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9章 阴魂不散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首辅家的长孙媳》最新章节!
王久贵最近很郁躁。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郁躁了。
自从二十岁那年,机缘巧合之下,他随富商的海船远洋,带回一批舶来品通过交易牟取第一桶金,从此开始发家,经过近三十载的积累,已为富甲一方的商贾,这个时候太祖对于商人的种种限制,其实基本成为空文,王久贵早就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甚至早就不再冒险远航,靠着经营香料行、珍宝行就能养尊处优,又哪里会觉得郁躁不安呢?
如今王家的商货行,不仅在沿海州府设立,甚至开设去了北平、太原,他近知天命的年纪,早就不愿四处奔波,故而回到籍居之地汾阳县,商事经营也交给了几个成年的儿子管办,并不用事事操心,很长的时间他的生活都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除非重大事件,儿子们才会请他决断。
王久贵虽为富甲,却到底没有什么深厚的根基,他的发家还真是依靠运气为重,故而此人从来就感激上苍庇护,对于佛、道极为虔诚,又懂得“快意时须早回头”的道理,并无欲望使富裕进而权贵,也没有效仿某些富贾,腰缠万贯尚不知足,要么花钱买个虚职兼个假官聊以自/慰,要么培养子孙投身科举企图彻底改换门庭,王久贵甚至懒得攀结官员勋贵,又或是接济寒门士人,以求增扩横行的资本。
他自以为已经为子孙三代积累下可以富足生活的财产,子孙们只要平稳的经营下去,就可以安身立命。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王久贵最烦心的一件事,居然是他的一个小孙儿因为太喜甜食,不知将来会不会闹蛀牙。
但太平的日子总是会在猝不及防时悄然生变,眼看年近五旬,王久贵的脑袋上忽然有了绿云盖顶的耻辱,他还没从这打击里回过神来,惹生事端的妾室白氏就自尽了,王久贵到底是对白氏动了真情的,心中大觉悲愤交加,忽而间有若苍老了十岁,整个人都憔悴下来。
哪知白氏死后,他的发妻周氏也卧病不起。
王久贵娶妻之时,还没有发迹,因为家境贫寒,一文钱的聘金都掏不出来,只好娶了个寡妇,周氏比王久贵年长七岁,两人还是盲婚哑嫁,自是说不上什么情投意合,于是王久贵发迹后,虽说从来没想过休弃糟糠之妻,却也先后纳了两房妾室,收了两个侍妾。
周氏早年间因为劳苦落下病痛,但因为王久贵发迹,她一直也将养得好,汤药不曾断过,病情却没恶化,突而间便卧床不起了,因这夫妻多年一份亲情,王久贵也大觉心焦。
这一心焦,就上了肺火,牙根肿痛,把腮帮子都撑起老高。
家里连生变故,身体又有不适,王久贵还担心着这兴许是更大祸患的预兆,所以就郁躁不安起来。
偏这日,他的长子王平安,还拿一件事来烦扰。
当爹的捂着腮帮勃然大怒:“都说了这一件事,咱们家千万不能掺合,你怎么就是不懂得其中的厉害?!施公虽说调离了汾州,可你看看府衙里那些属官,十个中至少七个都是施公的亲信,那赵知州,虽说也有来头,在汾州立不立得住都且未必,就算他斗垮了施公,还能一直在汾州当这父母官?迟早也得升迁,他一走,要若是施公的亲信继任,拿赵知州没有奈何,收拾我们一介商贾可是易如反掌,他们官场上的争权夺势,我们布衣百姓牵涉进去,那就是个家破人亡。”
王平安心生不服,还想争论几句,就被王久贵挥挥手直往外赶:“我知道你是不愤,年年为免粮长,都要被那些官员讹诈,就听我一句劝吧,散财免灾,若舍不得这些小利,指不定就有灭门的大祸,咱们是平民,哪里能和官员起义气之争?这件事你可一定要沉住气,把那差役,好吃好喝招待着,送上一分重礼,他自然明白应当如何向知州老爷回话。”
当儿子的垂头丧气被赶了出来,迎面撞见一位管事慌里慌张跑来,又问何事。
那管事应道:“门外来了个小道长,自称是什么逍遥仙长的高足,张口就说我们家宅院上方,有阴秽之气笼罩,说是……说是有蒙冤而死的亡灵,要讨还公道,要若是……要若是置之不顾,家主便难免血光之灾。”
王平安不像他爹,往常对这些装神弄鬼的游方僧道从不轻信,此时又正积着一肚子脾气,便想喝斥管事两句,令他把那主动登门的神棍赶走,只他才一张嘴,却见老爹赤着脚便跑了出来:“真有道长这样说?快快有请,快快有请,千万不敢怠慢了,我这就更衣,迟些亲自请询道长。”
把眼一瞪,粗着声嗓冲长子吼道:“怔在这里做何,还不快些去请道长进来,往正堂稍候,家里的这些事,可不能张扬出去,惹邻里闲话。”
王平安是个孝顺孩子,一贯不敢太过违逆父亲,被这一训,也只好振作一番精神,彬彬有礼去接待被他疑心为神棍那位来历不明的道长。
待一见人,度出只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套着件一看就不合身的半旧道袍,把瘦削的面颊高高抬起,俨然故作高深的派头,王平安心里的“神棍”二字就更笃定了,只是想这类所谓的术士,所图无非钱银而已,倒也省得开罪他,一来闹出事端,再者又会激怒父亲,他也便克制着轻慢的态度,显出些诚心请教的应酬。
这道长,不是别人,又是莫问。
那么他这回“出山”,自然又是因柴生,准确来说是春归的授意。
莫问虽说没有学到逍遥子的一成本事,却天生狡黠,对于察颜观色、装神弄鬼极有心得,他虽大剌剌坐在上首,而且把白眼翻得老高,但余光把王平安的神态一扫,竟就看穿了应酬的态度,主家既想应酬,道爷可不愿寒喧,莫问起身便走。
王平安连忙阻拦:“道长留步,道长还请留步,家父因为抱病,正卧床静养,故梳整更衣尚需片刻,并不是有意怠慢道长。”
“令尊非为怠慢,奈何阁下却对小道心存质疑呢,小道若还腆颜留候,也是自讨无趣。”莫问昂首挺胸绕开阻拦,缓缓的一抬脚。
王平安果然就着急了,陪着小心,连道误会。
莫问便把脚暂且放下,冷笑道:“是否小道误会,阁下心知肚明,不过小道今日路过,确见贵宅有冤魂缠留,一时好心才想提醒,莫要执迷不悟惹生血光之灾,纵管阁下认定小道乃招摇撞骗之徒,小道也不妨代那冤魂……”
说着望了望一侧,仿佛果然能看见冤魂一般。
“代为转告,阁下虽非冤魂亲出,却也一贯礼敬她为庶母,怎么明知庶母蒙冤,并不曾行为与人苟且私通的丑事,当初也还曾为庶母分辩,却就相信了庶母乃羞愧自尽呢?那草乌之毒,实非庶母所藏,必定为凶手栽赃,你们若不寻出这一凶手,冤魂纠缠不散,恐怕,就不是令尊肺火生痛,令慈旧疾复发这点报应了。”
把这话说完,莫问再不多留,这下子抬脚落脚都甚利落。
王平安完全被这话震惊在场,一时间也没想着要阻拦了,直到他爹心急火燎赶来,却只看到一个呆若木鸡的儿子,急怒攻心斥责不休的时候,王平安这才回过神来,沮丧不已把莫问的话叙述一番。
父子两俱信小道长果然是个“高人”。
王家虽不是什么显贵门第,因为富甲一方,不比得贫贱时候,多少会看重几分体面,家里的妾室闹出通奸的丑闻,王久贵也难免会被外人嘲笑,所以这件事不曾闹得沸沸扬扬,白氏的死也只是报了个急病。
要道长当真没有神通,从哪里听说王家这些隐秘?更不说竟然能够笃定白氏是服草乌而亡!
王久贵跌足不已,见儿子也是悔之不迭,他倒没再责备,只捂着腮帮哼哼:“别在这儿发呆了,兴许那道长并没有走远,还不快些去追,就算追不到,也必须打听着,对了,道长师从逍遥仙长,快去打听仙观何处。”
王久贵最近很郁躁。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郁躁了。
自从二十岁那年,机缘巧合之下,他随富商的海船远洋,带回一批舶来品通过交易牟取第一桶金,从此开始发家,经过近三十载的积累,已为富甲一方的商贾,这个时候太祖对于商人的种种限制,其实基本成为空文,王久贵早就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甚至早就不再冒险远航,靠着经营香料行、珍宝行就能养尊处优,又哪里会觉得郁躁不安呢?
如今王家的商货行,不仅在沿海州府设立,甚至开设去了北平、太原,他近知天命的年纪,早就不愿四处奔波,故而回到籍居之地汾阳县,商事经营也交给了几个成年的儿子管办,并不用事事操心,很长的时间他的生活都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除非重大事件,儿子们才会请他决断。
王久贵虽为富甲,却到底没有什么深厚的根基,他的发家还真是依靠运气为重,故而此人从来就感激上苍庇护,对于佛、道极为虔诚,又懂得“快意时须早回头”的道理,并无欲望使富裕进而权贵,也没有效仿某些富贾,腰缠万贯尚不知足,要么花钱买个虚职兼个假官聊以自/慰,要么培养子孙投身科举企图彻底改换门庭,王久贵甚至懒得攀结官员勋贵,又或是接济寒门士人,以求增扩横行的资本。
他自以为已经为子孙三代积累下可以富足生活的财产,子孙们只要平稳的经营下去,就可以安身立命。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王久贵最烦心的一件事,居然是他的一个小孙儿因为太喜甜食,不知将来会不会闹蛀牙。
但太平的日子总是会在猝不及防时悄然生变,眼看年近五旬,王久贵的脑袋上忽然有了绿云盖顶的耻辱,他还没从这打击里回过神来,惹生事端的妾室白氏就自尽了,王久贵到底是对白氏动了真情的,心中大觉悲愤交加,忽而间有若苍老了十岁,整个人都憔悴下来。
哪知白氏死后,他的发妻周氏也卧病不起。
王久贵娶妻之时,还没有发迹,因为家境贫寒,一文钱的聘金都掏不出来,只好娶了个寡妇,周氏比王久贵年长七岁,两人还是盲婚哑嫁,自是说不上什么情投意合,于是王久贵发迹后,虽说从来没想过休弃糟糠之妻,却也先后纳了两房妾室,收了两个侍妾。
周氏早年间因为劳苦落下病痛,但因为王久贵发迹,她一直也将养得好,汤药不曾断过,病情却没恶化,突而间便卧床不起了,因这夫妻多年一份亲情,王久贵也大觉心焦。
这一心焦,就上了肺火,牙根肿痛,把腮帮子都撑起老高。
家里连生变故,身体又有不适,王久贵还担心着这兴许是更大祸患的预兆,所以就郁躁不安起来。
偏这日,他的长子王平安,还拿一件事来烦扰。
当爹的捂着腮帮勃然大怒:“都说了这一件事,咱们家千万不能掺合,你怎么就是不懂得其中的厉害?!施公虽说调离了汾州,可你看看府衙里那些属官,十个中至少七个都是施公的亲信,那赵知州,虽说也有来头,在汾州立不立得住都且未必,就算他斗垮了施公,还能一直在汾州当这父母官?迟早也得升迁,他一走,要若是施公的亲信继任,拿赵知州没有奈何,收拾我们一介商贾可是易如反掌,他们官场上的争权夺势,我们布衣百姓牵涉进去,那就是个家破人亡。”
王平安心生不服,还想争论几句,就被王久贵挥挥手直往外赶:“我知道你是不愤,年年为免粮长,都要被那些官员讹诈,就听我一句劝吧,散财免灾,若舍不得这些小利,指不定就有灭门的大祸,咱们是平民,哪里能和官员起义气之争?这件事你可一定要沉住气,把那差役,好吃好喝招待着,送上一分重礼,他自然明白应当如何向知州老爷回话。”
当儿子的垂头丧气被赶了出来,迎面撞见一位管事慌里慌张跑来,又问何事。
那管事应道:“门外来了个小道长,自称是什么逍遥仙长的高足,张口就说我们家宅院上方,有阴秽之气笼罩,说是……说是有蒙冤而死的亡灵,要讨还公道,要若是……要若是置之不顾,家主便难免血光之灾。”
王平安不像他爹,往常对这些装神弄鬼的游方僧道从不轻信,此时又正积着一肚子脾气,便想喝斥管事两句,令他把那主动登门的神棍赶走,只他才一张嘴,却见老爹赤着脚便跑了出来:“真有道长这样说?快快有请,快快有请,千万不敢怠慢了,我这就更衣,迟些亲自请询道长。”
把眼一瞪,粗着声嗓冲长子吼道:“怔在这里做何,还不快些去请道长进来,往正堂稍候,家里的这些事,可不能张扬出去,惹邻里闲话。”
王平安是个孝顺孩子,一贯不敢太过违逆父亲,被这一训,也只好振作一番精神,彬彬有礼去接待被他疑心为神棍那位来历不明的道长。
待一见人,度出只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套着件一看就不合身的半旧道袍,把瘦削的面颊高高抬起,俨然故作高深的派头,王平安心里的“神棍”二字就更笃定了,只是想这类所谓的术士,所图无非钱银而已,倒也省得开罪他,一来闹出事端,再者又会激怒父亲,他也便克制着轻慢的态度,显出些诚心请教的应酬。
这道长,不是别人,又是莫问。
那么他这回“出山”,自然又是因柴生,准确来说是春归的授意。
莫问虽说没有学到逍遥子的一成本事,却天生狡黠,对于察颜观色、装神弄鬼极有心得,他虽大剌剌坐在上首,而且把白眼翻得老高,但余光把王平安的神态一扫,竟就看穿了应酬的态度,主家既想应酬,道爷可不愿寒喧,莫问起身便走。
王平安连忙阻拦:“道长留步,道长还请留步,家父因为抱病,正卧床静养,故梳整更衣尚需片刻,并不是有意怠慢道长。”
“令尊非为怠慢,奈何阁下却对小道心存质疑呢,小道若还腆颜留候,也是自讨无趣。”莫问昂首挺胸绕开阻拦,缓缓的一抬脚。
王平安果然就着急了,陪着小心,连道误会。
莫问便把脚暂且放下,冷笑道:“是否小道误会,阁下心知肚明,不过小道今日路过,确见贵宅有冤魂缠留,一时好心才想提醒,莫要执迷不悟惹生血光之灾,纵管阁下认定小道乃招摇撞骗之徒,小道也不妨代那冤魂……”
说着望了望一侧,仿佛果然能看见冤魂一般。
“代为转告,阁下虽非冤魂亲出,却也一贯礼敬她为庶母,怎么明知庶母蒙冤,并不曾行为与人苟且私通的丑事,当初也还曾为庶母分辩,却就相信了庶母乃羞愧自尽呢?那草乌之毒,实非庶母所藏,必定为凶手栽赃,你们若不寻出这一凶手,冤魂纠缠不散,恐怕,就不是令尊肺火生痛,令慈旧疾复发这点报应了。”
把这话说完,莫问再不多留,这下子抬脚落脚都甚利落。
王平安完全被这话震惊在场,一时间也没想着要阻拦了,直到他爹心急火燎赶来,却只看到一个呆若木鸡的儿子,急怒攻心斥责不休的时候,王平安这才回过神来,沮丧不已把莫问的话叙述一番。
父子两俱信小道长果然是个“高人”。
王家虽不是什么显贵门第,因为富甲一方,不比得贫贱时候,多少会看重几分体面,家里的妾室闹出通奸的丑闻,王久贵也难免会被外人嘲笑,所以这件事不曾闹得沸沸扬扬,白氏的死也只是报了个急病。
要道长当真没有神通,从哪里听说王家这些隐秘?更不说竟然能够笃定白氏是服草乌而亡!
王久贵跌足不已,见儿子也是悔之不迭,他倒没再责备,只捂着腮帮哼哼:“别在这儿发呆了,兴许那道长并没有走远,还不快些去追,就算追不到,也必须打听着,对了,道长师从逍遥仙长,快去打听仙观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