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四)书生教主现红尘,慧空曹顶殇真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英雄血巾帼泪》最新章节!
戚家军的最前方,只见一个红衣女子手中拿着一把剑,身体周围不断地有树叶、碎石等物化为利刃攻击旁边的倭寇,而她也挽起手中的剑,直接为后面的戚家军杀开了一条血路。漫天的树叶围绕在她的旁边,倭寇根本就近身不得,远远看去,她浑身上下庄严无比,就好似一个地狱而来的罗刹。
在这个红衣女子身边三四米远的地方,一个断了一只手臂的男子和她并肩站立着,仅剩的一只手上也拿着一把宝剑。他护在红衣女子的身旁,不离不弃。如果说红衣女子的攻击是大气磅礴的话,那这个断臂男子的攻击就显得有点诡异了,竟然是江湖之中很少看见的音波攻击。凡是想要近身击杀红衣女子和断臂男子的倭寇,都被这断臂男子给吼住了,离得近的,直接被这音波侵入了脑袋,头痛欲裂,倒地而亡;离得远的,也是一阵痴呆,然后被赶上来的红衣女子一剑挑杀。
后方,戚继光等人看见这突然冒出来的两个武林人士,心中也是一惊,不过他毕竟是久经战场的老将,怎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他下令先以火器猛攻敌人,其余军队则以长枪、刀剑趁着倭寇混乱之时杀入他们的阵营当中。
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一阵欣喜,一个叫朱钰的哨官统领身先士卒,直接挥刀杀进了倭寇阵营,连斩七个倭寇,其中还包括一个倭寇首领。
与此同时,黑白二子和风林火山四将也率领着他们的狼军从倭寇阵营里面向着外面冲锋,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里外开花。
倭寇虽然在人数上面占据了优势,但是现在他们的阵营已经被从里到外统统打乱了,没有了阵营的倭寇根本就不是会鸳鸯阵的士兵的对手,几个拼杀下来,倭寇渐渐不支,开始全线溃退。
戚继光率领着一千多的精锐士兵,跟在溃退的倭寇身后,追击了十多里地,一直追到花街,斩杀倭寇三四百人,生擒倭寇几人,倭寇逃到新河时,慌不择路,掉下水中淹死的不计其数。戚家军缴获倭寇武器六七百件,解救被虏民众五千多人,而自己仅仅只阵亡了三人而已,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这一战,先有五百狼军突入敌阵,从敌人中间发难,后有红衣女子和断臂男子正面攻击,为戚家军杀开了一条血路,最后,戚继光指挥着大军奋力杀敌,一举击溃了围困台州府城的倭寇。
“两位真是好武艺啊!这一战能够大获全胜,全赖几位大展神功啊!”看着面前的几个江湖中人,戚继光哈哈一笑,满脸的欢喜。真正的打战靠的是基层的士兵,但是要论个人的武功的话,他手下的那些士兵拍马也赶不上眼前的这几个人。
“哈哈哈,戚将军太客气了,驱除倭寇,恢复中华,本来就是我们武林中人的责任。况且这里还有我的几位朋友,我怎么能不来助阵呢?”冷水易笑着看了看黑白二子。
“原来是这位兄弟啊,还要谢谢你几年前的款待啊!”白袍少年吴连天朝着冷水易拱了拱手,显然,他已经认出了冷水易,“这位姑娘,别来无恙啊!”冷水易旁边的烈火蓉正是曾经差一点杀了黑白二子的那个红衣圣女。
“蓉儿你认识这两位大哥?”冷水易诧异地看了看烈火蓉,又看了看黑白二子,满脸的疑惑。
“两个盗贼而已。”红衣女子不满地说道。
“哈哈哈,不打不相识啊。”吴连天讪讪一笑,他并没有把那件事放在心上,况且他们两人已经今非昔比了。
“两位,不如你们就留下来,和这六位将军一样,协助我共同抗击倭寇吧。”戚继光爱才心切,诚意地邀请道。
“好啊,我们正有此意,不过我们不加入军队,我们自己干自己的。”江湖中人最讨厌受到约束了。
“没有问题,武林人士本来就该如此,想想几年前的少林寺慧空和尚,我就一阵痛惜啊,可惜当时我还没有到浙江,不然我一定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戚继光突然提到了另外一个武林人士。
慧空和尚,嵩山少林寺知客堂首座。
十六世纪嘉靖的倭患,强烈地震撼了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东南沿海。明王朝海防松弛,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兵也只剩十分之四,而仅存的部队也因制度**、军纪废弛而战斗力极弱。倭寇凭借着制作精良的日本刀及奇诈诡秘的刀法,致使武备积弛的明朝卫所军队难以应敌,那时“江南卫所已成虚设”,以致于发生了倭寇“六十七人经行数千里,杀伤千人”的荒唐事件。明朝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于是只得征调各地乡兵,少林僧兵就是其中一支最为骁勇的武装力量。
明嘉靖三十二年,少林寺慧空和尚接到都督万表的檄文,立即组成了一支有三十多位和尚参加的僧兵队伍,开赴松江一带御倭。这一年,倭寇犯杭州。当时杭州城闭,“三司领僧兵四十人御之”,“大破倭寇”。这支僧兵队伍“其将为天真、天池二人”。这是僧兵参加抗倭的第一次战役,也是僧兵抗倭的第一次胜仗。
杭州之战前,杭州政府军将领曾对僧兵的武艺有所怀疑,于是还设计了一次比试。招高僧慧空的大弟子孤舟赴宴,暗中埋伏下武术教师八名。孤舟单身而来,八教师从旁跃出,各持棍乱击孤舟。孤舟用僧衣的袖子裹住其中一人的棍子,将棍夺下,随后用该棍反击八人,八人应棍而倒。孤舟在这次比试中以高超的武艺折服杭州的将领之后,僧兵才得以参加了杭州之战。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少林武僧手持铁棍“便捷骁勇,官兵临阵,用为前锋”。面对着“电掣风翻、旋转格杀”的倭寇们,少林武僧毫无惧色,运使铁棍“便捷如竹杖”。
“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于是诸贼气沮”,打出了少林武功的威风。少林僧兵转战于东南沿海,尤其在嘉靖三十二年六月初十的一次战斗中,他们以不足八十人的队伍痛歼倭贼树百人,而“计僧所伤者,四人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林武僧的精湛武技。
“诸僧衣锦袈裟。持杖。口含淀蓝。遇贼以蓝涂面。自地跃起。若倮鬼。前搏。倭大惊。以为神。遂大败倭。追及嘉兴之白沙滩。尽歼焉。”这支队伍在作战之时,“暗约以靛青涂面,贼见青脸,红布蒙头,疑为神兵,胆已唬落。”后来有人认为以蓝涂面、口含淀蓝的作法,是在模仿少林寺有金刚神力的那罗延神。而这种打扮,加之高强的武艺,类似现在的特种兵。正因为僧兵武艺高强,“骁勇雄杰”,所以“官兵每临阵,辄用为前锋”。
除此外,僧兵也有防身甲胄,当然不是武僧那样穿袈裟,而是一些皮甲。所谓“密雇皮工造皮甲,竹工造毛竹甲。皮甲在内,竹甲在外”。这些少林寺的武僧手执铁棍,以古大钱贯铁条于中,长约八、九尺,重约三、四十斤,他们喜欢用铁棍击杀倭寇。
不过可惜的是,后来慧空和尚他们却不幸误中埋伏,终于寡不敌众,慧空等三十多位爱国的和尚全部壮烈牺牲,为抗击倭寇侵略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据称少林方丈慧贫闻讯后带着一百僧兵,口宣佛号棒杀倭寇上千人为自己的师弟报仇雪恨。
除了少林寺的慧空和尚之外,还有一个武林人士也在抗倭的前线大放光彩。
曹顶,通城代代传颂他的名字,祖辈讲述他身为面工,手持面刀砍杀倭寇的传说,在黄发稚童的心目中塑就了英雄最初的形象。
明嘉靖三十二年,他应征抗倭,战功赫赫。次年四月,倭寇三千人来犯通州,全城惶然,曹顶请命,率水兵五百移驻城外。倭寇攻城,血战二十余天,力亏而退。通州没有被倭寇攻破,这其中自然有通州城池坚固,城中军民上下一心,齐力守城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曹顶在城外对倭寇的骚扰和奇袭,他率领着五百的士兵,直接将倭寇的粮草、营帐全部烧尽了。
倭寇败走后,他又率领这五百的水兵,追击倭寇数百里,斩杀溃败的倭寇不下千人,立下赫赫战功,自己浑身上下也受了十几处伤。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倭寇又大举来犯,曹顶率众自城北五十里追杀至单家店,血战三个多小时,当时天下起了大雨,满地泥泞,战马失蹄,曹顶跌入壕沟,一众寇乱刀相加,曹顶不幸以身殉国,终年四十四岁。
尤为可贵的是,曹顶身为一个烧盐工的儿子,随父生长于主人家,依主人之姓为姓;入伍后每论战功,多让同辈,每得赏赐,转酬昔日的主家,从不求利禄,他的一生血染中有光彩,更有泥土般的质朴。
戚家军的最前方,只见一个红衣女子手中拿着一把剑,身体周围不断地有树叶、碎石等物化为利刃攻击旁边的倭寇,而她也挽起手中的剑,直接为后面的戚家军杀开了一条血路。漫天的树叶围绕在她的旁边,倭寇根本就近身不得,远远看去,她浑身上下庄严无比,就好似一个地狱而来的罗刹。
在这个红衣女子身边三四米远的地方,一个断了一只手臂的男子和她并肩站立着,仅剩的一只手上也拿着一把宝剑。他护在红衣女子的身旁,不离不弃。如果说红衣女子的攻击是大气磅礴的话,那这个断臂男子的攻击就显得有点诡异了,竟然是江湖之中很少看见的音波攻击。凡是想要近身击杀红衣女子和断臂男子的倭寇,都被这断臂男子给吼住了,离得近的,直接被这音波侵入了脑袋,头痛欲裂,倒地而亡;离得远的,也是一阵痴呆,然后被赶上来的红衣女子一剑挑杀。
后方,戚继光等人看见这突然冒出来的两个武林人士,心中也是一惊,不过他毕竟是久经战场的老将,怎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他下令先以火器猛攻敌人,其余军队则以长枪、刀剑趁着倭寇混乱之时杀入他们的阵营当中。
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一阵欣喜,一个叫朱钰的哨官统领身先士卒,直接挥刀杀进了倭寇阵营,连斩七个倭寇,其中还包括一个倭寇首领。
与此同时,黑白二子和风林火山四将也率领着他们的狼军从倭寇阵营里面向着外面冲锋,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里外开花。
倭寇虽然在人数上面占据了优势,但是现在他们的阵营已经被从里到外统统打乱了,没有了阵营的倭寇根本就不是会鸳鸯阵的士兵的对手,几个拼杀下来,倭寇渐渐不支,开始全线溃退。
戚继光率领着一千多的精锐士兵,跟在溃退的倭寇身后,追击了十多里地,一直追到花街,斩杀倭寇三四百人,生擒倭寇几人,倭寇逃到新河时,慌不择路,掉下水中淹死的不计其数。戚家军缴获倭寇武器六七百件,解救被虏民众五千多人,而自己仅仅只阵亡了三人而已,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这一战,先有五百狼军突入敌阵,从敌人中间发难,后有红衣女子和断臂男子正面攻击,为戚家军杀开了一条血路,最后,戚继光指挥着大军奋力杀敌,一举击溃了围困台州府城的倭寇。
“两位真是好武艺啊!这一战能够大获全胜,全赖几位大展神功啊!”看着面前的几个江湖中人,戚继光哈哈一笑,满脸的欢喜。真正的打战靠的是基层的士兵,但是要论个人的武功的话,他手下的那些士兵拍马也赶不上眼前的这几个人。
“哈哈哈,戚将军太客气了,驱除倭寇,恢复中华,本来就是我们武林中人的责任。况且这里还有我的几位朋友,我怎么能不来助阵呢?”冷水易笑着看了看黑白二子。
“原来是这位兄弟啊,还要谢谢你几年前的款待啊!”白袍少年吴连天朝着冷水易拱了拱手,显然,他已经认出了冷水易,“这位姑娘,别来无恙啊!”冷水易旁边的烈火蓉正是曾经差一点杀了黑白二子的那个红衣圣女。
“蓉儿你认识这两位大哥?”冷水易诧异地看了看烈火蓉,又看了看黑白二子,满脸的疑惑。
“两个盗贼而已。”红衣女子不满地说道。
“哈哈哈,不打不相识啊。”吴连天讪讪一笑,他并没有把那件事放在心上,况且他们两人已经今非昔比了。
“两位,不如你们就留下来,和这六位将军一样,协助我共同抗击倭寇吧。”戚继光爱才心切,诚意地邀请道。
“好啊,我们正有此意,不过我们不加入军队,我们自己干自己的。”江湖中人最讨厌受到约束了。
“没有问题,武林人士本来就该如此,想想几年前的少林寺慧空和尚,我就一阵痛惜啊,可惜当时我还没有到浙江,不然我一定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戚继光突然提到了另外一个武林人士。
慧空和尚,嵩山少林寺知客堂首座。
十六世纪嘉靖的倭患,强烈地震撼了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东南沿海。明王朝海防松弛,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兵也只剩十分之四,而仅存的部队也因制度**、军纪废弛而战斗力极弱。倭寇凭借着制作精良的日本刀及奇诈诡秘的刀法,致使武备积弛的明朝卫所军队难以应敌,那时“江南卫所已成虚设”,以致于发生了倭寇“六十七人经行数千里,杀伤千人”的荒唐事件。明朝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于是只得征调各地乡兵,少林僧兵就是其中一支最为骁勇的武装力量。
明嘉靖三十二年,少林寺慧空和尚接到都督万表的檄文,立即组成了一支有三十多位和尚参加的僧兵队伍,开赴松江一带御倭。这一年,倭寇犯杭州。当时杭州城闭,“三司领僧兵四十人御之”,“大破倭寇”。这支僧兵队伍“其将为天真、天池二人”。这是僧兵参加抗倭的第一次战役,也是僧兵抗倭的第一次胜仗。
杭州之战前,杭州政府军将领曾对僧兵的武艺有所怀疑,于是还设计了一次比试。招高僧慧空的大弟子孤舟赴宴,暗中埋伏下武术教师八名。孤舟单身而来,八教师从旁跃出,各持棍乱击孤舟。孤舟用僧衣的袖子裹住其中一人的棍子,将棍夺下,随后用该棍反击八人,八人应棍而倒。孤舟在这次比试中以高超的武艺折服杭州的将领之后,僧兵才得以参加了杭州之战。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少林武僧手持铁棍“便捷骁勇,官兵临阵,用为前锋”。面对着“电掣风翻、旋转格杀”的倭寇们,少林武僧毫无惧色,运使铁棍“便捷如竹杖”。
“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于是诸贼气沮”,打出了少林武功的威风。少林僧兵转战于东南沿海,尤其在嘉靖三十二年六月初十的一次战斗中,他们以不足八十人的队伍痛歼倭贼树百人,而“计僧所伤者,四人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林武僧的精湛武技。
“诸僧衣锦袈裟。持杖。口含淀蓝。遇贼以蓝涂面。自地跃起。若倮鬼。前搏。倭大惊。以为神。遂大败倭。追及嘉兴之白沙滩。尽歼焉。”这支队伍在作战之时,“暗约以靛青涂面,贼见青脸,红布蒙头,疑为神兵,胆已唬落。”后来有人认为以蓝涂面、口含淀蓝的作法,是在模仿少林寺有金刚神力的那罗延神。而这种打扮,加之高强的武艺,类似现在的特种兵。正因为僧兵武艺高强,“骁勇雄杰”,所以“官兵每临阵,辄用为前锋”。
除此外,僧兵也有防身甲胄,当然不是武僧那样穿袈裟,而是一些皮甲。所谓“密雇皮工造皮甲,竹工造毛竹甲。皮甲在内,竹甲在外”。这些少林寺的武僧手执铁棍,以古大钱贯铁条于中,长约八、九尺,重约三、四十斤,他们喜欢用铁棍击杀倭寇。
不过可惜的是,后来慧空和尚他们却不幸误中埋伏,终于寡不敌众,慧空等三十多位爱国的和尚全部壮烈牺牲,为抗击倭寇侵略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据称少林方丈慧贫闻讯后带着一百僧兵,口宣佛号棒杀倭寇上千人为自己的师弟报仇雪恨。
除了少林寺的慧空和尚之外,还有一个武林人士也在抗倭的前线大放光彩。
曹顶,通城代代传颂他的名字,祖辈讲述他身为面工,手持面刀砍杀倭寇的传说,在黄发稚童的心目中塑就了英雄最初的形象。
明嘉靖三十二年,他应征抗倭,战功赫赫。次年四月,倭寇三千人来犯通州,全城惶然,曹顶请命,率水兵五百移驻城外。倭寇攻城,血战二十余天,力亏而退。通州没有被倭寇攻破,这其中自然有通州城池坚固,城中军民上下一心,齐力守城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曹顶在城外对倭寇的骚扰和奇袭,他率领着五百的士兵,直接将倭寇的粮草、营帐全部烧尽了。
倭寇败走后,他又率领这五百的水兵,追击倭寇数百里,斩杀溃败的倭寇不下千人,立下赫赫战功,自己浑身上下也受了十几处伤。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倭寇又大举来犯,曹顶率众自城北五十里追杀至单家店,血战三个多小时,当时天下起了大雨,满地泥泞,战马失蹄,曹顶跌入壕沟,一众寇乱刀相加,曹顶不幸以身殉国,终年四十四岁。
尤为可贵的是,曹顶身为一个烧盐工的儿子,随父生长于主人家,依主人之姓为姓;入伍后每论战功,多让同辈,每得赏赐,转酬昔日的主家,从不求利禄,他的一生血染中有光彩,更有泥土般的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