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防盗已替换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娱乐圈男神》最新章节!
第二百三十七章
前前后后六百多年,大明朝的普通老百姓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是如何祭天酬神的。
就连陈墨和国家台的春晚导演组们也都没见过,原本还想趁着直播皇宫赐宴的机会长长见识,可惜祭天酬神对于朝廷来说是天家大事,满朝文武都觉得并不适合带着许多电子设备进入太庙,以免冲撞祖先,因而商讨过后免了这一项,只允许陈墨和春晚节目组的人在太庙祭祖之后,直接进宫拍摄皇宫赐宴的部分。
早晨五点钟的正月里头,天都还没亮呢,还稀稀落落的飘了那么几朵零星的雪花儿,被西北风吹着钻入行人的脖颈,瞬间化成一股冰水儿,冻得人透心凉。
匆匆忙忙吃了一口早饭的陈墨等人就抬着各种设备进入太液池旁边的清凉殿。
按照明制,皇帝宴请臣下可分为大宴,中宴,常宴,小宴四种规格。像这种太庙祭祖过后的宴请群臣,便属于大宴。
行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司负责。陈墨一行人就是在尚宝司的指挥下在大殿内布景,安设灯光摄像之类的必备措施。至于殿外的太液池上,则由禁卫军帮忙,在程颐歌导演和一部分灯光道具老师的指挥下安装其他设备——
要说宫里的规矩也够龟毛的了,按照陈墨和直播导演组的想法,就觉得那些配合演员们进行表演的灯光摄影道具不用拆除,每天彩排之后就放那儿,第二天直接用就行了,省时省力省时间。
可是宫里的禁卫就是不同意,认为这么做不符合宫规,而且还有危险,让陈墨和直播导演组的人必须每天定时拆除。然后第二天再重新安装,禁卫统领宁可派人帮直播导演组的人每天费事儿的忙活,也不肯选择省事儿的办法。就怕稍有变故担责任。
陈墨跟这帮人沟通不了,简直都要无语了。
这大冬天的跟着宫廷乐师们排练就够折腾人的了,还要人为折腾出这么多没必要的事儿,简直了。
清凉殿内,尚宝司的宫人们正忙着给灯光摄像机们乔装打扮。为了美观好看,这些具备现代化气息的道具们全都被装点一新,弄成古色古香的模样,放到各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以期达到和大殿陈设互为一体,相得益彰的效果。
陈墨在这一点上是十分佩服尚宝司的,不愧是大明帝国最有才华的一批设计师们,这东西弄得,可比陈墨在那些新品发布会上看到的华夏风们高出了十倍百倍。
每到此时,陈墨都忍不住生出一丝“泱泱华夏”的感慨,不管外界怎么喧嚣,真正有才的人永远都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长久。就拿他这几个月接触过的宫中各职位的官员宫人们,随便拿出来一个,真要是想刷名气的,绝对都是各个行业里的大家。可是这帮人就能守得住自己的一个饭碗,甭管外头东南西北风刮的多厉害,我自岿然不动。
不服都不行。
因为有了这么一层深刻感触,直播节目组里头,原本觉着自己见多识广更是业界精英的灯光摄像服装道具师们也愈发谦逊。时不时的都要跑到尚宝司和教坊司的宫人们身边,一口一个老师的叫着,特别虚心的请教各种问题。
就连被陈墨拉来做苦工还没啥工钱的王储盛和程颐歌导演也表示这回没白来,两人各自的班底也趁着这机会学了不少东西,不但开阔了眼界长了知识,更知道了有关于华夏老艺人们对于艺术的态度。
这些是在越来越浮躁的娱乐圈里感受不到的。
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精于钻研,安于平淡,那些独属于华夏的老手艺才能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愈精愈善,与时俱进,从未断绝。
天色渐渐大亮,直播组的人忙着布置现场,尚宝司的人还要忙着摆御座,铺黄麾,从金吾卫中调选二十四人在殿中侍立。大概是考虑到上电视的影响,陈墨敏锐的察觉今天站班的二十四位禁卫都长得浓眉大眼,器宇轩昂,身材高大,盘靓条顺,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就算是单提出来进娱乐圈进模特界,也个个都是帅锅以上的级别。
更别提穿着宫服在大殿内穿花蝴蝶一样的宫人们,一个个眉清目秀,温柔和顺,说起话来如沐春风,看上去就让人赏心悦目。
大概是到了下午一点钟左右,太液池和清凉殿都布置的差不多了,教坊司的歌姬舞姬乐师们也全副盛装的出现在镜头前,不过有些人站在殿外,有些人则进入殿中。了让老百姓们也能看懂这其中的讲究,被陈墨邀来做礼仪顾问的廖大人在主持人的询问下开口解释道:“按照朝廷礼制,行大宴仪的时候,教坊司要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这么安排主要是因为大乐和乐歌在职责上就有所不同。我们华夏被称为礼乐之邦,所谓礼乐,指的就是……”
因为宫廷赐宴直播组的人数众多,责任重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墨和张台长、王储盛导演、程颐歌导演特地开会讨论,决定把直播组分成四个小组,一组由张台长带领,负责统筹全局把控基调,毕竟张台长是四人当中唯一一个有直播经验的老导演;一组由陈墨带领着在周围四处闲逛,在不违背宫规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多拍一点“□□”和前期筹备的东西,另外两组则由王储盛和程颐歌导演领导,这俩人是陈墨向组织上打报告特地请过来的,一个负责拍摄歌舞表演的镜头部分,一个负责拍摄陛下和群臣百官互动的礼仪等等。这主要是考虑到了王储盛王导在执导历史剧时最为擅长拍摄君臣互动,往往三言两句就能达到心照不宣的效果,所谓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程颐歌导演……对于镜头语言,尤其是色彩的把控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当年就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以颜色记录华夏》,纪录片里头基本上啥说教的内容都没有,就是各种不同的颜色对比,仙到不行不行的令人感觉到触目惊心的唯美画面,纪录片一出世,愣是让那些连方块字都看不懂的歪果仁们自觉看懂了华夏文化,被封为教科书一般的镜头大师。
陈墨请程颐歌导演来拍摄宫廷饮宴上的歌舞才艺表演部分,要的就是程导对于镜头和色彩的把控,他准备把这次的皇宫赐宴也拍的美轮美奂,争取把全国观众镇住!
礼部廖大人跟着的就是陈墨这一组,考虑到宫规严谨,廖大人可以盯着陈墨这一组人别随便乱拍,同时在尚宝司的指引下为广大观众讲解那些陈设摆件的历史由来,以及为什么要这么摆。
让宫廷赐宴开始之前就已经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老百姓们啧啧称奇,可算是明白了宫里头安排宴会座次时,陛下的御座为什么要放这,太子殿下和诸位郡王的座椅为什么要面向那,原来只有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在殿内吃东西,五品一下的都得坐在偏殿(廖大人在此处还特别讲明,百十年前五品以下的官员赴宴时都得坐在殿外,如今是陛下仁厚讲究人权,觉得这么做有虐待臣子之嫌,才改殿外为偏殿)。
饶是如此,也让观看直播的百姓们唏嘘不已。平常瞧着那些当官的一个个威风的不行,没想到还有这么遭罪的时候。这天寒地冻的,参加个宴会连正地方都不让进,还得搁旁边带着……看来当官的也未必就比老百姓活的自在。大过年的还得这么折腾。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大明朝的官儿也忒多了!一个太和殿都坐不下了!那得多少人啊!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正吐槽呢,便有宫人飞报皇帝陛下和诸位大臣已经从太庙回来了。
于是陈墨和导演组的人立刻在尚宝司的安排下各就各位,而后便待吉时。这期间又过了两个来小时,估计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都去沐浴更衣了,毕竟刚从太庙回来。祭祖祭拜的烟熏火燎的,总得收拾一下才好上电视……
于是直到晚上六点钟,这皇宫赐宴才算是正式开始。
按照明制,皇宫赐宴开始之前,还得由仪礼司的官员当殿奏请皇帝陛下升座,皇帝陛下才会从后边走出来。这前前后后的形式因为没有皇帝陛下本人配合,陈墨和直播组的人都没亲眼见过。这一点倒是跟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样,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只听大殿外面的大乐奏响,编钟铜磬之声浩浩汤汤,身穿龙袍的皇帝陛下走入殿中。
坐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们大多数是头一次听到朝廷饮宴时的礼乐,一下子就被那些编钟磬鼓的奏乐之声震撼了,文学素养高的人大概能反应出很多描写礼乐盛会的诗词文章,一般人就只能想到“哇塞,好庄重好严肃啊,真他妈的太好听了……”
待皇帝陛下升座以后,就是鞭炮鸣响,这一回是皇子、亲王等人上殿,而后才是文武大臣。其中四品以上大臣立于殿中,五品以下大臣立于殿外。然后百官见礼。之后才是光禄寺的大臣进入殿中,外头悠悠然又响起编钟铜磬演奏的大乐。
等到这波奏乐停止,光禄寺大臣当殿倒酒并向陛下敬酒,整个宫廷赐宴才算是正式开始。
陈墨偷偷摸摸的看了一眼手表,好家伙,光这么一番折腾,连口菜都没吃上呢,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前前后后六百多年,大明朝的普通老百姓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是如何祭天酬神的。
就连陈墨和国家台的春晚导演组们也都没见过,原本还想趁着直播皇宫赐宴的机会长长见识,可惜祭天酬神对于朝廷来说是天家大事,满朝文武都觉得并不适合带着许多电子设备进入太庙,以免冲撞祖先,因而商讨过后免了这一项,只允许陈墨和春晚节目组的人在太庙祭祖之后,直接进宫拍摄皇宫赐宴的部分。
早晨五点钟的正月里头,天都还没亮呢,还稀稀落落的飘了那么几朵零星的雪花儿,被西北风吹着钻入行人的脖颈,瞬间化成一股冰水儿,冻得人透心凉。
匆匆忙忙吃了一口早饭的陈墨等人就抬着各种设备进入太液池旁边的清凉殿。
按照明制,皇帝宴请臣下可分为大宴,中宴,常宴,小宴四种规格。像这种太庙祭祖过后的宴请群臣,便属于大宴。
行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司负责。陈墨一行人就是在尚宝司的指挥下在大殿内布景,安设灯光摄像之类的必备措施。至于殿外的太液池上,则由禁卫军帮忙,在程颐歌导演和一部分灯光道具老师的指挥下安装其他设备——
要说宫里的规矩也够龟毛的了,按照陈墨和直播导演组的想法,就觉得那些配合演员们进行表演的灯光摄影道具不用拆除,每天彩排之后就放那儿,第二天直接用就行了,省时省力省时间。
可是宫里的禁卫就是不同意,认为这么做不符合宫规,而且还有危险,让陈墨和直播导演组的人必须每天定时拆除。然后第二天再重新安装,禁卫统领宁可派人帮直播导演组的人每天费事儿的忙活,也不肯选择省事儿的办法。就怕稍有变故担责任。
陈墨跟这帮人沟通不了,简直都要无语了。
这大冬天的跟着宫廷乐师们排练就够折腾人的了,还要人为折腾出这么多没必要的事儿,简直了。
清凉殿内,尚宝司的宫人们正忙着给灯光摄像机们乔装打扮。为了美观好看,这些具备现代化气息的道具们全都被装点一新,弄成古色古香的模样,放到各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以期达到和大殿陈设互为一体,相得益彰的效果。
陈墨在这一点上是十分佩服尚宝司的,不愧是大明帝国最有才华的一批设计师们,这东西弄得,可比陈墨在那些新品发布会上看到的华夏风们高出了十倍百倍。
每到此时,陈墨都忍不住生出一丝“泱泱华夏”的感慨,不管外界怎么喧嚣,真正有才的人永远都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长久。就拿他这几个月接触过的宫中各职位的官员宫人们,随便拿出来一个,真要是想刷名气的,绝对都是各个行业里的大家。可是这帮人就能守得住自己的一个饭碗,甭管外头东南西北风刮的多厉害,我自岿然不动。
不服都不行。
因为有了这么一层深刻感触,直播节目组里头,原本觉着自己见多识广更是业界精英的灯光摄像服装道具师们也愈发谦逊。时不时的都要跑到尚宝司和教坊司的宫人们身边,一口一个老师的叫着,特别虚心的请教各种问题。
就连被陈墨拉来做苦工还没啥工钱的王储盛和程颐歌导演也表示这回没白来,两人各自的班底也趁着这机会学了不少东西,不但开阔了眼界长了知识,更知道了有关于华夏老艺人们对于艺术的态度。
这些是在越来越浮躁的娱乐圈里感受不到的。
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精于钻研,安于平淡,那些独属于华夏的老手艺才能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愈精愈善,与时俱进,从未断绝。
天色渐渐大亮,直播组的人忙着布置现场,尚宝司的人还要忙着摆御座,铺黄麾,从金吾卫中调选二十四人在殿中侍立。大概是考虑到上电视的影响,陈墨敏锐的察觉今天站班的二十四位禁卫都长得浓眉大眼,器宇轩昂,身材高大,盘靓条顺,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就算是单提出来进娱乐圈进模特界,也个个都是帅锅以上的级别。
更别提穿着宫服在大殿内穿花蝴蝶一样的宫人们,一个个眉清目秀,温柔和顺,说起话来如沐春风,看上去就让人赏心悦目。
大概是到了下午一点钟左右,太液池和清凉殿都布置的差不多了,教坊司的歌姬舞姬乐师们也全副盛装的出现在镜头前,不过有些人站在殿外,有些人则进入殿中。了让老百姓们也能看懂这其中的讲究,被陈墨邀来做礼仪顾问的廖大人在主持人的询问下开口解释道:“按照朝廷礼制,行大宴仪的时候,教坊司要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这么安排主要是因为大乐和乐歌在职责上就有所不同。我们华夏被称为礼乐之邦,所谓礼乐,指的就是……”
因为宫廷赐宴直播组的人数众多,责任重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墨和张台长、王储盛导演、程颐歌导演特地开会讨论,决定把直播组分成四个小组,一组由张台长带领,负责统筹全局把控基调,毕竟张台长是四人当中唯一一个有直播经验的老导演;一组由陈墨带领着在周围四处闲逛,在不违背宫规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多拍一点“□□”和前期筹备的东西,另外两组则由王储盛和程颐歌导演领导,这俩人是陈墨向组织上打报告特地请过来的,一个负责拍摄歌舞表演的镜头部分,一个负责拍摄陛下和群臣百官互动的礼仪等等。这主要是考虑到了王储盛王导在执导历史剧时最为擅长拍摄君臣互动,往往三言两句就能达到心照不宣的效果,所谓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程颐歌导演……对于镜头语言,尤其是色彩的把控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当年就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以颜色记录华夏》,纪录片里头基本上啥说教的内容都没有,就是各种不同的颜色对比,仙到不行不行的令人感觉到触目惊心的唯美画面,纪录片一出世,愣是让那些连方块字都看不懂的歪果仁们自觉看懂了华夏文化,被封为教科书一般的镜头大师。
陈墨请程颐歌导演来拍摄宫廷饮宴上的歌舞才艺表演部分,要的就是程导对于镜头和色彩的把控,他准备把这次的皇宫赐宴也拍的美轮美奂,争取把全国观众镇住!
礼部廖大人跟着的就是陈墨这一组,考虑到宫规严谨,廖大人可以盯着陈墨这一组人别随便乱拍,同时在尚宝司的指引下为广大观众讲解那些陈设摆件的历史由来,以及为什么要这么摆。
让宫廷赐宴开始之前就已经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老百姓们啧啧称奇,可算是明白了宫里头安排宴会座次时,陛下的御座为什么要放这,太子殿下和诸位郡王的座椅为什么要面向那,原来只有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在殿内吃东西,五品一下的都得坐在偏殿(廖大人在此处还特别讲明,百十年前五品以下的官员赴宴时都得坐在殿外,如今是陛下仁厚讲究人权,觉得这么做有虐待臣子之嫌,才改殿外为偏殿)。
饶是如此,也让观看直播的百姓们唏嘘不已。平常瞧着那些当官的一个个威风的不行,没想到还有这么遭罪的时候。这天寒地冻的,参加个宴会连正地方都不让进,还得搁旁边带着……看来当官的也未必就比老百姓活的自在。大过年的还得这么折腾。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大明朝的官儿也忒多了!一个太和殿都坐不下了!那得多少人啊!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正吐槽呢,便有宫人飞报皇帝陛下和诸位大臣已经从太庙回来了。
于是陈墨和导演组的人立刻在尚宝司的安排下各就各位,而后便待吉时。这期间又过了两个来小时,估计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都去沐浴更衣了,毕竟刚从太庙回来。祭祖祭拜的烟熏火燎的,总得收拾一下才好上电视……
于是直到晚上六点钟,这皇宫赐宴才算是正式开始。
按照明制,皇宫赐宴开始之前,还得由仪礼司的官员当殿奏请皇帝陛下升座,皇帝陛下才会从后边走出来。这前前后后的形式因为没有皇帝陛下本人配合,陈墨和直播组的人都没亲眼见过。这一点倒是跟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样,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只听大殿外面的大乐奏响,编钟铜磬之声浩浩汤汤,身穿龙袍的皇帝陛下走入殿中。
坐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们大多数是头一次听到朝廷饮宴时的礼乐,一下子就被那些编钟磬鼓的奏乐之声震撼了,文学素养高的人大概能反应出很多描写礼乐盛会的诗词文章,一般人就只能想到“哇塞,好庄重好严肃啊,真他妈的太好听了……”
待皇帝陛下升座以后,就是鞭炮鸣响,这一回是皇子、亲王等人上殿,而后才是文武大臣。其中四品以上大臣立于殿中,五品以下大臣立于殿外。然后百官见礼。之后才是光禄寺的大臣进入殿中,外头悠悠然又响起编钟铜磬演奏的大乐。
等到这波奏乐停止,光禄寺大臣当殿倒酒并向陛下敬酒,整个宫廷赐宴才算是正式开始。
陈墨偷偷摸摸的看了一眼手表,好家伙,光这么一番折腾,连口菜都没吃上呢,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