叫人笑破肚皮了。”
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两日后,军中收到急报:“杨仕达反了,杀了劝他投诚的杨信,起兵围攻楣州城!”
杨信就是美娘的亲叔叔,楣州杨氏正经的继承人。桓琚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人,点到了他的名。杨信骑虎难下,只得亲往楣州去见杨仕达。他到山寨的那一天,正是杨仕达接到消息,袁樵已经把家眷送出城去,而朝廷大军已近楣州。杨仕达家族经营三代的美梦破灭了,又不肯整手就擒,立意坚守山寨。但是想在大军开到之前,先下山抢些粮草充实储备。杨信才是楣州杨氏的正统,这个人是不能留的,杨仕达正好杀了他祭旗立威。
成安县公果断地道:“再探!”
郭宜当场暴怒:“还探个屁!已经反啦,可以打啦!您要的功劳来啦!平叛呢。”
桓晃要的根本不是平叛!
郭宜见他还不动,冷笑道:“将军要等,我却不敢眼看着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我自领本部兵马救援,将军您看着办吧!”
穆扬与他关系最好,口里说着:“老郭,你回来!将军,我去劝劝他!”跟着跑出大帐,也点兵跟着走了。郭宜见他追了来,在他胸口捶了一拳:“好兄弟!”
穆扬悄声道:“头先我还道是老郭你性急看错了将军,这些日,谁还看不出来他有心事?咱们当兵吃粮,图个封妻荫子,一刀一枪的赚来功劳,与他们那些算计来算计去的尿不到一个壶里!”
两人说着话,胡直也追了来:“我也同去,老王他们不好都走,让我带个话,他们虽在将军面前听命,也会留意策应咱们的。”
有仗不能打,逼反了再打,完事儿回京还不知道怎么交代!你姓桓,天下都是你们家的,你们有多少事情关起门来一说,也就完了。我们岂不是替罪羊?不干!
郭宜道:“得找个向导才好!斥侯呢?”
~~~~~~~~~~~~~~~~
郭宜的运气非常之好,离开大营没多久便遇到了送上门来的向导——梁玉与美娘正撞到他们了。
梁玉在楣州再横,本质上还是个流放犯,崔颖的文书一出,将她扔到了邻州。她整个人都惊呆了!
“凭什么呀?!就凭他长得好呀?!!!”
吕娘子顾不上笑,先劝解道:“他这也是为了你的安全。你万一伤着了,他回去要怎么交代?”
袁樵要办张阿虎、毕喜,只要能把人缉拿到案,同理,崔颖要办梁玉,也只需要一封文书。梁玉捧着文书,也不能真的与他撒泼。袁樵则在一边说:“叔玉,我便将阿婆、阿娘与阿先交给你了。”
还能咋办?她还能咋办?一家老小,袁樵有正事,她可不得照顾着吗?只能含恨被“押送”离开。邻州的刺史是杨夫人的堂侄,年纪与杨夫人相仿,辈份差了一辈,对杨夫人很有同族义气。自家后衙收拾了出来安顿四人,又派人修城墙,将壮丁也组织起来,以免杨仕达祸害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连春耕都暂时叫停了。
还种什么地呀?乱兵一来,就是种个天,也给踩烂了。
刚开始的时候,梁玉很坐得住,每天读书练字,端的是稳若泰山。杨夫人亲自教她抚琴,准婆媳相处倒也融洽。唯一能看得出她情绪的就是每天都派人去打听大军的消息。渐渐的,梁玉就觉得不对劲了,朝廷没那么傻吧?从桓琚往下,就没一个蠢人,他们如果蠢了,这天下就不能太平二十年!
那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说,大军快到了,明天说,大军正剿匪呢。“剿匪?杨仕达一个蠹虫都被逼成匪了,他们还做梦呢?”梁玉大为不满。大军不快点来,反而一天一个消息,这是逼着杨仕达造反啊!有了大军的消息之后梁玉开始坐不住,虽然被崔颖的紧箍咒紧着也去不了楣州,出去往楣州的方向看上两眼,也能稍解心中的焦躁。
刘、杨二夫人都没有拦她,梁玉也没有偷跑回去。直到这一天,杨刺史一脸紧张的告诉她们:“杨仕达反了,而朝廷大军离楣州还有百里,我已上奏朝廷,可是……”他一个刺史,也是没有兵权的。
杨刺史低声道:“成安县公怕就是存的这个主意,逼反了杨仕达,他的功劳就来了!恐怕催不动呀!”
梁玉突然起身:“你们都当没见过我!”
刘夫人沉声道:“你要做什么?!”
梁玉道:“我要潜逃,潜逃回京!”成安县公鬼迷了心窍了,跟杨仕达一样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她可不想去军中催促,那是送菜。不如直接跟京里告状!朝廷会重视杨刺史的报告,也会再派兵,但是梁玉等不及,她得跟桓琚好好告一状才行。
刘夫人道:“胡闹!你不如在这里等!”
正在争执间,美娘跌跌撞撞跑了进来,一脸的泪痕:“娘子,我叔叔、我叔叔被杨仕达害死了!请您帮我报仇,要我做什么都行!”她对杨信有不满,杨信同意与杨仕达联姻,又打错了主意,那是决策上的问题,可以说他蠢,却不能说他故意要害侄女。杨信抚养美娘的时候还是尽心的,是一个还算合格的叔父。现在杨信被杀,美娘也是悲从中来。将杨信的不好暂放一边,真心实意恨死杨仕达了。
杨刺史道:“这样便可以了。”以美娘的名义报急告状,让梁玉跟着一块儿回京。这个份量足够了。而且梁玉是个烫手山芋,崔老虎都不敢接,把她就势送到京城,估计京城也就顺便把她给留下了。这样对大家都好。
刘夫人道:“要快!”
梁玉与美娘都骑马,带着护卫上了官道,杨刺史给了她们文书——崔颖把梁玉打发过来,监督发落她的官员就变成了杨刺史。两人只带了一身换洗衣服,什么车马家具都扔了,几乎是只身上路。
两人都是心急如焚,一个恨杨仕达,一个恨不得咬死成安县公,几乎不说话地飞驰。才跑了半天,便遇到了郭宜带着大队人马尘土飞扬地奔了过来,兵马看起来很多,将官道塞得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