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赐婚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泱泱大唐》最新章节!
第一百四十五章赐婚
萧璟的质疑得到了另外几人的应和,包括萧瑀,还有魏征等几位行事严谨的人。
贞观四年比贞观三年的收成增长了近一倍,贞观五年再比贞观四年翻一番,这增长速度也太让人恐惧了。若照此速度下去,再过几年,大唐境内都没地方堆粮食了…
或许殿内只有少数只个人对这个数据没有持怀疑态度,宣布此数据的戴胄当然是一个,亲自过问过这个数据真实性的李世民是一个,参加统计的民部一些官员也是如此,当然,王易也是属于相信数据是大概真实的少数人之一。
天下间的田亩数量在各级官府各项优惠政策的鼓励实施下,有了大幅的增长,许多抛荒的田地被重新耕种,一些原本没人种的荒地也被人开垦出来,使得官方掌握的可耕种田地远比贞观四年多,这是收成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几乎能实行两季种植的地方,都开始了作物的复种技术,包括稻麦、麦黍、麦豆等作物的复种,原本一年只种植一季作物的田地,大部都种上了两季,甚至三季作物,单季作物的产量并未减少,反而因为优良种子的引进,耕作技术的改进,灌溉条件的改善而使得产量得到提高,一亩田地一年的总收成,翻上一倍,甚至好几倍,并不奇怪。
贞观五年并没什么大灾,王易在没看到民部统计的数据前,就已经大概推测过粮食总产量有几成增长,他是做了最乐观的估计,在和李世民打赌间,保证今年粮食产量会有五成以上的增长,李世民当时并不相信,还和王易下了很大的赌注,但民部的统计资料却让两人都惊讶不已。王易一个劲地感慨,幸福来的太容易了,而李世民在叨念这个数据时,兴奋的嘴皮子都在发颤。
天下间如此丰产,李世民这个皇帝是欣喜若狂,他知道,天下百姓已经不要为吃不饱饭犯愁了,王易所提的建议,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就解决了大唐两千余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他这个当皇帝的,再也不要为粮食问题,为天下百姓的吃饭问题担忧了。只就这么短短的两年,取得了神话般的奇迹,李世民即使心境再沉着,心内的这份兴奋,也是掩藏不住的,这样的喜悦,是需要与人分享的,也要把这份成就,当成威慑的手段让人知道的,因此也就有了今日让诸夷使节参加朝会的事发生。
不过萧璟等人的质疑是必须要回应的,李世民也马上令戴胄解释数据的真实性。
戴胄也马上解释了这个数据的来源,还把每州统计的粮食产量都在朝堂上报告了出来,众臣从这些数据上明白,粮食增长最快的地方都在南方,江南道、岭南道、山南道等地,特别是以往他们认为是蛮荒之地的岭南道,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地方。
南方天气比北方热,年日常时间更长,平均温度更高,无霜期长,利于作物生产的时间相应也长,一些地方甚至水稻都可以种三熟,在朝廷推广多季复种的情况下,粮食增长这般迅速,还真的不奇怪。
在听了戴胄更详细的数据解释后,没有人再出列提出异议,戴胄所举数据够详细了,可以将一切都说明了,除非是各地上报的数据有水分,州刺史欺蒙皇帝,不过相信没几个刺史敢这般做的。
没有朝臣站出来表示异议,但私下间的议论声却起来,一些忍不住心内惊奇的人,在悄悄地和边上的人说着自己的惊喜,一些人甚至还说,如此多的新增粮食,又要修建不少的粮仓了。
看到众臣在听了这些数据后,不顾朝会的礼仪,在那里私语,满殿闹哄哄的,李世民意外的没有恼怒,也示意司礼宦官不要阻止,他在满脸得意地看了一会朝臣的表现后,站起了身,亲自要求众臣安静,准备听戴胄后续的报告。
原本一向严肃的戴胄也是一脸掩饰不住的兴奋,在殿内重新安静后,随后报告了各种粮食的大概产量,不出王易的所料,粮食产量主要以稻米为主,水稻的产量增长率最惊人。接着又宣布了一年赋税的收入,贞观五年赋税的收入比贞观四年增长了四成,这个数据,更让百官惊喜。
赋税增长能达到这般程度,比粮食成倍的增长更让百官吃惊,因为每丁的赋税并没有增加,赋税增长这么多,国库殷实了不少,实是很不容易啊!
可以说,如果民部尚书戴胄所宣布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那大唐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就从贫穷走向富强,这简直是神话故事里面才有可能发生的。
接着戴胄又宣读了一系列让百官惊喜,李世民自傲的数据,在戴胄宣读结束后,又有其他一些各部的相应官员,在李世民的令下,站出来向百官及众使节宣读这一年的成就。
粮食极度丰产,其他各项基础建设进展顺利,运河全线贯通,连洛阳到长安的永通渠都可以方便地行船,平叛战事轻松取得胜利,这么多的成就,在一年内出现,真是让人不可置信的奇迹。
今日朝会上公布的所有数据可以总结成一点,那就是贞观五年,是个极度丰收的年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大唐在“一夜”之间,从贫穷走向富强。
在一系列的数据宣布完毕后,马上有一些大臣站出来,盛赞皇帝的英明,他们表示,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勤政,采取的政令合乎天意民心,在上天的护佑下,大唐在短短几年内,空前繁盛起来。
在众臣和诸使节们鱼贯而出,以美丽的词藻盛赞了李世民一番英明后,嘴角都差不多笑歪了的李世民从御座上站起了身,摆手示意诸臣安静。
在众臣都安静下来后,李世民也走到了殿下,带着笑容看了看站在朝臣队列最前面的几位重臣,又以众臣很少看到的亲切眼神扫了一遍密布排列的诸臣后,这才朗声说道:“我大唐能取得这般成就,与一个人的提议是分不开的,正是他向朕提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良策,我大唐才取得了这般的成就…”李世民说到这里时候,故意停顿了一下,在许多大臣把目光投向比较靠后站立的王易时候,这才提着嗓子继续说道:“此人就是通议大夫、右亲卫府郎将王易!王易何在?”
“臣在!”好不容易才把自己表情控制住的王易,听到李世民如此大喝,应声后马上从班队上走了出来,快步走到殿前,在李世民两步远的距离站定,对依然站在殿下的李世民行了一礼。
“王爱卿,免礼!”李世民上前亲手搀起王易,托着王易的手,面向诸臣,于次大声说道:“正是王易王爱卿所提的诸多建议,才让我大唐取得了这般成就,朕不必再为天下百姓吃不饱饭,流民四起而担忧,朕也不必再为国库空虚,无力做一些事而无奈,朕会重赏王易爱卿所立之功…朕也希望众爱卿,都能与王易爱卿这般,向朕提献更多有利于国计民生之议,朕自有重赏…”
被李世民当殿拉着手的王易,有点发窘,被皇帝当着众臣的面表扬,又被数百双神态各异的眼神注视,这滋味还真的说不清是什么,但也赶紧将手挣脱出来,对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礼,“陛下,我大唐取得此般成就,全是陛下英明决策,和殿中诸同僚齐力做事之结果,臣只是提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万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
“不!”李世民一副非常坚定的神色,打断了王易的谦辞,只是没再来拉王易的手,继续大声说道,“这两年,大唐取得这般成就,你居功至伟,没人能比的上,朕定会给予你重奖,”李世民说着回到了殿上,在御座前站定,声音提的更响了,“无论是何人,只要他所提之议于国于民有大利,朕都会采纳,并会给予重奖,王易爱卿提出了许多一般人没有想及,但于国于民非常在利的良策,朕如何能不给予重奖?诸位爱卿说是不是?”
这时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快步走了上来,对李世民行了一礼后,恭身说道:“陛下说的极是,对我大唐做出重大贡献者,必须要给予重奖,以此来鼓励有更多能者,为我大唐的繁荣献计献策!”
魏征也马上站了出来,“陛下,臣附议,有功当奖,有过必罚,此是治国之良道,若朝中大臣立下大功,不给予相应的重将,定会让人寒心,也会塞了忠谏之路的…”
“房爱卿说的极是,魏爱卿言之有理,为我大唐立下大功者,朕如何能不给予重奖!传朕旨意,授王易以渭南县伯爵位,并赏黄金十斤,帛一千匹,”李世民在宣布此奖赏后,顿了顿,并在殿上走了两步,这才在殿阶前站定,神色也严肃了起来,声音提的更高了,“朕为示对王易王爱卿的特别嘉奖,特将朕与皇后所生,封号为长乐的第五女李丽质,许以王易为妻,授王易为驸马都尉,待来年完婚…”
“啊…”李世民刚一宣布完毕,殿上有数人发出了惊叹…。.。
更多到,地址
第一百四十五章赐婚
萧璟的质疑得到了另外几人的应和,包括萧瑀,还有魏征等几位行事严谨的人。
贞观四年比贞观三年的收成增长了近一倍,贞观五年再比贞观四年翻一番,这增长速度也太让人恐惧了。若照此速度下去,再过几年,大唐境内都没地方堆粮食了…
或许殿内只有少数只个人对这个数据没有持怀疑态度,宣布此数据的戴胄当然是一个,亲自过问过这个数据真实性的李世民是一个,参加统计的民部一些官员也是如此,当然,王易也是属于相信数据是大概真实的少数人之一。
天下间的田亩数量在各级官府各项优惠政策的鼓励实施下,有了大幅的增长,许多抛荒的田地被重新耕种,一些原本没人种的荒地也被人开垦出来,使得官方掌握的可耕种田地远比贞观四年多,这是收成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几乎能实行两季种植的地方,都开始了作物的复种技术,包括稻麦、麦黍、麦豆等作物的复种,原本一年只种植一季作物的田地,大部都种上了两季,甚至三季作物,单季作物的产量并未减少,反而因为优良种子的引进,耕作技术的改进,灌溉条件的改善而使得产量得到提高,一亩田地一年的总收成,翻上一倍,甚至好几倍,并不奇怪。
贞观五年并没什么大灾,王易在没看到民部统计的数据前,就已经大概推测过粮食总产量有几成增长,他是做了最乐观的估计,在和李世民打赌间,保证今年粮食产量会有五成以上的增长,李世民当时并不相信,还和王易下了很大的赌注,但民部的统计资料却让两人都惊讶不已。王易一个劲地感慨,幸福来的太容易了,而李世民在叨念这个数据时,兴奋的嘴皮子都在发颤。
天下间如此丰产,李世民这个皇帝是欣喜若狂,他知道,天下百姓已经不要为吃不饱饭犯愁了,王易所提的建议,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就解决了大唐两千余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他这个当皇帝的,再也不要为粮食问题,为天下百姓的吃饭问题担忧了。只就这么短短的两年,取得了神话般的奇迹,李世民即使心境再沉着,心内的这份兴奋,也是掩藏不住的,这样的喜悦,是需要与人分享的,也要把这份成就,当成威慑的手段让人知道的,因此也就有了今日让诸夷使节参加朝会的事发生。
不过萧璟等人的质疑是必须要回应的,李世民也马上令戴胄解释数据的真实性。
戴胄也马上解释了这个数据的来源,还把每州统计的粮食产量都在朝堂上报告了出来,众臣从这些数据上明白,粮食增长最快的地方都在南方,江南道、岭南道、山南道等地,特别是以往他们认为是蛮荒之地的岭南道,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地方。
南方天气比北方热,年日常时间更长,平均温度更高,无霜期长,利于作物生产的时间相应也长,一些地方甚至水稻都可以种三熟,在朝廷推广多季复种的情况下,粮食增长这般迅速,还真的不奇怪。
在听了戴胄更详细的数据解释后,没有人再出列提出异议,戴胄所举数据够详细了,可以将一切都说明了,除非是各地上报的数据有水分,州刺史欺蒙皇帝,不过相信没几个刺史敢这般做的。
没有朝臣站出来表示异议,但私下间的议论声却起来,一些忍不住心内惊奇的人,在悄悄地和边上的人说着自己的惊喜,一些人甚至还说,如此多的新增粮食,又要修建不少的粮仓了。
看到众臣在听了这些数据后,不顾朝会的礼仪,在那里私语,满殿闹哄哄的,李世民意外的没有恼怒,也示意司礼宦官不要阻止,他在满脸得意地看了一会朝臣的表现后,站起了身,亲自要求众臣安静,准备听戴胄后续的报告。
原本一向严肃的戴胄也是一脸掩饰不住的兴奋,在殿内重新安静后,随后报告了各种粮食的大概产量,不出王易的所料,粮食产量主要以稻米为主,水稻的产量增长率最惊人。接着又宣布了一年赋税的收入,贞观五年赋税的收入比贞观四年增长了四成,这个数据,更让百官惊喜。
赋税增长能达到这般程度,比粮食成倍的增长更让百官吃惊,因为每丁的赋税并没有增加,赋税增长这么多,国库殷实了不少,实是很不容易啊!
可以说,如果民部尚书戴胄所宣布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那大唐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就从贫穷走向富强,这简直是神话故事里面才有可能发生的。
接着戴胄又宣读了一系列让百官惊喜,李世民自傲的数据,在戴胄宣读结束后,又有其他一些各部的相应官员,在李世民的令下,站出来向百官及众使节宣读这一年的成就。
粮食极度丰产,其他各项基础建设进展顺利,运河全线贯通,连洛阳到长安的永通渠都可以方便地行船,平叛战事轻松取得胜利,这么多的成就,在一年内出现,真是让人不可置信的奇迹。
今日朝会上公布的所有数据可以总结成一点,那就是贞观五年,是个极度丰收的年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大唐在“一夜”之间,从贫穷走向富强。
在一系列的数据宣布完毕后,马上有一些大臣站出来,盛赞皇帝的英明,他们表示,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勤政,采取的政令合乎天意民心,在上天的护佑下,大唐在短短几年内,空前繁盛起来。
在众臣和诸使节们鱼贯而出,以美丽的词藻盛赞了李世民一番英明后,嘴角都差不多笑歪了的李世民从御座上站起了身,摆手示意诸臣安静。
在众臣都安静下来后,李世民也走到了殿下,带着笑容看了看站在朝臣队列最前面的几位重臣,又以众臣很少看到的亲切眼神扫了一遍密布排列的诸臣后,这才朗声说道:“我大唐能取得这般成就,与一个人的提议是分不开的,正是他向朕提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良策,我大唐才取得了这般的成就…”李世民说到这里时候,故意停顿了一下,在许多大臣把目光投向比较靠后站立的王易时候,这才提着嗓子继续说道:“此人就是通议大夫、右亲卫府郎将王易!王易何在?”
“臣在!”好不容易才把自己表情控制住的王易,听到李世民如此大喝,应声后马上从班队上走了出来,快步走到殿前,在李世民两步远的距离站定,对依然站在殿下的李世民行了一礼。
“王爱卿,免礼!”李世民上前亲手搀起王易,托着王易的手,面向诸臣,于次大声说道:“正是王易王爱卿所提的诸多建议,才让我大唐取得了这般成就,朕不必再为天下百姓吃不饱饭,流民四起而担忧,朕也不必再为国库空虚,无力做一些事而无奈,朕会重赏王易爱卿所立之功…朕也希望众爱卿,都能与王易爱卿这般,向朕提献更多有利于国计民生之议,朕自有重赏…”
被李世民当殿拉着手的王易,有点发窘,被皇帝当着众臣的面表扬,又被数百双神态各异的眼神注视,这滋味还真的说不清是什么,但也赶紧将手挣脱出来,对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礼,“陛下,我大唐取得此般成就,全是陛下英明决策,和殿中诸同僚齐力做事之结果,臣只是提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万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
“不!”李世民一副非常坚定的神色,打断了王易的谦辞,只是没再来拉王易的手,继续大声说道,“这两年,大唐取得这般成就,你居功至伟,没人能比的上,朕定会给予你重奖,”李世民说着回到了殿上,在御座前站定,声音提的更响了,“无论是何人,只要他所提之议于国于民有大利,朕都会采纳,并会给予重奖,王易爱卿提出了许多一般人没有想及,但于国于民非常在利的良策,朕如何能不给予重奖?诸位爱卿说是不是?”
这时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快步走了上来,对李世民行了一礼后,恭身说道:“陛下说的极是,对我大唐做出重大贡献者,必须要给予重奖,以此来鼓励有更多能者,为我大唐的繁荣献计献策!”
魏征也马上站了出来,“陛下,臣附议,有功当奖,有过必罚,此是治国之良道,若朝中大臣立下大功,不给予相应的重将,定会让人寒心,也会塞了忠谏之路的…”
“房爱卿说的极是,魏爱卿言之有理,为我大唐立下大功者,朕如何能不给予重奖!传朕旨意,授王易以渭南县伯爵位,并赏黄金十斤,帛一千匹,”李世民在宣布此奖赏后,顿了顿,并在殿上走了两步,这才在殿阶前站定,神色也严肃了起来,声音提的更高了,“朕为示对王易王爱卿的特别嘉奖,特将朕与皇后所生,封号为长乐的第五女李丽质,许以王易为妻,授王易为驸马都尉,待来年完婚…”
“啊…”李世民刚一宣布完毕,殿上有数人发出了惊叹…。.。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