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第 63 章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宠妻1948[重生]》最新章节!
恭喜发财了 黎先生回省城接了家眷, 刚返回学校, 就听说了此事。
对县里委派督学一事, 国立高中的反应就更大了。校园里是议论纷纷, 说什么的都有。曹校长和教务处的吴主任商量了一下,就把三个年级的骨干教师都集中到了教务室里,关起门来开了个短会。
曹校长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最后, 清了清喉咙说道:“各位同仁, 日后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后, 都莫谈国事, 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黎先生坐在下面,心知校园里又多了一双眼睛,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他这一趟回去,把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接了过来,也是一种掩护。否则, 一个二十来岁的单身男子长期身处异乡,很容易就会引起外界的关注。
这天放学后,他把余茂生叫到了宿舍里, 和他单独谈了谈。叮嘱他日后要小心行事,万不可锋芒毕露。
“先生,您放心吧,我会小心的……”余茂生点了点头。
这时候, 他已经帮黎先生做了很多事了。按照黎先生的吩咐, 他经常脱下学生制服, 换上寻常装扮徒步去不同的药店里买药, 偶尔也会去城西的永泰茶叶店里“买一两茶叶”。具体去那里做什么?他并不是很清楚,可他知道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他与黎先生的接触也从公开转成了秘密。
先生说,师生之间关系太过紧密,会引起外人注意的。如果有事,他会主动联系他,平日里他们之间就像班里其他同学那样就成。
对组织上的事,先生从未跟他提起过,他也未主动问过。可先生跟他说过的话,叮嘱他的那些事,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是组织外围成员了,虽然只是与先生保持着单线联系。他觉得这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一想起来就满是自豪。
*
转眼进入了一九四六年。
林玉梅的医术已经恢复了一部分。她摸通了周身穴脉之后,就亲手绘制了一副针灸图,挂在屋子的墙壁上,日日揣摩。还先拿自己做试验,手上、胳膊上常常扎满了银针。
林太太见了,开始有些害怕,可后来见玉梅笑嘻嘻的毫无惧色,也跟着胆大起来。她让玉梅也给她扎一下,通通血脉。玉梅就让她洗了洗手,又用碘酒擦了擦,这才从酒精盒里取出银针,一根一根地扎在她的手上。
扎得时候,她感觉有些疼。可扎过之后,却是神清气爽,特别舒服。在惊讶的同时,也暗暗称奇。到了晚上,就给先生说了,说“咱家的玉梅是个天才,短短几个月就学会扎针了。”
林先生听了,虽然觉得惊讶,却并没未多想。
后来,他也忍不住尝试了一下。觉得玉梅的手法,非同一般的娴熟,就像练过成千上万次一样。短短几个月的功底,竟然赶上了那些入门已久的老大夫?看来女儿真是个天才啊!于是,又托人去省城给玉梅买了几本医书,让她继续钻研医术。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林玉梅也适应了当前的生活。
可这种安稳日子要想过下去,就得提前做些准备。
为了防止物价上涨,她跟娘一起储备了大量的日用品,什么盐、调味、肥皂、牙膏、草纸等等,足够三四年使用的。还让父亲给大伯那边捎了口信,把该买的东西都买了,除了银元和黄金之外纸币一概不留,都换成实物。
要知道解放前夕,伪政权有多腐败?
看看那几年的通胀系数就知道了。到了一九四八年,纸币是一贬再贬,都快赶上草纸了。如果拿着金圆券去买东西,得背着一麻袋钞票。可即便如此,一摞子纸币甚至还换不来一斤大米。那些响应政府号召,把全部家当换成金圆券的都破了产。
相对而言,乡里的农户还算凑合,他们大多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而城里那些靠薪水吃饭的,可就麻烦了。每月一领到钱,第一件事就是去米店里买米。稍微晚去一会儿,可能又涨价了。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光想一想就觉得可怕。
到了月中,学校里放了寒假。
家里顿时热闹起来。林先生找了个抄写的临时工作,天天在书房里忙碌着。玉斌和玉铭除了做功课,就是跟着玉梅姐姐辨认草药。
这些都是林太太从药铺里买来的,专门用来支持女儿学习医术。每次去药铺里林玉梅都跟着,她恨不得让抓药的伙计把所有的小抽屉都拉开给她瞧瞧。现在她已经认了一百多种草药了,对其性能和疗效也是信手拈来,熟悉得很。她还跟娘说,如果有机会学习西药就好了。
林太太一听,便记在了心上。
可县城里除了大宅那边开了一家中西药房,还真没有第二家。以后瞅个机会求一下四太太,看看能不能让玉梅跟着去学学?
转眼过了小年,春节快到了。
腊月二十五,林太太带着玉梅去林家大宅拜见四太太。说话间,还顺便提到了玉梅在学习医术,现在都会扎银针了。四太太一听来了兴趣,就说起了“康年中西大药房”,还问玉梅:“玉梅啊,你对西药有没有兴趣啊?”
林玉梅一听正中下怀,说自己想学西药,还想学护理。四太太说:“如今去药房买药的女客可不少,那个许掌柜还跟老爷说想找个女店员专门招呼女客呢,可惜玉梅的年纪小了点,不然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唔,是嘛?”
林太太对大药房的环境有所了解,干净整洁不说,能买得起西药的也多是小康以上的人家。虽然他们家日子不算宽裕,可养活个女儿还是没啥问题的,也就没去多想。可林玉梅却知道机会来了,瞅着娘似乎不大感兴趣的样子,就笑着说道:“太太,我年纪不小了,虚岁已经十四了,要不就让我去试试?”
“哈哈,那感情好啊!赶明儿我问问老爷,看看那边还缺人不?”四太太爽快地应下了。她这也是出于好心,想帮林太太一把。
回家的路上,林玉梅就跟娘说了,想出去工作贴补家用。林太太自然不肯,可林玉梅坚持着,还说:“娘,您看我爹大冷的天在家里帮人誊写稿子,累得手腕都快抬不起来了。现在能有个机会出去挣钱,何乐而不为?再说,在药房里当店员,清闲得很,一点也不累人……”
“玉梅,你说的这些娘都明白,可你是女孩子,这抛头露面的怕是会招人议论的……”
“娘,如今社会上都在提倡男女平等、要解放妇女,咱不怕人议论。再说,站在柜台后面戴着个大口罩只露出眉眼,旁人也不认得……”
一路上,林玉梅不停地劝说着。林太太也有点动心了,最后答应到家后跟先生说说。如果大宅那边有信了,就应下这份差事。
*
余茂生说服了父亲,便回屋装扮了一番。
他换了一件灰褂子,戴着一顶深灰色的礼帽,帽檐压得低低的,几乎看不清眉眼,这才从后门溜了出去。
余炳坤在书房里坐卧不安,直到儿子回来了,才松了口气。
第二天早晨,余茂生听从父亲的安排,乖乖地留在了家里。
到了九点,有消息传来说是大批军警包围了学校,便衣特务拿着名单直接进教室里抓人。可说也奇怪,名单上的学生大都没来,说是生病请假了。军警们扑了个空,最后从学校里强行带走了三名学生和两名青年教师。
这一下校园里炸了锅,教职员工们不愿意了,学生们也闹哄哄地要去营救,曹校长和吴主任也黑着脸,对县里的做法表示不满。警车刚刚开走,二人就去教育局告状,说没凭没据的凭啥抓人?请求局长大人和曾督学出面把人保出来。
廖局长也犯了难,这去吧?怕乌纱帽受到影响,这不去吧怕是众意难平。而曾督学更是一言不发躲在一边,生怕被沾上了。
最后,局长大人还是掸了掸衣襟,带着三人去了县府。到了那里,直接求见吴县长,可吴县长却避而不见,四人等了半天只好返了回来。
这时候,军警去学校随意抓人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纷纷。那些有学生的家长们更是群情激昂,四下里动员着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去学校声援。这下可好,还未到中午,城里的店铺、商贩、工厂都罢工歇业了,要求释放被关押的人员。
康年大药房也关了门。
林玉梅正在店里盘点,听说警察去学校抓人了,心不由得提了上来。后来一打听不是老余,才松了口气。
一个下午过去了,各界声援之势是愈演愈烈。
事态发展也远远超出了预期。吴县长压力颇大,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抓起电话打到县党部,想找崔主任商量一下,可电话那端却说“崔主任不在”。
他气得一摔话筒,在心里骂道:“这个老狐狸自己捅了篓子就拍拍屁股溜了?”
恭喜发财了 黎先生回省城接了家眷, 刚返回学校, 就听说了此事。
对县里委派督学一事, 国立高中的反应就更大了。校园里是议论纷纷, 说什么的都有。曹校长和教务处的吴主任商量了一下,就把三个年级的骨干教师都集中到了教务室里,关起门来开了个短会。
曹校长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最后, 清了清喉咙说道:“各位同仁, 日后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后, 都莫谈国事, 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黎先生坐在下面,心知校园里又多了一双眼睛,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他这一趟回去,把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接了过来,也是一种掩护。否则, 一个二十来岁的单身男子长期身处异乡,很容易就会引起外界的关注。
这天放学后,他把余茂生叫到了宿舍里, 和他单独谈了谈。叮嘱他日后要小心行事,万不可锋芒毕露。
“先生,您放心吧,我会小心的……”余茂生点了点头。
这时候, 他已经帮黎先生做了很多事了。按照黎先生的吩咐, 他经常脱下学生制服, 换上寻常装扮徒步去不同的药店里买药, 偶尔也会去城西的永泰茶叶店里“买一两茶叶”。具体去那里做什么?他并不是很清楚,可他知道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他与黎先生的接触也从公开转成了秘密。
先生说,师生之间关系太过紧密,会引起外人注意的。如果有事,他会主动联系他,平日里他们之间就像班里其他同学那样就成。
对组织上的事,先生从未跟他提起过,他也未主动问过。可先生跟他说过的话,叮嘱他的那些事,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是组织外围成员了,虽然只是与先生保持着单线联系。他觉得这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一想起来就满是自豪。
*
转眼进入了一九四六年。
林玉梅的医术已经恢复了一部分。她摸通了周身穴脉之后,就亲手绘制了一副针灸图,挂在屋子的墙壁上,日日揣摩。还先拿自己做试验,手上、胳膊上常常扎满了银针。
林太太见了,开始有些害怕,可后来见玉梅笑嘻嘻的毫无惧色,也跟着胆大起来。她让玉梅也给她扎一下,通通血脉。玉梅就让她洗了洗手,又用碘酒擦了擦,这才从酒精盒里取出银针,一根一根地扎在她的手上。
扎得时候,她感觉有些疼。可扎过之后,却是神清气爽,特别舒服。在惊讶的同时,也暗暗称奇。到了晚上,就给先生说了,说“咱家的玉梅是个天才,短短几个月就学会扎针了。”
林先生听了,虽然觉得惊讶,却并没未多想。
后来,他也忍不住尝试了一下。觉得玉梅的手法,非同一般的娴熟,就像练过成千上万次一样。短短几个月的功底,竟然赶上了那些入门已久的老大夫?看来女儿真是个天才啊!于是,又托人去省城给玉梅买了几本医书,让她继续钻研医术。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林玉梅也适应了当前的生活。
可这种安稳日子要想过下去,就得提前做些准备。
为了防止物价上涨,她跟娘一起储备了大量的日用品,什么盐、调味、肥皂、牙膏、草纸等等,足够三四年使用的。还让父亲给大伯那边捎了口信,把该买的东西都买了,除了银元和黄金之外纸币一概不留,都换成实物。
要知道解放前夕,伪政权有多腐败?
看看那几年的通胀系数就知道了。到了一九四八年,纸币是一贬再贬,都快赶上草纸了。如果拿着金圆券去买东西,得背着一麻袋钞票。可即便如此,一摞子纸币甚至还换不来一斤大米。那些响应政府号召,把全部家当换成金圆券的都破了产。
相对而言,乡里的农户还算凑合,他们大多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而城里那些靠薪水吃饭的,可就麻烦了。每月一领到钱,第一件事就是去米店里买米。稍微晚去一会儿,可能又涨价了。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光想一想就觉得可怕。
到了月中,学校里放了寒假。
家里顿时热闹起来。林先生找了个抄写的临时工作,天天在书房里忙碌着。玉斌和玉铭除了做功课,就是跟着玉梅姐姐辨认草药。
这些都是林太太从药铺里买来的,专门用来支持女儿学习医术。每次去药铺里林玉梅都跟着,她恨不得让抓药的伙计把所有的小抽屉都拉开给她瞧瞧。现在她已经认了一百多种草药了,对其性能和疗效也是信手拈来,熟悉得很。她还跟娘说,如果有机会学习西药就好了。
林太太一听,便记在了心上。
可县城里除了大宅那边开了一家中西药房,还真没有第二家。以后瞅个机会求一下四太太,看看能不能让玉梅跟着去学学?
转眼过了小年,春节快到了。
腊月二十五,林太太带着玉梅去林家大宅拜见四太太。说话间,还顺便提到了玉梅在学习医术,现在都会扎银针了。四太太一听来了兴趣,就说起了“康年中西大药房”,还问玉梅:“玉梅啊,你对西药有没有兴趣啊?”
林玉梅一听正中下怀,说自己想学西药,还想学护理。四太太说:“如今去药房买药的女客可不少,那个许掌柜还跟老爷说想找个女店员专门招呼女客呢,可惜玉梅的年纪小了点,不然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唔,是嘛?”
林太太对大药房的环境有所了解,干净整洁不说,能买得起西药的也多是小康以上的人家。虽然他们家日子不算宽裕,可养活个女儿还是没啥问题的,也就没去多想。可林玉梅却知道机会来了,瞅着娘似乎不大感兴趣的样子,就笑着说道:“太太,我年纪不小了,虚岁已经十四了,要不就让我去试试?”
“哈哈,那感情好啊!赶明儿我问问老爷,看看那边还缺人不?”四太太爽快地应下了。她这也是出于好心,想帮林太太一把。
回家的路上,林玉梅就跟娘说了,想出去工作贴补家用。林太太自然不肯,可林玉梅坚持着,还说:“娘,您看我爹大冷的天在家里帮人誊写稿子,累得手腕都快抬不起来了。现在能有个机会出去挣钱,何乐而不为?再说,在药房里当店员,清闲得很,一点也不累人……”
“玉梅,你说的这些娘都明白,可你是女孩子,这抛头露面的怕是会招人议论的……”
“娘,如今社会上都在提倡男女平等、要解放妇女,咱不怕人议论。再说,站在柜台后面戴着个大口罩只露出眉眼,旁人也不认得……”
一路上,林玉梅不停地劝说着。林太太也有点动心了,最后答应到家后跟先生说说。如果大宅那边有信了,就应下这份差事。
*
余茂生说服了父亲,便回屋装扮了一番。
他换了一件灰褂子,戴着一顶深灰色的礼帽,帽檐压得低低的,几乎看不清眉眼,这才从后门溜了出去。
余炳坤在书房里坐卧不安,直到儿子回来了,才松了口气。
第二天早晨,余茂生听从父亲的安排,乖乖地留在了家里。
到了九点,有消息传来说是大批军警包围了学校,便衣特务拿着名单直接进教室里抓人。可说也奇怪,名单上的学生大都没来,说是生病请假了。军警们扑了个空,最后从学校里强行带走了三名学生和两名青年教师。
这一下校园里炸了锅,教职员工们不愿意了,学生们也闹哄哄地要去营救,曹校长和吴主任也黑着脸,对县里的做法表示不满。警车刚刚开走,二人就去教育局告状,说没凭没据的凭啥抓人?请求局长大人和曾督学出面把人保出来。
廖局长也犯了难,这去吧?怕乌纱帽受到影响,这不去吧怕是众意难平。而曾督学更是一言不发躲在一边,生怕被沾上了。
最后,局长大人还是掸了掸衣襟,带着三人去了县府。到了那里,直接求见吴县长,可吴县长却避而不见,四人等了半天只好返了回来。
这时候,军警去学校随意抓人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纷纷。那些有学生的家长们更是群情激昂,四下里动员着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去学校声援。这下可好,还未到中午,城里的店铺、商贩、工厂都罢工歇业了,要求释放被关押的人员。
康年大药房也关了门。
林玉梅正在店里盘点,听说警察去学校抓人了,心不由得提了上来。后来一打听不是老余,才松了口气。
一个下午过去了,各界声援之势是愈演愈烈。
事态发展也远远超出了预期。吴县长压力颇大,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抓起电话打到县党部,想找崔主任商量一下,可电话那端却说“崔主任不在”。
他气得一摔话筒,在心里骂道:“这个老狐狸自己捅了篓子就拍拍屁股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