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大明国公》最新章节!
“对了,”方从哲突然在脸上露出笑容,对叶向高道:“前几日李甲寻我,说了一桩趣事,要听不要?”
“总不会又是宣扬辽阳的事吧?老实说,听了一耳朵了。中涵兄,不是弟多嘴,辽阳再好,亦不是我等能去得的地方啊。”
辽阳现在确实等于是一个异类,甚至比李成梁当年还要引人瞩目,对李成梁的半独立的军方强镇一方地头蛇的地位大明这边上下都是清楚的,几次杀良斩首冒功,举朝皆知,若是别的军镇总兵官早就被拿了,换了李成梁,强势如张居正者也是忍了。
那八千直属的精锐家丁不是白给的,李成梁真要造反,虽未必成功,但绝对可以叫大明伤筋动骨,在李成梁强势的那些年头,再不懂事的言官也不会去弹劾他,就算前几年,李家连续失血,实力大损的情形下,有人弹劾李成梁或是李如松,万历一样是优容保护,固然有叫李家和张惟功对上的意思,也是朝廷对李家这个辽东王一向优容的表示。
几十年没有封爵,文官们到底还是捏着鼻子给李成梁封了个伯爵,若不是辽镇形同半割据的情形,自然也是能赖便赖了去的。
辽阳的情形犹有过之,不少名士大儒已经在辽阳效力,但青年文官,翰林出身的前途跑到辽阳,这仍然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叶向高所说意思,便是在此。
“我倒还没有高风亮节到这种地步。”方从哲再次叹口气,瞟了一下申时行那边,那里众人仍然在谈话,看样子一时半会申时行还没有动身的意思。
听了他意有不甘的话,叶向高哑然失笑。方从哲这个同年,身上毕竟还是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换句话说也就是书生气极重,这一点已经为官数年,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李景元这厮!”叶向高忍不住抱怨道:“张平虏有他在京里,真的造了多少声势出来!”
“也得是辽阳确实有叫人可称许的地方,不然的话,光凭吹嘘也无用。”
“这倒也是。”
虽然东林党中十个有九个对辽阳都抱有深深的敌意,东林党成立的宗旨,还有这个党派的人员构成天生就是和辽阳不对付,也就是辽阳和江南的利益彼此牵扯,越来越深,现实的利益纠葛使得东林党的后方地盘已经与辽阳彼此难分,若非如此,朝中那些年轻气盛的东林党文官们早就集中火力对付张党或是在舆论上对付辽阳了。
顾宪成的前车之鉴使得不少人对辽阳之事缄口不语,都是害怕那种经济战的手段落在自己头上,丢官他们是不怕的,了不起回家当士绅讲学,做个名士一样舒服,但若是丢官之余还被打压排挤,家族生意受损,那众人便接受不了了。
这般釜底抽薪的做法在私底下方从哲和叶向高议论过好几回,都说是神来之笔,不过不管怎样神来,**星等人对辽阳的敌意却也是越来越深,叶向高很是担心将来会有到决裂的一天,以他的身份,说一句“这倒也是”便是十分不易了。
“辽阳的趣事倒也不是完全的吹捧,你听我说……”
方从哲没有过多顾及叶向高的态度,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开始声色并貌的向叶向高说起辽阳的趣事来。
“说起来这事便是李植和羊可立,江东之这三人搞的花样。他几人到辽阳日久,当了教授,各自搬取家小到了辽阳安家,别处都立身不得,辽阳那边倒是兼收并蓄,张平虏向来讲究什么百家争鸣,说是道理越辩越明……嗯,扯远了,总之这三人是不安份的主,十几日前纠合一帮子教授,联名上书,请张平虏到辽阳大学堂讲学。”
“哦,这倒也是捧臭脚的惯技之一了。”叶向高见怪不怪的笑道:“各地的书院,也常有请地方父母官讲学的事情,不论是理学还是阳明心学,都有这般经历。”
当时在张居正禁毁各地书院之前,大明的学术自由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阳明学派不乏一些与旧儒学对立的东西,甚至对孔夫子这尊大神也有颇多不敬之处,理学一派为了打压,不乏使用盘外招的手段,比如请大吏到理学为主的书院讲学,造声势,召集境内的士绅学子一起来听讲,以官威凌迫加在学说之上,也算是中国学术的一种传统,从焚书坑儒到汉时罢黜百家,除了春秋战国时各家都可自由传播学说之外,大一统的中国王朝在学术上向来是保守的。
李植等人,听了惟功的权力论一说后,鼓动了大批受到启发和震撼的教授学者,一起请惟功到大学堂讲学,无非就是觉得可以投其所好,由惟功这样的强势身份推行自己的学说,大学堂中,自然而然的就是可以强迫推行。
原本是想着一拍即合的事,谁知道竟成了“趣闻”。
“怎么了?”叶向高看看那边,笑问道:“难道平虏讲学时出了什么岔子,有人不开眼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不成?”
叶向高其实也看过权力论,对其中包含的道理也很赞同,只是惟功的话毕竟是一些平实的道理,暗藏着最高上位者对权力平衡和分配的一些理念,这毕竟不是真正的学问,尽管其实这话一般学问高深的人想破脑袋亦想不出来。但学校讲学毕竟不能与一次寻常的谈话相比,如果有不开眼的真的出来和惟功总兵官讨论学问之事,当时又不能叫将士把那人叉出去,恐怕就真要把一桩盛事弄成“趣闻”了。
“不对啊。”叶向高又道:“李植等人虽然小人,不过心机过人,这般事应该事前考虑过,否则不是将马屁拍在马蹄上,何苦来。”
“平虏根本就没去。”
“嗯?”
“李植几个,碰了大钉子。平虏看了联名请愿,直接就拒绝。李植几人还道平虏是谦虚,又上一次联名书,这一次平虏将各人找到总兵官府邸,当众说本官亦不过就是识字,有一些杂学,真正的学问是没有的,汝等叫本官去讲学,汝等能操刀去给病人动手术么,能正骨么?医生能去给学子们讲圣人学说么?杀猪的能观天文编历书么?凡事各有专精,本官在理民治军上自有众人认可的才干,亦有一番自己为人施政的思索,但叫本官去学堂讲学问,这岂不是叫医生讲学,学者正骨这般荒唐?”
“平虏真是这么说的?”
叶向高眼中露出震惊之色,长久难以从莫名的情绪中挣脱出来。
中国向来就是官本位的国家,虽然现在当官的肯定是要有学问,纵不是进士亦是举人大挑,或是国子监里的贡生方可,最少也是读了一肚皮书的,是以每个当官的都当自己也是学者,倒也没错。虽则当官的与真正皓首穷经的学者还是两码子事,但哪个进士出身的愿意承认自己学问很差?但有讲学机会,那是轻易不会放过的。
便是皇帝和贵人们,不学无术者多,但权势之下,多有奉承者,比如前一阵编写成书的累朝圣训,便是将不少帝王的朱批收录其中,俨然也是治国齐家的大道良方。
象惟功这样,清楚明白的坦承自己不足,承认术业有专攻,不以权术来影响学术的上位者,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呢?
凡为上位者,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凡事俱要指点一二,或是垂训一番,殊不知要精于一个行当十分困难,外行者可以规范管理某个行业,但绝不能以某个行业的内中人的角度来做一些高屋建瓴的“指导”,否则便是外行领导内行,几乎没有不坏事的。
大明的治河,开矿,修路,诸凡稍与技术有关的行当,极少能有专精的官员来做,甚至嘉靖年间提拔大匠任工部官职,也引起文官们的强烈不满。在不少官员看来,自己是读书人,不管是盖屋子还是打仗,世间凡一切道理均可以从书中来,是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的不懂得的。
明朝的以文驭武,文官对武职官指手划脚,对军事横加干涉,胜则是“经略运筹”之功,败则是武将不按那些可能十分荒唐的部署去打,或是武将贪生怕死,总之绝不可能是文官上司们的错。
“振聋发聩啊。”叶向高头一次在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看看左右,终是道:“平虏确实是罕见之人,非常之人。”
“再看看,再看看吧。”
方从哲的灵慧天生,万历末期叶向高去职前后向万历推荐于他,万历到底还是识人的,进方从哲入内阁后就没有补过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是方从哲独相,他也无愧神宗信任,算是勉强把局面好生敷衍了一阵子,不过当时已经积弊难返,方从哲也回天乏术了。
现在辽阳种种新局面,使得这个还没有进化成政治家的青年政客心驰神摇,有时恨不得就投身到辽阳去,但方从哲自己也是知道,现在还真的远远没有到时候。
辽阳到底会走到什么样的地步,对他来说,目前还真是个迷呢。
“对了,”方从哲突然在脸上露出笑容,对叶向高道:“前几日李甲寻我,说了一桩趣事,要听不要?”
“总不会又是宣扬辽阳的事吧?老实说,听了一耳朵了。中涵兄,不是弟多嘴,辽阳再好,亦不是我等能去得的地方啊。”
辽阳现在确实等于是一个异类,甚至比李成梁当年还要引人瞩目,对李成梁的半独立的军方强镇一方地头蛇的地位大明这边上下都是清楚的,几次杀良斩首冒功,举朝皆知,若是别的军镇总兵官早就被拿了,换了李成梁,强势如张居正者也是忍了。
那八千直属的精锐家丁不是白给的,李成梁真要造反,虽未必成功,但绝对可以叫大明伤筋动骨,在李成梁强势的那些年头,再不懂事的言官也不会去弹劾他,就算前几年,李家连续失血,实力大损的情形下,有人弹劾李成梁或是李如松,万历一样是优容保护,固然有叫李家和张惟功对上的意思,也是朝廷对李家这个辽东王一向优容的表示。
几十年没有封爵,文官们到底还是捏着鼻子给李成梁封了个伯爵,若不是辽镇形同半割据的情形,自然也是能赖便赖了去的。
辽阳的情形犹有过之,不少名士大儒已经在辽阳效力,但青年文官,翰林出身的前途跑到辽阳,这仍然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叶向高所说意思,便是在此。
“我倒还没有高风亮节到这种地步。”方从哲再次叹口气,瞟了一下申时行那边,那里众人仍然在谈话,看样子一时半会申时行还没有动身的意思。
听了他意有不甘的话,叶向高哑然失笑。方从哲这个同年,身上毕竟还是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换句话说也就是书生气极重,这一点已经为官数年,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李景元这厮!”叶向高忍不住抱怨道:“张平虏有他在京里,真的造了多少声势出来!”
“也得是辽阳确实有叫人可称许的地方,不然的话,光凭吹嘘也无用。”
“这倒也是。”
虽然东林党中十个有九个对辽阳都抱有深深的敌意,东林党成立的宗旨,还有这个党派的人员构成天生就是和辽阳不对付,也就是辽阳和江南的利益彼此牵扯,越来越深,现实的利益纠葛使得东林党的后方地盘已经与辽阳彼此难分,若非如此,朝中那些年轻气盛的东林党文官们早就集中火力对付张党或是在舆论上对付辽阳了。
顾宪成的前车之鉴使得不少人对辽阳之事缄口不语,都是害怕那种经济战的手段落在自己头上,丢官他们是不怕的,了不起回家当士绅讲学,做个名士一样舒服,但若是丢官之余还被打压排挤,家族生意受损,那众人便接受不了了。
这般釜底抽薪的做法在私底下方从哲和叶向高议论过好几回,都说是神来之笔,不过不管怎样神来,**星等人对辽阳的敌意却也是越来越深,叶向高很是担心将来会有到决裂的一天,以他的身份,说一句“这倒也是”便是十分不易了。
“辽阳的趣事倒也不是完全的吹捧,你听我说……”
方从哲没有过多顾及叶向高的态度,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开始声色并貌的向叶向高说起辽阳的趣事来。
“说起来这事便是李植和羊可立,江东之这三人搞的花样。他几人到辽阳日久,当了教授,各自搬取家小到了辽阳安家,别处都立身不得,辽阳那边倒是兼收并蓄,张平虏向来讲究什么百家争鸣,说是道理越辩越明……嗯,扯远了,总之这三人是不安份的主,十几日前纠合一帮子教授,联名上书,请张平虏到辽阳大学堂讲学。”
“哦,这倒也是捧臭脚的惯技之一了。”叶向高见怪不怪的笑道:“各地的书院,也常有请地方父母官讲学的事情,不论是理学还是阳明心学,都有这般经历。”
当时在张居正禁毁各地书院之前,大明的学术自由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阳明学派不乏一些与旧儒学对立的东西,甚至对孔夫子这尊大神也有颇多不敬之处,理学一派为了打压,不乏使用盘外招的手段,比如请大吏到理学为主的书院讲学,造声势,召集境内的士绅学子一起来听讲,以官威凌迫加在学说之上,也算是中国学术的一种传统,从焚书坑儒到汉时罢黜百家,除了春秋战国时各家都可自由传播学说之外,大一统的中国王朝在学术上向来是保守的。
李植等人,听了惟功的权力论一说后,鼓动了大批受到启发和震撼的教授学者,一起请惟功到大学堂讲学,无非就是觉得可以投其所好,由惟功这样的强势身份推行自己的学说,大学堂中,自然而然的就是可以强迫推行。
原本是想着一拍即合的事,谁知道竟成了“趣闻”。
“怎么了?”叶向高看看那边,笑问道:“难道平虏讲学时出了什么岔子,有人不开眼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不成?”
叶向高其实也看过权力论,对其中包含的道理也很赞同,只是惟功的话毕竟是一些平实的道理,暗藏着最高上位者对权力平衡和分配的一些理念,这毕竟不是真正的学问,尽管其实这话一般学问高深的人想破脑袋亦想不出来。但学校讲学毕竟不能与一次寻常的谈话相比,如果有不开眼的真的出来和惟功总兵官讨论学问之事,当时又不能叫将士把那人叉出去,恐怕就真要把一桩盛事弄成“趣闻”了。
“不对啊。”叶向高又道:“李植等人虽然小人,不过心机过人,这般事应该事前考虑过,否则不是将马屁拍在马蹄上,何苦来。”
“平虏根本就没去。”
“嗯?”
“李植几个,碰了大钉子。平虏看了联名请愿,直接就拒绝。李植几人还道平虏是谦虚,又上一次联名书,这一次平虏将各人找到总兵官府邸,当众说本官亦不过就是识字,有一些杂学,真正的学问是没有的,汝等叫本官去讲学,汝等能操刀去给病人动手术么,能正骨么?医生能去给学子们讲圣人学说么?杀猪的能观天文编历书么?凡事各有专精,本官在理民治军上自有众人认可的才干,亦有一番自己为人施政的思索,但叫本官去学堂讲学问,这岂不是叫医生讲学,学者正骨这般荒唐?”
“平虏真是这么说的?”
叶向高眼中露出震惊之色,长久难以从莫名的情绪中挣脱出来。
中国向来就是官本位的国家,虽然现在当官的肯定是要有学问,纵不是进士亦是举人大挑,或是国子监里的贡生方可,最少也是读了一肚皮书的,是以每个当官的都当自己也是学者,倒也没错。虽则当官的与真正皓首穷经的学者还是两码子事,但哪个进士出身的愿意承认自己学问很差?但有讲学机会,那是轻易不会放过的。
便是皇帝和贵人们,不学无术者多,但权势之下,多有奉承者,比如前一阵编写成书的累朝圣训,便是将不少帝王的朱批收录其中,俨然也是治国齐家的大道良方。
象惟功这样,清楚明白的坦承自己不足,承认术业有专攻,不以权术来影响学术的上位者,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呢?
凡为上位者,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凡事俱要指点一二,或是垂训一番,殊不知要精于一个行当十分困难,外行者可以规范管理某个行业,但绝不能以某个行业的内中人的角度来做一些高屋建瓴的“指导”,否则便是外行领导内行,几乎没有不坏事的。
大明的治河,开矿,修路,诸凡稍与技术有关的行当,极少能有专精的官员来做,甚至嘉靖年间提拔大匠任工部官职,也引起文官们的强烈不满。在不少官员看来,自己是读书人,不管是盖屋子还是打仗,世间凡一切道理均可以从书中来,是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的不懂得的。
明朝的以文驭武,文官对武职官指手划脚,对军事横加干涉,胜则是“经略运筹”之功,败则是武将不按那些可能十分荒唐的部署去打,或是武将贪生怕死,总之绝不可能是文官上司们的错。
“振聋发聩啊。”叶向高头一次在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看看左右,终是道:“平虏确实是罕见之人,非常之人。”
“再看看,再看看吧。”
方从哲的灵慧天生,万历末期叶向高去职前后向万历推荐于他,万历到底还是识人的,进方从哲入内阁后就没有补过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是方从哲独相,他也无愧神宗信任,算是勉强把局面好生敷衍了一阵子,不过当时已经积弊难返,方从哲也回天乏术了。
现在辽阳种种新局面,使得这个还没有进化成政治家的青年政客心驰神摇,有时恨不得就投身到辽阳去,但方从哲自己也是知道,现在还真的远远没有到时候。
辽阳到底会走到什么样的地步,对他来说,目前还真是个迷呢。