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漯馀水(3)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水经注》最新章节!
濡水自孤竹城东南,迳西乡北,瓠沟水注之。水出城东南,东流注濡水。濡水又迳牧城南,分为二水。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也。东迳乐安亭北,东南入海。濡水东南流,迳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渎自雍奴县承鲍邱水,东出,谓之盐关口。魏太祖征蹋顿,与泃口俱导也,世谓之新河矣。陈寿《魏志》云,以通河海也。新河又东北,绝庚水,又东北出,迳右北平,绝巨梁之水,又东北迳昌县故城北,王莽之淑武也。新河又东,分为二水,枝渎东南入海。新河自枝渠东出,合封大水,谓之交流口。水出新安平县,西南流迳新安平县故城西,《地理志》辽西之属县也。又东南流,龙鲜水注之。水出县西北,世谓之马头水,二源俱导,南合一川,东流注封大水。《地理志》曰:龙鲜水东入封大水者也。
乱流南会新河,南注于海。《地理志》曰:封大水于海阳县南入海。新河又东出海阳县,与缓虚水会。水出新安平县东北,世谓之大笼川,东南流迳令支城西,西南流与新河合,南流注于海。《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新河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馀为侯国,《魏土地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新河又东,与清水会,水出海阳县,东南流迳海阳城东,又南合新河,又南流一十许里,西入九濄,注海。新河东绝清水,又东,木究水出焉,南入海。新河又东,左迤为北阳孤淀,淀水右绝新河,南注海。新河又东会于濡。濡水又东南至累县碣石山。
文颖曰:碣石在辽西累县。王莽之选武也。累县并属临渝,王莽更临渝为凭德。
《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成县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埇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
《三齐略记》曰:始皇於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濡水于此南入海,而不迳海阳县西也,盖《经》误证耳。又按《管子》齐桓公二十年,征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发,谓左右曰:见前乎?
左右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衣,走马前,岂有人若此乎?管仲对曰,臣闻岂山之神,有偷儿,长尺,人物具。霸王之君兴,则岂山之神见。且走马前,走导也,祛衣,示前有水,右祛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从左方涉,其深及冠,右方涉,其深至膝。已涉,大济。桓公拜曰:仲父之圣至此,寡人之抵罪也久矣。今自孤竹南出则巨海矣。而沧海之中,山望多矣,然卑耳之川,若赞溪者,亦不知所在也。昔在汉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洪波也。
大辽水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王莽之长说也。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五年灭燕,置辽东郡,治此。汉高帝八年,封纪通为侯国,王莽之昌平也,故平州治。又南迳辽队县故城西,王莽更名之曰顺睦也。公孙渊遣将军毕衍拒司马懿于辽队,即是处也。辽水又南历县,有小辽水,其流注之也。
又东南过房县西。
《地理志》:房故辽东之属县也。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迳广成县,北流,西北屈,迳广成县故城南,王莽之平虏也,俗谓之广都城。
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县,北屈迳白鹿山西,即北狼山也。《魏书?国志》曰;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袁氏所厚,故袁尚归之,数入为害。公出卢龙,堑山堙谷五百馀里。
未至柳城二百里,尚与蹋顿将数万骑逆战。公登白狼山,望柳城,卒与虏遇,乘其不整,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万口。《英雄记》曰:曹操于是击马鞍,于马上作十片,即于此也。《博物志》曰:魏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哮呼奋越,左右咸惊。
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貍,超上王车轭上。狮子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狮子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而还。未至洛阳四十里,洛中鸡狗皆无鸣吠者也。其水又东北入广城县,东注白狼水。白狼水北迳白狼县故城东,王莽更名伏狄。白狼水又东,方城川水注之。水发源西南山下,东流,北屈迳一故城西,世谓之雀目城。东屈迳方城北,东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昌黎县故城西。
《地理志》曰交黎也,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禽虏也。应劭曰:今昌黎也。高平川水注之,水出西北平川,东流迳倭城北,盖倭地人徙之。又东南迳乳楼城北,盖迳戎乡邑,兼夷称也。又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自鲁水注之,水导西北远山,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龙山西,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地也,使阳裕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十二年,黑龙、白龙见于龙山,皝亲观龙,去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悦,大赦,号新宫曰和龙宫。立龙翔祠于山上。白狼水又北迳黄龙城东。《十三州志》曰:辽东属国都尉治,昌黎道,有黄龙亭者也。魏营州刺史治。《魏土地记》曰:黄龙城西南有白狼河,东北流,附城东北下,即是也。又东北,滥真水出西北塞外,东南历重山,东南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出,东流,分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
《地理志》曰:渝水首受白狼水,西南巡山,迳一故城西,世以为河连城,疑是临渝县之故城,王莽曰凭德者矣。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名之曰{栱血}伦水,盖戎方之变名耳。疑即《地理志》所谓侯水北入渝者也。《十三州志》曰:侯水南入渝。《地理志》盖言自北而南也。又西南流注于渝。渝水又东南迳一故城东,俗曰女罗城。又南迳营丘城西。营丘在齐,而名之于辽、燕之间者,盖燕齐辽迥,侨分所在。其水东南入海。《地理志》曰:渝水自塞外南入海。一水东北出塞,为白狼水,又东南流至房县,注于辽。《魏土地记》曰:白狼水下入辽也。
又东过安市县西南,入于海。
《十三州志》曰: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于海。
小辽水
又玄菟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
县故高句丽胡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三年平右渠,置玄菟郡于此。王莽之下句丽。水出辽山,西南流迳辽阳县,与大梁水会。水出北塞外,西南流迳辽阳县,注辽水,故《地理志》曰: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郡国志》曰:县故属辽东,后入玄菟。其水西南流,故谓之为东梁水也。小辽水又西南,迳襄平县,为淡渊。
晋永嘉三年,涸。小辽水又迳辽队县,入大辽水。司马宣王之平辽东也,斩公孙渊于斯水之上者也。
浿水
浿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临浿县,东入于海。许慎云:浿水出镂方,东入海,一曰,出浿水县。《十三州志》曰:浿水县在乐浪东北,镂方县在郡东,盖出其县南迳镂方也。昔燕人卫满,自浿水西至朝鲜。朝鲜,故箕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田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不知禁,遂成礼俗。战国时,满乃王之,都王险城,地方数千里。至其孙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讨右渠,破渠于浿水,遂灭之。若浿水东流,无渡浿之理。其地今高句丽之国治。余访番使,言城在浿水之阳,其水西流,迳故乐浪朝鲜县,即乐浪郡治,汉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又汉兴,以朝鲜为远,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考之今古,于事差谬,盖《经》误证也。
濡水自孤竹城东南,迳西乡北,瓠沟水注之。水出城东南,东流注濡水。濡水又迳牧城南,分为二水。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也。东迳乐安亭北,东南入海。濡水东南流,迳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渎自雍奴县承鲍邱水,东出,谓之盐关口。魏太祖征蹋顿,与泃口俱导也,世谓之新河矣。陈寿《魏志》云,以通河海也。新河又东北,绝庚水,又东北出,迳右北平,绝巨梁之水,又东北迳昌县故城北,王莽之淑武也。新河又东,分为二水,枝渎东南入海。新河自枝渠东出,合封大水,谓之交流口。水出新安平县,西南流迳新安平县故城西,《地理志》辽西之属县也。又东南流,龙鲜水注之。水出县西北,世谓之马头水,二源俱导,南合一川,东流注封大水。《地理志》曰:龙鲜水东入封大水者也。
乱流南会新河,南注于海。《地理志》曰:封大水于海阳县南入海。新河又东出海阳县,与缓虚水会。水出新安平县东北,世谓之大笼川,东南流迳令支城西,西南流与新河合,南流注于海。《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新河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馀为侯国,《魏土地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新河又东,与清水会,水出海阳县,东南流迳海阳城东,又南合新河,又南流一十许里,西入九濄,注海。新河东绝清水,又东,木究水出焉,南入海。新河又东,左迤为北阳孤淀,淀水右绝新河,南注海。新河又东会于濡。濡水又东南至累县碣石山。
文颖曰:碣石在辽西累县。王莽之选武也。累县并属临渝,王莽更临渝为凭德。
《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成县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埇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
《三齐略记》曰:始皇於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濡水于此南入海,而不迳海阳县西也,盖《经》误证耳。又按《管子》齐桓公二十年,征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发,谓左右曰:见前乎?
左右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衣,走马前,岂有人若此乎?管仲对曰,臣闻岂山之神,有偷儿,长尺,人物具。霸王之君兴,则岂山之神见。且走马前,走导也,祛衣,示前有水,右祛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从左方涉,其深及冠,右方涉,其深至膝。已涉,大济。桓公拜曰:仲父之圣至此,寡人之抵罪也久矣。今自孤竹南出则巨海矣。而沧海之中,山望多矣,然卑耳之川,若赞溪者,亦不知所在也。昔在汉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洪波也。
大辽水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王莽之长说也。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五年灭燕,置辽东郡,治此。汉高帝八年,封纪通为侯国,王莽之昌平也,故平州治。又南迳辽队县故城西,王莽更名之曰顺睦也。公孙渊遣将军毕衍拒司马懿于辽队,即是处也。辽水又南历县,有小辽水,其流注之也。
又东南过房县西。
《地理志》:房故辽东之属县也。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迳广成县,北流,西北屈,迳广成县故城南,王莽之平虏也,俗谓之广都城。
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县,北屈迳白鹿山西,即北狼山也。《魏书?国志》曰;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袁氏所厚,故袁尚归之,数入为害。公出卢龙,堑山堙谷五百馀里。
未至柳城二百里,尚与蹋顿将数万骑逆战。公登白狼山,望柳城,卒与虏遇,乘其不整,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万口。《英雄记》曰:曹操于是击马鞍,于马上作十片,即于此也。《博物志》曰:魏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哮呼奋越,左右咸惊。
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貍,超上王车轭上。狮子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狮子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而还。未至洛阳四十里,洛中鸡狗皆无鸣吠者也。其水又东北入广城县,东注白狼水。白狼水北迳白狼县故城东,王莽更名伏狄。白狼水又东,方城川水注之。水发源西南山下,东流,北屈迳一故城西,世谓之雀目城。东屈迳方城北,东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昌黎县故城西。
《地理志》曰交黎也,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禽虏也。应劭曰:今昌黎也。高平川水注之,水出西北平川,东流迳倭城北,盖倭地人徙之。又东南迳乳楼城北,盖迳戎乡邑,兼夷称也。又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自鲁水注之,水导西北远山,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龙山西,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地也,使阳裕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十二年,黑龙、白龙见于龙山,皝亲观龙,去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悦,大赦,号新宫曰和龙宫。立龙翔祠于山上。白狼水又北迳黄龙城东。《十三州志》曰:辽东属国都尉治,昌黎道,有黄龙亭者也。魏营州刺史治。《魏土地记》曰:黄龙城西南有白狼河,东北流,附城东北下,即是也。又东北,滥真水出西北塞外,东南历重山,东南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出,东流,分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
《地理志》曰:渝水首受白狼水,西南巡山,迳一故城西,世以为河连城,疑是临渝县之故城,王莽曰凭德者矣。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名之曰{栱血}伦水,盖戎方之变名耳。疑即《地理志》所谓侯水北入渝者也。《十三州志》曰:侯水南入渝。《地理志》盖言自北而南也。又西南流注于渝。渝水又东南迳一故城东,俗曰女罗城。又南迳营丘城西。营丘在齐,而名之于辽、燕之间者,盖燕齐辽迥,侨分所在。其水东南入海。《地理志》曰:渝水自塞外南入海。一水东北出塞,为白狼水,又东南流至房县,注于辽。《魏土地记》曰:白狼水下入辽也。
又东过安市县西南,入于海。
《十三州志》曰: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于海。
小辽水
又玄菟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
县故高句丽胡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三年平右渠,置玄菟郡于此。王莽之下句丽。水出辽山,西南流迳辽阳县,与大梁水会。水出北塞外,西南流迳辽阳县,注辽水,故《地理志》曰: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郡国志》曰:县故属辽东,后入玄菟。其水西南流,故谓之为东梁水也。小辽水又西南,迳襄平县,为淡渊。
晋永嘉三年,涸。小辽水又迳辽队县,入大辽水。司马宣王之平辽东也,斩公孙渊于斯水之上者也。
浿水
浿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临浿县,东入于海。许慎云:浿水出镂方,东入海,一曰,出浿水县。《十三州志》曰:浿水县在乐浪东北,镂方县在郡东,盖出其县南迳镂方也。昔燕人卫满,自浿水西至朝鲜。朝鲜,故箕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田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不知禁,遂成礼俗。战国时,满乃王之,都王险城,地方数千里。至其孙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讨右渠,破渠于浿水,遂灭之。若浿水东流,无渡浿之理。其地今高句丽之国治。余访番使,言城在浿水之阳,其水西流,迳故乐浪朝鲜县,即乐浪郡治,汉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又汉兴,以朝鲜为远,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考之今古,于事差谬,盖《经》误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