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签售会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11月7日,礼拜天,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起来到京城的新华书店。
他们不是来买书,而是参加出版社举办的一场签名售书的活动,如果是一位写严肃文学的作家,很少举行此类活动。
在华国,购买严肃文学书籍的读者不多,签名售书起不到应有的宣传作用。
畅销书作家则不同,他们往往具有不小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一定的读者群体,如此才能吸引读者前来买书。
这种签售活动也是这两年才在华国兴起,影视明星成为其中的主力军。
相对于《活着》这本小说出版的难产,慕姗姗的新书要顺利的多。
这类回忆性质的畅销书不需要太高深的文采,也不用费心的琢磨情节,只要平铺直叙就好,写的越平实,读者越欢迎。
慕姗姗七月份开始写书,九月份交稿,出版社十月份印刷发行,十月下旬就在全国各地销售,一路畅通,极其顺利。
一个是这本书的题材没问题,还有就是相关文化出版部门的配合。
慕致远的女儿出书,谁要是从中阻拦,那是自找没趣,就算是官场上和慕致远不对付的人,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做文章,手段太低级。
为了不惹出麻烦,在交稿之前,慕姗姗还是把书稿给华国电视台的高层看过。
书里有牵涉到华国电视台的地方,不过内容不多。
比如林子轩在纽约销售华国的电视剧,还提到在美国建立电视台等等。
一年过去了,华国电视台在海外的第一家电视台美洲东方卫视在1993年10月28日正式开播,覆盖范围整个北美地区。
这个电视台能实时的转播华国电视台的节目,还能在美国制作节目,面向北美地区的华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宣传阵地。
这一切正是因为林子轩当初发回国内的一份工作总结,要让华国的声音传遍北美。
当然,就算没有林子轩,这类在海外的电视台迟早也会建立。
如果林子轩和慕姗姗接受了安排,现在就应该在美国的芝加哥工作,那会是另一种人生。
慕姗姗在书里提到了那次艰难的选择,毕竟如今还有不少人想到美国过上美好的生活。
华国电视台的高层觉得没问题,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美洲东方卫视即将开播,正需要宣传,通过慕姗姗写出来,也能让国内读者知道在美国宣传的不易。
这是华国电视台的一项业绩,没什么不能说的。
这家在东北春城的出版社对书稿极为满意,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幕后故事。
畅销书往往具有时效性。
这本书主打的是慕姗姗华国电视台主持人的身份,以及《京城人在纽约》的影响力。
发行的时间越晚,《京城人在纽约》的影响就越低,除非是等到明年十月份的金莺奖,这部电视剧获得大奖的时候,才会出现反弹。
无论是慕姗姗还是出版社都不可能等上一年的时间。
林子轩看过样书,里面有不少他们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照片,这是慕姗姗精挑细选后提供给出版社的,每一张都具有纪念意义。
由于有了这些照片,增加了书籍的印刷成本,定价是十五块钱,略显贵了点。
出版社第一批印了五万册,看看市场反应,结果反馈回来的销售数据非常好。
这毕竟是第一位华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出书,还牵扯到热播的电视剧,读者都很有兴趣,看了后能了解在美国的生活常识。
通过这部《我在美国的180天》,读者看到了慕姗姗的另一面,她的感情生活和工作态度,她不仅是个主持人,还拍摄了纪录片,非常认真努力。
其中,林子轩写的序言受到青年男女的热捧,就像是看一部青春爱情小说。
这么多因素加起来,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造成了书籍的热销。
对于这次的签售会,慕姗姗一开始拒绝了。
她在电视上主持节目没什么,那是工作,私下里并不想过多的抛头露面,更喜欢安安静静的过日子,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
何况,华国电视台对主持人有严格的要求。
出版社为了追求销量,极力鼓动慕姗姗,签售会是目前的一种潮流,能起到宣传的作用,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要一切向钱看,连作家都下海经商了。
“你说我要不要去?”慕姗姗询问道。
“还是去吧,你不能一辈子呆在华国电视台,以后总要走出来,这种情况很难避免。”林子轩建议道。
随着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华国电视台的地位虽然还是不可撼动,但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地方电视台更为自由。
林子轩和慕姗姗都有一种不愿意受到拘束的性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儿。
这个年代的青年其实都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只是有人性子急,有人走的稳。
他们在上午九点半来到新华书店,签售会在十点举行,时间是一个半小时。
在新华书店的门口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著名主持人慕姗姗小姐书籍签售会”。
华国电视台有规定,主持人不能打着电视台的旗号在外面办私事,所以横幅上没有加上“华国电视台”的字样。
这是慕姗姗请示了台领导之后的结果。
在书店内,出版社早已准备好了桌椅和书籍,还请了报社的记者前来,签售会后,慕姗姗还要接受记者的采访。
都是为了宣传。
还没到十点钟,就有读者开始排队了,慕姗姗在京城的影响力不小。
签售会开始,林子轩站在一旁看着慕姗姗坐在那里微笑着和读者交谈,并在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送走这位读者。
整个过程很顺畅,没有出现意外状况。
接下来的半小时,慕姗姗接受了《京城晚报》的专访,聊了聊写作这本书的缘由,都是些场面话,足够记者写一篇稿子了。
拒绝了出版社邀请的饭局,他们离开了新华书店。
“签了这么多,手都酸了。”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慕姗姗抱怨道。
林子轩帮着慕姗姗揉着手腕,走到车子前面,打开车门,让慕姗姗坐进去。
今儿是立冬,俩人要去父母家里吃饭。(未完待续。)
11月7日,礼拜天,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起来到京城的新华书店。
他们不是来买书,而是参加出版社举办的一场签名售书的活动,如果是一位写严肃文学的作家,很少举行此类活动。
在华国,购买严肃文学书籍的读者不多,签名售书起不到应有的宣传作用。
畅销书作家则不同,他们往往具有不小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一定的读者群体,如此才能吸引读者前来买书。
这种签售活动也是这两年才在华国兴起,影视明星成为其中的主力军。
相对于《活着》这本小说出版的难产,慕姗姗的新书要顺利的多。
这类回忆性质的畅销书不需要太高深的文采,也不用费心的琢磨情节,只要平铺直叙就好,写的越平实,读者越欢迎。
慕姗姗七月份开始写书,九月份交稿,出版社十月份印刷发行,十月下旬就在全国各地销售,一路畅通,极其顺利。
一个是这本书的题材没问题,还有就是相关文化出版部门的配合。
慕致远的女儿出书,谁要是从中阻拦,那是自找没趣,就算是官场上和慕致远不对付的人,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做文章,手段太低级。
为了不惹出麻烦,在交稿之前,慕姗姗还是把书稿给华国电视台的高层看过。
书里有牵涉到华国电视台的地方,不过内容不多。
比如林子轩在纽约销售华国的电视剧,还提到在美国建立电视台等等。
一年过去了,华国电视台在海外的第一家电视台美洲东方卫视在1993年10月28日正式开播,覆盖范围整个北美地区。
这个电视台能实时的转播华国电视台的节目,还能在美国制作节目,面向北美地区的华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宣传阵地。
这一切正是因为林子轩当初发回国内的一份工作总结,要让华国的声音传遍北美。
当然,就算没有林子轩,这类在海外的电视台迟早也会建立。
如果林子轩和慕姗姗接受了安排,现在就应该在美国的芝加哥工作,那会是另一种人生。
慕姗姗在书里提到了那次艰难的选择,毕竟如今还有不少人想到美国过上美好的生活。
华国电视台的高层觉得没问题,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美洲东方卫视即将开播,正需要宣传,通过慕姗姗写出来,也能让国内读者知道在美国宣传的不易。
这是华国电视台的一项业绩,没什么不能说的。
这家在东北春城的出版社对书稿极为满意,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幕后故事。
畅销书往往具有时效性。
这本书主打的是慕姗姗华国电视台主持人的身份,以及《京城人在纽约》的影响力。
发行的时间越晚,《京城人在纽约》的影响就越低,除非是等到明年十月份的金莺奖,这部电视剧获得大奖的时候,才会出现反弹。
无论是慕姗姗还是出版社都不可能等上一年的时间。
林子轩看过样书,里面有不少他们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照片,这是慕姗姗精挑细选后提供给出版社的,每一张都具有纪念意义。
由于有了这些照片,增加了书籍的印刷成本,定价是十五块钱,略显贵了点。
出版社第一批印了五万册,看看市场反应,结果反馈回来的销售数据非常好。
这毕竟是第一位华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出书,还牵扯到热播的电视剧,读者都很有兴趣,看了后能了解在美国的生活常识。
通过这部《我在美国的180天》,读者看到了慕姗姗的另一面,她的感情生活和工作态度,她不仅是个主持人,还拍摄了纪录片,非常认真努力。
其中,林子轩写的序言受到青年男女的热捧,就像是看一部青春爱情小说。
这么多因素加起来,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造成了书籍的热销。
对于这次的签售会,慕姗姗一开始拒绝了。
她在电视上主持节目没什么,那是工作,私下里并不想过多的抛头露面,更喜欢安安静静的过日子,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
何况,华国电视台对主持人有严格的要求。
出版社为了追求销量,极力鼓动慕姗姗,签售会是目前的一种潮流,能起到宣传的作用,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要一切向钱看,连作家都下海经商了。
“你说我要不要去?”慕姗姗询问道。
“还是去吧,你不能一辈子呆在华国电视台,以后总要走出来,这种情况很难避免。”林子轩建议道。
随着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华国电视台的地位虽然还是不可撼动,但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地方电视台更为自由。
林子轩和慕姗姗都有一种不愿意受到拘束的性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儿。
这个年代的青年其实都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只是有人性子急,有人走的稳。
他们在上午九点半来到新华书店,签售会在十点举行,时间是一个半小时。
在新华书店的门口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著名主持人慕姗姗小姐书籍签售会”。
华国电视台有规定,主持人不能打着电视台的旗号在外面办私事,所以横幅上没有加上“华国电视台”的字样。
这是慕姗姗请示了台领导之后的结果。
在书店内,出版社早已准备好了桌椅和书籍,还请了报社的记者前来,签售会后,慕姗姗还要接受记者的采访。
都是为了宣传。
还没到十点钟,就有读者开始排队了,慕姗姗在京城的影响力不小。
签售会开始,林子轩站在一旁看着慕姗姗坐在那里微笑着和读者交谈,并在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送走这位读者。
整个过程很顺畅,没有出现意外状况。
接下来的半小时,慕姗姗接受了《京城晚报》的专访,聊了聊写作这本书的缘由,都是些场面话,足够记者写一篇稿子了。
拒绝了出版社邀请的饭局,他们离开了新华书店。
“签了这么多,手都酸了。”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慕姗姗抱怨道。
林子轩帮着慕姗姗揉着手腕,走到车子前面,打开车门,让慕姗姗坐进去。
今儿是立冬,俩人要去父母家里吃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