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山陵崩惊涛骇浪编书籍老少同心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赘妻》最新章节!
经过王英鸾这件事,十三真正认识到了萧炎的强大之处在哪里,她猜想萧炎小时候莫不是把兵书当故事书看的?
这个计策的开始可以用粗糙来形容,精妙的却是这个计策结束之后的发展,人心在不同境况下的变化,萧炎算得能有八分准。
但真正高明的计策本就不需要太多阴谋诡计,王英鸾如他所想,在府衙安身住下,开始数日,因为十三一直没有去办公,担心十三伤势,欲要反抗却顾虑十三被牵连,而后,她自己都未察觉到她一日日熟悉喜爱上这间小院的生活。
这里没有扰人的人物,通常两个捕快是不在的,只有两个婢女领着一群孩子。王英鸾唯一的孩子未曾出世就失去了,看到这满院子的可以当自己孙儿孙女的小孩,心里的慈爱之情不由自主就化开,素来冷硬的表情也变得柔和。孩子们开始怕她的长相,慢慢的却发现这个老太太知道的又多脾气又好,也喜欢围着她玩耍,唤她为“王婆婆”。
王英鸾最初是呆在自己屋子里,后来就溜达到房檐下听她们上课,再后来,听到铃兰又犯了一个错误之后,她终于看不下去这样拙劣又散漫的所谓授课,亲自上场。
听到铃兰的回报,十三忍不住偷偷瞄坐在不远处的萧炎,他正在气定神闲地看书。她本来以为要想说动王前辈至少得花个一年半载,结果到萧炎手中,自己十个板子就解决了。
只要他想,操控人心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却始终信任自己。
十三回到府衙之后,又过一个月,十三当着孩子们的面,代他们正式恳求王英鸾能留下来,她首肯了。这一次,有了王英鸾帮助,重新编写课本的计划正式提上了日程。
十三从后世的拼音中找到了灵感,将这个注音体系描述给王英鸾听,王英鸾对此大为赞同,当然用的不是罗马字母,而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根据大盛朝官话的发音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注音规则,标在每个字后面。
王英鸾学识渊博,她一边翻书一边删删补补挑出九百多个最重要的字,将这些字串成朗朗上口的童谣,而且还能从中学到一些最基本的历法、礼仪、官制等方面的知识。这项工程看起来简单,实则繁复浩大,因为不仅要言之有物好记易背,还要找到一个最合宜的顺序,考虑到前后的连贯,以免在没有老师教导的情况下难度过大。
另外,她还要给每个字解释意思。王英鸾摒弃了从前训诂之书中佶屈聱牙的说法,换为更加通俗更加平实的说法,并在每个字后面附上了简单的词句以便理解。
这本书从初稿到最终编成,花了五年时间,却在后世广为流传超过五百年的时间,人们或许不清楚王英鸾年轻时候的风姿,但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子都是读着她的书开蒙,王英鸾这个名字以一种她未曾想过的方式流芳百世,但此时的她自然无法知晓,她仅是想趁着自己还提得动笔为这些孩子多做些事情。
最开始和她描述的时候十三只是粗略的描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但看到手稿时候,十三忍不住震惊了。
王英鸾不仅很快理解了十三来自后世的想法,而且在此之上更上一层。如果说原先初学者是老师带着从树根向上摸索,那么王英鸾就用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见解将那些凌乱的芜枝砍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最清晰的枝干让你攀爬。作为当世最杰出的学者之一,王英鸾编写的开蒙书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触类旁通,自成脉络而又不拘一格。
“王前辈,这本书编的太好了!”十三不掩饰自己的赞美之情,“若能在天下推行开,这将会改变多少人?”
“贞安过誉了。”王英鸾虽然谦虚,但面上仍是忍不住露出久违笑意,搬来府衙两个多月,相比之前她面色好了许多,虽则终日忙碌,但因着可以一展所学反倒一扫往日寂寥枯寂之意。
“只是我仍觉得这本书有所欠缺。”王英鸾站在十三身侧同她道,“所谓大音希声,不必太过纠缠细枝末节,我竭力想让这本书写得更直白些,但是最开始这一部分,无论我怎么想办法,似乎也不能更容易些,若有人哪怕指点一两句也好,但若是全无师从,只凭自己,想想还是艰难了些,非资质超凡可以为之。”
十三知道王英鸾的顾虑,读书和许多事情一样,一开始入门的时候,往往就是欠缺那几句最简单的指点,也许有了那几句,就如黑夜明火,能茅塞顿开,而没有,就很有可能如无头苍蝇乱撞久久不入其门,甚至心灰意冷。
她们二人想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因为眼见过许多贫苦少年因为支撑不起束修而错失读书良机,这本书一开始编写的时候就她们就共同商议出三条标准,一曰易,谓简明易懂;二曰准,则内容无所谓深奥,但求每一个字都有所出处没有谬误,因为许多乡下教书混饭吃的先生甚至本身也就胡乱认了几个字而已,若有一本统一固定的书,也能照本宣科不会犯太多错误;三曰连,这本书的内容需是连贯一体的,从最开始的平地将人引入门到最后高阶拔地将人送入更高学问的地方,中间不可断绝。
但即便再简单的学问也是学问,不是随便看一眼就能会的,若这第一步迈不出去,后面再多都是空中楼阁而已。
十三想了想,说到,“不知前辈以为用画怎么样?”
“画?是像画本子那样么?”王英鸾不解道,从她幼年时候开始,画本子就是不准出现在书房的不正经的东西。
“不必那样复杂,就是用很简单的线条把一个东西画出来,即使不识字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十三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的笔,沾饱了墨汁在纸上画给王英鸾看。
十三的画技并不怎么样,甚至线条有些幼稚,她努力回忆前世看过的那些简笔画,几笔画了一个小山的形象,“比如教山字的时候,像现在这样画一幅画在下面,一看就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了,还有木,就画棵树,喏,就这样。”十三用一个带着圈圈的不规则的圆形和两竖拼成一棵树的形状给王英鸾看。
“这是树?”王英鸾先是震惊,她学画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样奇怪的画法,但越看却越是觉得似乎挺像那么回事的,“奇了,竟真是一棵树,贞安,你这是何派画法?”
这哪里称得上什么画法,十三汗颜,“这都是以前上学时候上课分心自己瞎话出来的,小孩子的东西。”
王英鸾笑了,“没想到贞安小时候也会有上课分心的时候,虽然有些稚气,但就是因为小孩子画的所以才简单,小孩子看了也能看懂,只是——”她露出难色。
“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前辈但说无妨。”十三问。
“若是能加上些画自然是好,只是若要印书,画板本就比字板要贵,加上那些画页数也必定变多,这样的话一本书的银子恐怕要翻上一倍,那些贫苦人家更支撑不起了。”
“我们无需给每个字都加上,只需最开始五十个简单的字,后面若是有特别难的字加上也可以,这样的话比之前也贵不了多少。”十三说。
王英鸾叹息,“纵使这样,也是一大笔银子。”之前光顾着编书,等书稿越来越有方向,却猛然注意到还有银子的问题,没有银子拿什么开板?面上不免有些颓色。
“前辈不要担心,我会想办法的。”十三咬牙道,她也是凭着一腔热血走到现在,小打小闹可以,但要印书,她现在那一些俸禄还真的支撑不起,荣郡王给她的礼物倒是很之前,甚至萧炎那里张张嘴也肯定不会小气,但可不到万不得已她实在不想用。
十三和王英鸾两人正说着,突然外面传来奔跑声和破门而入的声音,春娘跌跌撞撞地跑进门来,气喘吁吁举了个东西给她看,“大人,五百里加急!从京城来的。”
“快拿过来!”十三心底擂鼓,五百里加急,非平日可见,一旦动用就是有天翻地覆的大事发生,会是什么呢?
“贞安,说了什么?”王英鸾神色肃穆,问到。
春娘也凑在她身边,不住道,“是啊,大人,上面说些什么?”
十三匆匆扫了一遍,缓缓道,“今上三天前驾崩了。”
“什么?”叫出声的是春娘,甚至等了一辈子的王英鸾,真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有瞬间茫然的。
用铁腕手段执掌盛朝数十年的男子就这样突然倒下了。
朝政更迭,十三甚至能感觉到周遭空气中跳动的那种喧嚣的不安定的因子在蠢蠢欲动。
“春娘。”十三收起公文,沉声说到,“你去把三芹找回来,我去写布告,你们两贴到街上去,跟百姓们说一声,陛下驾崩,这七天所有喜事都给停了,有红绸缎的都给摘下来,其它不要多说,问你们就说还不知道,你们要镇定些,安抚住百姓,这几日留神一下城里面的动静,有胡乱传小道消息的马上告诉我。”
“好的,大人。”
“对了,萧将军那里知道消息么?”十三问。
“应该知道的,送完我们这里就往大营去了。”春娘点头道。
“那就好,你去吧。”
屋子里只剩她们两人,王英鸾往椅子中重重坐下,阖上眼睛,“他竟这么死了!”长叹未语。
“确实意外,不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十三安静道。
“终究是我赢了。”王英鸾声音沙哑,有一丝放纵的癫狂在其中,“他不想让我活,我偏偏要在这世上活下去,活得比他更长,看看他能落个什么下场,我想了一辈子办法,还没回到京城,他竟这么简单就死了,真是......”
“可笑呵。”又是沉默。
十三看见她的眼角有一滴泪水,被纠缠被折磨被仇恨包裹的数十年人生,就这样随着那个庞然大物的倾塌而一并溃散,却并没有多少轻松的欢欣味道。
时间太久了,久到连仇恨都无处安放了。
“如今是谁登基?”王英鸾平静问到,“太女?”
“太女之前就被废掉了,现在是鲁王,登基大典应该就在月底。”
“鲁王啊,我离开太久了,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号。”
“鲁王她,听说性子比较淳朴。”十三斟酌道,吞下了愚笨这个词,“她女儿和她相类。”鲁王登基,他离自己心中所愿也更进一步了吧。
“这些年我虽然在这小小边城,但管中窥豹,也能察觉到许多不稳的痕迹,如今这个时候,容易出事啊。”王英鸾道。
“这里有萧将军镇守,大乱子不会有的。”十三宽慰道。
这个年代消息不畅,在这小小边城,除了等待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惊涛骇浪也不知道会不会来。
……
“将军,前方来报,胡人那里似有异动!”
“继续盯!马上传令罗校尉,召他回营!”
经过王英鸾这件事,十三真正认识到了萧炎的强大之处在哪里,她猜想萧炎小时候莫不是把兵书当故事书看的?
这个计策的开始可以用粗糙来形容,精妙的却是这个计策结束之后的发展,人心在不同境况下的变化,萧炎算得能有八分准。
但真正高明的计策本就不需要太多阴谋诡计,王英鸾如他所想,在府衙安身住下,开始数日,因为十三一直没有去办公,担心十三伤势,欲要反抗却顾虑十三被牵连,而后,她自己都未察觉到她一日日熟悉喜爱上这间小院的生活。
这里没有扰人的人物,通常两个捕快是不在的,只有两个婢女领着一群孩子。王英鸾唯一的孩子未曾出世就失去了,看到这满院子的可以当自己孙儿孙女的小孩,心里的慈爱之情不由自主就化开,素来冷硬的表情也变得柔和。孩子们开始怕她的长相,慢慢的却发现这个老太太知道的又多脾气又好,也喜欢围着她玩耍,唤她为“王婆婆”。
王英鸾最初是呆在自己屋子里,后来就溜达到房檐下听她们上课,再后来,听到铃兰又犯了一个错误之后,她终于看不下去这样拙劣又散漫的所谓授课,亲自上场。
听到铃兰的回报,十三忍不住偷偷瞄坐在不远处的萧炎,他正在气定神闲地看书。她本来以为要想说动王前辈至少得花个一年半载,结果到萧炎手中,自己十个板子就解决了。
只要他想,操控人心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却始终信任自己。
十三回到府衙之后,又过一个月,十三当着孩子们的面,代他们正式恳求王英鸾能留下来,她首肯了。这一次,有了王英鸾帮助,重新编写课本的计划正式提上了日程。
十三从后世的拼音中找到了灵感,将这个注音体系描述给王英鸾听,王英鸾对此大为赞同,当然用的不是罗马字母,而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根据大盛朝官话的发音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注音规则,标在每个字后面。
王英鸾学识渊博,她一边翻书一边删删补补挑出九百多个最重要的字,将这些字串成朗朗上口的童谣,而且还能从中学到一些最基本的历法、礼仪、官制等方面的知识。这项工程看起来简单,实则繁复浩大,因为不仅要言之有物好记易背,还要找到一个最合宜的顺序,考虑到前后的连贯,以免在没有老师教导的情况下难度过大。
另外,她还要给每个字解释意思。王英鸾摒弃了从前训诂之书中佶屈聱牙的说法,换为更加通俗更加平实的说法,并在每个字后面附上了简单的词句以便理解。
这本书从初稿到最终编成,花了五年时间,却在后世广为流传超过五百年的时间,人们或许不清楚王英鸾年轻时候的风姿,但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子都是读着她的书开蒙,王英鸾这个名字以一种她未曾想过的方式流芳百世,但此时的她自然无法知晓,她仅是想趁着自己还提得动笔为这些孩子多做些事情。
最开始和她描述的时候十三只是粗略的描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但看到手稿时候,十三忍不住震惊了。
王英鸾不仅很快理解了十三来自后世的想法,而且在此之上更上一层。如果说原先初学者是老师带着从树根向上摸索,那么王英鸾就用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见解将那些凌乱的芜枝砍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最清晰的枝干让你攀爬。作为当世最杰出的学者之一,王英鸾编写的开蒙书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触类旁通,自成脉络而又不拘一格。
“王前辈,这本书编的太好了!”十三不掩饰自己的赞美之情,“若能在天下推行开,这将会改变多少人?”
“贞安过誉了。”王英鸾虽然谦虚,但面上仍是忍不住露出久违笑意,搬来府衙两个多月,相比之前她面色好了许多,虽则终日忙碌,但因着可以一展所学反倒一扫往日寂寥枯寂之意。
“只是我仍觉得这本书有所欠缺。”王英鸾站在十三身侧同她道,“所谓大音希声,不必太过纠缠细枝末节,我竭力想让这本书写得更直白些,但是最开始这一部分,无论我怎么想办法,似乎也不能更容易些,若有人哪怕指点一两句也好,但若是全无师从,只凭自己,想想还是艰难了些,非资质超凡可以为之。”
十三知道王英鸾的顾虑,读书和许多事情一样,一开始入门的时候,往往就是欠缺那几句最简单的指点,也许有了那几句,就如黑夜明火,能茅塞顿开,而没有,就很有可能如无头苍蝇乱撞久久不入其门,甚至心灰意冷。
她们二人想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因为眼见过许多贫苦少年因为支撑不起束修而错失读书良机,这本书一开始编写的时候就她们就共同商议出三条标准,一曰易,谓简明易懂;二曰准,则内容无所谓深奥,但求每一个字都有所出处没有谬误,因为许多乡下教书混饭吃的先生甚至本身也就胡乱认了几个字而已,若有一本统一固定的书,也能照本宣科不会犯太多错误;三曰连,这本书的内容需是连贯一体的,从最开始的平地将人引入门到最后高阶拔地将人送入更高学问的地方,中间不可断绝。
但即便再简单的学问也是学问,不是随便看一眼就能会的,若这第一步迈不出去,后面再多都是空中楼阁而已。
十三想了想,说到,“不知前辈以为用画怎么样?”
“画?是像画本子那样么?”王英鸾不解道,从她幼年时候开始,画本子就是不准出现在书房的不正经的东西。
“不必那样复杂,就是用很简单的线条把一个东西画出来,即使不识字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十三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的笔,沾饱了墨汁在纸上画给王英鸾看。
十三的画技并不怎么样,甚至线条有些幼稚,她努力回忆前世看过的那些简笔画,几笔画了一个小山的形象,“比如教山字的时候,像现在这样画一幅画在下面,一看就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了,还有木,就画棵树,喏,就这样。”十三用一个带着圈圈的不规则的圆形和两竖拼成一棵树的形状给王英鸾看。
“这是树?”王英鸾先是震惊,她学画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样奇怪的画法,但越看却越是觉得似乎挺像那么回事的,“奇了,竟真是一棵树,贞安,你这是何派画法?”
这哪里称得上什么画法,十三汗颜,“这都是以前上学时候上课分心自己瞎话出来的,小孩子的东西。”
王英鸾笑了,“没想到贞安小时候也会有上课分心的时候,虽然有些稚气,但就是因为小孩子画的所以才简单,小孩子看了也能看懂,只是——”她露出难色。
“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前辈但说无妨。”十三问。
“若是能加上些画自然是好,只是若要印书,画板本就比字板要贵,加上那些画页数也必定变多,这样的话一本书的银子恐怕要翻上一倍,那些贫苦人家更支撑不起了。”
“我们无需给每个字都加上,只需最开始五十个简单的字,后面若是有特别难的字加上也可以,这样的话比之前也贵不了多少。”十三说。
王英鸾叹息,“纵使这样,也是一大笔银子。”之前光顾着编书,等书稿越来越有方向,却猛然注意到还有银子的问题,没有银子拿什么开板?面上不免有些颓色。
“前辈不要担心,我会想办法的。”十三咬牙道,她也是凭着一腔热血走到现在,小打小闹可以,但要印书,她现在那一些俸禄还真的支撑不起,荣郡王给她的礼物倒是很之前,甚至萧炎那里张张嘴也肯定不会小气,但可不到万不得已她实在不想用。
十三和王英鸾两人正说着,突然外面传来奔跑声和破门而入的声音,春娘跌跌撞撞地跑进门来,气喘吁吁举了个东西给她看,“大人,五百里加急!从京城来的。”
“快拿过来!”十三心底擂鼓,五百里加急,非平日可见,一旦动用就是有天翻地覆的大事发生,会是什么呢?
“贞安,说了什么?”王英鸾神色肃穆,问到。
春娘也凑在她身边,不住道,“是啊,大人,上面说些什么?”
十三匆匆扫了一遍,缓缓道,“今上三天前驾崩了。”
“什么?”叫出声的是春娘,甚至等了一辈子的王英鸾,真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有瞬间茫然的。
用铁腕手段执掌盛朝数十年的男子就这样突然倒下了。
朝政更迭,十三甚至能感觉到周遭空气中跳动的那种喧嚣的不安定的因子在蠢蠢欲动。
“春娘。”十三收起公文,沉声说到,“你去把三芹找回来,我去写布告,你们两贴到街上去,跟百姓们说一声,陛下驾崩,这七天所有喜事都给停了,有红绸缎的都给摘下来,其它不要多说,问你们就说还不知道,你们要镇定些,安抚住百姓,这几日留神一下城里面的动静,有胡乱传小道消息的马上告诉我。”
“好的,大人。”
“对了,萧将军那里知道消息么?”十三问。
“应该知道的,送完我们这里就往大营去了。”春娘点头道。
“那就好,你去吧。”
屋子里只剩她们两人,王英鸾往椅子中重重坐下,阖上眼睛,“他竟这么死了!”长叹未语。
“确实意外,不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十三安静道。
“终究是我赢了。”王英鸾声音沙哑,有一丝放纵的癫狂在其中,“他不想让我活,我偏偏要在这世上活下去,活得比他更长,看看他能落个什么下场,我想了一辈子办法,还没回到京城,他竟这么简单就死了,真是......”
“可笑呵。”又是沉默。
十三看见她的眼角有一滴泪水,被纠缠被折磨被仇恨包裹的数十年人生,就这样随着那个庞然大物的倾塌而一并溃散,却并没有多少轻松的欢欣味道。
时间太久了,久到连仇恨都无处安放了。
“如今是谁登基?”王英鸾平静问到,“太女?”
“太女之前就被废掉了,现在是鲁王,登基大典应该就在月底。”
“鲁王啊,我离开太久了,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号。”
“鲁王她,听说性子比较淳朴。”十三斟酌道,吞下了愚笨这个词,“她女儿和她相类。”鲁王登基,他离自己心中所愿也更进一步了吧。
“这些年我虽然在这小小边城,但管中窥豹,也能察觉到许多不稳的痕迹,如今这个时候,容易出事啊。”王英鸾道。
“这里有萧将军镇守,大乱子不会有的。”十三宽慰道。
这个年代消息不畅,在这小小边城,除了等待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惊涛骇浪也不知道会不会来。
……
“将军,前方来报,胡人那里似有异动!”
“继续盯!马上传令罗校尉,召他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