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艺的生活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回到杂志社,孟净开始写有关《英雄》的报导。
从在片场看到的情况和采访得到的信息,她大致了解了这部影片的定位,但远远不够,她想挖掘更多的素材。
她觉得一个好的娱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更深层的东西。
《英雄》会给国产电影带来什么变化,是开辟一条商业大片的新出路,还是说成为一部失败的跟风影片。
这都有可能。
《叁联生活周刊》的读者不满足于表面的文章,他们希望读到深刻的见解,有思想深度的内容。
在电脑上敲出一篇上千字的稿子,孟净删删改改,不太满意。
主要是信息不够,此时对《英雄》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读者只会认为这篇文章没有内容,泛泛而谈。
记者写稿子要考虑读者的感受。
一些娱乐杂志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对素材夸大,断章取义。
比如姜闻和陈导明的合作,他们在圈子里都是出名难搞的演员,要求很高,记者就想象出两人在片场争吵的场景,写出两大影帝不合的传闻。
甚至把王志闻也加进去,《英雄》的片场成了三人的角斗场。
这种带有戏说性质的娱乐新闻对读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大众最爱看热闹。
孟净同样能写出那样的稿子,只是不符合《叁联生活周刊》的格调,每本杂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面向的读者群。
她把写好的稿子删掉,这样的稿子就算发给主编也会被枪毙。
如果能得到好梦公司内部的消息就好了。
孟净不由得想起今天见到的冯晓刚。
冯晓刚是国内著名的商业片导演,在这帮大导演中,算是好说话的。
据说在没成名之前,他会回复每一位记者的信息,只要记者向他的寻呼机发了消息,他都会打电话回去,认真的回答记者的问题。
随着名气的提升,现在想采访冯晓刚有些难了,要预约才行。
好梦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各有特点,媒体上有太多关于他们的报导,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真真假假,外人很难分得清楚。
即便作为一名娱记,孟净也不了解他们。
只能从媒体的报导,和一些圈内人的只言片语里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进入他们的圈子,始终是雾里看花。
孟净坐在电脑前,思绪飘忽。
这时候,她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或许能以此做一个专题,讲一讲和好梦公司有关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或者说,以林子轩为中心,围绕在他周围的圈子。
想到这儿,她在网上查了查,翻出一篇报导,是好梦公司去年年会的宣传稿。
孟净看着报导上的配图,图片上站在最前面的是林子轩和赵莉颖,那个极其幸运的女孩儿,后面是好梦公司的一众演员。
或许以此为切入点,全方位的勾画出林子轩和好梦公司的整体脉络。
孟净觉得这个专题比什么《英雄》的采访稿有意思多了,不过这可不是她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量很大,需要采访很多人。
她要说服主编同意做这个专题,拨出采访经费,让杂志社的同事配合。
她在杂志社有点小名气,可想说服主编不太容易,要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合适的切入点,第一步先给专题想个好题目。
题目代表着专题的内容和方向。
《文艺圈的那些事儿》,这个题目带有一种轻松和调侃的意味,写作的方向是用风趣的文笔写作一个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文艺圈的新力量》,重点在“力量”上,报导商业和电影方面的元素更多。
《文艺的时代》,调子有些高,有盖棺定论的意思,或许十年二十年后才能对林子轩这帮人做一个总结,说一说属于他们的时代。
孟净想写的是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过往,怎么相逢相知,并最终走到一起,在演艺圈里做出一番事业,这是一个群像式的专题。
最后,她在电脑上打出了一个题目,《文艺的生活》。
“生活”这个词看似普通,却包含了太多的东西,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
林子轩他们这帮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的揭开这个圈子的神秘面纱,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孟净脑海里有林子轩的资料,这是娱记的功课,她在题目下面写了一段题记。
“一九九零年的那个夏天,一名学生从京城广播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京城广播电台工作。当时没有人预料到,正是这名学生在随后的十年间,成为国内影视行业的风云人物。”
“他叫林子轩,这是他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故事。”
拿着这个专题方案,孟净找到了《叁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期望得到支持。
“这个题目太大了,你能做好么?”主编摇头道,“业内想采访林子轩的记者很多,该挖的消息都挖了,恐怕找不到新鲜的素材了。”
“我想试试,我觉得这个角度还有潜力。”孟净坚持道。
“好吧,不过你要自己跑,最多分给你个新人带一带,咱们人手不够啊。”主编诉苦道,“经费呢,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你先垫着,能报销的我肯定给你报销。”
《叁联生活周刊》正处在转型之中,从半月刊变成周刊,工作量大增。
孟净是个能力强,有想法的小姑娘,主编对她颇为厚爱。
得到主编的同意,孟净展开了工作。
她从林子轩入手,走访了林子轩以前的邻居和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的上级领导,想得到一个全面准确的印象。
自从林子轩出名后,不少娱乐记者都做过类似的工作。
孟净更相信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每天采访结束,她都会做记录。
“在邻居的眼中,小时候的林子轩是个性格温和,有点内向的孩子,这一点和他的妹妹不同,林晓玲活泼好动……”
“据原京城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组组长胡影所说,林子轩在单位工作认真,性格平和,不急不躁……”
就这样,孟净逐渐丰富着自己的素材,完善着自己的报导。
回到杂志社,孟净开始写有关《英雄》的报导。
从在片场看到的情况和采访得到的信息,她大致了解了这部影片的定位,但远远不够,她想挖掘更多的素材。
她觉得一个好的娱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更深层的东西。
《英雄》会给国产电影带来什么变化,是开辟一条商业大片的新出路,还是说成为一部失败的跟风影片。
这都有可能。
《叁联生活周刊》的读者不满足于表面的文章,他们希望读到深刻的见解,有思想深度的内容。
在电脑上敲出一篇上千字的稿子,孟净删删改改,不太满意。
主要是信息不够,此时对《英雄》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读者只会认为这篇文章没有内容,泛泛而谈。
记者写稿子要考虑读者的感受。
一些娱乐杂志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对素材夸大,断章取义。
比如姜闻和陈导明的合作,他们在圈子里都是出名难搞的演员,要求很高,记者就想象出两人在片场争吵的场景,写出两大影帝不合的传闻。
甚至把王志闻也加进去,《英雄》的片场成了三人的角斗场。
这种带有戏说性质的娱乐新闻对读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大众最爱看热闹。
孟净同样能写出那样的稿子,只是不符合《叁联生活周刊》的格调,每本杂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面向的读者群。
她把写好的稿子删掉,这样的稿子就算发给主编也会被枪毙。
如果能得到好梦公司内部的消息就好了。
孟净不由得想起今天见到的冯晓刚。
冯晓刚是国内著名的商业片导演,在这帮大导演中,算是好说话的。
据说在没成名之前,他会回复每一位记者的信息,只要记者向他的寻呼机发了消息,他都会打电话回去,认真的回答记者的问题。
随着名气的提升,现在想采访冯晓刚有些难了,要预约才行。
好梦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各有特点,媒体上有太多关于他们的报导,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真真假假,外人很难分得清楚。
即便作为一名娱记,孟净也不了解他们。
只能从媒体的报导,和一些圈内人的只言片语里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进入他们的圈子,始终是雾里看花。
孟净坐在电脑前,思绪飘忽。
这时候,她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或许能以此做一个专题,讲一讲和好梦公司有关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或者说,以林子轩为中心,围绕在他周围的圈子。
想到这儿,她在网上查了查,翻出一篇报导,是好梦公司去年年会的宣传稿。
孟净看着报导上的配图,图片上站在最前面的是林子轩和赵莉颖,那个极其幸运的女孩儿,后面是好梦公司的一众演员。
或许以此为切入点,全方位的勾画出林子轩和好梦公司的整体脉络。
孟净觉得这个专题比什么《英雄》的采访稿有意思多了,不过这可不是她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量很大,需要采访很多人。
她要说服主编同意做这个专题,拨出采访经费,让杂志社的同事配合。
她在杂志社有点小名气,可想说服主编不太容易,要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合适的切入点,第一步先给专题想个好题目。
题目代表着专题的内容和方向。
《文艺圈的那些事儿》,这个题目带有一种轻松和调侃的意味,写作的方向是用风趣的文笔写作一个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文艺圈的新力量》,重点在“力量”上,报导商业和电影方面的元素更多。
《文艺的时代》,调子有些高,有盖棺定论的意思,或许十年二十年后才能对林子轩这帮人做一个总结,说一说属于他们的时代。
孟净想写的是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过往,怎么相逢相知,并最终走到一起,在演艺圈里做出一番事业,这是一个群像式的专题。
最后,她在电脑上打出了一个题目,《文艺的生活》。
“生活”这个词看似普通,却包含了太多的东西,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
林子轩他们这帮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的揭开这个圈子的神秘面纱,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孟净脑海里有林子轩的资料,这是娱记的功课,她在题目下面写了一段题记。
“一九九零年的那个夏天,一名学生从京城广播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京城广播电台工作。当时没有人预料到,正是这名学生在随后的十年间,成为国内影视行业的风云人物。”
“他叫林子轩,这是他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故事。”
拿着这个专题方案,孟净找到了《叁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期望得到支持。
“这个题目太大了,你能做好么?”主编摇头道,“业内想采访林子轩的记者很多,该挖的消息都挖了,恐怕找不到新鲜的素材了。”
“我想试试,我觉得这个角度还有潜力。”孟净坚持道。
“好吧,不过你要自己跑,最多分给你个新人带一带,咱们人手不够啊。”主编诉苦道,“经费呢,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你先垫着,能报销的我肯定给你报销。”
《叁联生活周刊》正处在转型之中,从半月刊变成周刊,工作量大增。
孟净是个能力强,有想法的小姑娘,主编对她颇为厚爱。
得到主编的同意,孟净展开了工作。
她从林子轩入手,走访了林子轩以前的邻居和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的上级领导,想得到一个全面准确的印象。
自从林子轩出名后,不少娱乐记者都做过类似的工作。
孟净更相信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每天采访结束,她都会做记录。
“在邻居的眼中,小时候的林子轩是个性格温和,有点内向的孩子,这一点和他的妹妹不同,林晓玲活泼好动……”
“据原京城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组组长胡影所说,林子轩在单位工作认真,性格平和,不急不躁……”
就这样,孟净逐渐丰富着自己的素材,完善着自己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