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节 “阅兵式”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烽皇》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就有些顺理成章了,
随着庐州城中守军士气的迅速崩溃,三方见面洽谈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
虽说江烽和李昪这两个主导者已经见面就大方向进行了定调,但是对于杨溥一方来说,肯定也是要“誓死”捍卫自身利益一番的,争吵、谩骂、诅咒、恫吓、威胁,各种手段都少不了,只不过这都不是江烽所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
既然已经无力决定此事,那么庐州城迅速就成为一座撤防城市,淮右的骑军、牙军、第一军、第六军、第八军都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庐州城。
按照和庐州守军达成的协议,东海军和淮右军各率领两个军入城,分别驻守东城和西城。
这也是经过一番争执之后达成的妥协。
原本东海军希望能够五个军入城,但这遭到了江烽和杨溥一方的坚决拒绝,最后经过激烈争吵之后,江烽和杨溥一方才同意了东海军和淮右军各派两军入城。
之前来庐州江烽把自己手底下能调集起来的兵力全数调动了起来,面对李昪的东海军、镇海军,如果你不能展示出一点儿肌肉,那么你很难赢得对方的尊重。
面对着黑压压走来的士卒,站在城头的李昪、许文稹、马仁裕、韩熙载等人也是神色复杂。
东海左军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已经入了城,就驻扎在东城,他们也是假借要一晤江烽,所以才会在亲卫的护卫下来到西城城门上,一观淮右军军容。
淮右的崛起始终让人感觉有些雾里看花,哪怕李昪和江烽亲自接触,除了感觉到此人武道水准已经步入小天位外,给李昪更多的还是此人胆大心黑,而且极为厚颜,倒是有些枭雄之色,只是其他方面要说此人有多么傲人的风姿,也说不上。
但有一点李昪和麾下众将还是承认的,那就是淮右军能抗住蚁贼和蔡州军的进攻,尤其是敢和大梁军一拼的蔡州军过招,没点底气不行,他们今日就是想要看看这淮右军如何能在群雄荟萃的中原立足。
庐州乃是淮南大城,也是杨行密发家之地,作为州治的合肥,从三国时候就一直是江淮要地,作为州城,其城墙建设自然不会拉下,城高墙厚,巍峨雄峻,这也是为何东海镇海两军数万人围攻始终未下的一大原因。
宽敞的城门洞与南阳这些大都邑的格局相似,都是三门洞,其中主城门洞平素不开,只供军队调动使用和国君进出。
而今日自然是城门洞大开,迎接淮右军入城。
事实上在之前丁满已经率领了牙军一个营提前进了城,这种情况下,起码的安全防护还是要的,尤其是在目前庐州本身局面就还混沌不堪,杨溥虽然已经服软,但是却还不愿意答应某些条件,同样李昪也还是三心二意,江烽这边也开出了条件,三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三方各军入城这也是一种姿态,表明是有这个意愿来和平解决此事,但是在条件上却要各自退让一步方能成事。
淮右方面也知道李昪一方来观军,这本来也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作为谈判方,要看一看淮右的真实底蕴,这不为过。
江烽当然也不吝于这一表现,实际上哪怕李昪他们不提出此要求,他也会制造机会让其一观,当然他们主动提出来就更好了。
整齐的部队迈着齐刷刷的步伐走了过来。
在这个年代,还谈不上什么真正像样的阅兵,除开真正的战争外,大家对军队的直观感觉都更多的是从军队行进间流露出来的气势来进行判断。
第一军五个营,每个营五个都,也就是二十五个都的士卒,满编满员,就这黑压压的踏着脚步从西门外的直道行进而来。
城墙内外早已经挤满了士绅百姓,无论是谁都知道,淮右可能会在今日之后正式接管庐州,哪怕庐州城里已经入住了东海军的两军,但大家都知道那不过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无论如何,最终庐州城的归属是淮右。
杨堪有些紧张。
说实话,这种紧张,对于他自己来说还真是一件新鲜事儿,哪怕是袁无为的龙焰天王刀刀锋临头,也没有让他这么紧张过。
无他,江烽给他的命令就是要在这入城这短短的两里地间,制造出一个“阅兵式”的气势出来。
什么叫“阅兵式”?实际上也就是观军。
但江烽提出的要求显然不是寻常的阅兵那么简单,按照江烽的勾画,那就是要在这短短两里地里走出淮右军的风采,要让庐州士绅百姓和东海军、镇海军一帮将士们看看淮右军是怎么做到在中原立足生根的,凭的就是这份气势!
这个要求实在太高,连杨堪都觉得太过棘手,难以实现,但是江烽以一个都为例,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就让杨堪见识到了这位主君的天生奇才天纵不凡,让他再一次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杨堪太过于拔高了江烽的本事,队列训练事实上早就在淮右各军中推行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中,队列行进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纪律培养的方式来进行,甚至连江烽也没有觉得这个队列训练,尤其是对标准的严格要求有多么重要,他只是将自己所了解掌握的这些东西一股脑儿的交代给了兵头们,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去进行训练罢了。
真正在这个时代的队伍野外行军中,既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的节奏,也不可能在步伐上完全要求一致,而所谓的正步行进更是意义不大,所以在淮右军中,这种队列行进更多的是作为军队初建时用于新兵的操练规范,尤其是对军纪的强化训练规范,到了后期的训练中,则只作为寻常训练科目中的一项来训练了,甚至还比不上这个时代的阵型操练来得重要。
对于一军已经有着队列训练基础的士卒,让其在从未见识过现代队列行进带来的视觉冲击的一帮人面前展示一番,江烽还是有这个信心底气的。
他以一都为例,通过强化训练,这个时候第一军良好的纪律性和服从性就显现了出来。
短短一天时间里,一都两队一百人行进停止便颇有气象,然后推而广之到一个营,气势顿时为之一变,五百人,五个阵型走动起来,行进动作整齐划一,尤其是在长矛兵和刀盾兵的阵型变化是展示出来的虎虎威势,那种冲击力和压迫感扑面而来。
杨堪虽然也对自己这帮部下知之甚深,但是却从未见识过自己这一军二千五百余人在行进间竟然能走出如此气势,连他这个军指挥使都被从自己面前走过这帮部下给深深的震撼了,以至于全军走过之后,他脑海中竟然全是一幅幅手脚迈进,长矛高举,刀盾压身的刚烈之姿,半晌都难以回过神来。
现在就该轮到李昪以及他的东海军、镇海军一帮人感受这种气势了。
杨堪独自一人骑马走在了第一名。
斜跨在马鞍后的两只戟袋上的冰王戟哪怕是藏匿于戟袋中,仍然能让城楼上的众人感受到这种气势。
连江烽都意识到杨堪这家伙的武道又有了进境,虽然还未踏入小天位,但是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也许就是某个机缘,就能让他一步登天,这大概也是杨堪急于寻求一战的缘故吧。
杨堪之后,便是紧随而来的五营步卒。
每营之前两名军官,营指挥使和副使,两人并肩而行,盔甲和腰间的邯刀显示出他们不一样的身份,一手扶刀,一手挥动,昂然向前。
而紧随着他们的一营士兵被很巧妙的划分为五个格阵,每一个格阵就是一都一百人,由两个队组成,每队五十人,但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只有在每一都之间才有两步距离,而都头和副都头则与士卒并行,走在对阵的左侧。
“唰!唰!唰!唰!”
“唰!唰!唰!唰!”
整齐划一的步伐演变成为声音,就是那种步调一致的响声,初一听起来不觉得什么,但当二千五百多人的步伐走出同一个步调时,那种味道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西门外看热闹的寻常士绅百姓,城门楼上的好位置自然轮不到他们,他们就只能站在吊桥外周围的野地里,由于人太多,人群慢慢向前簇拥,一直要延伸出两百步开外,但这也一样阻挡不了老百姓的热情。
毕竟大家都希望这场战事早一日结束,先前十多天的攻防战,已经让庐州城里的老百姓惊恐欲绝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盼得云开见日出了。
当跑在最前面喜欢乐呵看热闹的闲人们终于看到迎面而来的淮右军时,先前的嬉笑打闹,新鲜热闹感,准备着回去在家人面前炫耀卖弄的心思,都在这一刻彻底消失了。
这是一只怎样的军队啊?!
这帮最先看到第一军走过来的闲人们,几乎是用一种震慑、惊恐、畏惧在混合着太多不敢置信的心境看着这一堆堆士卒目不斜视的走过自己面前,留给他们的只是无尽的震撼和悸动,以及日后许多年的无法忘怀!
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就有些顺理成章了,
随着庐州城中守军士气的迅速崩溃,三方见面洽谈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
虽说江烽和李昪这两个主导者已经见面就大方向进行了定调,但是对于杨溥一方来说,肯定也是要“誓死”捍卫自身利益一番的,争吵、谩骂、诅咒、恫吓、威胁,各种手段都少不了,只不过这都不是江烽所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
既然已经无力决定此事,那么庐州城迅速就成为一座撤防城市,淮右的骑军、牙军、第一军、第六军、第八军都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庐州城。
按照和庐州守军达成的协议,东海军和淮右军各率领两个军入城,分别驻守东城和西城。
这也是经过一番争执之后达成的妥协。
原本东海军希望能够五个军入城,但这遭到了江烽和杨溥一方的坚决拒绝,最后经过激烈争吵之后,江烽和杨溥一方才同意了东海军和淮右军各派两军入城。
之前来庐州江烽把自己手底下能调集起来的兵力全数调动了起来,面对李昪的东海军、镇海军,如果你不能展示出一点儿肌肉,那么你很难赢得对方的尊重。
面对着黑压压走来的士卒,站在城头的李昪、许文稹、马仁裕、韩熙载等人也是神色复杂。
东海左军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已经入了城,就驻扎在东城,他们也是假借要一晤江烽,所以才会在亲卫的护卫下来到西城城门上,一观淮右军军容。
淮右的崛起始终让人感觉有些雾里看花,哪怕李昪和江烽亲自接触,除了感觉到此人武道水准已经步入小天位外,给李昪更多的还是此人胆大心黑,而且极为厚颜,倒是有些枭雄之色,只是其他方面要说此人有多么傲人的风姿,也说不上。
但有一点李昪和麾下众将还是承认的,那就是淮右军能抗住蚁贼和蔡州军的进攻,尤其是敢和大梁军一拼的蔡州军过招,没点底气不行,他们今日就是想要看看这淮右军如何能在群雄荟萃的中原立足。
庐州乃是淮南大城,也是杨行密发家之地,作为州治的合肥,从三国时候就一直是江淮要地,作为州城,其城墙建设自然不会拉下,城高墙厚,巍峨雄峻,这也是为何东海镇海两军数万人围攻始终未下的一大原因。
宽敞的城门洞与南阳这些大都邑的格局相似,都是三门洞,其中主城门洞平素不开,只供军队调动使用和国君进出。
而今日自然是城门洞大开,迎接淮右军入城。
事实上在之前丁满已经率领了牙军一个营提前进了城,这种情况下,起码的安全防护还是要的,尤其是在目前庐州本身局面就还混沌不堪,杨溥虽然已经服软,但是却还不愿意答应某些条件,同样李昪也还是三心二意,江烽这边也开出了条件,三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三方各军入城这也是一种姿态,表明是有这个意愿来和平解决此事,但是在条件上却要各自退让一步方能成事。
淮右方面也知道李昪一方来观军,这本来也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作为谈判方,要看一看淮右的真实底蕴,这不为过。
江烽当然也不吝于这一表现,实际上哪怕李昪他们不提出此要求,他也会制造机会让其一观,当然他们主动提出来就更好了。
整齐的部队迈着齐刷刷的步伐走了过来。
在这个年代,还谈不上什么真正像样的阅兵,除开真正的战争外,大家对军队的直观感觉都更多的是从军队行进间流露出来的气势来进行判断。
第一军五个营,每个营五个都,也就是二十五个都的士卒,满编满员,就这黑压压的踏着脚步从西门外的直道行进而来。
城墙内外早已经挤满了士绅百姓,无论是谁都知道,淮右可能会在今日之后正式接管庐州,哪怕庐州城里已经入住了东海军的两军,但大家都知道那不过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无论如何,最终庐州城的归属是淮右。
杨堪有些紧张。
说实话,这种紧张,对于他自己来说还真是一件新鲜事儿,哪怕是袁无为的龙焰天王刀刀锋临头,也没有让他这么紧张过。
无他,江烽给他的命令就是要在这入城这短短的两里地间,制造出一个“阅兵式”的气势出来。
什么叫“阅兵式”?实际上也就是观军。
但江烽提出的要求显然不是寻常的阅兵那么简单,按照江烽的勾画,那就是要在这短短两里地里走出淮右军的风采,要让庐州士绅百姓和东海军、镇海军一帮将士们看看淮右军是怎么做到在中原立足生根的,凭的就是这份气势!
这个要求实在太高,连杨堪都觉得太过棘手,难以实现,但是江烽以一个都为例,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就让杨堪见识到了这位主君的天生奇才天纵不凡,让他再一次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杨堪太过于拔高了江烽的本事,队列训练事实上早就在淮右各军中推行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中,队列行进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纪律培养的方式来进行,甚至连江烽也没有觉得这个队列训练,尤其是对标准的严格要求有多么重要,他只是将自己所了解掌握的这些东西一股脑儿的交代给了兵头们,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去进行训练罢了。
真正在这个时代的队伍野外行军中,既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的节奏,也不可能在步伐上完全要求一致,而所谓的正步行进更是意义不大,所以在淮右军中,这种队列行进更多的是作为军队初建时用于新兵的操练规范,尤其是对军纪的强化训练规范,到了后期的训练中,则只作为寻常训练科目中的一项来训练了,甚至还比不上这个时代的阵型操练来得重要。
对于一军已经有着队列训练基础的士卒,让其在从未见识过现代队列行进带来的视觉冲击的一帮人面前展示一番,江烽还是有这个信心底气的。
他以一都为例,通过强化训练,这个时候第一军良好的纪律性和服从性就显现了出来。
短短一天时间里,一都两队一百人行进停止便颇有气象,然后推而广之到一个营,气势顿时为之一变,五百人,五个阵型走动起来,行进动作整齐划一,尤其是在长矛兵和刀盾兵的阵型变化是展示出来的虎虎威势,那种冲击力和压迫感扑面而来。
杨堪虽然也对自己这帮部下知之甚深,但是却从未见识过自己这一军二千五百余人在行进间竟然能走出如此气势,连他这个军指挥使都被从自己面前走过这帮部下给深深的震撼了,以至于全军走过之后,他脑海中竟然全是一幅幅手脚迈进,长矛高举,刀盾压身的刚烈之姿,半晌都难以回过神来。
现在就该轮到李昪以及他的东海军、镇海军一帮人感受这种气势了。
杨堪独自一人骑马走在了第一名。
斜跨在马鞍后的两只戟袋上的冰王戟哪怕是藏匿于戟袋中,仍然能让城楼上的众人感受到这种气势。
连江烽都意识到杨堪这家伙的武道又有了进境,虽然还未踏入小天位,但是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也许就是某个机缘,就能让他一步登天,这大概也是杨堪急于寻求一战的缘故吧。
杨堪之后,便是紧随而来的五营步卒。
每营之前两名军官,营指挥使和副使,两人并肩而行,盔甲和腰间的邯刀显示出他们不一样的身份,一手扶刀,一手挥动,昂然向前。
而紧随着他们的一营士兵被很巧妙的划分为五个格阵,每一个格阵就是一都一百人,由两个队组成,每队五十人,但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只有在每一都之间才有两步距离,而都头和副都头则与士卒并行,走在对阵的左侧。
“唰!唰!唰!唰!”
“唰!唰!唰!唰!”
整齐划一的步伐演变成为声音,就是那种步调一致的响声,初一听起来不觉得什么,但当二千五百多人的步伐走出同一个步调时,那种味道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西门外看热闹的寻常士绅百姓,城门楼上的好位置自然轮不到他们,他们就只能站在吊桥外周围的野地里,由于人太多,人群慢慢向前簇拥,一直要延伸出两百步开外,但这也一样阻挡不了老百姓的热情。
毕竟大家都希望这场战事早一日结束,先前十多天的攻防战,已经让庐州城里的老百姓惊恐欲绝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盼得云开见日出了。
当跑在最前面喜欢乐呵看热闹的闲人们终于看到迎面而来的淮右军时,先前的嬉笑打闹,新鲜热闹感,准备着回去在家人面前炫耀卖弄的心思,都在这一刻彻底消失了。
这是一只怎样的军队啊?!
这帮最先看到第一军走过来的闲人们,几乎是用一种震慑、惊恐、畏惧在混合着太多不敢置信的心境看着这一堆堆士卒目不斜视的走过自己面前,留给他们的只是无尽的震撼和悸动,以及日后许多年的无法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