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试探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倾世花容》最新章节!
当今皇上组织翰林书画院编纂《宣和画谱》,遍寻天下的书画珍品,据说还亲手临摹过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而三房和四房的那些人,当然不会放过天宁节向皇上祝寿这样的大好机会,如果能把二房手里的这幅画拿到手,在寿宴上当众献给皇上,还愁不能升官发财吗?
一场好戏的大幕还没等拉开,各路生旦净末丑早已经摩拳擦掌,这太平盛世的处处笙歌背后,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的潮汐暗涌。
两人一直聊到正午,一位侍女走进来提醒淑德帝姬到了回宫的时间,乐阳族姬正在三清殿里与栖真法师谈论《太平经》,淑德帝姬和秀筠出来以后,三人便分别回去了。
次日晚饭以后,众人在静怡园中陪梁老太太说话。梁氏似乎身子好了一些,只是不像从前那样活泼精神,却也常来静怡园中侍奉。梁老太太十分心疼,隔三差五请大夫来诊脉,家里的人参、灵芝、燕窝,除了自己日常用的以外,也都尽数给四房送去。
女人们围着老祖宗闲话,秀棠照例是全家话题的焦点,梁老太太和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听她每天回来讲习艺馆里的故事。
翠烟怀孕以后住在静怡园中,梁老太太也不叫她干活儿,只是陪伴自己说话。翠烟本来就机灵,又年轻爽朗,天长日久,也得了梁老太太的喜欢。
她轻轻抚摸着刚刚显怀的小腹,殷勤地凑到秀棠身边坐下,一双天真的眼睛巧妙地掩饰住了满脸的谄媚,好奇地问道:“三小姐,我听说咱们皇上是个大画家,您在宫里一定见识过皇上的画吧?您给咱们讲一讲好不好,让咱们也跟着三小姐见识见识。”
秀棠对她恰到好处的殷勤很是满意,微微一笑,道:“那是当然。若论当今皇上的书法和绘画,古往今来无出其右。皇上的御笔《芙蓉锦鸡图》就在苏婕妤娘娘的宫里,婕妤娘娘每天召见我进春锦阁,让我把那幅画绣出来,所以最近忙得很。”
翠烟惊喜道:“阿弥陀佛,老太太您听听,咱们三小姐多么了不起。皇上的御笔,别人见都见不到呢,更别说绣出来了,也就是咱们小姐有这个本事罢了。”
梁氏十分看不惯翠烟矫情的样子,厌恶地别过头去,只管剥手中的荔枝。
秀筠不由得在心里笑道:“这个翠烟还真不愧是梁氏的丫鬟,一言一行都与梁氏以前一模一样。可惜梁氏没有王熙凤那样的心计,竟然治不了这个丫头。这要是真生下个儿子来,四房不翻天才怪呢。”
梁老太太听了翠烟的话十分欢喜,笑道:“若论绣工,我老太太不怕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就是宫里的娘娘们也未必比得上咱们家棠儿。”
周氏笑道:“瞧老祖宗说的,棠儿还小呢,您这么夸她岂不是惯坏了?只是婕妤娘娘让你在她的宫里绣皇上的画儿,可是为了下个月的天宁节?”
秀棠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母亲,婕妤娘娘是准备把这幅绣画当做寿礼,给皇上一个惊喜的。”
周氏神色紧张起来,忙道:“这可是件大事,马虎不得,你可要仔细些着,千万别出了什么差错。宫里嫔妃争宠,什么人、什么事没有?千万提防有人在你的绣活上做手脚。”
秀棠颔首道:“母亲的嘱咐,女儿记着了。婕妤娘娘也想到了这些,每天都亲自检查一遍呢。”
梁氏笑道:“文武百官、亲王、宗室、嫔妃,还有公主、皇子们,这一个月还不知道怎么绞尽脑汁准备天宁节的寿礼呢。只是圣心难测,咱们这位皇上又专门喜欢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一般的东西是瞧不上的。”
周氏道:“皇上风华绝代,品味自然超凡脱俗。我听说户部有一个员外郎孙举恕,不知从哪里弄了一棵精奇古怪的松树,天宁节的时候当做寿礼献上去,别人不知道的参他大不敬,竟敢弄了这么个轻贱的东西侮辱皇上,谁知皇上龙颜大悦,过了不到一个月就提拔孙举恕成了户部侍郎。”
王氏淡淡道:“那也看各人的运气罢了,倘若皇上当时听信了别人的诬告,那孙举恕如今还不一定是死是活呢。”
周氏道:“要不说圣心难测呢。别人没有那样的悟性,一味进献金银珠宝,皇上哪里缺那些东西?看都看腻了。皇上喜欢的瑶草琼花固然难得,可人间的东西,只要有心,总有办法。如今皇上的翰林书画院收藏的都是天下的名家真迹,若是能得到一幅江湖上以为失传了的真迹献上去,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秀筠心中冷笑,看来淑德帝姬的话果然不错,他们还真打起那幅画的主意了,故意在这里试探王氏。
周氏说完目光环视一周,梁老太太只顾喝茶,王氏低头不语,仿佛都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唯有李秀筠目光凌厉,直直地与她的眼神撞去,周氏吓了一跳,恼怒地白了她一眼。
翠烟这回是的确有些懵懂,叹道:“是啊,咱们家如果有这些东西就好了。”
梁氏此时却冷冷地勾了勾唇角,接话道:“只怕人家真有东西的却舍不得拿出来呢。”
翠烟对梁氏突然搭理自己颇有些意外,惊讶地看着她,似乎受宠若惊。
周氏瞥了王氏一眼,复又叹道:“朝廷上的形势这十几年来是瞬息万变,太皇太后过世以后,这两年更是如此,官场上祸福难料,人人都想挤破脑袋往上爬,殊不知能在朝廷上站稳脚已经是千难万险了。
就说三爷吧,那一天上朝不是战战兢兢,若是只有我们一房也就罢了,可是如今三房养活着一大家子人,三爷一个人身系上上下下几十口子人的安危,就不能不小心了。”
梁氏道:“三嫂说的是,我们又何尝不知道三爷的艰难?连我妇道人家都知道,新党旧党争了这么多年,留在朝廷上的一个个都是不倒翁,心眼子少说也有几万个,哪一个又是靠政绩一步步爬上去的?若是能有机会得到皇上垂青,咱们这一家子也就都能盼到出头之日了。二嫂,您说是不是?”
当今皇上组织翰林书画院编纂《宣和画谱》,遍寻天下的书画珍品,据说还亲手临摹过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而三房和四房的那些人,当然不会放过天宁节向皇上祝寿这样的大好机会,如果能把二房手里的这幅画拿到手,在寿宴上当众献给皇上,还愁不能升官发财吗?
一场好戏的大幕还没等拉开,各路生旦净末丑早已经摩拳擦掌,这太平盛世的处处笙歌背后,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的潮汐暗涌。
两人一直聊到正午,一位侍女走进来提醒淑德帝姬到了回宫的时间,乐阳族姬正在三清殿里与栖真法师谈论《太平经》,淑德帝姬和秀筠出来以后,三人便分别回去了。
次日晚饭以后,众人在静怡园中陪梁老太太说话。梁氏似乎身子好了一些,只是不像从前那样活泼精神,却也常来静怡园中侍奉。梁老太太十分心疼,隔三差五请大夫来诊脉,家里的人参、灵芝、燕窝,除了自己日常用的以外,也都尽数给四房送去。
女人们围着老祖宗闲话,秀棠照例是全家话题的焦点,梁老太太和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听她每天回来讲习艺馆里的故事。
翠烟怀孕以后住在静怡园中,梁老太太也不叫她干活儿,只是陪伴自己说话。翠烟本来就机灵,又年轻爽朗,天长日久,也得了梁老太太的喜欢。
她轻轻抚摸着刚刚显怀的小腹,殷勤地凑到秀棠身边坐下,一双天真的眼睛巧妙地掩饰住了满脸的谄媚,好奇地问道:“三小姐,我听说咱们皇上是个大画家,您在宫里一定见识过皇上的画吧?您给咱们讲一讲好不好,让咱们也跟着三小姐见识见识。”
秀棠对她恰到好处的殷勤很是满意,微微一笑,道:“那是当然。若论当今皇上的书法和绘画,古往今来无出其右。皇上的御笔《芙蓉锦鸡图》就在苏婕妤娘娘的宫里,婕妤娘娘每天召见我进春锦阁,让我把那幅画绣出来,所以最近忙得很。”
翠烟惊喜道:“阿弥陀佛,老太太您听听,咱们三小姐多么了不起。皇上的御笔,别人见都见不到呢,更别说绣出来了,也就是咱们小姐有这个本事罢了。”
梁氏十分看不惯翠烟矫情的样子,厌恶地别过头去,只管剥手中的荔枝。
秀筠不由得在心里笑道:“这个翠烟还真不愧是梁氏的丫鬟,一言一行都与梁氏以前一模一样。可惜梁氏没有王熙凤那样的心计,竟然治不了这个丫头。这要是真生下个儿子来,四房不翻天才怪呢。”
梁老太太听了翠烟的话十分欢喜,笑道:“若论绣工,我老太太不怕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就是宫里的娘娘们也未必比得上咱们家棠儿。”
周氏笑道:“瞧老祖宗说的,棠儿还小呢,您这么夸她岂不是惯坏了?只是婕妤娘娘让你在她的宫里绣皇上的画儿,可是为了下个月的天宁节?”
秀棠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母亲,婕妤娘娘是准备把这幅绣画当做寿礼,给皇上一个惊喜的。”
周氏神色紧张起来,忙道:“这可是件大事,马虎不得,你可要仔细些着,千万别出了什么差错。宫里嫔妃争宠,什么人、什么事没有?千万提防有人在你的绣活上做手脚。”
秀棠颔首道:“母亲的嘱咐,女儿记着了。婕妤娘娘也想到了这些,每天都亲自检查一遍呢。”
梁氏笑道:“文武百官、亲王、宗室、嫔妃,还有公主、皇子们,这一个月还不知道怎么绞尽脑汁准备天宁节的寿礼呢。只是圣心难测,咱们这位皇上又专门喜欢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一般的东西是瞧不上的。”
周氏道:“皇上风华绝代,品味自然超凡脱俗。我听说户部有一个员外郎孙举恕,不知从哪里弄了一棵精奇古怪的松树,天宁节的时候当做寿礼献上去,别人不知道的参他大不敬,竟敢弄了这么个轻贱的东西侮辱皇上,谁知皇上龙颜大悦,过了不到一个月就提拔孙举恕成了户部侍郎。”
王氏淡淡道:“那也看各人的运气罢了,倘若皇上当时听信了别人的诬告,那孙举恕如今还不一定是死是活呢。”
周氏道:“要不说圣心难测呢。别人没有那样的悟性,一味进献金银珠宝,皇上哪里缺那些东西?看都看腻了。皇上喜欢的瑶草琼花固然难得,可人间的东西,只要有心,总有办法。如今皇上的翰林书画院收藏的都是天下的名家真迹,若是能得到一幅江湖上以为失传了的真迹献上去,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秀筠心中冷笑,看来淑德帝姬的话果然不错,他们还真打起那幅画的主意了,故意在这里试探王氏。
周氏说完目光环视一周,梁老太太只顾喝茶,王氏低头不语,仿佛都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唯有李秀筠目光凌厉,直直地与她的眼神撞去,周氏吓了一跳,恼怒地白了她一眼。
翠烟这回是的确有些懵懂,叹道:“是啊,咱们家如果有这些东西就好了。”
梁氏此时却冷冷地勾了勾唇角,接话道:“只怕人家真有东西的却舍不得拿出来呢。”
翠烟对梁氏突然搭理自己颇有些意外,惊讶地看着她,似乎受宠若惊。
周氏瞥了王氏一眼,复又叹道:“朝廷上的形势这十几年来是瞬息万变,太皇太后过世以后,这两年更是如此,官场上祸福难料,人人都想挤破脑袋往上爬,殊不知能在朝廷上站稳脚已经是千难万险了。
就说三爷吧,那一天上朝不是战战兢兢,若是只有我们一房也就罢了,可是如今三房养活着一大家子人,三爷一个人身系上上下下几十口子人的安危,就不能不小心了。”
梁氏道:“三嫂说的是,我们又何尝不知道三爷的艰难?连我妇道人家都知道,新党旧党争了这么多年,留在朝廷上的一个个都是不倒翁,心眼子少说也有几万个,哪一个又是靠政绩一步步爬上去的?若是能有机会得到皇上垂青,咱们这一家子也就都能盼到出头之日了。二嫂,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