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珍珠养殖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穿越之巧凤再嫁》最新章节!
第三百五十七章 珍珠养殖
三朝回门时,唐世泽特意请假陪着她一块儿回去,夫妻俩自然是受到了江家的热情招待。江巧凤从三河县回到庆州城以后,开始专心照计划行事。
辣椒种子开始慢慢冒出芽儿来,庄子上的农事根本就不需要江巧凤去操心,她要做的就是让人开始大力收购各种河蚌充作珍珠蚌。以前她们家乡所用的珍珠蚌都是三角帆蚌,别看着三角帆蚌个头不大,里面培育的珍珠却是又大又满。
至于这里的河蚌品种她还不太熟悉,既然换了环境总不能还照搬以前的那一套。合适不合适,总要试过才知道。她决定在所有的河蚌品种里头都试一下,不过据她猜测,这一个地区的河蚌品种估计也不会太多。总之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是大小合适的河蚌,江巧凤都不会放过。
另外,她还收购了一些比较大的河蚌壳,然后请人将河蚌壳打磨成一个个小珠子以充作淡水珍珠的珍珠核。
淡水珍珠分为有核珍珠与无核珍珠。顾名思义,有核珍珠就是直接将圆珠核放到河蚌中,只需短短的一两年的培育就可以得到一颗又大又圆的珍珠来,只是内里的珠核是人工放置的,这种珍珠不能加工成珍珠粉的。
无核珍珠则是在珍珠蚌的体内中植入细胞小片,这种培育的法子可以得到的珠子由内到外都是珍珠,不仅生长周期长至三到五年,而且珠子的形状也是形态各异,不能完全保证的。
江巧凤决定双管齐下,两种养殖方法都上手。毕竟珍珠的养殖周期太长了,时间不等人啊。再说河蚌这东西便宜,一文钱一斤多少乡下老百姓抢着过来卖呢。
这些倒没什么成本,就是开蚌植核这个操作有点难度。江巧凤以前看人家做的时候感觉那叫一个轻松,真正轮到自己亲自上手了才晓得植核这件事根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
好在家里人手多,除了小女儿丽华年纪太小以外,算上江巧凤与唐锦华以及四个丫头,大家轮番上阵,浪费了不少的河蚌以后总算慢慢都找到些诀窍出来。
竹编的网笼早就准备好了,有核与无核的珍珠蚌分别放入不同的网笼,做好标记后吊进河里。只要手术过后前期不出现大量的珍珠贝的手术感染死亡,那么养珠这件事就算成功了一小半了。
在江巧凤的授意下,庄头将农庄里的住房安排到了吊养珍珠的河岸两侧,另外又捉了两条狗养着。这样一来,无论是白天黑夜都不用担心有人因为好奇而去打那些吊笼的主意。
阳春三月,气候回暖,正是各种植物发芽生长的好季节。江巧凤的辣椒种子虽然有大半没用,但是剩下的一小半发了芽也有好几百株了。她在庄子里头挑了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地将辣椒幼苗都移栽了过去,命庄头儿带人好生看管。
唐世泽将他与江巧凤成亲的消息写信送回了京中,同时还附上了江巧凤给公婆做的针线以聊表她的一片孝心。江巧凤趁机也给金氏写了一封信,问她有没有按照计划行事。
等她收到金氏回信已经是四月份的事情了。她在信中告诉江巧凤,她早就派春红去番货街将辣椒种子全部买下。如今种子刚播下不久,已经看见有不少幼苗长了出来,只等后面长大一些移栽了即可。
江巧凤知道北方的春天要比南方到得晚些,所以金氏前些日子把辣椒种下也是时机刚好。
金氏的回信到来之前,江巧凤吊养在河道中的珍珠蚌死去了不少,她看过记号后发现死得较多的还是她们最初动手植核的那些。这完全跟操作手法相关联了,后期手法娴熟了之后,珍珠蚌的死亡率要低了不少。
一直到五月份之前,珍珠蚌的植核操作一直都没有停过。每天都在收河蚌,然后挑选合适的河蚌植入内核。河蚌的品种跟大小都不限,然后做好记号跟记录,只有不停的实验最后才能得到正确的养殖技术。
进入五月份天气热了以后,就不能再对珍珠蚌进行植核手术了,而是在河道中给吊养的珍珠蚌加强营养。
移栽过后的辣椒长势喜人,几百颗的辣椒秧子除了刚移栽过去时死了几株以外,剩下的全部都长得生机勃勃的,有几株长得快一些的都能看见花骨朵了。
夫妻二人一个成天在衙门里头忙于公务,一个在家里头为发财致富而绞尽脑汁。
每逢休沐日,要么唐直方从三河县回来,给江巧凤带来江家的各种消息,要么就是江巧凤拖家携口地由庆州府赶去三河县看望父母,顺带了解一下织机作坊的经营状况。
经过对比,江网扣发觉自家买来的下人虽然稳定性比较大,但是干活儿却没有雇工干得那么起劲,也没有她们的效率高。
原因很简单,雇工们是织一匹布就得一匹布的工钱,多劳多得,干得多挣得也多。而江家的下人却不同了,主家每天管吃管喝的,她们只要按时上工下工就行了。这织机看着推拉起来是很容易,但是时间久了以后胳膊也会累的,所以这些下人们干活儿时比雇工们要慢了不少,就是想偷懒省力气。
江网扣做生意也有些年头了,发现了问题后自然要想法子解决。于是便针对这种情况想出了对策来。他直接给下人们定下任务,每天上午至少两匹,完成不了就午饭。下午则是三匹布,织不完的同样没有晚饭吃。打一棒子的同时还不忘给她们点儿甜头,超额完成的以外都给她们另算工钱。这份工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主家都不会找借口收回的。
另外他还计划挣着钱了买庄子,庄子上也可以买些与女织工年龄相匹配的壮年男子回来做长工,女工们有哪个谁想成亲嫁人了,江家举双手赞成。田庄与织坊,倒也真算得上是男耕女织了。
江巧凤对哥哥的这一手表示十分钦佩,想得很是周全。
第三百五十七章 珍珠养殖
三朝回门时,唐世泽特意请假陪着她一块儿回去,夫妻俩自然是受到了江家的热情招待。江巧凤从三河县回到庆州城以后,开始专心照计划行事。
辣椒种子开始慢慢冒出芽儿来,庄子上的农事根本就不需要江巧凤去操心,她要做的就是让人开始大力收购各种河蚌充作珍珠蚌。以前她们家乡所用的珍珠蚌都是三角帆蚌,别看着三角帆蚌个头不大,里面培育的珍珠却是又大又满。
至于这里的河蚌品种她还不太熟悉,既然换了环境总不能还照搬以前的那一套。合适不合适,总要试过才知道。她决定在所有的河蚌品种里头都试一下,不过据她猜测,这一个地区的河蚌品种估计也不会太多。总之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是大小合适的河蚌,江巧凤都不会放过。
另外,她还收购了一些比较大的河蚌壳,然后请人将河蚌壳打磨成一个个小珠子以充作淡水珍珠的珍珠核。
淡水珍珠分为有核珍珠与无核珍珠。顾名思义,有核珍珠就是直接将圆珠核放到河蚌中,只需短短的一两年的培育就可以得到一颗又大又圆的珍珠来,只是内里的珠核是人工放置的,这种珍珠不能加工成珍珠粉的。
无核珍珠则是在珍珠蚌的体内中植入细胞小片,这种培育的法子可以得到的珠子由内到外都是珍珠,不仅生长周期长至三到五年,而且珠子的形状也是形态各异,不能完全保证的。
江巧凤决定双管齐下,两种养殖方法都上手。毕竟珍珠的养殖周期太长了,时间不等人啊。再说河蚌这东西便宜,一文钱一斤多少乡下老百姓抢着过来卖呢。
这些倒没什么成本,就是开蚌植核这个操作有点难度。江巧凤以前看人家做的时候感觉那叫一个轻松,真正轮到自己亲自上手了才晓得植核这件事根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
好在家里人手多,除了小女儿丽华年纪太小以外,算上江巧凤与唐锦华以及四个丫头,大家轮番上阵,浪费了不少的河蚌以后总算慢慢都找到些诀窍出来。
竹编的网笼早就准备好了,有核与无核的珍珠蚌分别放入不同的网笼,做好标记后吊进河里。只要手术过后前期不出现大量的珍珠贝的手术感染死亡,那么养珠这件事就算成功了一小半了。
在江巧凤的授意下,庄头将农庄里的住房安排到了吊养珍珠的河岸两侧,另外又捉了两条狗养着。这样一来,无论是白天黑夜都不用担心有人因为好奇而去打那些吊笼的主意。
阳春三月,气候回暖,正是各种植物发芽生长的好季节。江巧凤的辣椒种子虽然有大半没用,但是剩下的一小半发了芽也有好几百株了。她在庄子里头挑了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地将辣椒幼苗都移栽了过去,命庄头儿带人好生看管。
唐世泽将他与江巧凤成亲的消息写信送回了京中,同时还附上了江巧凤给公婆做的针线以聊表她的一片孝心。江巧凤趁机也给金氏写了一封信,问她有没有按照计划行事。
等她收到金氏回信已经是四月份的事情了。她在信中告诉江巧凤,她早就派春红去番货街将辣椒种子全部买下。如今种子刚播下不久,已经看见有不少幼苗长了出来,只等后面长大一些移栽了即可。
江巧凤知道北方的春天要比南方到得晚些,所以金氏前些日子把辣椒种下也是时机刚好。
金氏的回信到来之前,江巧凤吊养在河道中的珍珠蚌死去了不少,她看过记号后发现死得较多的还是她们最初动手植核的那些。这完全跟操作手法相关联了,后期手法娴熟了之后,珍珠蚌的死亡率要低了不少。
一直到五月份之前,珍珠蚌的植核操作一直都没有停过。每天都在收河蚌,然后挑选合适的河蚌植入内核。河蚌的品种跟大小都不限,然后做好记号跟记录,只有不停的实验最后才能得到正确的养殖技术。
进入五月份天气热了以后,就不能再对珍珠蚌进行植核手术了,而是在河道中给吊养的珍珠蚌加强营养。
移栽过后的辣椒长势喜人,几百颗的辣椒秧子除了刚移栽过去时死了几株以外,剩下的全部都长得生机勃勃的,有几株长得快一些的都能看见花骨朵了。
夫妻二人一个成天在衙门里头忙于公务,一个在家里头为发财致富而绞尽脑汁。
每逢休沐日,要么唐直方从三河县回来,给江巧凤带来江家的各种消息,要么就是江巧凤拖家携口地由庆州府赶去三河县看望父母,顺带了解一下织机作坊的经营状况。
经过对比,江网扣发觉自家买来的下人虽然稳定性比较大,但是干活儿却没有雇工干得那么起劲,也没有她们的效率高。
原因很简单,雇工们是织一匹布就得一匹布的工钱,多劳多得,干得多挣得也多。而江家的下人却不同了,主家每天管吃管喝的,她们只要按时上工下工就行了。这织机看着推拉起来是很容易,但是时间久了以后胳膊也会累的,所以这些下人们干活儿时比雇工们要慢了不少,就是想偷懒省力气。
江网扣做生意也有些年头了,发现了问题后自然要想法子解决。于是便针对这种情况想出了对策来。他直接给下人们定下任务,每天上午至少两匹,完成不了就午饭。下午则是三匹布,织不完的同样没有晚饭吃。打一棒子的同时还不忘给她们点儿甜头,超额完成的以外都给她们另算工钱。这份工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主家都不会找借口收回的。
另外他还计划挣着钱了买庄子,庄子上也可以买些与女织工年龄相匹配的壮年男子回来做长工,女工们有哪个谁想成亲嫁人了,江家举双手赞成。田庄与织坊,倒也真算得上是男耕女织了。
江巧凤对哥哥的这一手表示十分钦佩,想得很是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