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唐矛》最新章节!
大厅内一片寂静,众人惊讶的看着秦明,此地出入的人非富即贵,崔智义经常来此地消遣,对于崔智义,他们当然是认识的,对于敢和崔智义作对的秦明,他们就比较陌生了!
毕竟秦明在大唐虽然小有名气,可是也只是限于小范围之内,和崔家这种世家大族做比较,很明显不够看。
崔智义捂着脸,鲜血顺着嘴角缓缓的流下来,而他仿佛根本没有察觉,也不用手去擦,只是眼睛死死的盯着秦明,面容扭曲,疯狂大笑道:“哈哈哈!姓秦的,你死定了!”
秦明打完崔智义后,站在原地看着崔智义,听见崔智义这样说,也不生气,冷峻的表情突然消失不见,看着崔智义轻蔑一笑道:“哦?那我姓秦的就拭目以待!”
说完之后,转身向着门外走去,崔智义目光怨毒的盯着秦明的背影,似乎要用眼神将秦明千刀万剐。
从翠微居出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秦明长出了一口气,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自己孤身一人来到大唐,总是想为这个国度做点什么,而这肯定会触犯一些人的根本利益,秦明以前就有这种觉悟,可是没想到才来了一个月多一点,自己就招惹到了崔家这样的庞然大物。
关于清河崔氏,秦明有所了解。乃是五姓七家之首,从春秋时代就开始壮大,到了唐代任然处于鼎盛状态。
纵观整个唐朝,崔氏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李世民知道后大怒道:“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而秦明这次招惹的,虽然是清河崔氏的分支,可是秦明却知道,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宗族的影响力可以说无与伦比,各地虽然都有官员,可是小范围内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里长、保长在管理地方,宗族祠堂的作用有时候比地方官府的权力大得多。
而秦明要想在崔家这尊庞然大物面前自保,唯有加强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影响力。因为清河崔氏的力量绝对不是眼前所表现出来的这么简单。
秦明从街上缓缓而过,却不知百骑司已经把刚才翠微居的一幕告诉了李世民。
承乾殿中,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听完杨再兴报告的消息,李世民沉默了半晌,看着眼前的杨再兴道:“根据这些日子的观察,你觉得秦明这个孩子咋样?”
杨再兴眼中一阵迷茫,说道:“不好说,此人看似冲动无比,可是又心细如发,尤其是那次对付飞龙寺,表面上看是此人冲冠一怒,可是后来种种迹象都表明,此人是故意为之,可以说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杨再兴顿了顿道:“况且胡长乐一向智计百出,可是和秦明交往才短短几天,就甘心情愿为秦明所用。事后长街纵马,更是占了大义,取得了巡城司众人的好感。几首诗虽说气死了崔世明,可是却令国子监众生员为之倾倒。直到今夜的马蹄铁,令满朝武将都对此人感激万分,此人,看不透啊!”
李世民听完杨再兴的话,问道:“此子的身世查访的如何了?”
杨再兴摇摇头道:“没有结果,此人仿佛是凭空出现的一样,能查访到的结果就是,此人第一次现身于长安城外青山脚下的一座破庙中,而后在郊外一处村庄内略做停留几日后,在长安城中一家客栈内住宿,因为身无分文,竟然被店小二赶了出来,而后结识了赵友让,赵友让自称秦明是其远房表弟,后面的事情陛下都知道了!”
李世民端起旁边的茶杯抿了一口,沉声问道:“关于那间破庙和村庄你查访过吗?”
杨再兴答道:“查了,那就是一间普通的破庙,至于那个村庄也是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问题,放在赵友让家中的衣物臣也看过,和大唐周边所有国家的衣物都不一样,并且此人在永安坊客栈被赶出来时,手中拿着一种奇怪的纸张,自称有钱,臣也去看过,臣可以确定,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银票。”
“哦?那赵友让你查过吗?”
“查了,赵友让祖上在隋末时期的确有一分支,因为进谏隋炀帝被远窜南疆,臣派人去查访,当年的确举家出海远游,而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李世民听到此处,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脑中回想着关于秦明的一切,半晌后,抬头对杨再兴道:“派人继续保护好他,不管他来自于何处,既然他对我大唐有利无害,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怀疑!”
杨再兴低头道:“遵旨!”而后缓缓向外退去。
待到杨再兴离开之后,李世民起身向殿外走去,看着满天繁星,口中喃喃道:“世间真有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吗?”这句话仿若自问,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罢了罢了!虽说你来历不明,可是对我大唐的真心我还是能够看出来的!你既真心对我大唐,朕就不会亏待与你!”
说完之后,李世民大袖一甩,转身继续回去批阅奏折。
世事就是如此的奇妙,秦明一直以为赵友让当日说自己是他的远房表亲,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却不知赵友让真的有这么一房亲戚,这事或许赵友让自己都不知道,可是在百骑司的手底下却是无所遁形,竟然就这样把秦明的身世解释通了,不知道这到底是秦明的运气使然,还是天意。
秦明来到大唐最大的一个问题——身世问题,无意间就这样化解了。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绝对不会允许手中出现不可掌控的人,这一点从李世民对待五姓七家的态度上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厅内一片寂静,众人惊讶的看着秦明,此地出入的人非富即贵,崔智义经常来此地消遣,对于崔智义,他们当然是认识的,对于敢和崔智义作对的秦明,他们就比较陌生了!
毕竟秦明在大唐虽然小有名气,可是也只是限于小范围之内,和崔家这种世家大族做比较,很明显不够看。
崔智义捂着脸,鲜血顺着嘴角缓缓的流下来,而他仿佛根本没有察觉,也不用手去擦,只是眼睛死死的盯着秦明,面容扭曲,疯狂大笑道:“哈哈哈!姓秦的,你死定了!”
秦明打完崔智义后,站在原地看着崔智义,听见崔智义这样说,也不生气,冷峻的表情突然消失不见,看着崔智义轻蔑一笑道:“哦?那我姓秦的就拭目以待!”
说完之后,转身向着门外走去,崔智义目光怨毒的盯着秦明的背影,似乎要用眼神将秦明千刀万剐。
从翠微居出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秦明长出了一口气,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自己孤身一人来到大唐,总是想为这个国度做点什么,而这肯定会触犯一些人的根本利益,秦明以前就有这种觉悟,可是没想到才来了一个月多一点,自己就招惹到了崔家这样的庞然大物。
关于清河崔氏,秦明有所了解。乃是五姓七家之首,从春秋时代就开始壮大,到了唐代任然处于鼎盛状态。
纵观整个唐朝,崔氏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李世民知道后大怒道:“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而秦明这次招惹的,虽然是清河崔氏的分支,可是秦明却知道,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宗族的影响力可以说无与伦比,各地虽然都有官员,可是小范围内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里长、保长在管理地方,宗族祠堂的作用有时候比地方官府的权力大得多。
而秦明要想在崔家这尊庞然大物面前自保,唯有加强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影响力。因为清河崔氏的力量绝对不是眼前所表现出来的这么简单。
秦明从街上缓缓而过,却不知百骑司已经把刚才翠微居的一幕告诉了李世民。
承乾殿中,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听完杨再兴报告的消息,李世民沉默了半晌,看着眼前的杨再兴道:“根据这些日子的观察,你觉得秦明这个孩子咋样?”
杨再兴眼中一阵迷茫,说道:“不好说,此人看似冲动无比,可是又心细如发,尤其是那次对付飞龙寺,表面上看是此人冲冠一怒,可是后来种种迹象都表明,此人是故意为之,可以说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杨再兴顿了顿道:“况且胡长乐一向智计百出,可是和秦明交往才短短几天,就甘心情愿为秦明所用。事后长街纵马,更是占了大义,取得了巡城司众人的好感。几首诗虽说气死了崔世明,可是却令国子监众生员为之倾倒。直到今夜的马蹄铁,令满朝武将都对此人感激万分,此人,看不透啊!”
李世民听完杨再兴的话,问道:“此子的身世查访的如何了?”
杨再兴摇摇头道:“没有结果,此人仿佛是凭空出现的一样,能查访到的结果就是,此人第一次现身于长安城外青山脚下的一座破庙中,而后在郊外一处村庄内略做停留几日后,在长安城中一家客栈内住宿,因为身无分文,竟然被店小二赶了出来,而后结识了赵友让,赵友让自称秦明是其远房表弟,后面的事情陛下都知道了!”
李世民端起旁边的茶杯抿了一口,沉声问道:“关于那间破庙和村庄你查访过吗?”
杨再兴答道:“查了,那就是一间普通的破庙,至于那个村庄也是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问题,放在赵友让家中的衣物臣也看过,和大唐周边所有国家的衣物都不一样,并且此人在永安坊客栈被赶出来时,手中拿着一种奇怪的纸张,自称有钱,臣也去看过,臣可以确定,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银票。”
“哦?那赵友让你查过吗?”
“查了,赵友让祖上在隋末时期的确有一分支,因为进谏隋炀帝被远窜南疆,臣派人去查访,当年的确举家出海远游,而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李世民听到此处,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脑中回想着关于秦明的一切,半晌后,抬头对杨再兴道:“派人继续保护好他,不管他来自于何处,既然他对我大唐有利无害,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怀疑!”
杨再兴低头道:“遵旨!”而后缓缓向外退去。
待到杨再兴离开之后,李世民起身向殿外走去,看着满天繁星,口中喃喃道:“世间真有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吗?”这句话仿若自问,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罢了罢了!虽说你来历不明,可是对我大唐的真心我还是能够看出来的!你既真心对我大唐,朕就不会亏待与你!”
说完之后,李世民大袖一甩,转身继续回去批阅奏折。
世事就是如此的奇妙,秦明一直以为赵友让当日说自己是他的远房表亲,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却不知赵友让真的有这么一房亲戚,这事或许赵友让自己都不知道,可是在百骑司的手底下却是无所遁形,竟然就这样把秦明的身世解释通了,不知道这到底是秦明的运气使然,还是天意。
秦明来到大唐最大的一个问题——身世问题,无意间就这样化解了。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绝对不会允许手中出现不可掌控的人,这一点从李世民对待五姓七家的态度上就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