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栋设伏摩天岭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大流寇》最新章节!
随李成栋一起赶到宁武关的除了胡茂桢外,还有李成栋的部将杜永和、阎可义,李部另一悍将郝尚久数月前阵亡于京畿地区。
北京兵政府正按监国谕旨清查自崇祯三年以后同明军、清军作战陆续阵亡的义军将领名单,尔后将于北京建武勋祠祭奠阵亡将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便是名单中的第一人。
据说,监国曾对左辅顾君说过一句话,是谓:“这些人不仅是我们的先辈,更是人民的英雄。”
除义军首领及大顺阵亡将领外,监国更有特诏,自前明万历四十五年以后于东奴(清军)作战阵亡的明朝将领,也将于武勋祠有世代香火供奉,现兵政府正在统计相关人员名单。
郝尚久阵亡之后,其子郝尧同接任其父生前标统一职。据说郝尚久可能会被追赠世袭职务,但具体尚未拟定。
郝尧同如今不过17岁,无论是战功还是资历都很浅薄,临战经验也是不足,因此郝尚久生前所统的兵马暂由李成栋直接提调,并将郝尧同留在身边亲自教导。
除李成栋、胡茂桢两部骑兵外,李成栋之子李元胤也从代州率所部六千能战精兵前来宁武关,另外还将山西巡抚吴惟华筹措的两万石军粮押至宁武关,确保他爹不会因为缺粮被迫放弃这六关之首。
宁武关原先驻军是清朝绿营的几百营兵,随着山西巡抚降顺,这些绿营兵自然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了大顺军。
李成栋见过这些营兵后却是将他们全部解散,因为李成栋认为这些营兵尽皆老弱,根本不堪大用,与其留在军中徒耗粮草不如遣散归乡。
也好在李成栋赶来及时,否则靠这几百老弱营兵驻守,宁武关早被西军一举攻下了。
宁武关曾被李自成的顺军拆毁过不少建筑,这几年也不曾进行大的修建,很多地方破损严重,因此李成栋下令各部马上加固关隘,并增修若干箭垛,以应对接下来的西军强攻。
此时宁武关的顺军总兵力连同李元胤带来的六千士兵,共约一万七千余人,相比当年周遇吉的三千余残兵,守军兵力高出五倍有余。
西军兵马虽是宁武关方面的三倍有余,但精锐西军只有两万多人,其余多是前绿营降兵,因此只要李成栋凭关固守,粮草不绝,完全可以凭借宁武关拖跨李定国的西军。更关键的是,老淮军主力第二镇也正向宁武关赶来。
然而李成栋在出关探察过地形后,却认为可以于关前择一地形有利之地伏击西军,这样可以大量杀伤西军士卒,折损其士气,确保宁武关万无一失。
胡茂桢同杜永和等人商量之后均是认同此议,别看他们现在兵马不及李定国多,但骑兵却有一万一千人,且都是纵横北地的精锐老卒,若将此骑兵精锐放在宁武关内弃马上城,无疑是对自家兵力运用的极大浪费。
最后,众人将伏击地点选在了义井屯堡至宁武关的必经之地——摩天岭。
此岭虽名摩天,但最高不过四百多米(一米三尺,一丈九尺,文中用米方便计量),然而地形却是复杂,只有一条小径穿越当中抵达宁武关。故而若于岭上两侧埋伏,待西军通过之时突然杀出,西军定然不备。
说干就干,李成栋当下留杜永和同其子元胤驻防宁武关,同胡茂桢、阎可义领八千将士奔赴摩天岭。尔后李成栋领一半士卒藏于岭南,胡茂桢领一半士卒藏于岭北。
为免战马声音泄露伏兵使西军有所防备,李成栋命士卒缚马嘴,以布包马蹄,不淮于岭上生烟火。
可谓是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在义井屯堡休整一日后,急于占领宁武关的李定国便率所部两万余精锐,连同降将唐通、高勋、康镇邦、白广恩四人所部近三万士卒气势汹汹向宁武关进发。
早前探马有往东边探查,各路皆报并无顺军动静,加之自保德出发后沿途根本没有顺军敢予阻拦,堡寨城池也尽皆望风而降,东征以来也是兵贵神速,所以李定国判断顺军主力赶来山西最快也要在几日之后,因此不疑前方有大股顺军已经设伏等他。
浩荡西军以降军为前驱至摩天岭时,李定国便见此岭地形凶险,遂命停止前进,在部将贺九仪、赵得胜、祁三升等人簇拥下打马来到岭下,扬鞭环视一圈,问探马除岭中这条小道外,有无其它道路可过。
探马报称最近的一条路要迂至南方卢沟山一带,倘若大军改道便要多走八十余里地。
“府爷可是担心这岭上有伏兵?”
说话的祁三升原是抚南将军刘文秀的部将,此次却是随李定国东征。又因大西皇帝诏令孙可望开东府,李定国开西府,所以将领多称李定国为府爷。
27岁的李定国微微点头,道:“此岭看着的确凶险,虽入晋以来我军进展顺利,但小心驶得万年船,也须防顺军一二。”
言罢,与诸将打马至岭下细察,一路看来都无问题,但于岭东南某处山脚却发现地上有许多足迹。
细细察看,这些足迹明显除了人的脚印外,还有战马的蹄印。并且人马足迹还被人刻意清理过。
“岭上有人!”
李定国目中精光一闪,抬头向岭上看去,四下里却是寂静无声,岭上及半腰也无鸟雀惊起迹象。
“府爷,末将带人上山看看!”
部将贺九仪抬手招呼一声,一队全身甲衣的西军精锐立时从马上翻身而下,执刀在手往山上一字排开小心搜索起来。
搜到半山腰时,仍无发现。
祁三升猜测道:“许是本地贼寇土匪闻知我大西军至,不敢为敌,又怕我军剿灭他们这才躲到山上。”
“或许吧,”
李定国点了点头,小心驶得万年船不假,但要是因为疑神疑鬼耽误夺取宁武关,却是得不偿失了。
当下便欲让高勋部先行通过岭下,若高勋部无事其余诸部再行通过,这样即便高勋部中伏,损失的也不过是帮降军,于西军并无损失。
正要下令时,中军前来禀报说是有两个宁武关守军前来投奔,并说有重大军情要向大西军主帅禀报。
“噢,快把人带来!”
李定国正愁不知宁武关虚实,一听这节骨眼有人来降,自是心中一喜,命人立即将那二人带来。
随李成栋一起赶到宁武关的除了胡茂桢外,还有李成栋的部将杜永和、阎可义,李部另一悍将郝尚久数月前阵亡于京畿地区。
北京兵政府正按监国谕旨清查自崇祯三年以后同明军、清军作战陆续阵亡的义军将领名单,尔后将于北京建武勋祠祭奠阵亡将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便是名单中的第一人。
据说,监国曾对左辅顾君说过一句话,是谓:“这些人不仅是我们的先辈,更是人民的英雄。”
除义军首领及大顺阵亡将领外,监国更有特诏,自前明万历四十五年以后于东奴(清军)作战阵亡的明朝将领,也将于武勋祠有世代香火供奉,现兵政府正在统计相关人员名单。
郝尚久阵亡之后,其子郝尧同接任其父生前标统一职。据说郝尚久可能会被追赠世袭职务,但具体尚未拟定。
郝尧同如今不过17岁,无论是战功还是资历都很浅薄,临战经验也是不足,因此郝尚久生前所统的兵马暂由李成栋直接提调,并将郝尧同留在身边亲自教导。
除李成栋、胡茂桢两部骑兵外,李成栋之子李元胤也从代州率所部六千能战精兵前来宁武关,另外还将山西巡抚吴惟华筹措的两万石军粮押至宁武关,确保他爹不会因为缺粮被迫放弃这六关之首。
宁武关原先驻军是清朝绿营的几百营兵,随着山西巡抚降顺,这些绿营兵自然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了大顺军。
李成栋见过这些营兵后却是将他们全部解散,因为李成栋认为这些营兵尽皆老弱,根本不堪大用,与其留在军中徒耗粮草不如遣散归乡。
也好在李成栋赶来及时,否则靠这几百老弱营兵驻守,宁武关早被西军一举攻下了。
宁武关曾被李自成的顺军拆毁过不少建筑,这几年也不曾进行大的修建,很多地方破损严重,因此李成栋下令各部马上加固关隘,并增修若干箭垛,以应对接下来的西军强攻。
此时宁武关的顺军总兵力连同李元胤带来的六千士兵,共约一万七千余人,相比当年周遇吉的三千余残兵,守军兵力高出五倍有余。
西军兵马虽是宁武关方面的三倍有余,但精锐西军只有两万多人,其余多是前绿营降兵,因此只要李成栋凭关固守,粮草不绝,完全可以凭借宁武关拖跨李定国的西军。更关键的是,老淮军主力第二镇也正向宁武关赶来。
然而李成栋在出关探察过地形后,却认为可以于关前择一地形有利之地伏击西军,这样可以大量杀伤西军士卒,折损其士气,确保宁武关万无一失。
胡茂桢同杜永和等人商量之后均是认同此议,别看他们现在兵马不及李定国多,但骑兵却有一万一千人,且都是纵横北地的精锐老卒,若将此骑兵精锐放在宁武关内弃马上城,无疑是对自家兵力运用的极大浪费。
最后,众人将伏击地点选在了义井屯堡至宁武关的必经之地——摩天岭。
此岭虽名摩天,但最高不过四百多米(一米三尺,一丈九尺,文中用米方便计量),然而地形却是复杂,只有一条小径穿越当中抵达宁武关。故而若于岭上两侧埋伏,待西军通过之时突然杀出,西军定然不备。
说干就干,李成栋当下留杜永和同其子元胤驻防宁武关,同胡茂桢、阎可义领八千将士奔赴摩天岭。尔后李成栋领一半士卒藏于岭南,胡茂桢领一半士卒藏于岭北。
为免战马声音泄露伏兵使西军有所防备,李成栋命士卒缚马嘴,以布包马蹄,不淮于岭上生烟火。
可谓是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在义井屯堡休整一日后,急于占领宁武关的李定国便率所部两万余精锐,连同降将唐通、高勋、康镇邦、白广恩四人所部近三万士卒气势汹汹向宁武关进发。
早前探马有往东边探查,各路皆报并无顺军动静,加之自保德出发后沿途根本没有顺军敢予阻拦,堡寨城池也尽皆望风而降,东征以来也是兵贵神速,所以李定国判断顺军主力赶来山西最快也要在几日之后,因此不疑前方有大股顺军已经设伏等他。
浩荡西军以降军为前驱至摩天岭时,李定国便见此岭地形凶险,遂命停止前进,在部将贺九仪、赵得胜、祁三升等人簇拥下打马来到岭下,扬鞭环视一圈,问探马除岭中这条小道外,有无其它道路可过。
探马报称最近的一条路要迂至南方卢沟山一带,倘若大军改道便要多走八十余里地。
“府爷可是担心这岭上有伏兵?”
说话的祁三升原是抚南将军刘文秀的部将,此次却是随李定国东征。又因大西皇帝诏令孙可望开东府,李定国开西府,所以将领多称李定国为府爷。
27岁的李定国微微点头,道:“此岭看着的确凶险,虽入晋以来我军进展顺利,但小心驶得万年船,也须防顺军一二。”
言罢,与诸将打马至岭下细察,一路看来都无问题,但于岭东南某处山脚却发现地上有许多足迹。
细细察看,这些足迹明显除了人的脚印外,还有战马的蹄印。并且人马足迹还被人刻意清理过。
“岭上有人!”
李定国目中精光一闪,抬头向岭上看去,四下里却是寂静无声,岭上及半腰也无鸟雀惊起迹象。
“府爷,末将带人上山看看!”
部将贺九仪抬手招呼一声,一队全身甲衣的西军精锐立时从马上翻身而下,执刀在手往山上一字排开小心搜索起来。
搜到半山腰时,仍无发现。
祁三升猜测道:“许是本地贼寇土匪闻知我大西军至,不敢为敌,又怕我军剿灭他们这才躲到山上。”
“或许吧,”
李定国点了点头,小心驶得万年船不假,但要是因为疑神疑鬼耽误夺取宁武关,却是得不偿失了。
当下便欲让高勋部先行通过岭下,若高勋部无事其余诸部再行通过,这样即便高勋部中伏,损失的也不过是帮降军,于西军并无损失。
正要下令时,中军前来禀报说是有两个宁武关守军前来投奔,并说有重大军情要向大西军主帅禀报。
“噢,快把人带来!”
李定国正愁不知宁武关虚实,一听这节骨眼有人来降,自是心中一喜,命人立即将那二人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